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模型

合集下载

剖析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

剖析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

剖析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医学界更好地了解、预测和治疗各种疾病。

疾病模型是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可能的干预方法进行建模和模拟的一种方法。

在医学研究中,疾病模型能够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来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本文将对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进行剖析。

首先,了解病理学是理解疾病模型的基础。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它通过病理解剖、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疾病模型通常基于对病理学的深入了解,结合相关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知识,构建了一套与疾病相关的理论体系。

其次,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可以分为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两种。

动物模型是通过在动物体内人工诱导疾病,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生理、病理变化,来模拟和研究人类疾病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猪等。

细胞模型是指通过使用体外培养的细胞,来研究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细胞模型通常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估药物的疗效,以及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等。

在医学研究中,构建疾病模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疾病的目标和预期效果,确定疾病模型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其次,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和技术手段,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例如,在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并采取适当的操作方法和评估指标。

在细胞模型中,研究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细胞系,并控制培养条件和激发因子等。

另外,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验证和优化。

在模型构建的初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与临床数据进行比对,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可信度和预测能力。

最后,医学研究中的疾病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疾病模型的构建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规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

生物医学的疾病模型

生物医学的疾病模型

生物医学的疾病模型是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利用生物学知识对人类疾病进行建模研究的方法。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病理过程、治疗方法等方面,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从疾病模型的分类、构建、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疾病模型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动物物种可分为哺乳动物模型、非哺乳动物模型和无脊椎动物模型等;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性疾病模型、感染性疾病模型和环境致病性疾病模型等;按照疾病类型可分为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免疫系统疾病模型、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型等。

不同类型的疾病模型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研究重点。

二、疾病模型的构建构建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干细胞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

其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精准编辑,包括单基因遗传病模型的构建和复杂性疾病模型的构建。

干细胞技术可以制备出多种类型的人类组织和器官,如肝脏、心脏和眼部等,并用于疾病模型的构建。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或动物体内,以构建相应的疾病模型。

以上技术的应用,为疾病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疾病模型的应用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疾病早期预防、病理机理研究、新药筛选和临床药物试验等。

其中,病理机理研究是疾病模型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可以深入探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新药筛选也是疾病模型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模拟人类疾病,测试不同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有助于加速新药的研发和上市。

四、疾病模型的发展趋势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疾病模型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预测性。

例如,目前正在开发的“人体器官芯片”,可以构建出包括肝脏、心脏、肺部等多种人体器官的微型芯片,用于模拟人体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提高对人类疾病的理解和预测。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的构建和研究。

总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前景。

有边际效应的疾病模型

有边际效应的疾病模型

有边际效应的疾病模型
影响人群的疾病模型中,边际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受到疾病的影响时,他对周围人的传染概率有所改变。

以下是一些具有边际效应的疾病模型的例子:
1. 传染病传播模型:当一个人感染某种传染病时,他可能传播给其他人。

这种传染通常是通过接触、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等方式发生的。

在传染病模型中,一个人的感染程度可能影响他对周围人的传播概率,即边际效应。

2. 肿瘤生长模型:肿瘤是一种异常细胞的聚集,它们可以通过癌细胞的分裂和扩散繁殖。

在肿瘤生长模型中,每个个体的肿瘤生长速度可能受到其周围肿瘤细胞数量的影响。

当周围肿瘤细胞数量增加时,个体的肿瘤生长速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被认为是边际效应的一种形式。

3. 心理健康传播模型: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可能会在人群中传播。

在这种模型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影响他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从而影响他人的心理健康。

边际效应可以体现在一个人改变其心理健康状况时,对他周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具有边际效应的疾病模型例子。

边际效应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影响对疾病传播和扩散的理解,并可能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有用的线索。

长期疾病管理的三种模型

长期疾病管理的三种模型

长期疾病管理的三种模型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慢性疾病的高发率,长期疾病管理的需
求与日俱增。

目前,已有许多长期疾病管理模型逐渐展现其优越性
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长期疾病管理模型。

1.疾病管理模型(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这种模型是以病人本身为中心点,旨在通过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及时的干预和连续的监护来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疾病管理模型在
改善患者的健康情况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

2.转诊管理模型(Referral Management Model)
转诊管理模型是一种以医生为中心,并通过高效且精细的流程
和质量管理来协调诊断、治疗和管理慢性疾病的模型。

由于其能够
快速地导航患者到正确的医生处接受治疗,使得其在解决疾病管理
上效果显著。

3.人口健康管理模型(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人口健康管理模型是以医疗团队为中心,并集中关注整个人口
范围,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提高总体健康水平。

本模型采用定
期健康问卷、筛查和预防计划等方式为高度有选择性的患者提供资讯和指导,减少了临床风险因素,为现代化医疗保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型。

综上所述,不同的长期疾病管理模型各有特点。

实际应用时,需灵活选择并结合具体情况,长期跟进并不断优化,这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

疾病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疾病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疾病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疾病模型是用来描述疾病发展和传播规律的工具,通过数学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建立模型,可以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以及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本文将从建立疾病模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疾病模型及其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疾病模型的基本原理疾病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是以人群为单位,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亚组,并考虑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疾病模型包括传染病模型和非传染病模型。

传染病模型主要用于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规律,而非传染病模型则用于研究非传染病的发展趋势。

在建立疾病模型时,需要确定一些基本参数,如感染率、接触率、康复率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于疾病模型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人群的移动情况、人群之间的接触方式以及疾病的传播途径等因素。

二、常用的疾病模型1. SIR模型:SIR模型是一种基本的传染病模型,将人群划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和康复者(Recovered)。

该模型假设感染者康复后具有持久的免疫力,并且没有人口增长和死亡。

SIR模型可以通过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疾病传播的动态过程。

2. SEIR模型:SEIR模型在SI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潜伏期(Exposed)的概念。

潜伏期是指患者感染病毒后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

SEIR模型适用于研究那些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就能传播给其他人的传染病。

3. SIS模型:SIS模型是一种假设感染者康复后可以再次感染的模型。

该模型不考虑免疫力的存在,适用于那些免疫力不牢固或无免疫力的传染病。

SIS模型同样可以用微分方程组来表示。

三、疾病模型的应用实例1. 流感传播预测:通过建立基于SEIR模型的流感传播模型,可以预测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确定疫苗接种率、制定流感防控策略等。

疾病模型可以在疾病暴发之前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2. 传染病防控策略评估:通过建立基于SIR模型的传染病模型,可以评估不同的传染病防控策略的效果。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模型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模型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模型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来增进我们对疾病的理解,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疾病模型,则是用于模拟人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方法或系统。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疾病模型以及它们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一、动物模型动物模型是临床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疾病模型。

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疾病的本质。

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猪等。

这些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某些特征,例如疾病的基因突变、器官损伤等。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我们能够获得许多重要的疾病信息,并且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二、细胞模型细胞模型是临床研究中另一种常见的疾病模型。

它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将人类或动物细胞提取出来,然后体外培养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细胞模型能够更加直接地观察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探究药物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

例如,癌症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肿瘤细胞模型可以用来评估新药物的抗癌效果。

细胞模型虽然无法完全模拟整个人体的复杂情况,但在临床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组织模型组织模型是将人类或动物组织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而成的一种模型。

相比于细胞模型,组织模型更接近真实人体的情况,能够更好地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的组织模型包括器官片段培养、人工器官等。

通过对组织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在组织层面上的机制,并为疾病的治疗和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四、计算模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模型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模型可以通过仿真、模拟等方法,模拟和预测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流行病学模型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患者数据,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和危险因素。

另外一种常见的计算模型是分子模拟,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预测特定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结合情况。

计算模型的出现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疾病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疾病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疾病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疾病预测模型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

构建和应用有效的疾病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本文将从疾病预测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疾病预测模型的概念疾病预测模型是指利用医学数据(如病历、影像等)对患者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的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尽早地识别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疾病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1. 数据收集:模型的构建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因此,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病历记录等方式进行。

2. 特征选择:在数据收集后,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哪些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有影响。

一般来说,选择的特征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可解释性。

3.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数据分析和处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归一化等操作。

这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模型选择:根据数据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适当的模型。

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决策树、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

5. 模型训练和验证:确定模型后,需要利用已知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以确定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四、疾病预测模型的应用疾病预测模型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糖尿病预测: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病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预测其是否患上糖尿病。

通过这种预测模型,医生可以尽早地针对病人的生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肺癌筛查:利用医学影像数据建立的肺癌预测模型可以对患者的肺部影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患者是否患上肺癌。

这样一来,医生可以尽早发现疾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3.药物反应预测:药物反应与个体的基因、生理特征等因素有关,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患者的基因、生理特征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患者对药物反应的情况。

这样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1. 基于疾病类型的分类:根据模拟的人类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如癌症动物模型、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传染病动物模型等。

2. 基于建模方法的分类:根据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分类,如诱发性动物模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敲除动物模型等。

3. 基于动物种类的分类:根据使用的动物种类进行分类,如小鼠模型、大鼠模型、兔子模型、猴子模型等。

4. 基于研究目的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分类,如药物筛选模型、药效评价模型、发病机制研究模型、预防和治疗策略研究模型等。

5. 基于疾病阶段的分类:根据模拟的疾病阶段进行分类,如疾病发生模型、疾病进展模型、疾病康复模型等。

6. 基于临床表现的分类:根据动物模型所表现出的类似人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类,如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来研究特定的人类疾病,从而推进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分类方法可能存在重叠和交叉,具体分类方式可能因研究领域和目的而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常用免疫缺陷动物的生物学特
征 (一) 裸小鼠
指先天性无胸腺、无毛的裸体小鼠,常 简称裸小鼠。导致这种异常状态的裸基因(nu) 是一个隐性突变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 目前裸基因已经回交到不同的小鼠品系中, 即将其导人不同的遗传背景。带有裸基因的 小鼠品系包括NIH-nu、BALB/c-nu、C3H-nu和 C57BL/6-nu等。各个品系裸小鼠因其遗传背景 不同,所表现的细胞免疫反应和实验检查指 标也不尽相同。
应用自发性动物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其完全在自然条 件下发生的疾病,排除了人为的因素,疾病的发生、发 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其应用价值很高,如自发 性高血压大鼠、肥胖症小鼠、脑中风大鼠等。
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
从而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 然的抵抗力。如哺乳动物均易感染血吸虫病, 而居于洞庭湖流域的东方田鼠却不能复制血吸 虫病,因此将之用于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和抗 病机制的研究。
(三) 按模型种类分类
疾病模型的种类包括整体动物、离 体器官和组织、细胞株和数学模型。整 体动物模型是常用的疾病模型,也是研 究人类疾病常用的手段。
(四) 按中医药体系分类 祖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数千年,自 1960年有人复制小鼠阳虚动物模型至今 已有30多年,在此期间中医药动物模型 迅猛发展,已形成独特的较完整的体系, 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独 特的评价标准,证、病、症;独特的处 置措施,中药、针灸、养生;独特的观 察指标,舌、脉、汗、神、色;独特的 认识特色,审证求因,形成中医药动物 模型体系,进入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 大家族,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2) 化学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常见的化学因素如化学药物致癌、化学毒物中 毒、强酸强碱烧伤、某种有机成分的增加或减少导 致营养性疾病等。应用化学物质复制动物模型,如 应用羟基乙胺复制大鼠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动物模型、 应用D-氨基半乳糖复制大鼠肝硬化动物模型、以乙 基亚硝基脲复制大鼠神经系统肿瘤动物模型、以缺 碘饲料复制大鼠缺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和应用胆 固醇、胆盐、甲基巯氧嘧啶及动物脂肪油复制鸡、 兔、大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不同品种、 品系的动物对化学药物耐受量不同,在应用时应引 起注意。有些化学药物代谢易造成许多组织、器官 损伤,有可能影响实验观察,应在预实验中摸索好 稳定的实验条件。
(二) 裸大鼠
裸大鼠(nude rat)在1953年由英国Rowett首先发现, 基因符号为rnu,纯合子裸大鼠(rnu/rnu)具有与裸小 鼠基本相似的特征,无胸腺,缺乏功能性T淋巴细胞, B细胞功能基本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抵抗力差, 易患呼吸道疾病,繁殖方法与裸小鼠相同,但躯干部 仍有稀少被毛而并非像裸小鼠那样完全无毛,头部及 四肢更多。裸大鼠同样能接受人类正常组织和肿瘤的 异种移植,但因其体型大,用一只裸大鼠可为常规血 液学和血清生物化学分析实验提供足够的血样,也可 为各种研究提供足够的瘤组织,同时裸大鼠易于进行 外科手术,为各种部位肿瘤移植和肿瘤供血研究提供 了方便。
4. 生 物 医 学 动 物 模 型 (biomedical animal model)
指利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
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如沙鼠缺乏完整的基 底动脉环,左右大脑供血相对独立,是研究中 风的理想动物模型;鹿的正常红细胞是镰刀形 的,多年来被供作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研究;兔 胸腔的特殊结构用于胸外手术研究比较方便; 但这类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 自 发 性 动 物 模 型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 在自然条件下自发产生或由于基因突变 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手段保留下来 的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以肿瘤和 遗传疾病居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分 子性疾病和特种蛋白合成异常性疾病等。
(3) 生物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常见的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 生物毒素等。在人类疾病中,由生物因素导致 发生的人畜共患病(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占很大 的比例。传染病、寄生虫病、微生物学和免疫 学等研究经常使用生物因素复制动物模型。如 以柯萨奇B族病毒复制小鼠、大鼠、猪等心肌 炎动物模型;以福氏Ⅳ型痢疾杆菌或志贺杆菌 复制猴的细菌性痢疾动物模型;以锥虫病原体 感染小鼠,复制锥虫病小鼠动物模型;以钩端 螺旋体感染豚鼠,复制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肺 出血动物模型。
(4) 复合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以上3种诱发动物模型的因素都是单一的, 有些疾病模型应用单一因素诱发难以达到实验 的要求,必须使用多种复合因素诱导才能复制 成功,这些动物模型的复制往往需要时间较长, 方法比较繁琐,但其与人类疾病比较相似。如 复制大鼠或豚鼠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可使用 细菌加寒冷方法或香烟加寒冷,也可使用细菌 加二氧化硫等方法来复制;以四氯化碳(40% 棉籽油溶液)、胆固醇、乙醇等因素复制大鼠 肝硬化动物模型;以二甲基偶氮苯胺和 60Co射 线方法复制大鼠肝癌动物模型。
(1) 物理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常见的物理因素如机械损伤、放射线损伤、
气压、手术等许多因素。使用物理方法复制的 动物模型如外科手术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放射线复制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 型,手术方法复制大鼠肺水肿动物模型,以及 放射线复制的大鼠、小鼠、狗的放射病模型等。 采用物理因素复制动物模型比较直观、简便, 是较常见的方法。
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比 较医学的应用科学。研究人员可利用各种动 物的生物特征和疾病特点与人类疾病进行比 较研究。长期以来,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常 常依赖于使用动物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 的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 杂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机制是 不可能也不允许在人体上试验研究的,但可 以通过应用动物复制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对其生命现象进行研究,进而推论到人类, 以便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 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1 . 诱 发 性 动 物 模 型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又称为实验性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
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 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 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 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为人工诱发出 特定的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本章主要内容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免疫缺陷动物 肿瘤动物模型 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意义
1.定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s)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 具有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
关材料。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
(5) 样品收集方便,实验结果易分析
(6) 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
成功的动物模型常常依赖于最初周密的 设计,动物模型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原则。
1.相似性 2. 重复性 3.可靠性 4.适用性和可控性 5.易行性和经济性
三、动物模型的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经过近30年的开 发研究,现已累积2000多个动物模型, 在医学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 了能更好地应用、开发和研究动物模型, 人们将其进行了分类,如按动物模型产 生原因进行分类,按医学系统范围分类, 按模型种类分类和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分类。现将各种分类方法分述如下:
研究人员应加以分析比较。
(二) 按系统范围分类 1.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animal model of fundamently pathologic processes of disease)
指各种疾病共同性的一些病理变化过程 模型。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动物, 使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造成一定病理损伤, 出现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某些变化,其 中有的变化是许多疾病都可能共有的,不是 某种疾病所特有的变化,如发热、缺氧、水 肿、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等,均可称为疾病的基本病理 过程。
第二节 免疫缺陷动物
一、概述
免疫缺陷动物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
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
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免疫缺陷动物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 学研究,成为肿瘤学、免疫学、细胞生 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等的重要模型动物,
受到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二、免疫缺陷动物的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相继培育出一系列免疫缺 陷动物,从啮齿类扩展到马和牛等大型哺乳 类动物,从单一的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到几种 免疫细胞联合缺陷,如T和NK细胞,T和B细 胞以及T、B和NK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动物; 从自发突变的先天性免疫缺陷到后天获得性 免疫缺陷。本节着重介绍先天性免疫缺陷小 鼠和大鼠。
带有纯合裸基因的小鼠具有两个主要的缺 陷特征:①毛发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全身形似 无毛。呈裸体外表;②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 仅有异常的胸腺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 常分化,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及杀伤功 能,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不能执行正常T细胞 功能。此外,B细胞功能基本正常,成年裸小鼠 (6~8周龄)较普通鼠有较高水平的NK细胞活 性,但幼鼠(3~4周龄)的NK细胞活性低下。 裸小鼠粒细胞数比普通小鼠低。裸小鼠问世五十 多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微生物学、免疫 学、寄生虫学、毒理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 研究中。
2.应用动物模型的意义
应用动物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 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 (2) 应用动物模型可研究平时不易见 到的疾病 (3) 可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和病程 长的疾病的动物模型
(4) 克服复杂因素,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 性
临床上许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病人并非患有一种疾 病,有的几种疾病同时并存,即使某单一疾病,由于病人 的年龄、性别、体质、遗传以及社会因素对其疾病发生发 展都会有影响,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用动物复制的疾病模 型,就可以选择相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 康状态以及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内进行观察研究,这样对该 疾病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就可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使得 到的结果更加准确,也可单一变换某一因素,使实验研究 的结果更加深入,增加了因素的可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