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 徐农
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型策略与进展

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型策略与进展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
在过去几十年中,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型策略与进展。
一、免疫监测与预测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监测和预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细胞、肿瘤标志物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以确定患者的免疫状态、预测治疗效果以及判断患者对免疫治疗的适应性。
目前,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监测与预测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癌症免疫治疗中最具突破性的策略之一。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为了维持免疫平衡,存在一些负向调控信号,即免疫检查点。
肿瘤细胞会通过激活这些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断免疫检查点,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目前,抗CTLA-4抗体、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一种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诱导对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
肿瘤疫苗的原理是利用患者自身的抗原或合成特异性抗原来激活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肿瘤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种类型。
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预防高风险人群的肿瘤发生,而治疗性疫苗则主要用于已经患有肿瘤的患者。
虽然肿瘤疫苗在临床治疗中仍存在一些技术和效果上的挑战,但其作为一种综合免疫治疗的手段,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四、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T细胞,使其携带特异性抗原受体(CAR),并增强其活性和识别能力,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的治疗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T 细胞并经过体外培养和基因改造后再输回患者体内,CAR-T细胞可以针对特定的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肺癌耐药分子标志与个体性化疗

????????
耐药分类
(1)药理耐药(pharmacological resistance):由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所导致的耐药,如药物进入机体代谢增强或活化障碍、肿瘤血供不 足,药物组织穿透力差,导致细胞有效浓度降低。
(2)生化耐药(biochemical resistance):肿瘤细胞的遗传性及生化 特性发生复杂的变化,致使细胞通过不同途径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致力于寻找各种敏感的化疗耐药分子标志和高效的耐 药逆转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Corey Langer 2000; Breathnach et al 2001; Schiller et al 2002
What is the Scope of the Problem?
New Cancer Cases & Deaths 2001
1,268,000 553,400 30,100 7,800
235,700 131,300 184,600 162,500
11,600 5,800 193,700 40,600 198,100 31,500
88,700 58,500 87,500 25,000 21,400 2,300 17,200 13,100 95,100 49,100 31,400 36,200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ANTI-CANCER DRUGS
Decreased uptake
Reduced apoptosis Altered cell cycle checkpoints Increased metabolism of drugs Increased or altered targets Increased repair of damage Compartmentalization区室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是什么肿瘤,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正逐渐成为攻克肿瘤的有力武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那么,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究竟是什么呢?免疫治疗的核心原理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在过去的几年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刹车”机制,如 PD-1/PDL1 和 CTLA-4 通路,让免疫系统重新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不仅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常见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在一些以往治疗效果不佳的肿瘤类型,如膀胱癌、食管癌等,也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对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使得部分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
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治疗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CART 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备受关注。
CART 细胞疗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 T 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面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的受体,然后将这些改造后的 T 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CART 细胞疗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CART 细胞疗法能够带来较高的缓解率。
然而,CART 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肿瘤微环境的抑制、肿瘤抗原的异质性等。
但科研人员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目前正在努力改进技术,以提高其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效果。
肿瘤疫苗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肿瘤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预防性疫苗如 HPV 疫苗,可以预防由特定病毒感染引起的肿瘤。
治疗性疫苗则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肺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研究

论文题目:肺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摘要: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亚型,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已经在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展现出潜力。
本文综述了肺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以及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引言: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肺癌亚型,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效果有限。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已经成为肺鳞状细胞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如PD-L1、PD-1等,恢复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伐替尼等被广泛用于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法,通过提取患者体内的T细胞,经过基因改造后再注入患者体内,使其具有更强的肿瘤识别和杀伤能力。
CAR-T细胞治疗在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
3. 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一种通过激发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应答和延长生存期。
目前,肺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疫苗研究也正在积极进行中。
4. 应用前景和挑战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对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免疫治疗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的耐受性差、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寻找更多的免疫治疗靶点、开发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探索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等。
结论:肺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希望。
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个体化治疗优势。
【2019WCLC】肺癌免疫治疗盘点(二)——NSCLC晚期一、二线治疗进展

【2019WCLC】肺癌免疫治疗盘点(二)——NSCLC晚期一、二线治疗进展2019年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今年的会议主题是“Conquering Thoracic Cancers Worldwide”。
目前已有4个不同的PD-1/PD-L1抑制剂被批准用于肺癌领域的治疗,包括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以及PD-L1抑制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和德瓦鲁单抗(Durvalumab)。
本届WCLC大会上,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国产PD-1抑制剂开始闪亮舞台,带来了源自中国肺癌临床研究的声音。
如今大会已落下帷幕,会上又有哪些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临床进展呢?本报特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进行点评。
晚期二线治疗进展1CheckMate 017/057研究5年生存数据更新:显著提高长期生存达5倍CheckMate 017和CheckMate 057研究是Nivolumab两项关键大型开放随机的III期研究,也是免疫抑制剂开启NSCLC治疗大门的经典研究。
该研究主要评估Nivolumab(3 mg/kg,q2w)与标准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q3w)在既往含铂双药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组进展后允许交叉。
两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均为OS。
2015年ASCO首次报道了CheckMate 017/057的1年生存率结果,在鳞癌组中,nivo vs 多西他赛为42% vs 24%,死亡风险降低41%;非鳞癌组为51% vs 39%,死亡风险降低27%。
基于这两项研究结果,Nivolumab成功获得了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适应证。
研究设计本次WCLC大会公布了这两项研究的5年生存数据结果,经过5年随访,接受nivo治疗的患者有50例存活,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有9例。
肺癌免疫治疗-2024鲜版

化疗失败或不耐受
对于化疗失败或不耐受 的患者,免疫治疗可作 为二线或三线治疗方案 。
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免 疫治疗可作为术后辅助 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13
禁忌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治疗可 能加重疾病症状。
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02பைடு நூலகம்
肿瘤突变负荷(TMB)评估
TMB高的患者更可能对免疫治疗产生响应。通过基因检测手段评估患者
的TMB水平,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4/3/28
03
患者体能状态评估
评估患者的体能状态,如ECOG评分,以确定患者是否能够耐受免疫治
疗的不良反应。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新靶点发现
深入研究肺癌免疫逃逸机制,发现新的免疫治疗 靶点,开发更加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
3
联合治疗
探索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放疗、 靶向治疗等)的联合应用,实现协同增效。
2024/3/28
22
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
2024/3/28
与化疗联合
01
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化疗能够杀死大
2024/3/28
个体化治疗
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可能对同一种药物产生不同的疗效 反应。因此,在选择免疫治疗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11
03
肺癌免疫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3/28
12
适应症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尤其是PD-L1表 达阳性或肿瘤突变负荷 (TMB)高的患者,免 疫治疗可作为一线治疗 方案。
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肿瘤治疗中的免疫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注目。
这种新型治疗法与传统的放化疗不同,它的核心理念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身体自行攻击和清除癌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主要集中在基因转移和CAR-T细胞治疗两个方面。
一、基因转移
基因转移是一种将特定基因导入人体细胞的技术。
最新研究发现,基因转移可改变免疫系统的反应模式,从而让人体更好地攻击癌细胞。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转移技术是CRISPR/Cas9,它是一种系统性的基因编辑技术。
科学家们使用CRISPR/Cas9技术,把肿瘤细胞的基因修改,让癌细胞变得更容易被免疫细胞清除。
这一技术正在进行多项临床试验,并有望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主流方法之一。
二、CAR-T细胞治疗
CAR-T细胞治疗是目前最流行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将患者自身T细胞取出,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制成具有识别癌细胞能力的CAR-T细胞,再注入体内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CAR-T细胞治疗已被用于治疗一些血液恶性肿瘤,例如淋巴瘤和白血病。
在CAR-T细胞治疗中,患者的T细胞被取出后,会进行基因修改,使其表达能与肿瘤细胞相结合的CAR受体。
稍后,这些“工程”的T细胞会被注入至患者体内,进入肿瘤细胞后释放细胞毒素,灭杀癌细胞。
总的来说,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肿瘤治疗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前景。
虽然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由于其技术和治疗过程的复杂性,仍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限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治疗策略的优化,相信我们未来一定能够看到更加卓越的疗效和更加可靠的治疗方法的诞生。
2023肺鳞癌靶免治疗进展及药物汇总

2023肺鳞癌靶免治疗进展及药物汇总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确诊的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约为85%,其中,肺鳞癌约占20%-30%o相较于肺腺癌,鳞癌治疗效果差,治疗方案少。
肺鳞癌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亚型:*肺鳞癌和吸烟密切相关,90%以上的鳞癌患者都是吸烟者,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不吸烟肺癌患者以肺腺癌为主);*肺鳞癌突变基因中EGFR或A1K突变很少,肺腺癌治疗中主要的EGFR或A1K靶向药物对大多数肺鳞癌者无效,以往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传统的粕类化疗,肺鳞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在过去几十年中进展非常缓慢,导致此类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
肺鳞癌靶向治疗进展在上世纪90年代,含钳治疗方案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1C)的标准方案。
其中,非鳞癌的治疗,在过去15年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鳞癌治疗进展不明显。
近年来,通过免疫治疗或在化疗基础上加免疫疗法,使肺鳞癌病人的生存率有一定提高。
但总的来说,含的方案统治肺鳞癌治疗近30年。
吴一龙教授团队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显示:相比于中国肺腺癌患者中几个主要的驱动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驱动基因在肺鳞癌中的突变频率低很多:EGFR突变频率约为4.3%A1K突变为2.0%z PIK3CA为6.7%,KRAS突变为1.7%,NCCN指南中针对欧美人群EGFR突变频率约为2.7%o由于这些驱动基因在肺鳞癌中发生频率很低,肺鳞癌中相关的靶向研究的大型临床试验较少。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建议:肺鳞癌中发生EGFR x A1K x ROS1、BRAF 突变频率很低不建议对所有鳞癌样本做这四个基因的常规检测,推荐针对特定的肺鳞癌样本进行检测,在不吸烟、小标本或混合组织样本中推荐检测EGFR和A1K基因,在小标本或混合组织样本中推荐检测ROS1和BRAF 基因(作为2A类推荐)。
CSCO指南针对鳞癌的检测从2018年版指南中仅推荐肺鳞癌患者检测EGFR基因突变(2B类证据),到2019年版最新指南中进行了更新:增加并限定不吸烟、经小标本活检诊断鳞癌或混合腺癌成分的患者进行EGFR突变、A1K融合及ROS1融合检测(2A类证据),作为II级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ckMate 017研究设计
二线治疗 晚期肺鳞癌 #8009
• 主要终点:OS • 次要终点:
-ORR(研究者评估) -PFS(研究者评估)
IIIB/Ⅳ期鳞癌NSCLC 一线含铂双药化疗进展 ECOG PS 0~1 可获得治疗前肿瘤样本 分析PD-L1表达 • N=272 • • • •
1:1
• 突变负荷(mutation burden)与免疫反应
- 数据显示一个突变负荷数值阈,与有效免疫反应相关 - 黑瘤 Ipi >100,NSCLC >178 - CRC MSI-H患者
CD40
CD137 OX40
CTLA-4
PD-1
T cell cloning
TCR or CAR genetic engineering
癌症抵御免疫
调节
抑制
检查点Leabharlann CTLA-4 和 PD-1/L1 检查点阻断
Priming phase (lymph node) T-cell migration Dendritic cell
• • • • • • IIIB/IV期非鳞NSCLC 可获取肿瘤标本用于PD-L1检测 ECOG PS 0-1 既往1次含铂双药治疗失败 允许既往接受维持治疗a 允许ALK易位或EGFR突变已知的患者 既往接受TKI治疗 N=582
随机1:1
Nivolumab 3 mg/kg IV Q2W n=292
CLL
乳腺癌
胰腺癌
卵巢癌
结直肠癌
食管腺癌
横纹肌肿瘤
甲状腺肿瘤
低分级胶质瘤
多发性骨髓瘤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癌
多形性成 胶质细胞瘤
成神经管细胞瘤
神经胶质瘤
C→T C→A C→G T→C T→A T→G
• 肺癌的高频率体细胞突变可能导致其免疫原性增加2 • 靶向于PD-L1/PD-1通路的治疗将会改变肺癌的治疗
二/三线治疗晚期NSCLC #8010
结论
• POPLAR II随机研究表明生存期改善与PD-L1表达有关
- OS HR=0.46 TC3或IC3患者(高PD-L1表达) - OS HR=1.12 TC0或IC0患者(低PD-L1表达),与多西他赛比较无获益
- OS HR=0.77 ITT人群
SCLC
KEYNOTE-028 Ib期 Pembrolizumab in ES-SCLC
• • • •
#7502
SCLC 标准治疗失败 PD-L1 阳性 Pembro 10mg/kg iv q2w 筛选 157例, PD-L1 阳性 42例(28.6%) 入组20例 ECOG-PS 0-1, SD脑转移 2例, SCLC 19例,NEC 1例 ORR 35%, PR 7例,SD 1例,PD 9例
• 正在进行研究: NCT02359019 标准化疗后Pembro维持的II期研究 NCT02402920 Pembro+RT+联合化疗的I期研究
CheckMate 032 #7503 I/II 期 Nivolumab±Ipilimumab 复发 SCLC
• SCLC ≥一个化疗方案失败 非选择PD-L1表达 • 治疗相关AE Nivo 53%/15%(G3-4) Nivo+Ipi 77%/34%(G3-4)
MPDL3280A (atezolizumab)
MSB0010718C (avelumab)
Phase III multiple tumors (NSCLC, bladder, RCC, TNBC) Phase III (NSCLC)
Fully human IgG1
二线治疗(非鳞癌)晚期肺癌 #LBA 109 CheckMate 057(NCT01673867)试验设计
抗PD-1/DP-L1免疫治疗——囊括所有肿瘤?
• PD-1通路阻滞:癌症治疗的共性(common denominator) — Suzanne L. Toplian • 多数肿瘤有效: - 黑瘤(17-40%) 肺癌(10-30%)肾癌(12-29%)膀胱癌(25%) 卵巢癌(6-23%)头颈
部癌(14-20%)霍奇金淋巴瘤(87%)、胃癌、乳腺癌、间皮瘤等等
肺癌的免疫治疗
N=22 1000 20 52 134 26 23 81 227 91 57 121 13 63 214 11 394 219 20 49 181 231 76 88 35 335 179 121
体突变发生率 (/Mb)
100 10 1 0.1 0.01 AML 尤因肉瘤
不同肿瘤的体细胞突变频率1
T cell
Effector phase (peripheral tissue)
T cell
Cancer cell
MHC
TCR
TCR
MHC
Dendritic cell
B7 B7
CD28 CTLA-4
T cell
T cell
PD-1 PD-L1
Cancer cell
Ribas A. N Engl J Med. 2012;366:2517-2519.
头颈部肿瘤
前列腺癌
黑色素瘤
宫颈癌
胃癌
膀胱癌
肺腺癌
肺鳞癌
类癌
DLBCL
抗PD-1 检查点抑制剂临床研发(实体瘤)
Antibody Molecule Development Stage Approved (US): advanced melanoma after previous therapy, advanced squamous NSCLC after CT Phase III multiple tumors (NSCLC, melanoma, RCC, HNSCC, GBM, gastric) Approved (US): advanced melanoma after previous therapy Phase III multiple tumors (HNSCC, NSCLC, melanoma, bladder, gastric/GE) Phase II multiple tumors (pancreatic, CRC, RCC, prostate, CNS) Phase I
1经允许复制于Macrillan Publishers 2Chen
Ltd Lawrence MS, et al. Nature: 2013; 499(7457) 214-218,copyright 2013
DS et R 2012
Alexander , et al. ASCO 2015Abstract 8010
讨
论
• 抗PD-1/DP-L1免疫治疗范围?
Clinical Science Symposium Immunotherapy for Every Patient:
Check Your Enthusiasm
• 抗PD-1/DP-L1免疫治疗是否要富集人群? ——可否预测疗效
• 抗PD-1/DP-L1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的作用及未来方向
- 中期数据随访小于10个月 • 用SP142的IHC在TC和IC上检测PD-L1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atezolizumab治疗NSCLC 的预测分子标志 • atezolizumab耐受性良好,与以往研究一致,明显优于化疗 • 未来研发 - 一项atezolizumab二、三线治疗的随机I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OAK,NCT01846416)
- Ib期 atezolizumab+化疗 ORR 67%(未经选择患者、且耐受良好)
- 化疗联合 atezolizumab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KEYNOTE-021 Chhort D #8011 Ib期 二线Pembrolizumab+Ipilimumab
• N=18 腺癌 10 鳞癌 4 NOS 4 既往1L 5 2L 9 3L 4 EGFRm 3 ALK+ 0 • Pembro 2mg/kg+ipili 1mg/kg 无DLT,17%G3-4 Aes • 1CR,ORR 39% 扩展至32例
Nivolumab
Fully human IgG4
Pembrolizumab
Humanized IgG4
Pidilizumab AMP-224
Humanized IgG1 Fc-PD-L2 fusion protein
抗PD-L1 检查点抑制剂临床研发(实体瘤)
Antibody MEDI4736 (durvalumab) Molecule Engineered human IgG1 Engineered human IgG1 Development Stage Phase III multiple tumors (NSCLC, HNSCC)
- 生活质量 (LCSS)
• •
a维持治疗包括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或厄洛替尼 b研究者根据RECIST
1.1进行评估
Luis Paz-Ares, et al. ASCO 2015 LBA109
主要终点
Δ = 2.8 月
结论
• Nivolumab 是首个非鳞癌晚期肺癌复治改善生存期的PD-1抑制剂 - 死亡风险下降27%(HR =0.73,P=0.0015) • Nivolumab显著提高ORR(P=0.0246) • PD-L1表达预测Nivolumab疗效,至少1%表达。 - 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延长1倍 - 无表达患者生存期无差异 - 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提高3倍 • 安全性比多西他赛好
- 1年生存率 42% v 24%
- OS 9.2 v 6.0月 • Nivolumab显著提高ORR (P=0.0083) 、PFS(P=0.0004) • Nivolumab疗效与PD-L1表达无关 • 安全性比多西他赛好 • 2015.3.4 FDA批准Nivolumab为铂类化疗进展后治疗的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