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构成艺术》总学时:96。
其中理论讲授:62学时实践学习:34学时《构成艺术教程》学时分配建议构成艺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96 学分: 8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适用专业:美术类及相关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属于美术类专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
构成艺术包含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四门课程合而为一,目的首先是为了统一抽象构成的理论知识,理顺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其次,也是为解决这几门课之间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及应用方式,了解抽象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进行图形创造、色彩组合创意、形态构思和色光决择的基本方法。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的正确认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授课中严格把握作业质量与数量的要求,认真按照教学大纲指定的章节内容施教,允许在此基础之上的发挥、伸展,使学生能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抽象形态、色彩关系的创作组合应用,提高平面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构成艺术》是美术类及相关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作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部分除了强调讲授、示范外,还应安排较多的作业实践课程,授课活动中,力求通过应用性的设计范例,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应有相对侧重的内容和示范图像。
四、配套教材及参考书目1.《构成艺术》吴筱荣编著海洋出版社 2006年2.《立体构成及应用》刘浪湖南大学出版社3.《平面构成》黄刚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4.《色彩构成》钟蜀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5.《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重庆大学出版社6.《光的构成》孙青郭世飞修旭辽宁美术岀版社目录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1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 1一、平面构成定义-----------------------------------------------------1二、色彩构成定义----------------------------------------------------1三、立体构成定义----------------------------------------------------1四、光构成定义-------------------------------------------------------1第二节:构成艺术的由来-------------------------------------1第三节: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2一、构成形态-------------------------------------2二、造型要素-------------------------------------3第四节:构成的形式------------------------3一、具象构成-------------------------------------3二、抽象构成-------------------------------------4三、意象构成-------------------------------------6第五节: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10一、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10二、缺乏抽象语言-----------------------------------------------------------11三、未了解作业要求使用拼凑组合或纯粹表现-----------------------12 第六节:本章小结----------------------------------------13第七节:动脑思考----------------------------------------13第二章:构成的审美原则--------------------------13第一节:对比与调和-------------------------------------14一、对比---------------------------------------------------------14二、调和---------------------------------------------------------14第二节:对称与均衡--------------------------------------15一、对称---------------------------------------------------------15二、均衡---------------------------------------------------------15第三节:单纯与经济--------------------------------------16一、单纯---------------------------------------------------------16二、经济---------------------------------------------------------16第四节:节奏与韵律------------------------------------16一、节奏---------------------------------------------------------16二、韵律---------------------------------------------------------17第五节:比例与习惯--------------------------------------17一、比例---------------------------------------------------------17二、习惯---------------------------------------------------------18第六节:联想与意境-------------------------------------19一、联想---------------------------------------------------------19二、意境---------------------------------------------------------19第七节:多样与统一-------------------------------------20一、多样---------------------------------------------------------20二、统一---------------------------------------------------------20第八节:稳定与轻巧-------------------------------------20一、稳定---------------------------------------------------------20二、轻巧----------------------------------------------------------21第九节:本章小节----------------------------------------22第十节:动脑思考----------------------------------------22第三章:构成的基本元素-------------------------------22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点----------------------22一、点的特征--------------------------------------------------23二、点的形象--------------------------------------------------23三、点的错觉--------------------------------------------------23四、点的特性—功能-----------------------------------------23五、点的构成范例--------------------------------------------24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线---------------------25一、线的特征--------------------------------------------------25二、线的形象和类别-----------------------------------------25三、线的错觉--------------------------------------------------25四、线的方向--------------------------------------------------26五、线的构成方法--------------------------------------------26六、线的构成范例--------------------------------------------27第三节:平面构成元素——面-------------------------------------28一、面的特征---------------------------------------------------------------28二、面的形象---------------------------------------------------------------29三、面的形态---------------------------------------------------------------29四、面的错觉---------------------------------------------------------------29五、面与面之间组合产生的几种关系-------------------------30六、面的构成范例------------------------------------------------32第四节:色彩构成元素--------------------------------------33一、物体显色原理-------------------------------------------------34二、色彩构成三要素----------------------------------------------35第五节:立体构成的元素-----------------------------------37一、线材-------------------------------------37二、面材-------------------------------------38三、体材-------------------------------------38四、色彩-------------------------------------38五、材质肌理-------------------------------------------------------38第六节:光构成的元素-------------------------------------39第七节:本章小结--------------------------------------------40第八节:本章动脑思考与练习-----------------------------40第四章:平面构成技法-------------------------------- 41第一节:构成中的骨骼------------------------------------- 41第二节:平面构成设计程序--------------------------------42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42一、重复-------------------------------------42二、近似-------------------------------------43三、渐变-------------------------------------44四、发射-------------------------------------45五、特异-------------------------------------47六、对比-------------------------------------49七、密集-------------------------------------50八、肌理-------------------------------------51九、空间-------------------------------------54十、群化-------------------------------------55第四节:本章小结-------------------------------------56第五节:本章思考-------------------------------------56第五章:色彩构成技法-----------------------------------57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57第二节:色彩构成作业程序及范图-------------------------57第三节:色彩构成的调子-------------------------------------59一、最亮的明度-------------------------------------59二、中间明度----------------------------------------59三、最暗明度----------------------------------------59第四节:色彩对比-------------------------------62一、色相对比----------------------------------------62二、原色对比----------------------------------------62三、间色对比----------------------------------------63四、补色对比----------------------------------------64五、暖色对比----------------------------------------65六、面积、形状、位置对比-------------------------------------------66 第五节:色彩抽象重构组合--------------------------------------67一、图片重新拼贴------------------------------------------------------67二、从图片到画面------------------------------------------------------68三、从事物到画面------------------------------------------------------69第六节:心里色彩构成--------------------------------------69 一、色彩传达的基本情感----------------------------------------69第七节:本章小结--------------------------------------------71第八节: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71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构成技法------------------------72第一节:立体构成技法概述--------------------------------72一、二维转三维的理论-------------------------------------------72二、促成空间的形式要素----------------------------------------73三、立体构成的常用工具----------------------------------------73第二节:面材切折构成程序及示范图解-----------------73第三节:半立体的空间、肌理构成-----------------------76第四节:线材的构成技法---------------------------------79一、垒积构造构成技法-------------------------------------------79二、网架构造构成技法-------------------------------------------80三、线织面构成技法----------------------------------------------81四、对比组合构成技法-------------------------------------------82第五节:面材的构成技法-------------------------------83一、单块面材构成法-------------------------------------83二、组合面构成法----------------------------------------84第六节:体材的构成--------------------------------86一、独体分割----------------------------------------------86二、积聚组合----------------------------------------------87第七节:本章小结---------------------------------------88第八节:本章思考与练习------------------------------88第七章:光构成技法-------------------------------89第一节光构成技法概述-------------------------------------89第二节:镜映像------------------------------------------89第三节:光动迹象---------------------------------------91第四节:色光构成(光影构成)---------------------------92第五节:数码合成设计---------------------------------------93第六节:本章小结------------------------------------------94第七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4第八章:综合构成技法----------------------------------95第一节两种以上元素的构成-------------------------------------95第二节:多种元素的构成(线、面、体)---------------97第三节:本章小结---------------------------------------------98第二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8第九章:构成材料----------------------------------------------99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材料--------------------------------------------99第二节:色彩构成的材料-------------------------------------10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材料-------------------------------------102一、立体构成使用材料分析---------------------------------------103二、面性材料介绍---------------------------------------------------104三、块状材料介绍---------------------------------------------------105第四节:光构成的材料----------------------------------------106第五节:本章小结----------------------------------------------10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08第十章:构成艺术的应用------------------------------------108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108第二节:色彩构成的应用领域-----------------------------------11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13第四节:光构成的应用领域--------------------------------------115第五节:本章小结--------------------------------------------------11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18第十一章课堂实训----------------------------------------------------118第一节:电脑构成设计训练-----------------------------118第二节:实训案例介绍---------------------------------------------118范例11-1平面构成案例:CD光盘封面设计与制作-----------------118 范例11-2 色彩构成案例:月饼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120 范例11-3 立体构成案例:香水瓶的设计与制作----------------------121范例11-4 光构成案例:仿镜映像效果设计与制作----------------122 第五节:本章小结--------------------------------------------------123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23结束语---------------------------------------------------------------------------124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本章内容■构成的定义■构成艺术的由来■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构成的形式■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构成艺术指的是形态的艺术构成。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编码:学分:3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适应专业:动漫/图形图像各专业先修课程:三大构成素描色彩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定义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第四节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第五节平面构成应用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第一节对比与统一第二节对称与均衡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权衡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点线面的一般排列设计开始,逐步进入较复杂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第一节点一、点的构成;二、点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线一、线的构成;二、线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三节面一、面的构成;二、面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四节应用点、线、面原理完成具象形到抽象形的变化第四章基本形与骨骼(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第一节基本形第二节骨骼第五章平面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各构成形式的特点及构成,难点是各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一节基本元素的构成形式第二节重复构成第三节近似构成第四节渐变构成第五节发射构成第六节特异构成第七节密集构成第八节空间构成第六章肌理构成(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基本要素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学会创造新形态,构成形式的应用。
第一节认识肌理第二节肌理的分类第三节肌理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第四节肌理在艺术设计上的应用第七章色彩的物理理论(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标题:三大构成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包含三大构成部分,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以下是对这三个构成部分的详细解释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概念、原理、定理等。
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
2. 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例如阅读、写作、计算等。
可以通过给出具体的任务或者操作步骤来表达。
3. 情感目标:明确学生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
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情感要求或者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来表达。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在编写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可以根据教材或者其他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整理。
2. 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确保所选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3. 教学顺序: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例如按照递进关系、重要性或者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排序。
确保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编写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步骤:确定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例如引入、导入、展示、练习、总结等。
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教学评价: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例如作业、考试、小组讨论等。
通过评价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设计三大构成教案A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名称:体育绘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研室:体育系学期: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及年级:2016级社会体育教师:朱恒毅项目一一、人体及人体动作的比例关系画人体运动主要需掌握头、胸、髋三大块变化,同时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各部分与人的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在人的运动过程中变化比较大,而在基本站立动作时相对稳定。
另外,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的纵轴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
用单线图画人体动作,要画得生动首先掌握人体各部分的正确比例及人体各类型动作的正确动作。
人体比例一般指人体或人体各部分之间度量的比较。
人体比例是以人的头高为度量单位,衡量人体的高低胖瘦或体的各部位的大小长短,即所谓“头高比例”。
人的高低之分除具体尺寸外,是以整个身体的长度为多少个头长来判断的。
画单线图时我们采用8.0的比例,即身高为头长的8倍。
这主要是为了画起来方便。
用这种比例画出的人身材也比较修长,好看一些。
以下是头长为1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1)身高8.0。
(2)肩宽1.5。
(3)腰宽0.5。
(4)髋宽1.0。
(5)颈长0.5。
(6)躯干2.5。
(7)手臂长3.0,其中上臂4/3,前臂1,手2/3。
(8)腿长4.0,其中大腿长2.0,小腿长2.0。
(9)脚长1.0。
二、(1)懂得人体比例及外形结构。
只有熟悉人体各部分的正确比例才能画出身材匀称的人体。
了解男女身体的外形结构特征,才能在绘图时熟练地表现男性的阳刚,女性的婀娜。
熟悉身体各关节活动的方向与幅度,才能画好人体解剖结构。
(2)懂得绘画透视的基本知识。
人体运动是非常复杂的运动,从运动的形式来看,是复杂和多种多样的。
除了平动之外,还有转动及复合运动。
因而,人体运动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透视变形。
只有懂得绘画透视的基本知识,才能掌握这种变形的规律。
将人体动作图、集体多人透视图以及场面图画得逼真生动,具有立体感。
小结及布置作业:1.什么叫构成?2.立体主义画派的艺术观点有哪些?3.从网上找任意一幅图片,说明此图的构成方式及审美价值。
三大构成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原理和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三大构成的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三大构成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如何将三大构成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使学生了解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平面构成教学(1)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2)分析平面构成的原理和应用,如重复、对比、对称等。
(3)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如绘制图形、设计海报等。
3. 色彩构成教学(1)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分析色彩构成的原理和应用,如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
(3)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构成练习,如设计色彩搭配、绘制色彩作品等。
4. 立体构成教学(1)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空间、形态、材质。
(2)分析立体构成的原理和应用,如空间分割、形态变化等。
(3)引导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练习,如制作立体模型、设计产品包装等。
5. 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分析其运用三大构成的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三大构成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6.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设计创作,如设计海报、制作产品包装等。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构成艺术》总学时:96。
其中理论讲授:62学时实践学习:34学时《构成艺术教程》学时分配建议构成艺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96 学分: 8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适用专业:美术类及相关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属于美术类专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
构成艺术包含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构成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把四门课程合而为一,目的首先是为了统一抽象构成的理论知识,理顺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其次,也是为解决这几门课之间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法则及应用方式,了解抽象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进行图形创造、色彩组合创意、形态构思和色光决择的基本方法。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的正确认知,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授课中严格把握作业质量与数量的要求,认真按照教学大纲指定的章节内容施教,允许在此基础之上的发挥、伸展,使学生能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抽象形态、色彩关系的创作组合应用,提高平面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构成艺术》是美术类及相关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作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部分除了强调讲授、示范外,还应安排较多的作业实践课程,授课活动中,力求通过应用性的设计范例,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应有相对侧重的内容和示范图像。
四、配套教材及参考书目1.《构成艺术》吴筱荣编著海洋出版社 2006年2.《立体构成及应用》刘浪湖南大学出版社3.《平面构成》黄刚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4.《色彩构成》钟蜀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5.《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重庆大学出版社6.《光的构成》孙青郭世飞修旭辽宁美术岀版社目录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1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 1一、平面构成定义-----------------------------------------------------1二、色彩构成定义----------------------------------------------------1三、立体构成定义----------------------------------------------------1四、光构成定义-------------------------------------------------------1第二节:构成艺术的由来-------------------------------------1第三节: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2一、构成形态-------------------------------------2二、造型要素-------------------------------------3第四节:构成的形式------------------------3一、具象构成-------------------------------------3二、抽象构成-------------------------------------4三、意象构成-------------------------------------6第五节: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10一、套用现代流行艺术的表达形式-------------------------------------10二、缺乏抽象语言-----------------------------------------------------------11三、未了解作业要求使用拼凑组合或纯粹表现-----------------------12 第六节:本章小结----------------------------------------13第七节:动脑思考----------------------------------------13第二章:构成的审美原则--------------------------13第一节:对比与调和-------------------------------------14一、对比---------------------------------------------------------14二、调和---------------------------------------------------------14第二节:对称与均衡--------------------------------------15一、对称---------------------------------------------------------15二、均衡---------------------------------------------------------15第三节:单纯与经济--------------------------------------16一、单纯---------------------------------------------------------16二、经济---------------------------------------------------------16第四节:节奏与韵律------------------------------------16一、节奏---------------------------------------------------------16二、韵律---------------------------------------------------------17第五节:比例与习惯--------------------------------------17一、比例---------------------------------------------------------17二、习惯---------------------------------------------------------18第六节:联想与意境-------------------------------------19一、联想---------------------------------------------------------19二、意境---------------------------------------------------------19第七节:多样与统一-------------------------------------20一、多样---------------------------------------------------------20二、统一---------------------------------------------------------20第八节:稳定与轻巧-------------------------------------20一、稳定---------------------------------------------------------20二、轻巧----------------------------------------------------------21第九节:本章小节----------------------------------------22第十节:动脑思考----------------------------------------22第三章:构成的基本元素-------------------------------22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点----------------------22一、点的特征--------------------------------------------------23二、点的形象--------------------------------------------------23三、点的错觉--------------------------------------------------23四、点的特性—功能-----------------------------------------23五、点的构成范例--------------------------------------------24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元素——线---------------------25一、线的特征--------------------------------------------------25二、线的形象和类别-----------------------------------------25三、线的错觉--------------------------------------------------25四、线的方向--------------------------------------------------26五、线的构成方法--------------------------------------------26六、线的构成范例--------------------------------------------27第三节:平面构成元素——面-------------------------------------28一、面的特征---------------------------------------------------------------28二、面的形象---------------------------------------------------------------29三、面的形态---------------------------------------------------------------29四、面的错觉---------------------------------------------------------------29五、面与面之间组合产生的几种关系-------------------------30六、面的构成范例------------------------------------------------32第四节:色彩构成元素--------------------------------------33一、物体显色原理-------------------------------------------------34二、色彩构成三要素----------------------------------------------35第五节:立体构成的元素-----------------------------------37一、线材-------------------------------------37二、面材-------------------------------------38三、体材-------------------------------------38四、色彩-------------------------------------38五、材质肌理-------------------------------------------------------38第六节:光构成的元素-------------------------------------39第七节:本章小结--------------------------------------------40第八节:本章动脑思考与练习-----------------------------40第四章:平面构成技法-------------------------------- 41第一节:构成中的骨骼------------------------------------- 41第二节:平面构成设计程序--------------------------------42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42一、重复-------------------------------------42二、近似-------------------------------------43三、渐变-------------------------------------44四、发射-------------------------------------45五、特异-------------------------------------47六、对比-------------------------------------49七、密集-------------------------------------50八、肌理-------------------------------------51九、空间-------------------------------------54十、群化-------------------------------------55第四节:本章小结-------------------------------------56第五节:本章思考-------------------------------------56第五章:色彩构成技法-----------------------------------57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57第二节:色彩构成作业程序及范图-------------------------57第三节:色彩构成的调子-------------------------------------59一、最亮的明度-------------------------------------59二、中间明度----------------------------------------59三、最暗明度----------------------------------------59第四节:色彩对比-------------------------------62一、色相对比----------------------------------------62二、原色对比----------------------------------------62三、间色对比----------------------------------------63四、补色对比----------------------------------------64五、暖色对比----------------------------------------65六、面积、形状、位置对比-------------------------------------------66 第五节:色彩抽象重构组合--------------------------------------67一、图片重新拼贴------------------------------------------------------67二、从图片到画面------------------------------------------------------68三、从事物到画面------------------------------------------------------69第六节:心里色彩构成--------------------------------------69 一、色彩传达的基本情感----------------------------------------69第七节:本章小结--------------------------------------------71第八节: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71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构成技法------------------------72第一节:立体构成技法概述--------------------------------72一、二维转三维的理论-------------------------------------------72二、促成空间的形式要素----------------------------------------73三、立体构成的常用工具----------------------------------------73第二节:面材切折构成程序及示范图解-----------------73第三节:半立体的空间、肌理构成-----------------------76第四节:线材的构成技法---------------------------------79一、垒积构造构成技法-------------------------------------------79二、网架构造构成技法-------------------------------------------80三、线织面构成技法----------------------------------------------81四、对比组合构成技法-------------------------------------------82第五节:面材的构成技法-------------------------------83一、单块面材构成法-------------------------------------83二、组合面构成法----------------------------------------84第六节:体材的构成--------------------------------86一、独体分割----------------------------------------------86二、积聚组合----------------------------------------------87第七节:本章小结---------------------------------------88第八节:本章思考与练习------------------------------88第七章:光构成技法-------------------------------89第一节光构成技法概述-------------------------------------89第二节:镜映像------------------------------------------89第三节:光动迹象---------------------------------------91第四节:色光构成(光影构成)---------------------------92第五节:数码合成设计---------------------------------------93第六节:本章小结------------------------------------------94第七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4第八章:综合构成技法----------------------------------95第一节两种以上元素的构成-------------------------------------95第二节:多种元素的构成(线、面、体)---------------97第三节:本章小结---------------------------------------------98第二节本章思考与练习-------------------------------------------98第九章:构成材料----------------------------------------------99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材料--------------------------------------------99第二节:色彩构成的材料-------------------------------------10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材料-------------------------------------102一、立体构成使用材料分析---------------------------------------103二、面性材料介绍---------------------------------------------------104三、块状材料介绍---------------------------------------------------105第四节:光构成的材料----------------------------------------106第五节:本章小结----------------------------------------------10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08第十章:构成艺术的应用------------------------------------108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108第二节:色彩构成的应用领域-----------------------------------111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13第四节:光构成的应用领域--------------------------------------115第五节:本章小结--------------------------------------------------118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18第十一章课堂实训----------------------------------------------------118第一节:电脑构成设计训练-----------------------------118第二节:实训案例介绍---------------------------------------------118范例11-1平面构成案例:CD光盘封面设计与制作-----------------118 范例11-2 色彩构成案例:月饼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120 范例11-3 立体构成案例:香水瓶的设计与制作----------------------121范例11-4 光构成案例:仿镜映像效果设计与制作----------------122 第五节:本章小结--------------------------------------------------123第六节:本章思考与练习-----------------------------------------123结束语---------------------------------------------------------------------------124第一章:构成艺术概述本章内容■构成的定义■构成艺术的由来■构成的形式要素及审美原则■构成的形式■构成及构成学习中的误解第一节构成艺术定义构成艺术指的是形态的艺术构成。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43042001 适用专业 动漫设计与制作 总学时 学分 4 学时 72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36 开设学期 讲授+实训 第二学期 授课方式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 纯实践课□ 课程层次 院级精品课□ 省级精品课□ 国家级精品课□ 院内一般课程√ 合作 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课程承担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教研室 设计教研室 开发企业 限公司 审定 编写 编写 2015-04-13 2015-9-20 安文静、李燕 秦朋、李娅 审定日期 负责人 执笔人 日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1—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100理论: 60 实践: 40适用专业: 广告专业装潢专业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 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 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 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三、教学基本要求:(一)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 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 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 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 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二)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 合理安排时间, 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 基本设计方法。
四、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 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作针对性的练习, 重点在指导和讲评, 逐步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能力, 为今后创造性课程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
进行建筑物的速写。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需注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指导学生从临摹优秀作品转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
新力、想象力、概括力
三、学情分析
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
构成艺术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通称,
也称“三大构成”。它是对造型艺术、视觉设计中所设计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
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课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态的组合规律、造型结构
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我们也称之为纯粹构成研究。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
2、教师示范
3、学生实训
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
第一章 概论
授课章节: 概论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图形图像制作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结合本专业特点,重点介绍构成艺术的起
源,包豪斯的主张和思想以及构成艺术理
论对于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工业产品设
计、日用品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
计、服装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教学难点: 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学习三大构成的重要意义。
使用教具: 幻灯片
课外作业: 查阅资料
第二章 平面构成
授课章节: 平面构成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图形图像制作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35课时
教学内容: 1.1形态研究
1.2点、线、面
1.3基本形与骨骼
1.4构成中的比例与分割
1.5空间与矛盾空间
1.6隐现图形与变换坐标
1.7重复构成设计
1.8基本形近似构成设计
1.9特异构成设计
1.10渐变构成设计
1.11发射构成设计
1.12密集构成设计
1.13对比构成设计
1.14肌理构成设计
教学难点: 点线面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
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
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
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
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
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
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使用教具: 幻灯片
课外作业: 思考与练习
1、点、线、面的组合构成练习。规格:
20*20cm。需考虑到点、线、面的相互关
系及画面的整体感。
2、重复构成设计练习。规格:20*20cm。
要求:先设计一基本形,然后以数量众多
的基本形作重复排列,注意骨骼线的运用
及基本形方向的下负变化,注意整体感
受。
3、基本形的近似构成练习。规格:
20*20cm。要求:A、形象的近似在重复或
近似骨骼里的排列和组合。B、考虑形态
的大小、方向、正负及肌理主面的变化,
把握好近似尺度,基本形不宜太复杂。
4、特导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
A、基本形的特异可在重复骨骼或特异骨
骼里进行。B、考虑基本形的形态、大小、
方向等方面的变化。C、特异感强烈,但
不能过于独立,注意整体效果。
5、渐变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
A、形状渐变与骨格渐变。B、注意形状的
变化形态,要考虑形状渐变过渡的自然
性、可行性和可信性。
6、发射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
注意发射点的选择,发射感强烈。
7、密集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
以基本形的密集为主,考虑疏密虚实关
系。
8、对比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
构成形式可自由化,对比的因素要有重
点,注意主次关系。
9、肌理构成练习。规格:20*20cm。要求:
用不同的肌理方法来制作肌理感的构成,
注意画面意境的表达
第三章 色彩构成
授课章节: 色彩构成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图形图像制作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8课时
教学内容: 3.1色彩的形成
3.2色彩研究
3.3色彩的应用
3.4色彩的属性
3.5明度推移构成设计
3.6色相推移构成设计
3.7空间混合设计
3.8补色相混设计
3.9明度对比设计
3.10色相对比设计
3.11纯度对比设计
3.12冷暖色调的构成设计
3.13主题配色设计
教学难点: 色彩的情感
教学目的与要求: 《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
学生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
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
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
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
合,配量,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
设计色彩
使用教具: 幻灯片
课外作业: 思考与练习
1、制作18色色相环。练习的目的是认识
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
位置,要求平涂工整、干净。
2、明度推移构成练习。练习的目的是从
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
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方法。色阶要在
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均匀、等差。
3、色相推移构成练习。练习的目的是感
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注意画面的主
色调和色阶数。
4、空间混合练习。目的是掌握颜色的混
合规律来创造特殊的色彩效果,主要色块
不宜过大,作品不宜太复杂。
5、补色相混练习。通过练习学会寻找确
切的补色关系,以达到画面的调和。
6、明度对比练习。从具体的练习中学会
控制和把握明度对比的视觉规律,在构图
不变而只变色彩的情况下,理会不同调子
带来的不同效果。
7、色相对比练习。目的是加强不同色相
对比效果的感性认识。
8、纯度对比练习。目的是进一步体会色
彩纯度的丰富性,用纯度的强弱来表现层
次。
9、冷暖色调的构成练习。目的是通过两
个截然不同的调性来表现,感受暖色和冷
色带给人们的心理效应。
10、主题配色练习。酸、甜、苦、辣的味
道色彩表现和喜、怒、哀、乐的情感色彩
表现。
第四章 立体构成
授课章节: 立体构成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图形图像制作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数: 15课时
教学内容: 4.1由二维平面思考向三维立体思考
4.2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4.3不同形态的立体构成
4.4形态的组合构成
4.5仿生形态构成
教学难点: 动手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的与要求: 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
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它
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
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
态。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因
此,它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
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使用教具: 幻灯片
课外作业: 思考与练习
1、认真阅读教材,正确认识和分析构成
形态。
2、空间立体的基本形态有几种?正确认
识其各自的性格特征。
3、纸材表现:利用纸的折叠、凹凸、弯
曲、穿孔等方法来组成有视觉感和触觉感
的不同形态。
4、利用不少于50根的吸管或木筷,制作
框架构造,要求创造出多种动势,重心要
在支承面内,并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5、选项用合适的面材作层面排列,利用
空隙创造形象和境界,要求设计底座,大
小在30*30*30左右。
6、用切割加工和透空柱体的方法分别制
作构成作品。
7、选用规格相同的木块或泡沫材料,综
合各种方法,通过其不同形式的组合、切
割、移位、粘接等方未能来创造新的立体
形。
八、教学建议
1、多动手训练
2、多阅读相关书籍
九、考核方法与手段
1、平时成绩(构成作品)占30%
2、期中考试成绩占30%
3、期末考试成绩占40%
4、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0.3+期中考试成绩*0.3+期末考试成绩*0.4
考试题型
制作一幅装饰画(内容不限)
制作一个立体构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