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王几何》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王几何》,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王几何》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复述课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启发式教学: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王几何》,使学生了解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提高学生对我国数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王几何的主要贡献以及其在数学领域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王几何在数学领域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几何的生平,激发学生对王几何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王几何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王几何的理解和感悟。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王几何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2.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王几何的生平和成就。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
4. 成果展示法: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王几何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王几何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王几何在我国数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2. 教学资源: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王几何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和图片七、教学环境与设备1.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便于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学投影仪和白板学生学习的桌椅和足够的书写材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和白板笔计算机和投影屏幕音响设备(如有需要)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王几何的生平,引导学生对王几何产生兴趣。
《王几何》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王几何》
科目
语文
班级
44班
教师
张慧红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记述了自己上初一时的第一堂几何课,刻画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几何老师。王老师的出场不同,自我介绍也不同,教学内容更是与众不同。王几何是本文主人公的绰号,文章以此为题,点明了主要任务,又有戏谑之意,充满了情趣。
(提示:从结构和内容来说)
4、师小结:同学们都认为王老师的这堂课上的正是“痛快”,不仅因为他们身心得到了放松,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宣泄,他的这堂课真正感染了学生。
学生圈点勾画,快速抢答。
师:进门生:惊、静
哑笑笑
反手画惊
大名静镇住
介绍绰号哄笑
让生画笑
讲道理静
学生组内自由回答,选代表发言。
1、批注描写王老师的句子,说说描写的方法和表现的性格特征。
(方法总结:人物+事件+结局)
1、初读课文,走近王几何
2、学生自由发言:
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会一句话概括。
合作探究
三、初读课文,走近王几何
1、出示表格:
2、王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请从文章中找出来。
四、细读课文,认识王几何:
2、师提问:王老师的绝活师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3、思考: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标好段序,把握文章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理解第一堂课上老师所说的道理,体会全班同学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目标4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王几何》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作者王蒙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如“几何”、“代数”、“函数”等。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主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王几何》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王蒙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王几何》原文及相关学习资料。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背景资料、拓展阅读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4. 利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标记疑问。
3. 讲解与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王几何》教学设计.xls8

被镇住,大 气不敢出, 睁大眼睛, 屏息静听。 全班男生、 女生哄堂大 笑。 轮番上台; 人人笑得满 脸泪水,喉 咙发肿。 满教室鸦雀 无声。
幽默介绍并 大写绰号。 请大家上台 正面徒手画 圆和等边三 角形。 告诉大家学 习的道理。
教师表现 方头大耳、 矮胖结实 挤进门、眨 眼功夫站到 讲台 像一尊笑面 佛 反手 得意洋洋 幽默、声音 洪亮 眉开眼笑 严肃得面无 一丝笑容 告诉我们道 理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检查一 下你们的积累。说说他们的绰号。 出示第2-6张幻灯片(宋江、李逵 、无用、鲁智深),让学生“说说 他们的绰号”【PPT展示】王几何 真名叫什么呢?他又是怎样的一位 老师呢?前面呢,我们已经认识了 两位老师,一位是温柔美丽的蔡芸 芝老师,一位是再塑生命的莎莉文 老师,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这位 影响着42个学生一生的老师。下 面,我们带着PPT上的这几个问 题,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这 几个问题难不倒我们的。 2、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展示 第7-8张幻灯片) 3.了解作家马及时其人及作品。检 这是一篇略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 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自主弄懂课文的基本 查字词和课前预习情况。 内容。 4.【PPT展示】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 写的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 的绰号是怎么来的? 听王老师上课感觉怎样?(痛快) 2、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 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3、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 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 源头有哪些?(老师做了哪些让你 痛快的事?他的这堂课让你明 白了一个怎样痛快的道理?) 4、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 什么?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 几何课,那么,这节课令人发笑的 引导学生对课文有初 源头是什么的?也就是说,学生觉 得有趣好笑的事情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学 习,初读课 文,认识王 老师。了解 课文的整体 架构以及主 要内容。 步的了解。 【PPT辅助】 (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 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 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 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王几何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本文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 默读课文,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
3. 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默读,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
课前预习:1.解决字词读音和释义。
2.查资料,了解作者其人。
马即时 (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 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 《树杈上的月亮》 《中国孩子》等。
3.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在第 6 课《我的老师》中,我们理解了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的蔡老师,今天我们 来理解一位“另类”老师,他的风格迥然于蔡老师,却同样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赞誉。
他是 谁?(板书“王几何” )绰号“王几何”的王老师。
检查预习检查默读效果: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1. 同桌之间互查注音2. 齐读两遍3.来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答案预设:1. 默读课文。
(默读指导:眼到、心到, 问题默读:在你的印象里王老师是一位 手到。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_________ 的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带着 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交流王老师的几大特别” 。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动笔。
长相特别: 方头大耳、矮胖结实出场特别: 活的胖子) 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 眨眼间就站在了讲台上。
(灵行为特别: 一句话不说,哑笑两分钟后,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吸引学生好奇心, 体现绝活) 自我介绍特别:自曝绰号。
(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幽默)教的内容特别:让学生画圆和三角形。
(欲擒故纵)教学方法特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欲擒故众的方法告诉学生简单朴素的道理。
王老师的拿手绝活是什么?用意何在?效果如何?这个方法好不好?你喜欢吗?) 有方法) (引导: 善教学, 教师总结并板书:出场特别、行为特别、自我介绍特别、教的内容特别、教学方法特别 这是对王几何老师的正面刻画。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分析王几何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领悟到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王几何的性格特点。
3. 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成语和俗语的理解。
2. 领悟课文中深刻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王几何的形象。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王几何的性格特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解析文中成语和俗语,加深理解。
(3)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思路。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王几何的敬佩之情。
(2)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传达价值观的理解。
7.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王几何》,我们了解了王几何的性格特点,学会了生字词,并领悟到了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结合课后阅读,了解作者王几何的生平事迹,进一步感悟作者的创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王几何》教案

《王几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王几何》。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几何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王几何的敬仰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勤奋学习、尊师重道的意义。
(3)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王几何》。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几何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王几何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生字词和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几何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对其的敬仰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几何的形象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王几何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其形象特点。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王几何的勤奋学习和尊师重道的品质。
5. 互动式教学:(1)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王几何的敬仰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几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的核心是理解几何老师王玉琳的性格特点,明白他性格虽然粗放但教学却是严肃认真的特点。
本课所学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4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一个优秀的几何老师。
从王几何的第一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几何是一个认真对待教学,二十年如一日的教授初中几何的人。
解决的关键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
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
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
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
王几何。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马及时(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弥勒
..佛(mílé)铁杵.(chú)铭.记(míng)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磁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节奏。
2、学生朗读。
(三)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问题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段):写上课前,同学们对几何老师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第二部分(3-28段):写王老师上的一堂别具特色的几何课。
第三部分(29段):补充交代王老师和"我"父亲的关系。
三、讨论学习、合作探究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
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
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延伸训练
1、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2、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王几何》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几何老师的教学态度。
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
一个人想要成功靠的就是对自己事业的坚持。
所以无论你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必须坚持自己的事业。
王几何能够反手画圆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事就是因为他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专研几何教学。
六、作业布置
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王几何
马及时
出场特别
行为特别幽默风趣
王几何之“特别”自我介绍特别平易近人
教的内容特别业务水平高
教学方法特别有方法、懂教学艺术
写作借鉴:不同角度描写人物(正侧结合)、夸张手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