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变-潘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图分 类 号】 5 72 R 8.
[ 献标 识 码】 文 A
[ 章编 号】 6 3 7 1 (0 2 0 ( )0 1 0 文 1 7 — 2 0 2 1 )1 b 一 6 — 2
Rea i n h p b t e l s a lv l f g y a e e o l b n wih d g e f l to s i e we n p a m e es o l c td h m g o i t e r e o
【 sr c】Obe t eT n et aeterlt nhp b ten tecn io fda ei p r h rln uo ah n ls Abta t jci oiv sg t h eai s i ew e h o dt no i t ei ea e rp ty ad pama v i o i b c p
采 用 免 疫 透射 比浊 法检 测 H A。水平 。 结 果 经 检测 对 照组 Hb 含 量 均 处 于 40 64 ,观 察组 Hb ≥ 1 .% b A .%~ .% A. 00
的 患者 占 5 .%。Hb 为 65 9O 25 A .%~ .%的患 者 占 2 .%, 察 组 H A。处 于 高水 平者 多 于对 照 组 , 于低 水 平者 少 于 7 5 观 b 处 对照组 , 两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 , P<0 5 。 X =58 7 6均 6 2 . )观察 组 不 同病情 患 者 H A 平 均 高 于对 照组 ( 0 b, 水 t
22 1 第 卷 2 0年 月 9第 期 1
・ 临床 研 究 ・
妥泰治疗22例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妥泰治疗22例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潘金贤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1(014)004
【摘要】@@ 我们于1999年7月~2000年7月间,应用妥泰治疗22例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255)
【作者】潘金贤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5
【相关文献】
1.托吡酯治疗老年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J], 陈红芳;陈哲萌;吴仁娣
2.加巴喷丁治疗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J], 余晓琴
3.加巴喷丁联合高能红光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袁丽;白亚菲;杨海波;胡涛;方晓琳;杨玉;李宪
4.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J], 罗勇; 黄战荣
5.身痛逐瘀汤联合普瑞巴林、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J], 贺恰仁;曾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5 ・ 8
中国实用医刊 2 1 0 1年 1 1月第 3 8卷第 2 2期
Chns o ra f rc c l dc eN v2 1 ,V 13 , o2 ieeJu n l P ata Meii o.0 1 o.8 N .2 o i n
较差 , 更容 易被 病 菌 感 染 , 发 病 情 况 更 为 严 重 , 活 率 更 其 存
变发生较早 , 临床表 现多样 , 给患者带来严重 的不 适与痛苦 , 若
1 1 一般资料 : 择我院 自2 0 , 选 0 8年 】月至 2 1 0 0年 1月 收治 的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 患者 6 0例 , 其中男 3 4例 , 2 女 6例 , 年 龄4 7 1~ 2岁 , 平均 5 2岁 ; 尿病病 程最 短 6年 , 糖 病程 最长 1 1 年, 平均 4年 ;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最短 者 1年 , 病程最 长者 9年 , 平均 4 5年 。空腹血糖 ( . . 82±14 m o L . ) m l 。随机分 为观 / 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 察组在 常规治 疗基 础上 给予前列 地 观
糖 尿病 神经病变 ( i ei pr hrl erpty D N) 糖 da t e pea nuoah , P 是 b c i
糖 尿病周 围神 经病变 3 0例 , 与单用 甲钻胺 治疗 的 3 0例进行 比
较, 效果显著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 , 常见的糖尿 病微血 是
产儿 治疗前 lG为( . g 7 3±14 L 治疗 后为 (4 2±30 gL .) , 1. . )/ , I g G水平显著提高。同时 , 早产儿静 脉注射 免疫球 蛋 白提供 对 的 IG能够和细胞 表面 的受体结合 , 活补体 系统 和调 理 素 , g 激 促进了 F c介导的黏附作用 , 提高 了吞噬功能 , 使在吞 噬过程 中 的细胞生化作用得到增强 , 调节 了由于 细菌及病毒感染 出现 的 免疫缺陷状态 , 通过抗原特异性抗体增 强了患儿对病原 菌的免 疫反应 , 而使 早产 儿合并感染 的情况得到 了积极 的预 防 。 从 总之 , 应用 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 白能使 早产儿 的感 染率得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观察

总有 效 率 为 9 . H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7 . % 。治 0o 25
疗组 T C、TG和 神 经 电生 理 S V 及 MC 的 变化 与 C V 对 照组 相 比 ,也有显 著性差 异 ( P%0 0 ) .5。 2 3不 良反 应 :两组治疗 过程 中均未见 明显 不 良反应 , .
贞子 、钩藤各 1g 5 。临床随症加减 ,每 日 1 ,水煎 2 剂 次 温服 ,连续服用 4 周为 1 疗程 ,连续治疗 2 个疗程。
3 治 疗 结 果
1 1 一般 资料 :所 有病 例为 我 院 2 0 . 0 2年 3月 ~2 0 05 年 4月 收治 的 D N 患者 ,均 为 2型 糖 尿 病 ,伴 有 明 P
岁 ;糖尿病 病 程 4 2 ~ O年 ,并 发 D N 平 均 2 9年 。 P . 对 照组 4 例 ,男 2 O 8例 ,女 1 2例 ;平 均 5 8岁 ;糖 尿 病病 程 5 9年 ,并 发 D N 平 均 为 3 。两组 性别 、 ~1 P 年
餐后 2 h血 糖 < 90 mo/ . m lI ;有效 : 自觉 症 状 有 改 善 ,
脚 、膝 、跟腱反射无变化 ,体征 、辅助检查神经传导 速 度无变化 ,神经传导速度 无改善 。 3 2 治疗 结果 :两 组疗效 见表 1 . ,治疗 前后 各项 实验 室指标 见表 2 。从表 1和 表 2中可 以 看 出 ,治 疗 组 的
年龄 、病程等 一般 资料 比较 ,经统 计 学处 理 差异 无 显
著性 ( >O 0 ) P . 5 ,具 有可 比性 。
1 2 观察 指 标 :治疗 前 后 的主 要 临 床 症状 、实验 室 . 及辅 助 检 查 :血 糖 ( 腹 及 餐 后 2 ) 血 脂 ( 空 h、 TC、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陈洋
【期刊名称】《工企医刊》
【年(卷),期】2014(027)002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DPN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 (P <0.05),且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NCV)指标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总页数】2页(P673-674)
【作者】陈洋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3180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9
【相关文献】
1.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陈翠云;周广兰
2.运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与疗效分析 [J],
王毓
3.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J], 刘颖;袁培铎;周正森;赵海玲
4.前列地尔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J], 蒋申莲;郭新生;易士华
5.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0例疗效分析 [J], 潘剑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进展杨婉花;张碧瑶;黄菁菁【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分析概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表现、中医学病因病机以及中药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概括经典的 DPN 病因病机,并根据其特点进行辨证分型,再论治相应的中药治疗。
结果:针对 DPN 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采用了近年来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治疗处方,详述了经典的 DPN 古籍药方、单味中药运用治疗和新型的医院制剂。
结论:DPN 发病机理复杂多变,虽然高血糖是 DPN 发病的始动因素,但它的发生发展还和其他因素有关。
中医学上把DPN 归于“消渴病”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益气养阴、温阳补肾、化痰祛瘀、活血通络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 DPN 临床症状。
【总页数】5页(P1448-1452)【作者】杨婉花;张碧瑶;黄菁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241.4【相关文献】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论治 [J], 佟洪静2.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袁峰3.中医辨证施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J], 程艳;潘园;巫海娣;张永文4.社区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J], 张桂凤5.中医辨证施治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r临床应用价值 [J], 向菊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疏血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

斟
2 0 1 3年 1 0月 第 8卷
第 5期
4 7 3
疏血通联 合 甲钴胺治 疗糖尿病周 围神 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
潘 能 坚
( 广西合浦县山 口 镇 中心卫生院, 合浦县 5 3 6 1 0 0 )
【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 0 1 1 年 3月至 2 0 1 2 年 3月
我 院收 治的糖 尿病 并发 周期神 经病 变患者共 1 4 2例 随机 分 为观 察 组和 对照 组 , 观 察组 患 者采 用疏 血通 联合 甲钴 胺 治 疗 , 对
照组 患者 单 用 甲钴胺 治疗 , 比较 两组 的 临床 疗效 。结 果
观 察 纽 患者 治 疗总 有效 率 为 8 4 . 7 %, 对 照纽 为 7 2 . 9 %, 两组 比较 疏 血 通联 合 甲钴 胺 能
+ 有效例 数 ) / 总例数 × 1 0 0 %。 1 . 5 统计 学处理 采用 华西 医科大 学 P E M S 3 . 1 统计 软件 进 行数据 处理 , 计 量 数据 以 ±s 表示, 两组 间均 数 的 比较
尿病并发周 期神经 病变患者 共 1 4 2例 , 所有 患者按 中 国
异 均 无统计 学 意义 ( P均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 口服降糖药进行常规 的降糖
治疗 , 在 治 疗 糖 尿病 周 围神经 病 变 前保 持 血 糖稳 定 1 周以
上, 接受治疗期 间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 使血糖能够维持
在 空腹 <7 . 0 m mo l / L, 餐 后 <1 0 . 0 mmo l / L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 —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DPN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西医治疗DPN 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大多采用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另外尚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理疗、高压氧等方法。
近年来中医药对 DPN 的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中医对 DPN 病名的认识古代医籍中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
宋代《卫生家宝》载肾消“腰脚细瘦,遗沥散尽,手足久如竹形,其疾已牢矣” ;金代李杲《兰室秘藏》记载消渴病人时有“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前阴如冰” ;《丹溪心法》有言“消渴,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烦痛” 。
《王旭高医案》云:“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统称为“消渴病”、“痹痿病”,既表明了合并症的症状,还揭示了本病发展的规律即由消渴病到消渴病痹证,再到消渴病痹痿病。
中医对 DPN 病因病机的认识1.古代医家对 DPN 病机的认识。
DPN 的基本病因是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欲太过,情志失调,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在中医学属“消渴”范畴。
《素问·奇病论》日:“此人必数食甘美而肥也 ,, 转为消渴。
”《素问·通评虚实论》日:“凡病消瘅,偏枯、痰、厥、气逆、发满,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 指出过食甘美厚味可引起消渴及并发症等疾病。
《内经》载:“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 朱丹溪指出:“麻为气虚,木为湿痰死血。
”说明了 DPN 表现出的四肢酸软、四肢不温或发凉、麻木或疼痛等临床特征与气虚关系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变的概述
定义
神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或)运动减退或缺失。症状部位和特征依据病变类型不同而不同。
临床表现可以为诊断提供大量的信息。当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神经病时,规范的诊断思路还包括神经生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需要CSF检查。
病理生理
神经病的病因很多,包括代谢紊乱、外伤、遗传、中毒、副肿瘤源性、免疫药物源性和自发性病变。
鉴别诊断
脊髓病变:后背疼痛常见,也可导致周围神经症状。脊髓外侧和神经根受压也可出现远端神经病的症状。
瘤性脑膜炎:可以出现单一或多个神经根病变的症状。
分型
多发性神经病
单神经病
多数性单神经病
分型
基本特征
多发性神经病
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轴突或脱髓鞘病变。
可以合并感觉缺失、疼痛、肢体远端运动丧失。
单神经病
体征:
1.典型的正中神经远端支配区感觉缺失。
2.鱼际肌瘫痪
3.可以看到周围神经病变体征。周围神经病变导致CTS——远端感觉缺失,反射减弱,肢体远端无力。
实验室研究
常规检查基本是正常的,但以下检查需要考虑:B12水平,RA因子测定,TSH,T4,糖化血红蛋白。
影像学上通常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该检查。有些手部疼痛的患者考虑为颈部神经根病,需行MRI检查。腕部MRI可以明确神经压迫的部位,但通常不需要。
病因有外伤、局部嵌压、缺血、肿瘤、感染和其他结构性病变。
症状仅限于单一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
可以叠加多发性神经病。
多数性单神经病
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麻风病。
也可以叠加多发性神经病。
神经病变分类
脱髓鞘型
混合型
轴索型
1.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2暴露在其中的作用尚有争议。手掌和腕部剧烈活动(加压和扭动)可能起到促进作用,而常规电脑和鼠标使用则不会导致CTS。
临床表现
症状:
感觉缺失,常伴有手掌疼痛,在手掌桡侧,范围从拇指到无名指。
疼痛表现为酸痛或放射性,运动、加压或其他活动后加重。患者常夜间痛醒,需要移动手部。
晚期出现需要用手打开容器盖子时常有无力症状。
参考以下分类方法对诊断神经病变有极大的帮助:
多发神经病,单一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
轴索型,脱髓鞘型
运动性,感觉性,感觉-运动性
急性,亚急性,慢性
以上类型的鉴别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EMG。实验室和组织活检可以提供其他相关信息帮助明确诊断。
类型
特征
多发神经病,单一神经病,
多发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是对称的,远端腱反射减弱以及运动和感觉缺失常见,下肢较上肢受累早。常见病因为代谢性、中毒性、遗传性、自发性疾病。
临床表现
神经病的远端预后较近端差,典型表现为合并感觉缺失、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有的合并不同程度、性质的疼痛。
实验室研究
常规检查包括:
ANA,ENA,pANCA,cANCA,ESR,CRP
血清免疫电泳(SIEP)
血红蛋白A1C
B12,叶酸
重金属筛查
肝炎、HIV筛查(疑似)
EMG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血液和尿液检查
如前面所述,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查来获取周围神经病变的异常信息。
遗传学检测以获取遗传方面的异常。
尿液检查可以筛查有无重金属含量异常,虽然这种情况不常见,但这也是导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
神经活检
少部分神经病变的患者需要行神经活检检查,主要来明确免疫介导性神经病变还是代谢紊乱导致的神经病变,例如淀粉样变。
4.包括AIDP,CIDP,和MMN
1.感觉±运动障碍
2.腱反射通常减弱,无缺失
3.NCS示传导减慢
4.EMG示慢性失神经改变,有时有活跃性失神经变化
1.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2.腱反射通常正常或仅有远端减弱
3.NCS正常,有时波幅变低
4.EMG示慢性失神经改变,有时有活跃性失神经变化
神经病变评估
神经病变类型
神经活检能够明确特殊病变,如炎症性神经病。
影像学很少用于神经病的诊断,除非单一神经病变考虑为占位性病变引起,如神经瘤。
诊断
患者有感觉或运动症状,排除中枢性原因则提示周围神经病变。
提示症状包括:
双下肢远端伴(不伴)上肢的麻木和(或)疼痛。
单一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的麻木和(或)无力。
EMG支持神经病变。
必要时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上述症状。
病史和EMG能够帮助以上类型的鉴别诊断。
神经传导研究(NCS)和肌电图(EMG)
NCS是神经传导研究,通过刺激周围神经记录来自其他神经或肌肉的电信息完成。运动神经传导的记录信息来自肌肉,感觉神经传导的记录信息来自所刺激的神经,但不包括运动神经纤维,如手指。
NCS和EMG可以鉴别轴索病变还是脱髓鞘病变,慢性病变可由EMG明确。
感觉性神经病表现为感觉异常,无运动障碍。常见病因为糖尿病和AIDS。
感觉-运动性神经病最为常见,病因主要为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
急性,亚急性,慢性
AIDP(Guillian-Barren syndrome)是急性或亚急性神经病。其他为慢性病程。
急性或亚急性神经病大部分是免疫介导性和中毒性病变,而慢性神经病则为代谢性、遗传性和自发性病变引起。
单一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呈单一神经分布,例如正中神经或腓神经。神经病变部位可通过受累肌肉和皮区明确,例如远端或近端正中神经病。常见病因为神经局部压迫或缺血。
多数性单神经病表现为多根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病因为代谢性、免疫介导性、感染性疾病。
轴索型,脱髓鞘型
鉴别诊断主要用于多发神经病。
轴索型神经病腱反射相对而言是存在的。EMG可以明确诊断。是最常见类型,病因包括代谢性、中毒性、遗传性以及营养不良性。
一部分神经活检的患者为纯感觉性病变,因此没有运动障碍。
图,EMG
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CTS)
定义
CTS是最常见的单神经病。
患者手掌有麻木和疼痛表现。
病理生理学
CTS是由腕部包裹的正中神经病变所致,导致支配手内肌的神经损伤和手掌侧从拇指到无名指范围的感觉缺失。
有些疾病可导致CTS,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动脉炎和肥胖症。
脱髓鞘型神经病表现为腱反射抑制或消失。NCS和EMG可以明确诊断。这类神经病变除了遗传性疾病之外大多数为免疫介导性疾病。
运动性,感觉性,感觉-运动性
运动性神经病不常见,表现为支配肌肉无力,无疼痛和感觉缺失。在成人,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在儿童,主要见于脊肌萎缩(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