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综合题文】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图文资料,来探究影响气候的部分因素。

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地方气候的状况主要由当地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来决定,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材料二:【答题】图甲中A、B两地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多的是哪个?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A,纬度位置不同(或A地纬度较低、或A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分析】本题考查纬度和太阳光热的知识考查。

【解答】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太阳高度较大、光线集中,单位面积得到的光热比斜射多。

图中A地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答题】图乙中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有何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增大,海陆位置不同(或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或自西向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大陆性增强)。

【分析】本题是对海陆位置的知识考查。

【解答】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大陆性增强,所以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增大。

【答题】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景观明显不同,如西侧的A地为茂密的森林,东侧的B地为草原或荒漠,其原因是______对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东西两侧水分和气温状况产生差异。

【答案】地形【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景观的影响。

【解答】安第斯山脉为南北走向,其南端受西风影响,西侧A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植被为森林,东侧B地为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植被为草原或荒漠。

所以影响东西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

2.【综合题文】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五名同学,在进行亚欧大陆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答题】小芳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①、②、③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

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受海陆因素的影响,由①到②到③,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越来越小。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致使这些地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 因导致的?
地势高,气温地低形;因地势素低,气温高。
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



风பைடு நூலகம்


A坡降水多,因A坡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知识小结
纬度位置
影响气候 海陆位置 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阅读不同纬度区气温和降水图,说明纬度 位置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2、以亚欧大陆为例,说明海陆位置对降水的 影响。
3、通过动画演示,理解地形对降水气温的影 响。
4、结合自身实际,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66页图文资料, 思考: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 形
致使这些地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
纬度位置
纬度高,接受太阳

光热少,气温就低
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 阳 气温就高。
纬度高,接受太阳
光热少,气温就低

致使这些地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二)
60°N 40°N
海陆位置
小实验
请三名同学上台接受雨水 的洗礼,其他学生观察哪位同 学得到降水多,为什么?
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海陆位置
七嘴八舌
讲述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或 者所知道的某地区的气候特点,并
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欢迎批评指正
地形因素
纬度低,气温高 纬度高,气温低
距海近,降水多 距海远,降水少
地势高,气温低 地势低,气温高

[名校联盟]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公开课教案课件

[名校联盟]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公开课教案课件

我的发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我的分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地形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在C段: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 依然在变短,夜依然在变长,但昼长<夜长。北极圈内的极 夜范围在扩大。 (4)在D段: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而北 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但依然是昼长<夜长。分析图示:
五带划分依据 名称、范围、分 界线、有无特殊 现象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 明。 —— 屈原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学指导(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深居内陆的地方:水汽稀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 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 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课时2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区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课时2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区

课时2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区[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综合思维)2.结合图表资料及相关视频资料,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的类型及特征。

(区域认知)3.联系具体地区的气候资料,说明特殊地区气候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的改变而变化的。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最热(或者最冷)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2.海陆位置海洋和大陆具有不同的热力性质,如比热容、导热率等,使海洋与陆地气温变化显著不同,因而海洋和大陆在气候上差异很大。

(1)大陆上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海洋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是区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重要指标。

(2)海陆的分布使气压带分为若干个高低压活动中心,这些高低压活动中心对于形成世界季风气候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

(3)海陆分布的不同也影响降水,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拓展延伸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无论是西风带还是信风带,只要是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就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应结合当地的海陆分布状况来分析。

4.地形(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课时)教案姓名:贠贵云学校: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魏店中学学科:地理教材版本册数:《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课题: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采用合作探究、讨论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突破: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从生活入手,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材料及工具,课本插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布置,以便选择适宜做的天气条件)1.分组做“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实验(分组实验);2.查找有关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方面的资料(分组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5分钟)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

提问: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气候各不相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那么,同一纬度上,同学们观察,气温和降水是不是一样呢?学生看图回答:是地球的形状和运动造成的;同纬度气温和降水也是不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28分钟)(一)、海陆分布与气候(12分钟)探究海陆温度的差异1、交流1:探究中出现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交流2:展示探究结果。

3、师生共同共同总结探究结果(结论)。

初中地理_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_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细化: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绘图应用中考察学生的绘图能力。

3.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2新设计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法和学法方面采用图文探究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图表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从动手实验、绘图应用和亲身经历下手,从厦门地理下手,贯穿“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运用到了实验、图表、材料,力争整堂课把课本的知识以更高效而有趣的方式呈现,达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影响气候主要因素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更多的生活经验。

4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教学过程5.1第二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第1课时的内容,导入新课【展示实验】动手实验:将等量的一杯沙子和一杯水同时放太阳下暴晒,看哪个升温更快?(学生周末做的)(学生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夏季一一气温偏高,冬季一一气温偏低,年温差大。

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夏季一一气温偏低,冬季一一气温偏高,年温差小。

【教师小结】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海洋相反。

活动2【活动】展示绘图【学生观察】1.两图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有何差异?(学生回答)乌鲁木齐最高温是7月,最低温是1月,厦门最高温是8月,最低温是2月。

中国地理 第三节 气候

中国地理 第三节 气候

3、海陆位置 4、洋流(暖流降水多、寒流降水 少、寒暖流交汇处多雾) 5、天气系统(锋面、低压槽等) 6、下垫面(植被好、水面多则降 水多,反之则少)
2、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 ⑵四类干湿地区 : 降水量>蒸发量:
干旱地区
200㎜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800㎜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我国降水 的主要是夏季风) 2、地形:(1)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 (2)山脉走向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 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 来向垂直,就会阻 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 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 ) (3)迎风坡、背风坡
半干旱区
400㎜
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湿润地区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⑶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400㎜等降水量线 200㎜等降水量线
桂 林 地 区 水 田 华北平原的农机操作
北方畜牧业
2、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⑵四类干湿地区:
思考:
干旱地区
20第三节 气候
复习提问: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降水.
形成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②大气环流 ③下垫面(地形.海陆位 置. 洋流) ④人类活动.
知识复习——等值线的读法 ①数值大小:最高值、最低值、气温差大小等。 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稀疏温差小,反之温差大。 ③等温线走向:若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 大,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受海陆位置影响大, 若与等高线平行,则说明受海拔高低影响大。 ④闭合曲线:若等温线闭合可考虑地形中的山峰 或盆地,或考虑城市热岛效应。 ⑤等温线弯曲:若向气温低处凸要考虑山谷或河 谷,若等温线向气温高处凸,要考虑山脉及其走 向。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他们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图片等,直观展示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课堂讲解:结合实例,详细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各个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球 上 的 五 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对照“地球公转示意”图,说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 在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2)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3)在你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 情况如何?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填
五写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北寒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气候终年炎热 气候终年寒冷
(6)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 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 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地球的公转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Zx````xk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公转
直射点移动
正午太阳光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地势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
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10℃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A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 齐多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一天 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zxxk
太 阳 光 线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从 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太阳升落→ 太阳高度变化→ 气温等天气的变化
球位置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A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读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及降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A、B两地逐月降水量示意图,归纳两地的降水量差异。 A地降水量丰富,B地降水量小
(2)读左图,分析A、B两地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A地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为背风坡降水少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zxx```k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出现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是: 南北回归线之间
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或是北极圈 到北极点,南极圈到南极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二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如图中a、c两点。二至日分 别直射南北回归线,如图中的d和b点。b点为夏至日,d点为 冬至日,由四季的变化规律可知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 (1)在A段: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昼在变 长,夜在变短,且昼长>夜长。在此期间北极圈内极昼范围 在扩大。 (2)在B段: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的 昼在变短,夜在变长,但依然是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昼 范围在缩小。
海陆位置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 最低的地方
地形地势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 地球形状
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纬度位置 B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改变地表状况。 2.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3. 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
(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推测,A地和B地的植被有何差异? A地多温带森林植被,B地多草原或荒漠植被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在C段: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 依然在变短,夜依然在变长,但昼长<夜长。北极圈内的极 夜范围在扩大。 (4)在D段: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而北 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但依然是昼长<夜长。分析图示:
五带划分依据 名称、范围、分 界线、有无特殊 现象
我的发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我的分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地形的影响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深居内陆的地方:水汽稀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 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 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 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 流影响,降水少。

沙土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陆地:受热快、放热快 海洋:受热慢、放热慢
升温快、降温快 升温慢、降温慢
夏季,陆地气温偏高、冬季,陆地气温偏低
夏季,海洋气温偏低、冬季,海洋气温偏高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7)在地球上的五带中,你居住的地区属于哪一个带? 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每年哪个时间段昼长夜短?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 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 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 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