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对基础设计及回填地面的影响

合集下载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软土地基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特殊地基土。

在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存在往往会给工程带来诸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如沉降过大、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深入研究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一)沉降过大软土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

沉降过大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等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二)不均匀沉降由于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性,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倾斜、开裂等问题。

不均匀沉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物整体失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承载力不足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导致地基失稳,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固结沉降时间长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沉降仍在继续发展,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这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还可能在沉降未稳定前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风险。

(五)地基液化在地震等动力作用下,软土地基可能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地基承载力急剧下降,建筑物出现失稳破坏。

二、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一)地质条件因素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复杂,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等。

这些特性使得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二)设计不合理在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中,可能存在设计参数选取不准确、基础形式选择不当、地基处理方案不合理等问题。

这些设计方面的不足会直接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三)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如地基土的压实度不够、排水措施不到位、桩身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软土地基处理质量下降,引发质量通病。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软土地基对路基施工产生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对路基施工产生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对路基施工产生的危害及处理措施摘要:完善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措施,提高路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已经成为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控制管理的关键,这对于确保公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做了相关概述,然后分析了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危害,最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处置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危害;表层处理;深层处理一、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相关概述(一)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基本含义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路基的定义是指强度低、承压过大时会产生较大压缩量的、含有一定有机物质的软土层。

软土路基多分布在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势低洼地带,这些地带常年潮湿积水,地表有多重沉淀物。

(二)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对软土路基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按照成因或者土质划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软土路基都具有以下几种工程性质:(1)颜色较深,颗粒较细,有机质的含量较高。

(2)天然含水量高,容重较小。

(3)孔系较大,沉降速度慢,固结时间长。

(4)粘粒含量高,塑性好,压缩性高,压缩系数大,强度指标小,承压能力弱等。

(三)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特点由于软土路基具有孔系较大、容重较小等工程性质,就使得软土路基在压力作用下会随着被挤走的水体积进行变形,软土路基的压缩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累积,含水量减少后,软土的强度和密度会有所提高,这就软土的固结过程,通常这个过程都是很缓慢的。

同时,软土进行固结的同时,软土孔系中会残留下来不及排出的水分,会使得土体发生剪切破坏,增加附加压力。

二、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危害(一)影响公路工程路基强度以及稳定性由于软弱土的抗剪强度不足,因此在路基受到车辆荷载作用时,极易造成路基出现局部破坏或者是整体剪切破坏,导致公路路基出现失稳、塌方以及滑坡等病害问题。

(二)造成路基出现沉降变形由于软土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特别是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因而有可能造成后期公路工程出现路面开裂、桥头跳车等问题。

软弱土地基的种类与性质

软弱土地基的种类与性质

软弱土地基的种类与性质第一篇:软弱土地基的种类与性质软弱土地基的种类与性质大家都知道建房子第一层是要打地基的,这地基对土地有很高的要求,恰恰打地基是建房子的首先重任,因此,在打地基时需要对建房子所在处的土地的分析与处理。

而从事这工作的人员就要掌握一定知识的软弱土地基的种类与性质。

什么是软弱土软弱土一般是指抗剪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较小、且具有高灵敏度和流变性的淤泥及淤泥质土,某些冲填土和杂填土以及其它高压缩性土层。

工程建设上常把淤泥和淤泥质土简称为软土,把主要受力层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工程建设需要以软土地做处理,软土地基处理就是指对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软土地基进行人工处理。

软弱土的种常见的软弱土一般指软土即淤泥和淤泥质土、杂填土和冲填土。

软土的性质:(1)含水量高,孔隙比大。

软土主要内粘粒及粉粒组成,常呈絮状结构,并含有机质,因而其天然含水量一般高于液限,有的可高达200%。

孔隙比大于1,一般在1.0~2.0之间,少数可达5.8。

2)压缩性高。

压缩系数通常在0.5~2.0MPa-1间变化,个别可高达4.2 MPa-1。

其压缩性随液限的增大而增高。

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匀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抗剪强度与加荷速度及排水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 KPa,其变化范围在5~25 KPa之间,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不排水剪时,其内摩擦角几乎为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一般C<30KN/m2;固结快剪时,内摩擦角=5°~15°。

(4)渗透性差。

软弱土尽管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却很小,其渗透系数一般为i×10-6~i×10-8cm/s。

因此,土体受到荷载作用后,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固结速率很慢,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房建施工中的软基处理问题探究

房建施工中的软基处理问题探究

房建施工中的软基处理问题探究一、我国软土地基情况分析软土地基处理中,首先要对现场的地质、水质、水文等资料进行全面的考察。

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勘测,或者只是采用临近工程的相关资料,就会缺乏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这对今后的设计及施工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难度与隐患。

其次,由于软土地基表面有一层强度高的土层,所以可以有效承重,如果能在建筑工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这种强度,不仅能够降低软土地基的处理难度,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但是在实际的勘测过程中,有的对其强度认识不够,只是一味地加强地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破坏了土层强度。

再次,在建筑工地程中,地基条件相对复杂,所以在施工前就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准备。

但是,在一些具体工程中,由于准备工作不足,也会出现不能准确计算流砂等状况。

而且在城市的建筑工程中,由于相临建筑高度不同,地基情况也不同,而施工单位却只考虑到自己的工程,而未考虑到降水效果,这样也会造成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影响临近建筑的地基质量。

二、软土工程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触变性。

软土没有遭受破坏时,它具有固态的特征,如果软土受到破坏或扰动,就会转变成稀释流动状态。

(二)高压缩性。

软土的压缩系数很大,当垂直压力达到0.1兆帕时,大部分软土会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导致房屋建筑的沉降量较大。

(三)低透水性。

由于软土的透水能力很差,可以认为软土是不透水的,所以软土排水固结通常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有些房屋建筑工程的沉降延续时间甚至超过十年。

(四)不均匀性。

高分散的与微细的颗粒组成软土,使得软土的土质不均匀,如果平面上的房屋建筑荷载不均匀,就会导致房屋建筑产生很大的差异沉降,使房屋建筑出现裂缝。

(五)沉降速度快。

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沉降速度也不断增加,沉降速度最高可达2毫米/天。

三、常用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与方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需要尽早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堆载预压的方法,使其沉降逐渐平衡,这种方法既操作简单,又经济合理。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探讨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探讨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探讨发布时间:2021-07-08T07:39:27.910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7期作者:王磊[导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路桥工程的施工水平,需要对软土路基的路桥工程施工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防止软土路基处理工作存在问题,而影响公路的安全性。

在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路桥施工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具体情况以及软土路基对路桥施工造成的影响,并根据软土路基的情况提出控制路桥施工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的相关措施。

这样才能够优化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提高路桥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王磊新疆城乡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阿拉尔分公司新疆阿克苏 843000摘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路桥工程的施工水平,需要对软土路基的路桥工程施工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防止软土路基处理工作存在问题,而影响公路的安全性。

在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路桥施工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具体情况以及软土路基对路桥施工造成的影响,并根据软土路基的情况提出控制路桥施工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的相关措施。

这样才能够优化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提高路桥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软基处理1 引言有别于其他施工地质,软土地基更为脆弱,普遍存在含水量大的问题,无论是承载能力还是抗剪强度都不够理想,是典型的流塑性地质。

当淤泥受到持续性的冲刷后便会形成软土,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建筑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受淤泥土质较差的影响,明显加大了土颗粒间的空隙,一旦外界压力处于较高水平,会引发土层沉降现象。

2 软土路基的基本特点一是承载能力低。

软土属于高压缩性土,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软土在荷载作用下都会产生较大沉降。

同时软土的孔隙率较大,在荷载压缩过程中软土之间的抵抗特性变差,影响土的变形特性,进而影响土强度的形成,导致路基承载能力较低,从而产生不均匀变形沉降等问题。

二是抗剪强度低。

软土在受到荷载作用时土体中的水很难排除,土体很难被压实,进而造成其抗剪强度降低低。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软土地基是指土壤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的地基类型。

软土地基常见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洪泛区,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性质,对工程建设和土木工程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下面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的简单描述:环境特征软土地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位置:软土地基通常位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洪泛区。

•形成原因:软土地基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常见于河流三角洲、河口和海滩等沉积区。

•土壤特性:软土地基具有高含水量、较低的密实度和较弱的抗剪强度等特点。

地质特征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对土木工程设计和建设至关重要:•地层组成:软土地基一般由富含有机质和细粒颗粒组成,如黏土、淤泥和砂质黏土等。

•地下水位:软土地基常常具有较高的地下水位,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多,易发生液化现象。

•土层分布:软土地基的土层分布往往不均匀,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变化,需要通过勘探和测试进行详细了解。

工程特性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对土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土壤沉陷: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陷,尤其是在施工负荷作用下,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加固措施。

•土壤变形:软土地基在承受荷载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如沉降、沉土和侧限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和校正。

•抗剪强度较低: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对于土木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理方法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需要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加固措施:采用加固手段,如土体压实、振动加固、预制桩和灌浆等技术手段,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

•降低含水量:采用排水措施,如排水井、水泵和降水施工等,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液化发生的概率。

•平衡处理:通过施工技术和结构设计的合理安排,降低软土地基的荷载,减少沉降和变形的发生。

以上仅是对软土地基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实际的土壤地质情况和工程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考虑和分析。

在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断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将会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引言软土地基简称软基,在公路桥梁等工程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指的是含有大量软土成分,且掺杂一定量粉砂或粉土等土质的复合型地基,这种地基的强度很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无法为工程施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如果施工中未对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有可能引发沉降等不良现象。

然而,由于软基形成原因与作用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基的处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成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软基特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软基处理对策。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1.1高水分性与普通地基相比,软基的含水量非常大,最大值甚至可以超过70%。

正因如此,软基中的软土就可以像水一样进行流动。

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可以十分容易地判断出软土结构,以便于后续处理工作。

由于软基含水量较大,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所以公路桥梁施工不允许直接在软基上进行,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危害。

1.2压缩能力强一般而言,软基液限与压缩系数成正比关系。

随液限的持续增大,压缩系数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大迹象,最大系数可以达到1.1MPa。

由于土壤环境复杂多变,各个工程项目的地基情况各不相同,豁土固化程度差异较大,所以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除f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压缩能力,施工人员还要对其豁土的固化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3渗透能力差由于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沙土,导致豁土的固化速度明显快于软土,实质上软土就是渗透能力较差的豁土。

在理想状况中,即使给予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也无法有效提升软基的固化速度。

如果实际状况并不理想,比如软基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则会使排水管道被大量的有机物堵塞,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软基的渗透能力。

1.4抗剪能力低软土与黏土虽具有多种特性,但就抗剪能力而言,二者不存在太大的差距。

浅谈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及处理

浅谈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及处理

浅谈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及处理软弱土地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大。

其处理的好坏与否,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更影响到工程建設的质量,因此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1.1 软土地基的特征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7.1.1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

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1.2 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危害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固结程度很低,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

这些不良的特性导致软弱地基自身的承载功能比较差,强度也比较低。

在其上面的建筑物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基的强度不高,而出现圆弧滑动。

当其上面具有很大的负荷的时候,它会出现沉降。

向一旦这一沉降的程度超过了建筑物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地基土承载能力不足还对临近的建筑物有很大的影响,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2、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依据以上的详细分析,想要建筑工程实施得以安全,就必须对软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是软地基处理设计考虑的必要因素。

2.1 基础设计建筑设计包括基础与上部设计两部分。

如果在设计基础时,设计得坚固些,相应的安全性也就得到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地基对基础设计及回填地面的影响
摘要软土地基在浙江滨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其对工程建设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处理不当,会引起建筑物(构筑物)过大变形或丧失稳定。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浙江滨海地区存在软土地基时的基础形式及建筑地面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察基础及回填地面设计
abstract: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zhejiang coastal are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of great harmfulness to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improper processing of it will cause large deformation or lose stability of buildings.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ndation forms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in zhejiang coastal area and the building ground practice.
keywords: soft soil foundation; reconnaissance; foundation and backfilling grou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电力建设迅速发展,浙江滨海地区新建了若干输变电工程。

由于该地区地质分布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软土薄弱层,对工程基础设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稍微地质勘察不详细或基础设计形式不对,都可能引起建筑物(构
筑物)的过大沉降、倾斜甚至倒塌。

1 工程案例及原因分析
案例一:在浙江沿海地区新建某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31.5mva,变压器总重17000kg,主变基础采用长5米,宽3.8米,厚0.6米的独立基础,内配ф12@150双层双向钢筋,基础埋深1.5米,下设100厚c10混凝土垫层。

就在主变就位后的第二天发现,主变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达50mm,明显不利于设备安全运行,基础只得从新浇筑。

新主变基础在独立基础下布置了八根12米石灰桩进行地基处理,主变荷载由复合地基承担。

基础浇筑养护成功后主变重新就位,安装结束观测至今发现沉降很小。

案例二:同一地区,某在建220kv变电所,配电楼共二层,框架结构,基础采用12米ф500(壁厚80)预制管桩,承台埋深2米,单桩设计承载力400kn。

在静压桩时发现,桩达到设计标高时,压力表读数换算为桩承载力仅为300 kn,而且桩最终贯入速度一直很快,这说明桩端未进入持力层,仍然处于软土薄弱层中。

经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单位多方协同论证,反复研究,确定接桩方案,在原来12米桩基础上加接8米同型号管桩,后来做静载试验发现,20米桩能满足设计要求。

经分析研究,案例一工程主变基础沉降过大是由于地质勘察不详细引起的,勘察报告就没能详细反映该主变基础下的软土地基分布情况,由于潮汐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软土在含水量高时极易压缩变
形,从而引起主变基础过大沉降;案例二工程处地基存在9米厚的软土层,由于设计上没有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对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导致桩设计不合格。

2 软土地基分布及地质特点
软土地基给工程上带来的事故、缺陷很多,要减少软土地基的危害,工程技术人员熟悉软土的特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谓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弱粘性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程地质手册》称软土为“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等”。

特征指标也做了如下表述:当天然空隙比e大于1.5时,称为淤泥;天然空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为淤泥质土。

几千年来,浙江滨海地区由于河水淤积和改道,大陆逐步东移,形成了以粉砂、粉土为主,中间夹以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土的地貌。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发现,浙江滨海地区海拔在1.0~3米之间,整个地面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软土厚度从3米至14米,地下水位受大气和潮汐影响,一般在0.5~1.5米之间。

该地区地质分布土质的一些典型物理性质指标见下表。

表一:土体物理性质指标
以上数据是经统计该地区几个变电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而来,从表中不难发现,作为软土层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埋深不深,但对不同的场地,该土土层厚度分布不均,这对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处理措施及设计对策
3.1 细心勘察,查清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勘察评价很重要,如若勘测点布置过少,或只借鉴相邻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场地没有进行认真勘察评价,提出的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条件,勘察资料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不合理,就会给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

如淤泥质土、暗塘等没有被发现,会使新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生严重下陷、倾斜或开裂。

沿海地区工程现场的地质、水文勘察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了解工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微地貌类型,地层成因类型、岩土性质、产状与分布概况,不良地质现象概况,地下水类型和分布概况,区域稳定性和历史地震背景和震情。

查明海水的侵入范围、咸水(包括现代海水和古代残留海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变化规律;潮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只有认真研究地质资料,以数据说话,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基础方案。

3.2认真研究、多方论证,确定最佳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方案。

浙江滨海地区地质是由于河水淤积和东海冲积而成,地貌属于淤泥质海岸,为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淤泥
质软土的存在对工程基础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淤泥质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特点,不易满足建筑物和构筑物地基设计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根据软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根据多年一些输变电工程建设实践,可以采取以下简单易行、经济效益较高的软土处理方法。

(1).换土法
此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当淤泥土层厚度在4m以内时,可采用挖除淤土层,换填砂土、灰土、粗砂、砾石、片石、卵石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淤泥土层,提高软土地基强度,一般换填的厚度为30~100cm。

换填土相对来说造价高,但可以节省工期。

(2).地基加固处理及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当淤土层厚度在5~7m时,宜打预制管桩至硬土层,设承载桩台;当淤土层厚度在7~10m时,宜打灌注桩至硬土层,设承载桩台;淤土层厚度在10m以上时,宜采用混凝土搅拌桩的办法,采用复合地基基础承载。

(3).优化基础法
①扩大条基底面积,增设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可将条形基础浅埋,
把基础设置在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上,从而避开淤土层,适当设置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增大基础的刚度,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抗变形的能力。

②采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

对小型建筑物可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法,如设计较薄的钢筋混凝土底板。

对大中型工程,可采用空箱底板,即在不增加建筑物造价的情况下,用加大底板高度、减轻底板自重的办法来适应软土地基要求。

③采用合理的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缩径、断桩、桩身孔洞和“烂桩头”等质量问题。

在潮汐地区,没有采取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灌注砼时桩孔易坍孔,在该地区基础设计时应少使用;预制桩的承载力由桩端承力和桩侧摩擦力组成,由于软土不易固化,降低了桩的侧摩擦力,使桩在工程使用中不安全,因此该地区基础设计时也应少使用。

根据施工实例统计,预应力管桩桩基础是沿海软土地区好的基础设计形式,桩设计承载力和施工成桩质量均好控制,对于管桩较能保证质量的桩长范围为φ500mm以上长径比80或100(摩擦桩)以内,桩距最好在3.5d-4d 左右。

4近年来浙江地区填海工程及软土地基大面积的被用于厂房建设,一般厂房都比较大,厂房内部地面经常会出现裂缝下沉形成锅底状,而且修复后还会继续下沉,给国家或企业带来非常不利影响。

但作为设计部门,没有切实可行的相应的规范或规程执行,现实情况就是靠建设单位自己想办法,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打φ500搅拌桩12米左右间距2mx2m,或者打预应力管桩长度15米-30米间距4mx4m,并且地面配钢筋网,增加了不少造价。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多做调查研究并出台建设性措施,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5 结语
没有牢靠的基础,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就无从谈起。

软土地基的存在影响着基础设计的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形式又与软土埋深、层厚有关,只有对存在软土地基的沿海场地地质详细勘察,查清场地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精心设计,反复研究,认真进行沉降和稳定验算,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和地质特征,比对方案,采取最佳处置办法,才能设计出安全、合理、经济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