低碳视角下的绿色市政规划实施研究——以郑东新区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

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6,2010(Sum。

108)市情省情研究基于低碳经济视野下的郑州发展模式转型探析贾玉巧1,白华莉2(1.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2.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郑州450007)摘要: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它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我国目前正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向低碳经济转型。

郑州市作为一个“富煤贫油缺气”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特定的困境和障碍,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郑州市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的“立体式”管理方式,加快其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低碳经济;郑州发展模式;国家环境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093一03一、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1.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

如何将工业化、城市化与低碳发展有机结合,妥善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矛盾,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化道路.是未来国家与城市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低碳城市化,必将成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城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

目前全球已开始步入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后期的低碳革命时代。

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今后发展的战略先机。

据汇丰银行一项研究娃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

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增长了75%。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及其发展路径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及其发展路径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及其发展路径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政基础设施的低碳发展,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论述了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及其发展路径。

关键词:市政基础;低碳化;发展路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推行低碳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市政基础设施的低碳化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全社会实现低碳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概念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可定义为: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人性化的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的内涵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一致的,即提高能效、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

其最终目标是降低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观念转变。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理念、低碳技术创新的具体要求。

市政基础设施作为低碳经济的一个方面,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低碳化发展的全过程,致力于节能减排,促进城市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大力倡导低碳理念,还需要公民践行低碳生活行为理念。

要实现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还需低碳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的关键,尤其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及废物回收利用的应用技术。

以上方面反映了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内涵的不同层面。

可持续发展是理念基础;低碳生活理念是观念的转变;低碳技术创新是技术保障。

这三方面是对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内涵不同视角的阐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路径通过对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目标及参与主体的分析,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及城市特点的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发展路径。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题目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专业 07级城市规划姓名张永辉学号 070907236调研时间 2010年09月03日2010年09年08日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目录一、规划背景与过程第2页二、区域概况第3页三、郑东新区总体规划第3页(一)总体结构特征第3页(二)综合交通规划第4页(三)规划理念第5页(四)规划特色第7页四、城市空间形象及发展模式第8页五、产业发展特色第8页六、生态环境及城市特色的塑造第9页七、对郑东新区总体规划发展中的反思第9页(一)总体规模第9页(二)CBD的规模第10页(三)新旧城区之间与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第10页(四)水系的规划第10页(五)CBD环形城市结构引起的交通问题第10页第 1 页共11 页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一、规划背景与过程郑州市位于全国经济地理位置的“中心”,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铁路、公路、电信枢纽。

既有亚洲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又有全国最重要的客运周转中心,京珠、连霍高速公路在郑州交汇,也是贯通中国东西、南北的光缆通信枢纽。

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

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为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

目前,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

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最新版

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最新版

郑东新区规划方案背景郑东新区是河南省郑州市区域内的新兴区域,位于市区东部,地域面积广大。

距离市区核心区域仅5公里,是郑州市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之一。

郑东新区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规划新区内的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郑东新区地处郑州市的东部,是一个以产业为主的新兴区域。

以“城市工业、产业城市”为主题,规划了5个主要产业区和3个特色产业区。

主要产业区包括东南产业园、祥云产业园、紫荆山高新区、东工业区、中牟工业园区等,特色产业区包括绿色食品生产区、环保制药区和文化创意设计区。

同时,新区还规划了多个商务区、居住区、生态园区等,逐步实现多样化的土地利用。

城市建设郑东新区将以“和谐、新颖、实用”为建设理念,秉持“质量第一、科学发展”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新兴城区。

新区建立了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同时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人居环境。

在针对市民需求方面,新区加强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医疗、教育等方面,大大提升了新区的居民生活品质。

交通道路新区交通建设以“四纵四横一环一快”为主要目标。

四纵指东三环、文化大道、福彩南路、工业路;四横指迎宾大道、汝河路、郑上路、创业路;一环指京广路;一快指郑州开通龙子湖快速路南延线。

新区将通过各种交通手段打通“城市交通主干”,为居民和商务往来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是郑东新区规划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区内设立了多个公园、文化广场等形态各异的公共设施。

其中,占地面积最大、拥有功能最全的公共设施是郑州市图书馆新区分馆。

此外,新区还建设了多所小学、中学和大学等教育机构,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结论郑东新区规划方案的制定,使得新区拥有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思路,不仅充分利用了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而且还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于城市发展的诉求。

随着新区的逐步建设和完善,相信未来郑东新区会成为郑州市的一张重要发展名片。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节约营建解析——以郑州老城区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节约营建解析——以郑州老城区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节约营建解析——以郑州老城区公园为例孙青丽【摘要】节约型绿地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主要包括节地、节水、节材、节能、节力等方面.根据相关研究,搜集了郑州市老城区公园绿地建设的基础数据,统计了其绿地建设的基本分布状况,对郑州几个重点公园绿地是否贯彻节约理念进行了评价,并以郑州碧沙岗公园为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建设节约型公园绿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建设节约型城市绿地提供一定的参考.%Development of saving-type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trend for urban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which includes savings ofland,water,materials,energy,and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related researches, we collected the fundamental data in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green spaces in old city areas of Zhengzhou, the capital of Henan Province in China,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green space were statis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ving ideas in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green space was assessed. In addition, specif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taking Bishagang park,one of the parks within Zhengzhou as example.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gree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aving-type green space in urban areas.【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8)002【总页数】6页(P227-232)【关键词】节约绿地;公园绿地;景观建设【作者】孙青丽【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2006年国家建设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即“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1]。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小组成员:陈家宁 130910101吴艳莹 130910128周源 130910141陈亭亭 130910201一、规划背景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

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

二、规划理念规划引入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风格独特,靓点突出。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相连,形成生态城市。

2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

3调和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共生。

4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理念。

5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及引入我国传统的“四合院”、“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三、区位分析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区东部,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实施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战略而投资开发建设的新城区。

该区以迁建的原郑州机场为起步区,以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支撑,西起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自机场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远期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115万人。

低碳城区案例研究

低碳城区案例研究

低碳城区案例研究1 国家层面1.1 前言住建部2011年出台了《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针对新建城、镇、新区,主要有两项申报的材料要求:一是低碳生态试点城(镇)规划纲要。

纲要应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明确试点城(镇)的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明确提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筑节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控制指标。

纲要确定的总体和人均碳排放量应低于同一区域同等规模城市的平均水平。

二是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包括低碳生态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建筑推广、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行动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

1.2 实践目前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的规模化推广效应。

2012年11月,贵阳中天·未来方舟生态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深圳市光明新区、唐山市唐山湾生态城、无锡市太湖新城、长沙市梅溪湖新城、重庆市悦来绿色生态城区和昆明市呈贡新区八个城市新区被评为绿色生态城区,并给予5000万补助。

截至2014年底,共有三批19个城区满足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要求[1]。

自2018年实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以来,目前有十余个城区满足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三星级规划设计标准。

另外,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和虹桥商务区获得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三星级运营标识。

表1.2-1 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三星级项目2 典型案例分析2.1 深圳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低碳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

自2012年启动建设以来,深圳国际低碳城已走过近10年历程。

总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19平方公里,以高桥园区及周边共5平方公里范围为拓展区,其中以核心区域约1平方公里范围为启动区,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7年。

片区内既有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均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改造,应用了绿色建筑、清洁交通、污水循环、废物回收、能源低碳等十大技术系统。

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共3篇

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共3篇

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共3篇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1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创新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居住环境和健康。

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第一步。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环保、节能和生态平衡等因素,以确保城市的稳定发展。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人文景观和人居环境的营造,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采用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城市交通系统的设计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

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是一个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手段。

城市交通系统应该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并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

同时,城市交通系统应该利用清洁能源,尽可能的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以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

城市建筑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

建筑能耗占城市能耗的相当大部分,因此采用低碳建筑技术是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关键。

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构建合理的供暖与通风系统,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都是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能为居民节省能源成本。

城市绿化和环保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城市的绿化水平对于降低碳排放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用智能绿植管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推广透水铺装等,都能够提高城市的碳吸收能力和生态平衡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环境监控和管理,减少空气和水污染,也是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关键措施。

在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市民都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广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步伐。

企业要集中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力量,推广低碳技术和绿色生产,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和社会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