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5.6工业的区位选择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工业区位选择 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工业区位选择 课件

(2)理想的工业区位
充足的原料、动力; 质高价廉的劳动力; 前景广阔的市场; 便利的交通。
有没有完全符合你要求的地方?
(3)工业区位选择的出发点和目的
出发点
目的
厂商 经济效益 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理想区位条件
现实区位选择 主导区位因素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条件的地方
原料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动力导向型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技术导向型
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
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_最___高__利__润__。
4.五种导向型工业
工业导 向类型
主导 因素
工业生产特点
原料导向型
工业
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 市 场 工业
动力导向型 动 力 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 运输,或运输原料 成本较高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 运输或运输产品成 本较高
设问导读:
导读: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 间 主导 因素
区位 要求
导向 类型
举例
1800年前 燃料

动力
近煤炭
动力导 向型
德国鲁尔区
1980年前 铁矿


1985年后 市场
近铁矿 近市场
原料导 向型
市场导 向型
中国鞍钢
美国的东北部工 业区
中国宝钢
日本环太平洋沿 岸工业区
1.鞍钢与宝钢在区位上最显著的不同是( B )
城市盛行风下风 向或与盛行风向 垂直郊外最小风频
炼油厂
印染厂 电镀厂 皮革厂 造纸厂
污染空气
污染水源
远离水源或在 河流的下游
火电厂 钢铁厂
固体废弃物

人教版高一下期地理《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期地理《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规划本章是在学习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和农业是姐妹篇。

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认识到农业和工业都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

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因此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也更为复杂。

工农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人地关系的发展,是不同地域之间人类联系的发展。

可以说,本章内容是第三章内容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及人地关系的基础,本章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即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一主要地域类型一案例分析,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

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问题探究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工业地域的形成:从工业联系到工业地域的出现,其间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其中的联系。

工业集聚有许多明显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域分析要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工业区域的分布、形成、特点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评价,从中找出规律,以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借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从容说课本节内容涉及大量时代性很强的素材。

预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工业发展的实例。

上课时让学生谈谈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工业布局,为什么要这样布局,该考虑哪些因素?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在当今时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它们对工业布局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往往同时起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各个因素,要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制宜,把各个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同时,又要抓住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不同工业部门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

版地理人教版必修课件工业的区位选择

版地理人教版必修课件工业的区位选择

效益
减少能源 输送过程 的损耗
技术要求 不高,工资 低,成本低
技术高,利 于开发新 产品
第十二页,共28页。
--1122-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sān lèi)工厂的投入构成情 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xíngchéng) 与发展
--11-
第一页,共28页。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qū wèi)选择
--22-
第二页,共28页。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1.说出工业生产过程的概念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zhǔdǎo)因素。 3.记住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六页,共28页。
--1166-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模式Ⅱ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图中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方向上各区位因素比重最大的因素即为主 导因素。图中工业一为技术(jìshù)导向型,工业二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三为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四为市场导向型。
()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B.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强、协作条件(tiáojiàn)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4)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A.环渤海地区

人教版高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V1

人教版高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V1

人教版高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V1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的区位选择对于一个工业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实现工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一系列的因素,从而确定最佳的位置。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有很详细的讲解和课件资料。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对人教版高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进行重新整理。

一、城市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城市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生产条件、劳动条件、环境条件和政策因素。

其中,交通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城市工业区位选择的首要原则。

二、乡村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乡村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和政策因素。

由于乡村工业的特点是以转移农民就业为重点,因此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是选择乡村工业的重要因素。

三、重工业区和轻工业区的区别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择址条件不尽相同。

重工业的区位选择要考虑交通和资源条件,而轻工业的区位选择则主要考虑市场、劳动力和运输因素。

四、工业分散和集中的优缺点工业分散和集中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工业分散的优势在于能够发挥地方优势,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然而,过度的工业分散也会导致环境问题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集中工业的优势在于规模经济、交通便利等方面,但也会带来城市化、资源浪费等问题。

五、工业区的分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区可分为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和老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为特点,传统工业区则主要以轻工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为特点,老工业区则主要是以重工业和化工业为主。

在城市工业区位选择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各项因素在不同工业类型和地域条件下的权重也不一样。

只有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并合理选择工业的区位,才能让工业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高一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

环境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污染 空气 污染 水源 固体废 弃物污 染
远离 居民区 和农田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 上风 地带或与 季风风向 垂直的郊外。
污水排放口 远离 水源 地及河流上 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练习: 厂商在选择工厂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C ) A、制糖厂 C、瓶装饮料厂 B、造船厂 D、高级时装厂
三、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1、社会因素: (1)政策 (2)厂商个人偏好 (3)工业惯性 2、环境因素
下列工业区位体现了
社会需要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二十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 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 广东、福建两省有许多台资企业。 • 二十世纪80年代沿海经济迅猛发展;二十世纪 末西部经济大发展。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原料运输成本 》产品运输成本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 产品运输成本 》 原料运输成本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 技术要求高
部门举例
水果罐头、水产品加工 制糖厂
啤酒厂、印刷厂、石油加工 家具厂 炼铝厂 普通服装、制鞋、制伞、 纺织、电子装配厂 集成电路、卫星等工业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D )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B)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宝钢建于二十世纪 70年代
鞍钢建于二十世纪 50年代

高一5 6 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5 6 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5.6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区位因素);掌握不同指向型工业的特点;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根据某一假定区域的区位条件,尝试进行简单的工业区位选择。

3.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区位的变化,体会其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

(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环境方面)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难点:1.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2.某些特殊区位因素(国防安全、国际关系、个人偏好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教法:《多媒体辅助“四段式”地理教学法》读图观察法、对比法。

学法:密切联系当地实际,参观,调查当地工业的区位;在老师指导下分小组合作研讨。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地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Ⅰ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最终关门倒闭,而不少新兴的工业部门脱颖而出,它们各自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导学纲要自学教材便知。

Ⅱ目标题目化导学阶段1.比较鞍钢和宝钢钢铁工业区位选择有何不同。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要求。

Ⅲ知识网络系统化阶段复习提问上节所学内容: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思考回答:(略)。

板书: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给出图5.24《鞍钢的区位》和图5.25《宝钢的区位》学生分组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两个工业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鞍钢的区位选择主要是原料铁和燃料煤;宝钢的区位选择主要是靠近市场以及有便利便宜的海上交通运输。

工业区位的选择(新人教高一地理)

工业区位的选择(新人教高一地理)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高一地理4月13号回顾上节内容【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2.理解工业的主导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学会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读教材、填要点(要点的发现、积累)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科技、政策等3.工业区位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厂址应当选择在具有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主导成本获得。

4.工业的区位类型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1.原因: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

2.表现:(1)越来越重视因素;原料导向型工业降低了、动力的依赖程度。

(2)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3.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4.因素: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

5. 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二、案例探究(分析能力的优化提升)探究一、我国农村发展乡镇企业,应首先考虑哪种类型的工业?探究二、课本第60页活动题1.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补充完成下表空白处内容。

三、随堂巩固(知识应用)2003年2月首钢集团宣布在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钢产量的同时,将在河北迁安投资建设一座产量200万吨的炼钢厂,据此回答1—2题。

1.首钢集团压缩减少北京厂区的钢产量,对北京环境的好处是()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B.降低生产耗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用水紧张的矛盾C.减少有污染大气的排放,推动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D.减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首钢集团将新厂建在河北迁安的原因是()A.更加方便钢材进口B.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C.新厂区环境优美洁净D.接近原料产地3.读下图“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工业产品,工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工厂在我们身边可以说随处可见,锻炼大家的发散思维想一想,大家知道的熟悉的工厂有哪些?这些工厂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哪些又是主要因素?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考点1 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3.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和环境生态因素等。

考点2 工业指向型工业区位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3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考点4 钢铁工业区位的三次变化三、例题精析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 例1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两区域图(下图)。

材料二:2010年上海和攀枝花市三大产业结构图(下图)。

(1)上海市和攀枝花两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分别是。

(2)上海市和攀枝花都有大型钢铁企业,试比较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区位条件的差异。

与上海相比,攀枝花产业结构有人说合理,也有人说不合理。

你认为是否合理?并陈述理由。

【答案】(1)上海市:河口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2)攀枝花铁矿资源、能源资源丰富;上海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发达。

(3)(答案1、2任答一条,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1:合理。

攀枝花资源丰富,属资源型城市,应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同时兼顾第一、三产业的发展;答案2:不合理。

攀枝花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三产业比例过低,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解析】(1)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内河运输和海洋航运便利,促进上海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口区位,攀枝花市是钢铁工业城市,主要是矿产资源开发促进了城市的形成。

(2)攀枝花靠近铁矿和煤炭产地,铁矿资源、能源资源丰富是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上海市临海,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悠久的工业历史,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上海市发展大型钢铁企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工业的区位选择考点: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知识要求:结合实例理解工业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

智能训练要求:1、读图分析运用有关图表,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比较分析:对不同的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给以评价。

3、社会调查:选择某工厂进行一次生产过程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生产联系图,并作说明。

4、领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意义)知识网络:典型例题:*例1(2005河南)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

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

图3中,为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

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M1M2B.Ml、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2).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A.N B.P C.Q D.R答案(1)D (2) B*例2(2004北京)读图4,回答:合理的棉纺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答案A*例3(2004河南)图2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图2,回答(1)~(2)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D.①啤酒厂②炼铝广③缚丝厂④榨糖厂(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A.①B.②C.③D.④答案(1)D (2) B例4(2004全国)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

回答(1)--(2)题(1)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A. 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D.资源共享追求集聚效应(2)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A.火电B.水电C.核电D.风能答案(1)D (2) B*例5(2003江苏)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

回答(1)--(3)题(1)为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C.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D.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为受原料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答案 (1)C (2) D (3) B*例6图3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 A .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 .炼铜、制鞋、奶制品 C .汽车、造船、水泥 D .炼铝、制糖、服装答案 D*例7(2003全国)图2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动力基地 D .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 .酸雨 B .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 .臭氧层空洞D .扬尘 (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 .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 .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 .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1).A (2).B (3).D例8(2003辽宁)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不同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工业指向。

回答(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D.钢铁厂、时装厂 、家具厂(2)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A.原材料指向型B.技术指向型C.劳动力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答案(1)A (2)D课后练习:*读右炼铝、制糖、电子装配和啤酒四种工业布局模式图,回答1—2题。

1.说法正确的一组是()A.①炼铝②制糖③电子装配④啤酒厂B.①啤酒厂②电子装配③制糖④炼铝C.①制糖②电子装配③炼铝④啤酒厂D.①啤酒厂②炼铝③制糖④电子装配2.图④配置的这一类工业,先是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近年..又转向()A.新加坡、韩国B.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C.中国沿海开放地区、泰国、印度尼西亚D.英国*3.图2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Array甲乙丙丁图2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4.下图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布局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正确的是市场能源A.①石油工业②有色金属冶炼③水产品加工④电视机装配B.①有色金属冶炼②石油化工③电视机装配④水产品加工C.①电视机装配②水产品加工③石油化工④有色金属冶炼D.①水产品加工②电视机装配③有色金属冶炼④石油化工*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种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5~8题。

5.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 A .资源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6.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 A .飞机制造工业 B .机车制造工业 C .瓶装饮料工业 D .高档时装工业7.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 )A .①地区B .②地区C .③地区D .④地区 8.下列各组食品,其加工厂靠近原料产地的是( )A .鲜奶、蔗糖B .面包、食盐C .鱼干、饼干D .豆浆、酱油 *9 从经济效益看,该产业最好建在(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10.如果该公司吸引了外资投资,在乙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 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移动通信器材厂⑤普通制鞋厂A .①③⑤B .①②④C .①②D .③⑤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 、b 、c 三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I 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 、b 、c 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 、b 、c 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此判断11--12题。

1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1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I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13.在北京和上海选址建立微电子工业中心,最主要的区位选择因素是()A.劳动力充足B.市场需求量大C.环境优美D.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14.下列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中,不属于社会需要方面的有()A.国防的需要B.减少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需要C.便于产品的运输D.工厂投资者的个人偏好15.上海宝钢和辽宁鞍钢在区位选择上的共同点是()A.农业基础好B.接近消费市场C.有便利的港口和海上运输条件D.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16.下列各因素中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弱的是()A.市场区位B.原料地C.交通条件D.信息通信网络17.下列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的是()A.机械制造工业B.普通服装制造业C.铜、铝的冶炼工业D.电子计算机工业18.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回答问题(8分)(1)简述该工业阶段I和阶段IV的主要变化(2)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A钢铁工业B.纺织工业C.航天工业 D.电子工业(3)简述阶段III与阶段I相比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4)下列工业区与阶段IV特征相吻合的是()A.英国中部地区B.德国鲁尔区C.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D.上海宝钢19.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到20世纪50半代,辽宁省巳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

读图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14分)(2)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6分)20.读下图回答问题(图中箭头所示为盛行风向) A .水泥厂 B .印染厂 C .电镀厂 D .火电厂E .服装加工厂F .菜地G .农田 (1)图中有两处区位选择不合理的地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不合理,因为 。

不合理,因为 。

(2)从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不同,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不同等方面考虑,F和G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

21.读下图,分析回答(1)图中箭头,表示铁矿石运输路线的是,其余表示运输路线。

(2)两个钢铁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两厂区位选择的侧重面不同,表明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

(3)1999年12月,有一批铁矿砂由巴西里约热内卢运往宝钢。

合理的运输线路是:大西洋→运河→太平洋,轮船出发时当地为夏,在过运河前,航线上盐度变化趋势是→→→。

参考答案:1.D2.C3.B4.B5.B6.C7.C8.A 9.A 10.B 11.C 12.B13.D14.C 15.B 16.B17.C18、(1)阶段I工业接近原、燃料生产地,阶段IV工业接近消费市场(2)A (3)炼钢技术提高,耗煤量减少,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4)CD19答案(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原料(铁、煤)。

(2)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20.(1)水泥厂严重污染大气,工厂应设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印染厂,严重污染水源,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2)合理因农田较菜地单位产值低,需要土地面积大,离城越远地价越低21.(1)④煤炭(2)接近消费市场原料市场(3)巴拿马夏高低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