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重言探微
《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和重言词的功能比较

《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和重言词的功能比较作者:李春艳袁慧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8期摘要:《诗经》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以衬音助词加实义单音节词的方式构成衬字双音结构,该结构又与相对应的叠音状貌词存在密切联系。
结合《诗经》文本实例和数据统计,从表意、句法、音律等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与叠音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诗经》;衬字双音结构;重言;状貌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状貌词,它既承担着形象生动的绘情描状功能,又遵循着合乎乐调的音韵规律。
从语言形式上看,《诗经》中的状貌词既有音节重叠形式的重言,也有衬字双音结构形式。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探讨。
其中,王力先生提出了“词头/词尾或附加成分说”,他倾向于将衬音助词视为“词头”“词尾”或相关的“附加成分”,并以“其”“有”等“附加成分”为例,结合具体语境,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為严谨的论述[1](P122-125)。
这种说法肯定了该结构中两个语素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强调了该结构与重言词性质的差异。
也有学者从性质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如杨皎将“惴惴其栗”(《秦风·黄鸟》)、“雨雪其霏”(《邺风·北风》)中的“其栗”“其霏”作为一种叠音词的“变格”形式,也就是把这种结构的功能与叠音词的功能归为一类,而只在叠音词范畴内部以“正格”或“变格”的形式相区分[2](P4)。
鉴于学界对这两种结构的不同认识,本文拟从表意、句法、韵律三个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的重言词和衬字双音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诗经》引文皆出自程俊英、蒋见元编著的《诗经注析》[3]。
一、重言状貌词和衬字双音结构要探究《诗经》中的叠音词与衬字双音结构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重言状貌词和衬字双音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结构。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叠词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叠词是指将两个相同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以强调某种意境或情感效果。
今天我们来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诗经》中的叠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完全叠词、音位叠词、反复叠词和循环叠词等。
完全叠词是指将一个词完全地重复一遍,使词义更加明确。
例如《卫风·硕人》中的“古人有言,言盈而无过”,通过将“言”这个词完全重复使用,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重要性。
音位叠词是指将一个词的音节或音位重复一遍,使诗句的韵律更加和谐。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将“关”和“雎”这两个音节重复使用,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反复叠词是指将一个词重复使用,并在其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相似的词,以突出某种语气或情感。
例如《国风·卫风·车胤》中的“日居月诸,胡迭鼓怒”,通过将“日居月诸”这一组词反复使用,强调了事物的重复性和变幻无常。
循环叠词是指将一个词反复使用,并在词的周围形成循环的结构。
例如《国风·周南·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将“蒹葭”这个词形成一个循环,使诗句更加流畅和韵律感更强。
《诗经》中的叠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和作用: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语气的力量、强调事物的特性、增加韵律感以及增强修辞效果。
叠词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例如《国风·邶风·终风》中的“终风且暴,雨雪亟亟”,通过将“终”和“风”、将“雨”和“雪”这两个词重复使用,强调了风雨的猛烈和严峻。
叠词可以强调事物的特性,例如《国风·卫风·展宥》中的“展宥子…..志于其居”,通过将“展”和“宥”这两个词反复使用,强调了展宥子对于自己居所的重视。
叠词作为《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表达情感、强调语气、突出事物特性、增加韵律感以及增强修辞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重言类型研究

摘要《诗经》自产生以来,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的经典地位也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确立。
作为一部诗集,它里面的语言材料极其丰富,其中重言现象在《诗经》就特别突出,《诗经》有191篇诗出现重言,共出现重言358个,共出现次数为686次,本文以《诗经》重言类型为研究对象,在批判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其重言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分析。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诗经》重言的研究现状与类型争议,介绍《诗经》重言词的研究现状、研究动机以及各学者关于重言类型标准的争议。
第二部分介绍研究《诗经》重言词的方法和标准。
最后一部分是结合定义与分类依据,从叠词重言、合成词重言、叠音词重言三种类型归纳分析重言。
关键词:《诗经》重言类型依据语义AbstractShijing has an indelible influ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since it has been collected. Early its classical status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pre-Qin Era. As a collection of poems, its language materials are extremely rich, among which the phenomenon of reduplicated words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e reduplicated words are used in 191 poems in Shijing. There are 358 reduplicated words in total and the reduplicated words are used 686 tim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ype of reduplicated words in Shi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prehensively arranges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eduplicated words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and inherit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There are 3 parts in this article. The first part i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of reduplicated words and argu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duplicated words in Shijing, and i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motivation of reduplicated words, as well as the argument of scholars on the standard of type of reduplicated word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tandards of the reduplicated words in Shijing. The last part i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asis of reduplicated words, and gives a summary and analysis on reduplicated words from reiterative locution, compound words andreduplicated words of reiterative sound.Keywords: Shijing;reduplicated words;type;basis;semantic目录引言 (1)一、《诗经》重言的研究现状与类型争议 (1)(一)《诗经》重言研究现状 (1)(二)《诗经》重言类型争议 (2)二、研究《诗经》重言类型的方法与标准 (3)(一)重言定义 (3)(二)重言类型的研究方法 (4)(三)重言类型的依据标准 (4)三、《诗经》重言类型 (6)(一)叠词重言 (6)(二)合成词重言 (7)(三)叠音词重言 (8)四、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诗经》重言类型研究引言《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用质朴、生动、纯粹的语言结合自然、恰当的文学艺术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生活生产的画卷。
诗词中重言词效果赏析

诗词中重言词效果赏析效果赏析重言词是指通过音节重叠形成的复音词。
现代汉语称之为“叠音词”,它包括“叠词”和“叠字”两种形式。
从重言词描绘对象的内容分析,其主要用法有三种:一、描绘形貌⒈《醉翁操》:“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2015年北京卷)⒉《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2014年湖南卷)3.《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2013年四川卷)⒋《鹧鸪天》:“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2013年广东卷)⒌《钓船归》:“溶溶漾漾白鸥飞。
”(2013年湖南卷)⒍《江城子》:“恨悠悠,几时休。
”(2012年江西卷)⒎《雨雪曲》:“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2010年新课标卷)⒏《减字木兰花》:“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2010年四川卷)⒐《点绛唇》:“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2009年湖南卷)⒑《卜算子》:“眉眼盈盈处。
”(2008年重庆卷)二、描绘动作⒈《镜湖女》:“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2014年上海卷)⒉《鹊桥仙》:“相逢草草,争如休见。
”(2010年湖北卷)⒊《折桂令》:“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2009年重庆卷)⒋《山坡羊》:“语喃喃,忙劫劫。
”(2007年浙江卷)三、摹拟声音⒈《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2014年浙江卷)⒉《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2008年海南宁夏卷)⒊《野夕答孙郎擢》:“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2008年四川灾区卷)重言词备受古代文人喜爱的原因是其具有声韵优美的特点。
重言词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
这是我们鉴赏重言词的第一个角度。
而这韵律又与诗词格律紧密相关,因为古人写诗(近体诗)填词要严格按照平仄要求做的。
例如:《溪行逢雨与柳中庸》的“萧萧暮雨繁”句,其平仄要求是:平平仄仄平。
《诗经三首》质疑与反思

《诗经三首》质疑与反思《诗经三首》质疑与反思高中第三册语文新教材《〈诗经〉三首》中有几个解释和课前的提示我觉得有点不妥,现表述如下,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
疑一《卫风。
氓》中有一条对“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注释。
教材释为“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我认为释为“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边际,反衬女子怨愁的无边无际”更妥。
由“岸”“泮”联想到女子自己的无边的怨愁,从逻辑上是很自然的;而且“怨无边”从文意上看,更能同上一句的“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吻合。
理解为“反衬男子的反复无常”,虽说是照应了下文,但是不能更好地体现女子那种对男权社会的朦胧的反抗意识。
陈起源《诗经直解》里说:“氓本窭人,乃此妇车贿之迁,及夙兴夜寐之勤劳,三岁之后,渐至丰裕,及老而弃之,故怨之深矣”,从此我们也能得知理解为“怨无边”更合情理。
王力的《古代汉语》理解为“自己的愁怨没有尽头”,也可一证。
疑二《邶风。
静女》把“贻我彤管”中的“彤管”释为“红色的管乐器”,我认为不妥。
朱熹《诗经集注》对之释为“未详何物”。
《词海》里对“管”有这么一条注释:“泛指细长的圆筒形物,如竹管,自来水管,又特指笔管,《诗。
邶风。
静女》:‘贻我彤管’。
”我认为词海对“管”的解释只对了半句,即“泛指细长的圆筒形物”,而最终把“管”理解为“笔管”则是不妥的,我不太明确笔管产生在何年代,但如果要送爱情信物,绝对送笔而不会送笔管。
山西古籍出版社的《诗经》普及本把“管”释为“竹管”我认为也不妥;王力将“彤管”释为“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就是下文的‘荑’”。
我认为王力先生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释为“铜乐器”不太符合女主人公的身份,而且同后文的“自牧归荑”不能照应。
根据诗歌的原义,那个漂亮女子送“我”的不是铜管乐和“荑”两样东西,而只能是一样,也就是说“荑”和“彤管”是同物,即“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
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诗经》惯于重章叠句,个别字词变换一下,其意思不变,“管”和“荑”即属此种情形。
《诗经》“有·形”结构和形容词的重言

皆作指示 代 词
,
,
王 引之
”
《 经传 释 词 》 云
斯
,
其也
”
。
可 证 明之
。
毛传释
“
扁
”
云
”
:
“
扁
”
扁 扁 乘 石貌
“
。
《 诗
“
集 传》 云 形
+
:
“
扁
“
,
卑貌
。
“
”
,
《 经 义 述 闻 :) )
。
秩 与哉 同
。
“
枯
即
禄
”
。
可见
有
斯
3
一
、
”
同
有
+
形
+
其
”
有
形
之 ( 者 )
(
1
) 有才 丸之 杜
形
”
用 于 句尾
每 一类型下 所举 诸例
,
“
有
后 面 的词 皆为形 容
高其 良
《 诗经 》
“
有
。
形
”
结构 和 形容 词 的 重言
词无疑
,
故不 作考 证
、
,
直 接以
“
“
有
形
”
称之
二
重 言句 和
有
形 ” 句 的 同异
。
重 言指 的是 一 个形容 词 的 重 叠 形 ” 完 全相 同 的
和
a
。
《 诗 经 》 中 使用 重言 的句子
,
其类型 有很 多是 同
“
汉乐府诗对《诗经》重言词的继承发展研究

汉乐府诗对《诗经》重言词的继承发展研究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起点,其创作精神已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而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方面,汉乐府诗都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等,具有多样化的内涵。
因此,本文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客观分析了重言词,详细探讨了汉乐府诗对《诗经》重言词的继承发展。
关键词:汉乐府诗《诗经》重言词继承发展一、重言词就重言词而言,属于汉语中结构特殊化,应用普遍化的一类词,以《诗经》为起始点,民间口语中多样化重言为巧妙引入各类文学作品中。
随后,重言词频繁出现各类文学作品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对汉语词汇系统、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重言属于传统小学著作中的名称。
在界定方面,学术界对其存在一定的争议,集中体现在重言词属于单纯词还是连绵词,词语的重叠是否属于重要言行列,大都认为重言词属于“形、音、义”一致的汉字或者词重叠构成的词,可称之为单纯词、合成词,附加在词根上的叠音词缀也包含其中。
二、汉乐府诗对《诗经》重言词的继承发展1、汉乐府诗对《诗经》重言词的继承在《诗经》中,重言叠字的应用普遍化,而作为汉代民歌的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传统,尤其是重言词。
在《诗经》305篇诗作中,大约有2/3属于重言词。
根据《汉乐府与<诗><骚>之文学关系研究》统计,汉乐府诗中多次出现叠字,已有200多次,不计算重复的,也有146个叠字,大部分是对《诗经》中重言词的直接化用。
在此基础上,乐府诗摹状叠词已有90余个,摹情达到20个,不同程度上都继承了《诗经》同类叠词。
比如,汉乐府诗中的“深谷鸟鸣兮缨缨”便是引用了《小雅?伐木》“鸟鸣缨缨”,“习习谷风”引自《小雅?谷风》。
也就是说,汉乐府诗中的重言词建立在《诗经》基础上,经过了一系列演变,《诗经》中的各类重言词都对汉乐府诗中重言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者存在某些相似点,《诗经》中重言词的多样化功能同样适用于汉乐府诗中的一系列重言词。
《诗经》重言结构类型研究

《诗经》重言结构类型研究作者:郭婷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7年第01期【摘要】重言占了《诗经》全部复音词几乎一半的比例,对《诗经》重言的结构类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究重言的来源、发展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诗经》语言特点的认识。
因此本文对《诗经》的全部重言进行了收集整理,按照构成重言的两个单字的结构关系,将《诗经》所见重言分为叠字与叠词,并确定了判定重言属于叠字或是叠词的几项原则与标准。
【关键词】《诗经》重言结构类型叠词叠字一、引言重言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在甲骨卜辞与商周金文中就已出现,并不断发展演变且被沿用至今。
重言作为复音词的一员,亦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诗经》、《楚辞》之前的先秦其他文献中,重言的使用频率并不高,然而《诗经》重言竟占了其全部复音词几乎一半的比例,这足以说明《诗经》中重言的重要性。
对《诗经》重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究重言的来源、发展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诗经》语言特点的认识,对探寻汉语词汇发展规律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诗经》的全部重言进行了收集整理,一共统计出《毛诗》重言351个,出现频次为675次,并根据构成重言的两个单字的结构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
二、《诗经》重言按结构分类按照构成重言的两个单字的结构关系,我们将《诗经》所见重言分为叠字与叠词。
叠字是重叠两个单字而成的重言形式,两个音节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叠词是重叠两个单音词而成的重言形式,单音词可以单独使用,重言的意义与单音词的意义有关。
叠字基本归属于孙常叙所谓“纯然摹声”,孙常叙(2005)认为它们“既有词汇意义(那种声响就是它的词义),又有语法意义,是辞句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叠字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假借的方式用与重言无关的单字记录重言,正如许慎所言“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该单字与所构成的重言意义无关。
第二种形式比较特殊,人们可能根据某个重言的整体意义专门造了单字,该单字在《诗经》及同时代以及更早的先秦文献中都未见单独使用(或者重言,或者与“其”、“兮”、“有”、“然”等搭配),但在许慎的《说文》中可见单字的意义与其构成的重言意义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 以我们认为还是 将其分析为单 纯词更为合适 ,把重 言看作是单纯词与合成词的集合 。 1 . 2重言的分类—— 从词性角 度
o n t h e p r o p e t r i e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o f r e p e a t e d c h a r a c t e r s .
Ke y wo r d s r e p e a t e d c h a r a c t e r s ; p r o p e ti r e s ; s y n t a c t i c f u n c t i o n ; s e -
a n d me a n i n g s . T h i s p a p e r a t t e mp t s t o ma k e a f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a t i o n
( 4 ) 斤斤 其明。( 《 诗・ 执竞》 )
毛传 : “ 斤斤 , 明察也 。” 单独“ 斤” , 义为 “ 斧斤” 、 斤两, 不 含 明察 义 。
《 诗经》 中重言共有 3 4 7 个, 使用 了 6 9 1 次, 就其词性而 言, 大部分为状 态形容词 , 其 次为象声 词 , 再次 为少数 的动
词与名词 。 1 ) 形容词性包括 : A A式 :
1重 言 的界定 与分 类
( 5 ) 淇水汤汤 。( 《 诗・ 氓》 ) 《 章 句》 : “ 汤汤 , 流水貌。水势大 。” 而单独 “ 汤” 字, 《 说 文》 : “ 汤, 热水也 。” 不含流水、 水势大之义 。 ( 6 ) 萧萧马鸣 。( 《 诗・ 车攻》 ) 萧萧 , 马鸣声 。《 说文》 : “ 萧, 艾蒿也 。”
a d j e c t i v e a n d i m i t i v e w o r d s . A n d t h e s p e c i a l f o r ms h a v e d i f e r e n t
p o s i t i o n s i n s e n t e n c e s ,a n d a w o r d ma y h a v e mu l t i p l e f u n c t i o n s
摘 要 《 诗经》 中存在着很 多 由一个音节 叠用 而形成 的重 言, 有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 、 象声词等 四种词性 , 并且 这几 种 特 殊形式在句 中的位置不一 , 有些词一身兼 多任 、 多义 。本 文尝试对 重言的性质 、 功能等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重言 性质 句法功能 语 义特 点
还是完全不 同的, 如: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a r e ma n y r e p e a t e d c h a r a c t e r s , c o n s i s t i n g o f o n e
s y l l a b l e t h a t i s u s e d r e p e a t e d l y . i n” T h e B o o k o f S o n g s ” . T h e r e — p e a t e d c h a r a c t e r s h a v e f o u r p a r t s o f s p e e c h , n a me l y , n o u n , v e r b ,
Ex p l o r a t i o n o n Re p e a t e d Ch a r a c t e r s i n ” Th e Bo o k o f
S o n g s ”/ / L i uYi n g
( 3 ) “ 坎坎 伐檀兮 ” ( 《 魏・ 伐檀 》 ) 与“ 坎 其击鼓 ” ( 《 陈・ 宛 丘》 毛传 : “ 坎坎 , 伐檀声 。” “ 坎其击鼓 ” 下注: “ 坎坎 , 击鼓 声。” 用重言释衬字双音结构。 他们将二者对照后认为 , 虽然二 者结 构上有些差 异 , 但 是使用 中却可被 当作相 同的语 言单位 ,衬 字双音结构 中的 单音节具有整个结构所具有 的意义 ,由这个单 音节重叠 而 成的重言 , 便可 以视为 由两个相 同词素构成的合成词 。我们 认为 , 虽然这样 的对应在《 诗经》 中还有一些 , 但是不 能以此 进行类推 ,很 多单 音节 语素与重叠后 的双音节词 的意义上
文艺传媒 ຫໍສະໝຸດ 《 诗经》 中的重言探微
刘 影
( 黑龙 江财经学院人文科 学系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5 )
中图分类号 : 1 2 0 7 .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 1 8 — 0 1 4 8 — 0 2
ma n i f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诗经》 是我 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 总集 , 无论 是从 文学价
值还是从语 言运用 的角度 ,对于我们 了解 先秦时期 的各个
方面都是一块珍贵 的活化石。对于大多数读过《 诗经》 的人 , 大概对于其采用的 四字格形式 印象最 为深刻 ,双音节 词和 双音节词 组的运用 , 不仅 使表达上 形象 、 生动 , 而且读起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