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报告模版

合集下载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班级:工艺一班实验组号:1-8同组姓名实验时间撰写实验报告时间:2011 年12 月10 日1 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工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组织全流程实验,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3)学会分析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3、使用特殊催化剂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通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

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

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

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仪器、试剂与装置仪器蒸馏装置玻璃磨口仪器、球形冷凝管、分水器、圆底烧瓶(250ml)、温度计(200℃)、锥形瓶(50ml)、烧杯(400ml)、油浴锅、分液漏斗、量筒(10ml、50ml)、电热套、铁架台、铁夹及十字头、铁圈、橡胶水管、天平试剂正丁醇(23ml,0.25mol)、冰醋酸(16.5ml,0.28mol稍微过量)、KHSO4 1g (催化剂)、NaCl、无水硫酸镁、冰块、沸石、甘油、pH试纸装置四、实验步骤1、250 mL圆底烧瓶中,加23 mL (0.25 mol) 正丁醇, 16.5mL冰醋酸(0.28 mol) 和1g KHSO4(催化反应), 混匀.2、接上回流冷凝管和分水器。

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少量水至略低于支管口(约为1~2 cm),目的:使上层酯中的醇回流回烧瓶中继续参与反应,用笔作记号并加热至回流,不需要控制温度,控制回流速度1~2d/s。

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引言:乙酸正丁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酯类化合物,具有水果香味,在食品和香水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乙酸正丁酯,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1. 合成乙酸正丁酯并观察其物理性质;2. 探究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是通过酯化反应完成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OOH + CH3CH2CH2OH → CH3COOCH2CH2CH3 + H2O实验步骤:1. 取一烧杯,加入10 mL 正丁醇;2. 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3. 将烧杯放置在水浴中,控制水浴温度为60℃;4. 将10 mL 乙酸加入滴加漏斗中;5. 缓慢滴加乙酸到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杯托住烧杯底部;6. 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持水浴温度60℃反应2小时;7.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倒入水中,用漏斗分离有机相和水相;8.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9.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10. 用旋转蒸发器蒸发溶剂,得到乙酸正丁酯。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乙酸正丁酯呈无色液体,具有水果香味。

通过GC-MS分析,确认了产物为乙酸正丁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调节,包括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我们发现,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速率较慢,产率较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速率较快,但也容易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我们选择了60℃作为反应温度,以在保证较高产率的同时,控制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反应时间对产率也有一定影响。

我们发现,反应时间过短时,反应尚未充分进行,产率较低;而反应时间过长时,产率也不再显著提高。

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2小时作为反应时间,以保证较高的产率。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乙酸正丁酯,并观察到了其物理性质和特点。

我们还发现,反应条件对产率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控制反应速率和副反应的同时,保证较高的产率。

这对于工业生产中的乙酸正丁酯合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引言:乙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香料成分,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酸正丁酯,并探究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正丁醇、乙酸、浓硫酸和酸性酯化催化剂。

实验装置为圆底烧瓶、冷凝器、反应釜和磁力搅拌器。

首先,取一定量的正丁醇和乙酸,按照摩尔比1:1加入反应釜中。

然后,加入适量的酸性酯化催化剂,如硫酸。

接下来,将反应釜连接至冷凝器,并在烧瓶中加入冷却水。

最后,开启磁力搅拌器,开始反应。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反应温度对乙酸正丁酯产率的影响较大。

当反应温度过高时,反应速率会加快,但同时也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产率。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宜的反应温度并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得到了较高的产率。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较长的反应时间有助于提高产率,但过长的反应时间则会导致产率下降。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控制了适宜的反应时间,以获得最佳的产率。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酸性酯化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酸性催化剂可以提供质子,从而加速酯化反应的进行。

硫酸是一种常用的酸性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并进行了多次实验以确定最佳的催化剂用量。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乙酸正丁酯,并探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是获得高产率的关键因素。

此外,我们还发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选择需要在速率和副反应之间进行权衡。

乙酸正丁酯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香料成分,在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实验的实施,我们不仅获得了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实际操作经验,还深入了解了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有机合成和化学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的成功进行离不开实验人员的精心操作和仔细观察。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乙酸正丁酯制备,并寻求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率。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
备工艺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
乙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原料,其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酯化反应得到。

酯化反应是一种醇和羧酸酐在酸催化下发生的酯键形成反应,其中醇和羧酸酐
的摩尔比为1:1。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以正丁醇和乙酸为原料,通过酸催化的酯化反应制备乙酸正丁酯。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正丁醇和乙酸按摩尔比1:1混合。

2. 在混合物中滴加少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3. 将混合物放入反应瓶中,加热反应,控制温度在60-70摄氏度。

4. 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和反应液中的硫酸。

5. 用分液漏斗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6. 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蒸馏得到乙酸正丁酯产物。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得到了乙酸正丁酯产物。

产物的收率为XX%,纯
度为XX%。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乙酸正丁酯,掌握了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工艺和实验
操作技能。

同时,实验中还学习了有机相和水相的分离、干燥和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有机合成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还提高了对有机合成化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和学习,能够在有机合成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和进展。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分水器的使用,了解共沸除水的原理。

3、巩固回流、蒸馏、洗涤和干燥等有机化学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是由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制得。

主反应:CH₃COOH + CH₃CH₂CH₂CH₂OH ⇌CH₃COOCH₂CH₂CH₂CH₃+ H₂O由于反应是可逆的,为了提高酯的产率,需要将反应生成的水及时从反应体系中除去。

本实验利用正丁醇、水和乙酸正丁酯形成共沸物(沸点 907℃),通过分水器不断将水从反应体系中分出,使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圆底烧瓶(250mL)、分水器、回流冷凝管、蒸馏烧瓶(100mL)、直形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100mL、50mL)、分液漏斗、量筒(10mL、50mL)、温度计(150℃)、电热套、铁架台、玻璃棒等。

2、药品冰醋酸(分析纯)、正丁醇(分析纯)、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四、实验步骤1、加料在 250mL 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 185mL 正丁醇、154mL 冰醋酸和 3~4 滴浓硫酸,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

2、安装回流分水装置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好回流分水装置。

将分水器装满水至支管处,然后放出 32mL 水,记录水的体积。

3、加热回流用电热套缓慢加热,保持回流速度为 1~2 滴/秒,回流约 15h。

当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表明反应基本完成。

4、冷却停止加热,稍冷后拆除回流装置。

5、洗涤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用 25mL 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至中性,然后再用 25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以除去碳酸钠。

6、干燥将有机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约 3g 无水硫酸镁干燥 15~20分钟。

7、蒸馏安装蒸馏装置,先蒸出正丁醇,再收集 124~126℃的馏分,即为乙酸正丁酯。

五、实验现象与记录1、加料时,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实验实训报告实例 .docx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实验实训报告实例 .docx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实验实训报告实例 .docx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酯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

2.学习并掌握分液、提取、洗涤的基本操作技能。

3.掌握分子式相似的化合物的气相色谱的分析方法,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方程式:CH3COOH + CH3(CH2)3OH →CH3COO(CH2)3CH3+ H2O三、实验步骤:1.在干燥仪上干燥反应管1-2h,然后称取2g异丙醇加入到反应管中,加入10mL乙酸。

2.将反应管置于水浴中,加热反应1-1.5h,同时加入3-4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3.反应罐中加入20mL的水,将反应液中的乙酸正丁酯过硫酸并入罐中,用水浴将反应罐加热,直到溶液完全沸腾。

4.离心筛滤去上层的油脂,用20mL二甲苯重复溶解和过湿含硫酸铁,然后将双层观察瓶中的橘黄色液体分离并保存。

5.通过加热反应液、过筛滤、分质提取和分子筛去表面有机杂质,然后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纯度。

四、实验结果: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乙酸正丁酯是通过上述方法合成的。

经过气相色谱的分析,实验中合成的酯物质含量为98.5%,证实此方法非常有效。

本次实验旨在熟悉酯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熟练掌握分液、提取、洗涤的基本技能以及分子式相似的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合成纯度达到了98.5%。

通过本次实验,我意识到合成实验中需要仔细严谨,并且反应条件参数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实验也展示了反应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会更加深入地探究这种配方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方法,以尽可能地提高实验效率和结果的准确度。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也常用于制备其他有机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乙酸正丁酯的制备过程。

一、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是通过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实现的。

酯化反应需要催化剂和水的存在。

其中催化剂可以使用浓硫酸或氯化铵二乙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OOH + C4H9OH → CH3COOC4H9 + H2O二、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1) 长颈漏斗(2) 三角瓶(4) 滴管(5) 沸石(6) 醋酸纤维素膜2、制备反应混合液取长颈漏斗中部填充沸石,加入30mL干正丁醇,并在230C油浴内充分加热,使其中加入的干正丁醇完全蒸发为无色清澈液体,冷却至室温,将三角瓶秤重,加入1.5mL浓硫酸,加至室温,将称量的浓硫酸慢慢倒入三角瓶中,瓶口用醋酸纤维素膜密封,将三角瓶放入劳森几上。

将加热后的沸石取出,将其余皆加入在长颈漏斗中已装有滴管的三口瓶中,用膜密封它的口,预热它的全体于油浴内,并反复秒数,直至温度平稳,出水珠完整,达到平衡,称取38.5mL的干乙酸加入三口瓶内,离心,取出水层不要。

3、进行酯化反应将加入浓硫酸的三角瓶立放于沙浴中,将三口瓶的支管以1小时每滴2-3滴的速度,加入全部乙酸,期间温度应维持在35-40℃,反应结束后,分别预加入去离子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未反应的乙酸起切断反应的作用,所以先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离心,沉淀物一般为白色或带黄色,水中有些残渣,取上清液,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钠溶液,均匀混合,将其均匀装在蒸馏球中止,进行精馏至瓶温为90℃止即可,回收组分收集在含2-3g干氢氧化钠的干彼岸瓶内,并用干燥管通入干燥剂干燥,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酸性物质对皮肤的损伤。

2、加热操作要进行缓慢,避免反应过程中温度过高。

3、实验中使用的器材应干燥无水,以免影响反应结果。

4、收集精馏的乙酸正丁酯时应加入干燥剂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份。

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

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报告引言:乙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酯类化合物,具有香味,常用于食品、香水和溶剂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乙酸正丁酯,并通过物理性质和红外光谱分析来确定产物的纯度。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称取适量的正丁醇和乙酸,准备酸性催化剂(硫酸)和酯化反应容器(圆底烧瓶)。

2. 反应条件设定:将正丁醇和乙酸按一定的摩尔比例加入烧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3. 反应进行:将烧瓶密封并放置在恒温水浴中,加热反应混合物,使其保持适当的温度(通常为60-70℃)。

4. 反应时间控制: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取出样品进行分析。

5. 产物提取: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后分离有机相。

6. 纯化处理: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得到乙酸正丁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合成的乙酸正丁酯样品呈无色液体,具有清香的水果味。

为了确定其纯度,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和红外光谱分析。

物理性质分析:1. 密度测定:用瓶密度计测定样品的密度,结果为0.882 g/mL。

2. 沸点测定:用沸点仪测定样品的沸点,结果为121℃。

3. 折射率测定:用折射仪测定样品的折射率,结果为1.397。

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特征峰:1. 1732 cm-1处的特征峰表示有酯基的C=O伸缩振动。

2. 2960 cm-1和2870 cm-1处的特征峰表示有酯基的C-H伸缩振动。

3. 1375 cm-1处的特征峰表示有酯基的C-O伸缩振动。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合成的乙酸正丁酯样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其物理性质与文献值相符。

2.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存在酯基的特征峰,进一步证实了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乙酸正丁酯,并通过物理性质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其纯度。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合成乙酸正丁酯,并可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羧酸与醇反应制备酯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利用恒沸去水以提高酯化反应收率的方法。

3.学习使用分水器回流去水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式:
C H
3C O O H
+
n-C 4H 9O H C H 3C O O C 4H 9-n + H 2O
+
副反应式:
n-C
4H 9O H
+
n-C 4H 9O H 9C 4-n
+
C H 3C H 2C H C H 2
五、操作流程
7.2m lH O A c, 11.5m ln -C
H O H , 2-3d 浓H 2S O 4

分水器H 2O
C H 3C O O C 4H 9, H
O A c, C 4H 9O H , H 2S O 4
0m l 水洗涤
下层(水层)
上层(有机层)
H O A c, C 4H 9O H , H 2S O
,H O
C H C O O C H , H O A c, C 4H 9O H , H 2S O 4
弃去
%碳酸钠溶液洗涤
下层(水层)
上层(有机层)
H 4H 9O H , C H 3C O O N a, N a
S O , H O
C H C O O C H , C H O H , N a 2C O 3
弃去
下层(水层)上层(有机层

洗涤
H 2O , N a 2C
O 3
C H 3C O O C 4H 9, H 2O , C 4H 9O H
水M g S O 4干燥蒸馏
集124℃-126℃馏分称重
测率
六、思考题
1)酯化反应有哪些特点?本实验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提高乙酸正丁酯产率??又如何加快反
应速度?
答:该反应为可逆的,增加某一反应物的量(采用丁醇过量),并使用分水器通过恒沸原理将水除去,破坏反应平衡,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

2)在提纯粗产品的过程中,用碳酸钠溶液洗涤主要除去哪些杂质?若改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可以?为什么?
实验步骤
1)50 mL圆底烧瓶中,加11.5 mL (0.125 mol) n-BuOH, 7.2 mL CH3COOH (0.125 mol) 和3-4d浓H2SO4(催化反应), 混匀,加2颗沸石。

2)接上回流冷凝管和分水器。

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少量水至略低于支管口(约为1~2 cm),目的是使上层酯中的醇回流回烧瓶中继续参与反应,用笔作记号并加热至回流,不需要控制温度,控制回流速度1~2d/s。

3)反应一段时间后,把水分出并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

4)大约40 min后,不再有水生成(即液面不再上升),即表示完成反应。

5)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

6)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到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水洗涤,并除去下层水层(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有机相继续用10 mL混合物10mL H2O 有机相(上层)10mL1有机相(上层) 10 mL 10%Na2CO3洗涤至中性(除去硫酸);上层有机相再用10 mL 的水洗涤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最后将有机层到入小锥形瓶中,用无水可硫酸镁干燥。

7)蒸馏: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50 mL 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4-126 ℃的馏分。

8)计算产率,测折光率。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在加入反应物之前,仪器必须干燥。

(为什么?)
2)高浓度醋酸在低温时凝结成冰状固体(熔点16.6℃)。

取用时可温水浴热使其熔化后量取。

注意不要碰到皮肤,防止烫伤。

2)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只需少量即可。

也可用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

3)本实验体系中,二元恒沸混合物有:正丁醇-水,共沸点93.0℃;乙酸正丁酯-水,共沸点90.7℃; 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共沸点117.6℃。

三元恒沸混合物有:乙酸正丁酯-正丁醇-水,共沸点90.7℃。

在反应进行的不同阶段,利用不同的共沸物可把水带出体系,经冷凝分出水后,醇、酯再回到反应体系。

为了使醇能即时回到反应体系中参加反应,在反应开始前,在分水器中应先加入计量过的水,保持油层厚度不变。

分水器的旋塞应事先涂润滑脂。

加热时,旋塞不要受热,否则旋塞难以转动。

4)洗涤操作(分液漏斗的使用):
(1)洗涤前首先检查分液漏斗旋塞的严密性。

(2)洗涤时要做到充分轻振荡,切忌用力过猛,振荡时间过长,否则将形成乳浊液,难以分层,给分离带来困难。

一旦形成乳浊液,可加入少量食盐等电解质或水,使之分层。

(3)振荡后,注意及时打开旋塞,放出气体,以使内外压力平衡。

放气时要使分液漏斗的尾管朝上,切忌尾管朝人。

(4)振荡结束后,静置分层;分离液层时,下层经旋塞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5)回流速度的控制及反应终点的判断:反应终点的判断可观察下面两种现象:一是分水器中不再有水珠下沉;二是从分水器中分出的水量达到理论分水量,即可认为反应完成。

6)干燥必须完全,否则由于乙酸丁酯与丁醇,水等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液,重蒸馏时沸点降低,影响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