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第12讲
论音频信号的反相检测与处理

论音频信号的反相检测与处理随着广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广播信号的音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调频接收机的普及,人们把从最初对调幅广播的喜爱也转移到了调频广播上,与调幅广播相比,调频广播是高品质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立体声广播等优点,就我台而言,目前调频广播已覆盖全省85﹪以上,对我台广播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信号反相问题也一直困扰我台,据了解,其他电台也面临着同样问题,目前,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现状,节目上只能在管理加大力度,尽量少出现问题,技术上只能在发现反相时利用反相线暂时处理,待反相结束后重新恢复,往往信号反相现象反映到技术值班面前时,已过去了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时间,这无疑已造成了劣播现象。
鉴于此种情况,我开始对国内外的一些音频设备进行考察,目前,还没有关于音频信号反相的处理设备。
于是我查阅了一些的国内、外的技术资料,做了一些仿真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简便的《音频信号的反相检测与处理》电路,本电路具有三大特点1、本电路线路简单,操作简便、运行稳定、造价低廉;2、本电路能及时检测到反相信号并做出快速响应,不会出现劣播现象;3、本电路不对播出系统中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因此,不影响原播出系统的通路指标。
电路整体方框图见《图一》就信号反相来讲,造成信号反相的原因一般有三种,第一是直播室调音台被人为误动作,出现信号反相现象,特别是模拟调音台最易出现此类现象。
现在大型电台所使用的直播室调音台技术含量都高,一般都具有功能锁,技术人员调整时把一些不常用的功能都已上锁,信号反相现象基本已杜绝。
第二是设备通路,一般是音频设备之间连接时信号正负极接反,特别是矩阵连接,由于输入输出信号线特别多最易出错,在测试通路时这种现象就能得到纠正。
第三是自动播出信号,这一部分来自于录播节目,反相信号绝大部分都是它造成的,因此,控制住自动播出信号基本上就杜绝了反响现象的发生。
目前各大电台对音频信号的监测分为两种,一种为视觉监测(彩条监测),一种为听觉监测(音箱),就我台而言监测信号有八路,如此众多信号根本就无法判断某一路信号某一段时间发生了反相。
(完整word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102308《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生学完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后,进一步为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的课程。
本课程将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从事通信、信息或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建立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型。
2、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两个主要工具: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与数字滤波器,为后续数字技术方面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3、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算法分析和运用MA TLAB编程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同时又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讲练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重点难点辅以板书。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综合评定的方法。
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吴镇扬编,《数字信号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1、姚天任,江太辉编,《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程佩青著,《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3、丁玉美,高西全编著,《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胡广书编,《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Alan V. Oppenheim, Ronald W. Schafer,《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rentice-Hall Inc, 1975.八、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九、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数字信号处理,与传统的模拟技术相比存在哪些特点。
基线漂移抑制电路

基线漂移抑制电路1.引言1.1 概述概述基线漂移是指在电子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的基线(零参考电位)发生偏移的现象。
基线漂移对于信号的准确采集和处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中寻求有效的抑制基线漂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线漂移的定义、原因以及针对基线漂移设计的抑制电路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基线漂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基线漂移现象。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首先给出基线漂移的定义和原因。
基线漂移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温度变化、器件老化、电磁干扰等。
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对基线漂移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了解基线漂移的原因对于我们设计抑制电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基线漂移抑制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利用负反馈、稳压电路、滤波电路等技术手段来抑制基线漂移。
我们将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并给出具体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抑制基线漂移,提高信号的准确采集和处理能力。
在第三部分的结论中,我们将总结基线漂移抑制电路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我们验证了设计的电路对基线漂移的有效抑制能力,并总结了抑制效果的评价指标。
最后,我们将展望基线漂移抑制电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基线漂移抑制电路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将探讨一些可能的改进方向,如利用新材料、优化电路结构等,以期提高基线漂移抑制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基线漂移抑制电路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线漂移抑制电路的研究对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主要介绍基线漂移抑制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第二版教学设计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和概述《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是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信号与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将从工程测量和信号处理两个方面出发,介绍各种测量方法和信号处理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教学设计基于第二版的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和研究水平,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工程测试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测量方法,同时学习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应用,在实际工程中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信号,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数据和方法支持。
二、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及其适用范围;3.熟练掌握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如滤波、采样、傅里叶变换等;4.能够应用所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工程思维。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工程测试基础1.工程测试简介2.测试结果的表示和分析3.测量误差分析4.测试数据处理2. 测量技术与方法1.电学量测技术2.光学量测技术3.机械量测技术4.热学量测技术3. 信号处理基础1.信号处理概述2.信号采样与重构3.信号平滑与滤波4.快速傅里叶变换4. 信号分析和应用1.时域和频域分析2.信号数字滤波方法3.信号处理与识别4.声音信号分析5. 实验1.计算机仿真实验2.实际操作实验3.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四、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其中,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框架,把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思维。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积极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考核标准;3.期末考试:总体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等。
矿用钢丝绳无损检测讲解

矿用钢丝绳无损检测摘要:矿用钢丝绳作为矿井提升、运输及承载设备中的关键零机构,其安全性极为重要。
本文以矿用钢丝绳为研究对象,简述矿用钢丝绳无损检测的意义,分析了矿用钢丝绳的结构、缺陷类型及报废标准,针对矿用钢丝绳的局部LF缺陷,简述了矿用钢丝绳漏磁检测原理和合适的励磁技术,根据磁荷分析理论和磁场矢量叠加基本原理,采用局部缺陷LF法对钢丝绳断丝漏磁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矿用钢丝绳漏磁检测系统的构成。
关键词:矿用钢丝绳断丝漏磁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for Mine Wire Rope Abstract:Mine wire rope, as key transport and hoist equipm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mine, whose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takes the mine wire rop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mine wire rope, analyzes its structure, fault types and scrapped rules. In the light of the Localized Fault of the steel rope, researches the principle and appropriate excitation technique of magnetic leakage detection for mine steel wire rop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charge and the magnetic field vector superposition, uses the Localized Fault method to analyzes the broken wires of wire rope magnetic flux leakage theory. andfinally elaborates the framework of the wire rope magnetic leakage detection system.Keywords: mine wire rope broken wire nondestructive testing1.前言1.1矿用钢丝绳无损检测的意义钢丝绳是一种重要的绕性构件,因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自重轻、弹性好、工作平稳可靠、承受动载和过载能力强以及在高速工作条件下运行和卷绕无噪声等诸多优点,在矿产、冶金、交通、建筑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和部门的提升、运输及牵引等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各类矿井提升机、起重机、货运客运索道、电梯、等都大量地使用钢丝绳。
第12~13讲-智能信息融合技术20191118

两个随机向量之间的协方差: 表示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误差,当Y=X的时候就是方差
高斯分布:
多元高斯分布:
10/112ຫໍສະໝຸດ 二、基于Kalman滤波的信息融合
Kalman滤波:基本知识
11/112
二、基于Kalman滤波的信息融合
Kalman滤波:系统模型
优势: 满足比Bayes概率理论更弱的条件,即不需要知道先验概率。具有
直接表达“不确定”和“不知道”的能力。
局限性: 要求证据必须独立,这有时不易满足; 证据合成规则没有坚固的理论支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还存在 较大的争议; 计算上存在着潜在的组合爆炸问题。
50/68
五、基于模糊集的信息融合
42/68
四、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示例
3种传感器每种测量两个周期: 中频雷达:
ESM:
IFF:
43/68
四、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
D-S证据理论:示例
中频雷达两个周期融合:
44/68
四、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
ESM两个周期融合:
45/68
四、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
根据Bayes公式:
先验概率 后验概率
23/60
三、基于Bayes的信息融合
基于Bayes估计的传感器融合
两个传感器情况:两传感器独立
24/60
三、基于Bayes的信息融合
基于Bayes估计的传感器融合
利用最大似然估计:
25/60
三、基于Bayes的信息融合
基于Bayes估计的传感器融合
Bel({1,2})=0.4 PI({1,2})=1-Bel({3})=0.9
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第1章数字信号处理概述本章概述了后续章节中将要进一步讲述的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¾区别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¾给出模/数转换的基本步骤¾给出数/模转换的基本步骤¾介绍信号与其频谱的关系¾阐明滤波的基本概念¾讨论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1.1 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所使用的是数字信号。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对数字信号进行高效处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并且,现代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引起了数字信号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数字信号技术的发展。
数字信号处理(或简称DSP),对于许多应用来讲都是必需的,图1.1中列出了其中一些应用。
y按键电话y图像边缘检测y数字信号及图像滤波 y地震分析y文字识别y语言识别y磁共振成像(MRI)扫描y音乐合成y条形码阅读器y声纳处理y卫星图像分析y数字测绘y蜂窝电话y数字摄像机y麻醉剂及爆炸物检测 y语音合成y回波抵消y耳蜗移植y抗锁制动y信号及图像压缩y降噪y压扩y高清晰度电视 y数字音频y加密y马达控制y远程医疗监护 y智能设备y家庭保安y高速调制解调器图1.1 DSP的应用实例DSP内部存在着要进行处理的信号。
信号是将信息从一处携带到另一处的变化。
例如,外界具有人们可感受到的压力或光强度的变化,人们所听到的声音就是耳膜感觉到的压力变化,所看到的图像就是视网膜感受到的光强度(亮度)变化。
这些信号都是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它们在任意时刻都有值,且可取连续值范围内的任意值。
声音是一维模拟信号:压力变化的大小(或幅度)随时间改变;还有,北美地区电线上的输出电压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平滑变化,每秒60次。
图1.2给出了一些一维信号的例子。
图像是二维模拟信号:亮度在图像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发生变化。
图1.3给出了一幅黑白图像,图1.4给出了高速数字图像序列中的4帧。
要对信号进行处理,必须首先(主要通过传感器)获取信号。
例如,声音信号可通过麦克风将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第12章 下一代网络概述

17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结构(四)
(8) 软交换:通过提供基本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处理功 能,对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资源进行分配和管 理,在这些网关之间建立起呼叫或是已定义的复 杂的处理,同时产生这次处理的详细记录。
(9) 应用服务器:提供了执行、管理、生成业务的平 台,负责处理与控制层中软交换的信令接口,提 供开放的API用于生成和管理业务。
14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结构(一)
业务应用层 业务生成服务
媒体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策略服务器
控制层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
传输 服务层
核心传输层
媒体接入层 媒体 网关
无线 接入 媒体 7号信 网关 服务器 网关 令网关
公共交换 IP/ATM/FR/X.25 移动网 用户终端 信令网
7号 信令网
图12-1 下一代网15络的分层结构
9
下一代网络产生背景(八)
(3) 通常意义上讲,NGN指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 语音和多媒体解决方案。
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 以及呼叫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 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 供。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思想 的体现,是下一代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其核心 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 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之间 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 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及更方便地提供业务。
20
软交换概述
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是下一代交换网络的控制核 心、是现代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由 于它实现了业务提供和控制分开、呼叫控制与承载 连接分开,并能提供开放的接口,便于第三方业务 的提供,因此为话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应 用提供了统一的平台,从而得到了业界普遍关注。 软交换将摒弃传统交换机结构上的不足,具有网络 层次和结构简单、建网成本低、网络升级快、业务 生成容易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基于软交换的网络 系统结构如图12-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γ
1
f
− γ Td ⋅ f x
)
闸门时间应大于1.01秒。
1
习题4-4.电子计数器怎样实现既能测量频率又能测量 周期?为什么要通过测量周期的方法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 解: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的原理是: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产 生的标准时钟信号经过分频后,得到周期为 T0 的脉冲信 号,用来控制计数器的门电路的开启。如果被测信号的周 期为Tx,在T0这段时间内进入计数器的脉冲个数Nx为
R ⋅E R0 = v1 0 − Rv1 U 01
Rv 2 ⋅ E0 R0 = − Rv 2 U 02
Rv1 = 100k Ω Rv 2 = 500k Ω
U 01 = 2.50V
E0
Rv1 ⋅ E0 Rv 2 ⋅ E0 − Rv1 = − Rv 2 U 01 U 02
U 02 = 4.17V
k −1 ⋅ U 02 E0 = U 02 k− U 01
γN = ±
x
Nx
=±
f x ⋅ Td
5
习题4-5.电子计数器在测量频率和周期时存在哪些主 要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1.测量频率的误差 可见,一般电子计数器在测量低频时误差较大,所以测量低 频信号的频率时改为测量该信号的周期,然后由周期计算 频率。 开门时间引起的误差 γ Td 是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误差所引起 的,它与晶体振荡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有关。石英晶体稳 定 性 的 典 型 数 据 为 2×10-7/ 月 或 者 5×10-10/ 天 , 也 就 是 说 , 晶 体 校 准 一 次 后 , 每 天 变 化 5×10-10 或 每 月 变 化 2×10-7 。晶体一般放在恒温槽中。不同仪器使用的晶体 不同,其稳定性也不一样。表示测量频率误差为
习题4-2.某电子计数器晶振频率误差为1×10-9,若需 利用该计数器将 10MHz 晶振校准到 1×10-7 ,问闸门时间应选 为多少方能满足要求? 解:
γ T = 1×10
d
−9
γ f = 1×10
d
−7
f x = 10MHz = 1×107 Hz
γ f = γT ±
Td =
1 f x ⋅ Td
(Ω V )
电压灵敏度越大,表明为使指针偏转同样 角度所需驱动电流越小。可依据它推算出 不同量程时的电压表内阻 。
Rv = K v ⋅ U m
12
5.1 直流电压的测量
5.1.1 普通直流电压表 例5.1 用普通直流电压表测量高输出电阻电路的直流电压。电 压表的“ Ω V ”数为 20 kΩ V ,分别用5V量程和25V量程测 量端电压 U 0 ,分析输入电阻的影响及用公式计算来消除负 载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x
T0
0
x
式中 f0 是标准频率,所以计数器的读数和被测量的周期成正 比。当被测信号频率较低时,用计数器测量频率得到的读 数 Nx 的位数较少,这样使测量误差增大。为此,采用测量 3 周期的方法来增加读数的位数,降低测量误差。
习题4-5.电子计数器在测量频率和周期时存在哪些主 要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1.测量频率的误差 测量频率时,被测频率 fx 由主闸门的开启时间 Td和这段时间 内计数器的计数值Nx所决定,其关系为 Nx
Nx = K ⋅ Tx T0
dNx = ±1 因此
也是由晶体的误差决定的,所以,上式所表示的测量周期的 误差公式可以写成
dN T γN = x = ± 0 Nx K ⋅ Tx
而
γT =
0
dT0 T0
γT =
T0 晶体的时基误差 ± K ⋅ T x
7
习题4-6.欲用电子计数器测量fx=2000Hz的频率,采 用测频(选用闸门时间1s )和测周期(选用100μs时标信号) 两种方法,试计算由△N=±1误差而引起的测频误差。 解: 采用测频法:
T0 Nx = = T0 ⋅ f x Tx
Nx fx = T0
T0越大,记录的脉冲个数Nx越多,fx的精确度越高。
2
习题4-4.电子计数器怎样实现既能测量频率又能测量 周期?为什么要通过测量周期的方法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 解:用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的原理是:将被测信号经过放 大、整形、分频(或者不分频)后,去开启控制门。通过 控制门进入计数器的是晶体振荡器产生的周期为 T0 的脉 冲,亦称填充脉冲。假设计数器计得的数为Nx,被测周期 为 Tx ,若未经分频直接用开启控制门,则进入计数器的脉 冲个数为 Tx Tx = N x ⋅ T0 N = = f ⋅T
fx = Td
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并求微分,可得测量频率时的相对误差为
df x dNx dTd γf = = − fx Nx Td
极限情况下的最大误差为 γ f = ±
dNx dTd ± = ±γ N ± γ Td Nx Td
4
习题4-5.电子计数器在测量频率和周期时存在哪些主 要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1.测量频率的误差 其中 γ f 为计数器计数时产生的相对误差。在测量频率时,主 闸门开启的时刻相对于被测信号是随机的,二者之间没有 同步关系,因此在相同的主闸门开启时间内,计数器所计 的脉冲个数可能不一样。计数器的最大计数误 差 dNx = ±1 。这是电子计数器所固有的原理性误差,称为 量子化误差。 显 然 , 计 数 器 计 得 的 数 Nx 越 大 , 该 项 误 差 就 越 小 。 因 为 Nx = f x ⋅ Td ,所以 dN 1
13
5.1 直流电压的测量
5.1.1 普通直流电压表 Rv ⋅ E0 U0 = R0 + Rv
U 0 − E0 R0 =− γ = E0 R0 + Rv
5V电压档
U 01 =
Rv1 = 20 k Ω V ⋅ 5V = 100k Ω
γ1 = −
100 × 100% = −50% 100 + 100
100 × 5.0 = 2.50V 100 + 100
25V电压档
Rv 2 = 20 k Ω V ⋅ 25V = 500k Ω
γ2 = −
100 × 100% ≈ −16.7% 100 + 500
14
500 U 02 = × 5.0 = 4.17V 100 + 500
5.1 直流电压的测量
5.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普通直流电压表 消除负载效应的影响
Rv1 ⋅ E0 U 01 = R0 + Rv1
Rv1 k= Rv 2
5 − 1) × 4.17 ( ≈ ≈ 5.01V 4.17 5− 2.5
15
10
5.1 直流电压的测量
5.1.1 普通直流电压表 普通直流电压通常由动圈式高灵敏度直流电流表串联适当的 电阻构成。 设电流表的满偏电流(或满度电流)为 I m ,电流表本身内 阻为 Re ,串联电阻 Rn 所构成的电压表的满度电压为
U m = I m ( Re + R n )
所构成的电压表的内阻为
γf =±
1 1 =± = ±5 ×10−4 2000 ×1 f x ⋅ Td
采用测周期法:
γT = ±
T0 = ±T0 ⋅ f x = ±100 ×10−6 × 2000 = ±0.2 Tx
8
习题4-7.有一台瞬时值数字相位计,已知T/Tc=3600 (T为被测信号周期,Tc为时标信号周期),试计算由于 △N=±1误差而产生的最大相位误差。 解:
Um Rv = Re + Rn = Im
11
5.1 直流电压的测量
5.1.1 普通直流电压表 量程为 U U U U 0 1 2 3
U 2 − U1 R2 = Im
U 0 = I m ⋅ Re
U1 R1 = − Re Im
R3 =
U3 −U2 Im
电压灵敏度 R 1 Kv = v = U m Im
γ f = 晶体的时基误差
± 1 f x ⋅ Td
6
习题4-5.电子计数器在测量频率和周期时存在哪些主 要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2.测量周期的误差
dNx dT0 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的相对误差为 γ T = ± N ± T = ±γ N ± γ T0 x 0
显然,计数Nx越大,相对误差越小。为此,可以尽量减小填 充脉冲的周期,即增大计数脉冲的频率。另外可以将被测 周期通过分频器展宽,用拉长Tx的办法把Nx增加10至 10000倍。若用K表示展宽的倍数, 则
Δϕ = ϕc = 360°× Tc 360° = = 0.1° 3600 T
9
第5章 电压、电流的测量
电压的测量可分为模拟测量和数字测量两种方法。 模拟测量:采用模拟式电压表显示测量结果; 数字测量:采用数字式电压表显示测量结果,用A/D转换 器和数字显示器取代了模拟测量的模拟显示电表部分。 模拟式电压表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测量频率范围较宽; 缺点:准确度分辨力较低,不便于与计算机组成自动测试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