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国外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案例

国外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案例
一、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建筑,因其屋项呈人形,像是双手在合十,因ft被称为合掌造。
由于这些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并且其设计被誉为极端合理,就连日本境内也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以这种聚落出名的白川乡和五个山地区的合掌造聚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1、管理模式:村民“自救”为主
白川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村民们的自救行为,建立保护协会、制定法律法规等.真正实践了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
2、资源利用:多样性、深层次
空闲的合掌造建筑群被设置成-一个民俗博物馆,展示本地民俗风情。
除了-部分专门作为参观外,将其他改造成家庭旅馆、茶馆、咖啡馆、纪念品商铺等。
在传统文化方面,白川乡人积极地推广米酒节、歌谣表演等,使游客不仅能欣赏风景还能感受到当地人文特色。
3、政策保障:从上到下的政策
在1929年日本颁布《国宝保护法》, 开启了保护传统民居的时代。
1951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挨个盘查传统民居,并做好登记整理工作。
1971年白川乡获町地区获得了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国家、岐阜县、白川乡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保护本地的文化资源。
4、资金支持:多元化的渠道
聚落的保护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
白川村所有合
掌造建筑的修复费用,包括茅草更换、粉刷等,全部都由政府出资。
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每年为其提供资金补助。
1988年成立的白川乡合掌集落保存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募集了大量基金。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的内容体系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的内容体系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的内容体系包括:
1.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保护历史文化聚落需要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风貌和特征。
2.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文物、文化景观等,确保其完好无损地传承下去。
3. 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聚落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手艺、节庆习俗和民间传说等,以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4. 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聚落一般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保护其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其社会经济发展,以确保其生存和发展。
5. 环境保护:保护历史文化聚落需要维护其环境,如水源、山林等,保证环境质量,防止环境污染。
6. 教育和文化宣传:通过教育和文化宣传,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聚落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爱护程度,让其成为文化素质的传统教育内容。
3.4 世界的聚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2.1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乡村)→(城市)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聚落与文化遗产

产的保护,也许在将来我们未必不会回到蛮荒时代!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
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
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
音乐
世界文化遗产:
• 不同地区、不同时
期的聚落建筑风格
各异,所以前人留
下了很多独具特色 的文化遗产。
小组讨论:
• “世界文化遗产”给人类带来的财富?
•
•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
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
•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 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 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 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 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 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世界文化遗产书藉巴黎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
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 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 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 人类文明中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从不断的积累中 出现的灵光一闪。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必然的,而可以称为文化遗产的东
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
环境的关系等。
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 12 聚落

第12节聚落考点梳理1.概念: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2.3.在高山荒漠地区,较少或没有。
4.分布特点: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5.6.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聚落保护的意义: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_________。
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应该保护好传统聚落。
(2)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真题回顾(2020绥化)1.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_____)(2020兰州)2.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
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①地表崎岖;②气候暖湿;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2020昆明)3.新疆的晾房具有顶平、墙壁多方形花孔的特点(下图),葡萄挂其内可自然风干。
晾房反映的新疆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A.湿润B.干燥C.温和D.寒冷(2020滨州)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地理专题世界的聚落

世界的聚落
说说以下民居风格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北京的四合院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世界的聚落
一、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 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 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 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 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寒冷地区的气候, 风劲、雪大,厚实的 墙体可以抵御寒风, 保持屋内暖和。高耸 的屋顶,不易积雪。
世界的聚落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 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雨水多, 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 系统;墙体单薄,门 窗开得较大,利于通 风散热,可以保持屋 内干爽。
世界的聚落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什么关系?
世界的聚落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
世界的聚落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3.4.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世界的聚落第二课时_地理_初中__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包括的内容。
2、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
4、收集资料,总结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5、通过学习,将保护意识内化到实际行动中,理解支持社会上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意识并内化到实际行动。
2、明确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对比分析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故本节的重点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重点应放在“保护的意义”上,使学生明白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因此教材的活动设计,将学习转化到行为方式的引导上,引导学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强调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它既是人们居住的处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交往的场所。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不同,各地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特色民居。
(边展示,学生边回答。
)[承转] 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代建筑遗迹。
我们一起来看短片感受一下。
(播放短片:世界历史遗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这些历史遗迹现状如何?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出示并请学生读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对遇到的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呢?
学科教学地理 government.
你知道哪些聚落呢?
欣赏
福建土楼
丽江古城
皖南古村落
பைடு நூலகம்
平遥古城
凤凰古城
耶路撒冷
威尼斯
苏州园林
是什么使我们的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
正在燃烧的古村落
云南丽江古镇火灾现场
房屋拆迁
正在重建的新房
不雅的行为
密密麻麻的人群
意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 是我们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 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 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 • 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 •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