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王几何》教案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情。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2)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魅力。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王几何》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王几何》教案新人教版(1)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目标达成: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
【创境激趣】
圆明园图片欣赏圆明园名字的由来及其毁灭的经过写作背景
【自学导航】
1、给加点字注音
缀琉璃珐琅鹭骇曦劫箧
2 、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独一无二--- 谴责----
制裁--- 箧--- 瞥见---
3、信的正文写了哪些内容?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
【合作探究】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欣赏世界文化名产遗址
【归纳总结】
⏹当我们深入研讨这封信时,我们会被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被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所折服,同时也被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所激怒。
试探讨文章的主题。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
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板书设计】
总评 : “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圆明园概述耗费劳动之巨充满赞美之情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课堂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王几何》,提问:“王几何”是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记忆。
(2)分析课文结构,阐述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4. 互动环节(1)提问:课文中的“王几何”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是如何理解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1)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分析王几何的优秀品质。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尊敬老师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几何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3篇

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3篇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大全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第六课、第七课我们已经感受了两位教师的风采。
一位是最令魏巍难忘的菜芸芝教师,一位是赐予海伦·凯勒其次次生命的安妮·莎莉文教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说说这两位教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今日教师和大家一起去观摩一堂别开生面的几何课,去熟悉一位风格迥异的教师。
这位教师是谁呢?——王几何(板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请同学们给王教师筹划一张名片姓名:外号:性别:年龄:外貌特征:职业:我们了解了王教师的根本信息这位教师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堂别开生面的课堂。
2、昨天预习的时候已经让同学们完成这张表格。
请同学们说说在这堂课上,王教师有哪些表现,学生们相应的反响又是什么样的?王教师挤进们,快速站到讲台上。
大吃一惊,更宁静了。
王教师一言不发,哑笑了两分钟。
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王教师在黑板上反手画了一个圆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惊异。
王教师写出自己的大名。
被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眼睛,屏息静听。
王教师写出并介绍自己的外号。
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教师请大家上台画圆和等边三角形。
同学们轮番走上讲台;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王教师告知大家学习的道理。
满教室鸦雀无声。
同学们如此期盼的几何课竟然上成王教师另类的表演秀,同学们时而宁静时而哄笑,好不生动喧闹。
同学们对这堂课的评价是什么?“痛快”。
如何理解学生们说的“痛快”?其他的词来理解一下?(精彩、喧闹、好玩、欢乐、与众不同) 说说哪些情节让你觉得痛快?为什么?(王教师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外号,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充共享受了不一样的课堂带来的乐趣。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9王几何》word教案 (10)

七年级语文《王几何》【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感知王老师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王老师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预习过这篇课文了吗?知道了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你们说说为什么要取名为“王几何”?二、感知:自主合作探讨:王几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细读文章,从具体的语句中探究王几何的人物形象。
(原文: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改句: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站到了讲台上。
)评析:原句不但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一个矮胖结实的老师,而且“挤”这个动作中也能展现王老师的矮胖结实。
而“眨眼功夫”“站”让我们看到一个虽胖但是动作灵活、敏捷的王老师。
(原句: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改句: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评析:原句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老师的爱笑的性格。
同时采用细节描写,从神态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王老师和蔼可亲、幽默感十足。
三、探究:学了本文后,你认为如何写活人物?四、合作:写一写: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二种),用你的妙笔生花描绘下老师吧。
字数在50-100字左右。
五、作业:习作:以《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在300字左右第 1 页共 1 页。
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大全

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大全《王几何》通过写王几何来时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赞赏之情。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2.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形象特点教学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导入语同学们,自你们入学以来,你已经接触过很多老师,肯定会有一些老师以他们独有的魅力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王老师,他呀特别受同学们的欢迎。
因为他上课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同学们甚至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王几何”。
从这个名字上大家猜一猜他是教什么的?(生答:几何)对,他是一位几何老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由马及时先生写的这篇文章——《王几何》!2.认识作者马及时(1946——),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1) 检查预习正音须臾yú斜翘qiào 屏息bǐng 绰号chuò叛逆nì持之以恒héng(2) 明确学习目标EQ oac(○,1) 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EQ oac(○,2) 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课文研讨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回答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我”上初一时,王几何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的事。
赏析课文(1)文章共写了王老师的几件事?明确:EQ oac(○,1) 哑笑EQ oac(○,2) 反手画圆EQ oac(○,3) 三介绍自己,公布绰号EQ oac(○,4) 让同学们画圆和三角形EQ oac(○,5) 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2)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合作探究)EQ oac(○,1) 王老师为什么长时间哑笑?明确:这是一种教学策略,他想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表现了王老师的风趣幽默。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王几何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王几何的行为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师长、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王几何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会欣赏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王几何的形象。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其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分析王几何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王几何的行为。
4. 案例分析:(1)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王几何的形象。
(2)分析王几何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王几何的形象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内容。
(2)挑选学生回答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

初中语文《王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王几何》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探究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热情。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王几何》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故事情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3. 实践法:课后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五、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课文《王几何》,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第三课时: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相关练习。
第四课时:深入探讨课文主题思想,联系实际进行讨论。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课堂反馈。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王几何》相关课文。
2. 参考资料:关于《王几何》的背景资料、相关文学作品。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王几何》的背景和作者。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3. 分析与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王几何》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王老师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自我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首先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1、生轮流读,有错即停,师板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洪亮的同学。
2、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生字:须臾徒手嘈杂屏息
叛逆铭记丑陋洗耳恭听
四、第二次“自我学习”: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老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继续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
2、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3、认真思考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二”。
4、认真思考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三”。
时间: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明确答案:
1、王玉琳老师;本文共记叙了四件事:(1 王老师哑笑;(2 王老师公布自己的
绰号;(3 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2、总的来讲,王老师是一个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受学生尊敬、
喜欢的好老师。
3、用意在于通过与老师画圆对比,得出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
成针。
让学生牢记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老师徒手画圆。
内容上突出了文章中心,让学生明白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启发学生用心读书学习。
4、略
教师补充、拓展:本文通过王老师的哑笑,徒手画圆和三角形,笑谈绰号等几件事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就是抓住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本文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同学们课后要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五、当堂训练
思念,也是一种缘分。
王老师的第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难忘怀。
回想一下你自己最难忘的一堂课,写出来与同学共同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