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_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合集下载

15,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5,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二)海陆气温的对比




海陆冷热源的作用反映在海 陆气温的对比上是十分明显 的: P175表6· 6: 1月:差值全为负,陆<海 7月:差值全为正,陆>海, 且差值(绝对值)大于1月 图 6· 20: 两条曲线交于5月,9、10 月 6-9月:陆>海 10月-次年4月:海>陆
P176图:实线—正值,虚线—负值。

2、形成

是由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及其变化—— 最直接,根本原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 (对南亚重要)、地形特征等多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 某一地区季风的形成可以是其中某一因素起 主导作用,但不可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广,亚洲东部、南部、 澳大利亚北部等地都是著名的季风区。





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各站气温距平值,主要 决定于海陆分布。 等距平线与纬线偏差大,很多与海岸线几乎平 行。 a:北半球中高纬度,线条密集,海陆气温差 别十分明显, 如: 高值中心,+24℃——北大西洋(海) 低值中心,-24℃ ——亚洲北部(陆) 同一纬度带上气温相差达48 ℃

海陆风达到的范围随纬度、季节等条件而不同。 一般在热带,海风厚达900m,深入陆地几十公里; 陆风较薄,很少达到300m,水平距离和海风相差不 大。 海风风速比陆风大,前者能达到5~6 m/s,后者一 般只有1~2 m/s。 温带海陆风影响范围较小,风力也较弱,主要在夏季 出现。 在两极地区海陆风比较少见。

(三)对降水的影响



复杂 据降水的成因,可分为下面几类: 1、对流雨:空气层结不稳定 陆—较多,夏季午后 海—较大陆少,暖流表面,冬季夜间和清晨 2、地形雨:大陆上才有,迎风坡 如印度乞拉朋齐,喜山南坡,11429mm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XX年真题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20分1.文化区计划分依据2.地理物象3.PRED问题4.麦金德5.人口迁移及其机制6.辽宁沿海经济带二、试述文化史层及意义。

10分三、试论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10分四、试论民族及其特征10分气象学与气候学部分一、简答题20分1.空气增温与冷却的方式,固定地点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子2.降水形成的原理3.空气水平运动与高低压的关系,为什么?4.小气候及其形成二、试述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10分三、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0分四、分析北半球温带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为什么?10分地貌学一、名词解释20分地貌羊背石黄土地貌断层三角面海蚀柱新月形沙丘侵蚀基准面冰水扇河口泥石流二、问题30分1.何谓坡面径流,形成那些地貌?2.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分析说明河漫滩与河流阶地关系。

中国地理一、基本概念30分线性构造带台风后备耕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邮电通讯业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题70分1.自然风光资源主要有哪些?14分2.地下水资源的种类?12分3.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15分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5分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14分三、论述题50分1.论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2.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理学基础气候与气象学部分一、简答题30分1.引起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其主要方式2.人工降水及其方法3.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动力4.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天气和分类5.季风的形成6.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二、试述大气环流平均基本特征与形成主要因素三、试分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气候类型最复杂的区域地貌学一、名词解释冰斗里亚斯型海岸海蚀柱河曲岛状山二、问题1.简述黄土风成说理论及依据2.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3.分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旅游目的地2.罗曼语族及所包括的语言3.适应论4.行为地理学5.文化景观二、简述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三、城市化及机制中国地理一、基本概念1.冲积岛2.黄淮海平原3.旅游4.中国经济景观地域分异5.后备耕地资源6.线性构造二、简答题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3.我国现阶段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布局特征是什么?4.简述“齐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点5.中国自然景观带的纬度地带性有哪些规律三、论述题1.结合华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质量特点,谈一谈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七年级地理 第5课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七年级地理 第5课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七年级地理第5课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重点: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建议:师:课件展示以下内容:(1)某某岛上鲜花已经盛开,长江两岸柳枝刚刚发芽,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2)请你们讨论解释冬季人们到海边避暑,夏季到海边御寒.(3)疗养院、避暑山庄大都设计在山坡上,这又是为什么?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得结论。

师: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纬度因素】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65读图的设计,让学生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

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

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2.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

学生分成三部分,两边的学生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

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分别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3.各组代表发言、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

使学生认识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区,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

但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区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季风多。

南京林业大学自然地理学与地图学基础题库(20级风园)

南京林业大学自然地理学与地图学基础题库(20级风园)

简答题、论述题狂背1.沉积岩的基本特征P50①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含生物化石。

②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

③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2.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板块边界类型P67基本思想: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成的若干块体,每个块体就像板子那样浮在地幔软流圈上做漂移运动。

由于这些板块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构造现象,称之为板块构造。

1.分离型(张性)板块边界2.汇聚型(挤压)板块边界a.俯冲型边界b.碰撞型边界3.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3.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P23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这就保证了地球的大气不致逸散。

而如果地球没有现在这样大的体积和质量,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因而也没有海洋和河湖。

没有风,也没有生物;地表平均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度较差将大得多,紫外线辐射将强得多。

4.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P143(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也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表面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变化引起的。

而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受地理纬度制约,故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

①地球辐射平衡温度地球辐射平衡温度对形成现阶段的气候具有基本的重要性。

任何物质都可以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但其转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地球上同时具备阳光、空气和水,使生命得以存在。

②地球上的天文气候天文气候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基本轮廓。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地表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气团形成的基本原因。

它促使不同性质的气团发生移动,而气团的水平交换是不同地区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气象学与气候学 简答题系列

简答题系列05年1、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①对流层特点:a.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0.65℃b.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特点:a.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b.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③中间层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b.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④热层特点: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b.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电离的程度是不均匀的⑤散逸层特点:a.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2、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及其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态杂志所组成①臭氧: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温,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重要。

②温室气体CO2、CH4、N2 :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却能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③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溢,对地面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④液体微粒:以云、雾形式出现,不仅使能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⑤H2O: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而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答:1)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

2)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呈红色:①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厚度不同;②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③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④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的比例增加。

高二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A.320mm B.450mm C.650mm D.400mm【答案】A【解析】图中华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450mm,最多为650多mm,最少只有350mm左右,年际变化的最大值为300mm多。

故选A。

【2】1964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650mm,原因可能是()A.气温高,蒸发量大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答案】C【解析】我国之所以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造成的。

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向北推进快,控制北方时间长,东北、华北降水量较往年偏多。

所以1964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650mm,原因可能是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故选C。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集合。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

材料二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

(4分)(2)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3)简述图中盛行风的成因,并分析该盛行风对C地气候的影响。

(6分)(4)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

(8分)【答案】(1)位于非洲西部,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临大西洋几内亚湾。

(4分)(2)地形起伏的差异:A河段沿海地区地势地平,起伏和缓;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大,呈阶梯状。

15,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5,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在滨海地区并不是每天都有海陆风的,有时 还有可能吹与海陆风风向相反的风。
这是因为当大范围气压场的气压梯度较大时, 与这种气压场相应的风“掩盖”了海陆风。
另外,海陆间水平气温梯度过小,不足以形 成热力环流时,也没有海陆风出现。
因此,只有在大范围气压场的气压梯度比较 弱而气温日变化大的地区和季节,才容易出 现海陆风.
b: 高值中心,+12℃——北非撒哈拉沙漠
(陆) 低值中心,-8℃——太平洋东岸(海),
加利福尼亚冷流 同一纬度带上(副热带)气温相差达20

所以,海陆气温的差异,冬季高纬最突出, 夏季副热带纬度最明显。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所以:
冬季温度:北半球<南半球
夏季温度:北半球>南半球
海陆分布→气温差异→气压场→周期 性风系
(一)海陆风
白天:海→陆,海风 夜间:陆→海,陆风




海风和陆风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条件而定。 一般来说,陆风在上午10时左右转为海风,13—15
时海风最盛,日落以后,海风逐渐减弱,17—20时 转为陆风。如果是阴天,海风要到中午才能出现,强 度减弱。
而伊尔库次克最大气温日较差为14.1℃(6 月),最小气温日较差为5.7℃(12月)。
大陆上受海风影响的区域,水汽充沛, 降水量与同纬度的大陆中心或背风区相 比为多,且降水变率较小。
降水时间,在海上和受海洋影响的陆地 沿岸地区,以冬季夜间和清晨为多,大 陆性气候区以夏季午后为多。
三、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系
所谓周期性风系是指以一日为周期的 海陆风和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
它们的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密切关 系。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ppt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ppt

海洋
7月 1月
8月 2月
读P83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我的发现:
一般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 影响大,温差小;离海远的地区, 受海洋影响小,温差大。
我的分析:
靠近海洋的地方温差小, 受海洋的影响,升温慢、降 温慢;远离海洋的地方,受 海洋影响小,升温快,降温 快。
观察思考:
海洋与陆地的降水有何差异?
沙土(陆地)升温快
水 பைடு நூலகம் 表 海 洋

沙土
沙 子 代 表 陆 地
海陆性质差异
陆地 性质 海洋 受热快 散热快 受热慢 散热慢
影 夏季 升温快,气温高 升温慢,气温偏低 响 冬季 降温快,气温低 降温慢,气温偏高
想一想
海洋最高气温月和最低气温月比陆 地出现得 迟 。(早或迟)
中纬度地区 陆地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学习目标: 学会分析海陆位置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结 合生活实际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 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认知科学世 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 明。
海洋与陆地的气温差异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 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酒精灯下。 观察,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海近迎风坡地区, 受海洋影响大, 温差小,降水多; 内 陆 地 区, 受海洋影响小, 温差大,降水少
当堂演练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内陆地区 降水少,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海陆因素 B
D 洋流因素
近海
内陆
海洋与陆地的降水差异
近海迎风坡的地方:水汽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风
相关名词



周期性风系:指以一日为周期的海陆 风和以一年为周期的季风。 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密切关系。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变 化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称 为海陆风。
形成原因
海陆分布 ↓ 气温差异 ↓ 气压场 ↓ 周期性风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滨海地区并不是每天都有海陆风的, 有时还有可能吹与海陆风风向相反的 风。 这是因为当大范围气压场的气压梯度 较大时,与这种气压场相应的风“掩 盖”了海陆风。 另外,海陆间水平气温梯度过小,不 足以形成热力环流时,也没有海陆风 出现。 因此,只有在大范围气压场的气压梯 度比较弱而气温日变化大的地区和季 节,才容易出现海陆风。
影响意义



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影 响。 吹海风时,海上水汽输入陆地沿岸, 常形成雾或低云,甚至产生降水;同 时可降低沿岸气温,使夏季天气不十 分炎热。 海陆风对沿岸渔民扬帆入海和返航也 有一定意义。
谢谢聆听
转换时间



海风和陆风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 条件而定。 一般来说,陆风在上午10时左右转 为海风, 13 时 —15 时海风最盛, 日 落 后, 海 风 逐 渐 减 弱 , 17 时 — 20时转为陆风。 如果是阴天,海风要到中午才能出 现,强度减弱。
分布情况




海陆风达到的范围随纬度、季节等 条件而不同。 在热带,特别是冷洋流经过的海岸, 海陆风最为强烈,全年都可出现。 温带海陆风影响范围较小,风力也 较弱,主要在夏季出现。 在两极地区海陆风比较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