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导雷达干扰对抗技术研究
噪声干扰对抗单脉冲末制导雷达技术研究

Re e r h O ieJ mmi gAg i s o o u s n . u d n eRa a sac f No s a n an t M n p leE d g i a c d r
Ab t a t M o ea d mo ee d g i a c a a f s l g i s r h p a o t s sr c : r r n . ud n erd ro se a a n t n mi wa s i d p e n p let i n c n q e t e wa s i mo o u s l g t h i u , h r hp ai e
RAO h . a , I Ja wa g HOU a g h i LI a - o Z i o JN i n , g Xin — u , n ma Xi
( ol e f lc o i E gneig, v l nvri f n ier g W u a 3 0 3 C ia C l g et nc n ier o oE r n Naa U ies y gn ei , hn4 0 3 , hn) to E n
有 明确指出干信 比或 干扰机 功率要 达到多大时才能有
效干扰。
式 中,
角。
为 天线 方 向图最大点 距 等信号 轴 的偏
本文针对此 问题做 了研究 。首先 ,简单介绍单脉
冲末 制导雷达脚跟踪原理 。
so l t e f c v aue ae ni w a .h rce t se n l ete es it f os mmigaa s h ud a f t e sr sdo s nt iT e t l s essoa a z ai ly i j k e e i me b to r t a i r t y h f b i o n ea n i t gn
海战场雷达末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DJS的雷达压制干扰技术研究

为短 暂 ,如何 采 取迅 速 、准确 、有 效 的对抗 措 施 ,是 雷达 对抗 面 临 的严 峻 挑 战 。在 这种 情况 下 ,作 为雷 达 干扰 技术 ,数字 干扰 合成 ( J ) D S 越来 越 多 的重 视 。在
DS D 就是数字信号处理理论 的延伸 ,是数字信号中信
号 合成 的硬 件 实现 问题 。 D S包 括数字 控件 和模 拟控 件两 部分 。主要 由相 D 位 累加器 、R M 查 询表 、数 模 转换 器 D C和低 通 滤 O A
a 叶技 21 第4 第6 0 年 2卷 期 1
E e t ncS i& T c . J n . 5.2 lcr i c. o eh/u e 1 01 1
基 于 D S的 雷 达 压 制 干扰 技 术研 究 J
韩 轲 ,王福红 ,王建 龙
( 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 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07 ) 10 1
oj t i e u pes n n e e oy a -lte e ae r a . At i t n o ovr o n be s nt prsi ,adt m r nr flh ww vf m dt c h s o hm c ei n o a f r sa t aa g nes nad ed l o l c i
Ab t a t Asa n w e h oo yo d rJ mmig, Dii l a s r c e tc n l g fRa a a n gt mmi gS nh ssi lyn r n r mp r aJ n y t e i sp a i gmo ea d mo ei o - tn oe i hemo r r T e s mp ig sg a fDJ h u d n tn c sa i e r a—i . I a e c a g d b a tr l n t den wa . h a ln in lo S s o l o e e srl b e ltme tc n b h n e y y
雷达干扰技术分析与应用

雷达干扰技术分析与应用摘要在雷达体制和信号处理等新技术不断改进的同时,干扰技术及干扰样式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本文研究了现代电子战常用的雷达干扰技术,分析了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技术的应用,重点对新型组合式干扰——“灵巧噪声”干扰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子战;雷达干扰;欺骗干扰;灵巧噪声随着近年来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战争中所处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1991年海湾战争及其后的科索沃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均表明,电子对抗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开路先锋,并贯穿着整个作战过程,战争主动权的获得就是以”制电磁权”的获得为前提,有效的实施高强度、有针对性、多样式电磁干扰,成为提高电子战作战水平、生存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成为战争胜负的至关重要因素。
1 ECM常用的干扰方式根据干扰的来源,雷达干扰可分为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两大类[1]。
积极干扰又称为有源干扰,它是利用专门的干扰设备,通过对雷达的侦收、分析,给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电磁信号所形成的干扰,它包括杂波干扰、连续波干扰和应答式干扰等;消极干扰又称为无源干扰,它是由某些物体反射雷达电磁波所产生的干扰,其中根据产生途径的不同又有自然消极干扰和人为消极干扰之分,按照它产生的性质,可分为分布式消极干扰和点式消极干扰。
根据干扰的作用,雷达干扰则可分为压制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
压制式干扰是用连续波信号或大量杂乱无章的信号来压制或者掩盖雷达目标信号,欺骗式干扰则是通过施放与目标信号十分相似的干扰信号,使得雷达处理程序无法正确识别有效目标,产生误跟踪甚至跟踪丢失的干扰方式。
2 压制式干扰典型的压制式干扰包括分布式消极干扰、杂波干扰、脉冲调幅干扰以及连续波干扰[2]。
其中最常见的是分布式消极干扰和杂波干扰,这两种干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现在,一直都被广泛采用。
2.1 分布式消极干扰分布式消极干扰是一种在空间分布较广的无源干扰。
分布式消极干扰采用大面积投放形成干扰走廊,掩护机群。
这种干扰在雷达的显示器上形成很强的类似噪声的乱杂波干扰波形,因而可以掩护目标回波。
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

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军用雷达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通过电磁波回波来获得目标位置信息的技术,军用雷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军事领域的作战能力和战略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所启示和帮助。
二、军用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军用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通过将无线电波发射到空间中,然后接收回波,从而计算得出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在雷达工作的时候,首先通过发射一束高频电磁波,然后在遇到物体时,电磁波就会被物体反射,返回到雷达接收哨所的天线中。
通过调制发射的信号,利用相位差、时间延迟和频率差等信息,可以精确计算出目标的距离、速度、位置等信息。
三、军用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1. 空中作战领域在空中战争领域,雷达技术主要用于飞机探测与导航、飞机升降与航线控制、空中监控和打击等任务中。
比如,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等均采用各种雷达器材,实现巡航、突击、攻击和回避等空中作战任务。
2. 陆地作战领域在陆地战争领域,雷达技术主要用于陆军通讯和导航、火控制导和目标分析等任务。
特别是在山地、沙漠、丛林等特殊地形下,雷达技术对于识别目标、探测地形的特点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3. 海洋作战领域在海洋领域,雷达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被用于海上监视、观测、探测和导航等许多任务。
例如,军舰上常装有水面雷达、潜艇雷达、海图雷达、气象雷达等不同种类的雷达器材,从而实现了远程探测、海上战斗、航线规划等多种任务。
四、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前景军用雷达技术的发展已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军事需求的不断提高,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前景。
未来,军用雷达技术将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精度探测领域高精度探测是军用雷达技术有待突破的一个领域。
当前先进国家首要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出更高精度、更低频穿透和波束形状可控的雷达设备,以满足战场作战的实际需求。
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的应用现状

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的应用现状发表时间:2019-06-17T11:54:52.62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作者:杨文超高金宝袁义[导读] 检测目标以及跟踪与识别目标,是现代社会应用雷达的主要目的。
雷达有源干扰对上述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极大阻碍。
因此,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展开的探究十分必要。
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复杂性较强,涉及到多个环节,最明显的是雷达信号以及信息处理。
在探究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后可明确该项技术在体制层面、波形设计以及信号与数据处理等层面的关键点。
并在客观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策略,对其进行逐步完善。
中国人民解放军91411部队军用雷达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面临巨大挑战,加之受到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影响,军用雷达使用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
雷达工作电磁环境因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影响而呈现出日渐恶劣的状态。
固态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有源干扰等都与雷达工作电磁环境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高功率、高逼真度是有源干扰的明显特征,在智能化方面也占据一定优势。
这些都是影响雷达生存与使用的直接因素。
应用雷达抗有源干扰技术是改善上述问题的基础与前提。
一、系统与体制层面抗干扰应用现状1.系统层面抗有源干扰措施(1)对于大功率饱和干扰,可通过调整接收机信号动态范围防止出现饱和状态。
相关的方法主要包括时间灵敏度控制、自动增益控制、快时间常数以及宽限窄接收机等技术,但该类方法将影响雷达灵敏度和线性特性。
(2)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噪声调制类干扰普遍存在于跟踪雷达当中。
一般需要借助装备干扰检测器的方式来检测上述干扰。
在加装干扰检测器时,需要进行波门设置工作,在选定感兴趣目标后,将其恰当设置在目标两侧。
雷达系统因干扰检测器的影响,而向干扰跟踪模式不断转化。
波门后拖干扰是制约跟踪雷达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已经有前沿的跟踪技术打破上述限制。
保护波门技术并不是随意使用,而是在距离信息并不重要的情况下开展,这类信息虽然精确,但不在重要参数的涵盖范围内。
基于MAS的制导雷达网络化抗干扰作战体系结构研究

( 空军工程大学 导弹学院 , 陕西 三原 7 30 ) 180
摘 要 :通过 对地 空导 弹 网络化 抗 干扰 作 战的 分析 , 结合 D I D s iue rf i n lgn e 分布 式人 A ( i r t A t c l t l ec , tb d i a I e i i 工智 能) 术 中的 MA ( l— gn ytm, 技 S MutA et s i S e 多智 能 体 系统 ) 术 , 立 了基 于 MA 技 建 S的制 导 雷达 网络 化抗 干
化作 战系统是 体 系作 战 的一 种形 式 。在 该 系统 中 , 多个地 空导 弹火力 单元武 器装备 的各种 传感器 与指
挥控制中心相连, 通过数据融合 、 信息共享等手段 ,
在探测 空域 、 测频 域 、 传感器 探测 等方 面的优势 探 多
是 各兵 器独立 作 战的地空 导弹火 力单元 武器 装备不 可 比拟 的 。利 用这 种 优势 , 以极 大提 高 整个 网络 可 化 系统 的抗干扰 能 力 , 充分 发挥 网络 化 武 器 系统 的
扰作 战 系统 , 并给 出 了该 系统 的 A et 成框 架 , 义并说 明 了各 A e t gn 组 定 gn 的功 能及相 互 关 系。 关键 词 :网络化 作战 ;多 A et系统 ( A ) gn M S ;交叉 定位 ;抗 干扰
中图分 类号 : N 7 T 92
文献标 识码 : A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l 期 20 0 8年 0 2月
装 备 环 境 工 程
E UP E T N IO M N A E GN E IG Q I N E VR N E T L N IE RN M ・13・ 0
军事科技--电子对抗技术(物理与高新技术)

5、保证作战任务顺利实施
--战斗力的倍增器
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作用 的发挥,日益依赖于先进的 电子技术、依赖于电子对抗 的手段运用。
有源干扰可分:
1、压制性干扰:又称杂波干扰,是利用干扰 发射机发射强大的干扰信号,压制住敌雷达的目 标回波,使其淹没在干扰信号之中,使其敌方雷 达迷盲。
2、欺骗性干扰:
欺骗性干扰,一般采用回答式干 扰。就是模仿敌雷达信号发射干扰信 号,使敌方雷达以假为真。假目标诱 使敌雷达测定的目标距离、方位和速 度产生错误,以破坏其跟踪和兵器制 导,从而使其火炮和导弹打不准。
3、电子对抗的产生与发展:
1)二十世纪初, 无线电通信出现 后便开始在军事上应用, 从而产 生了电子对抗。
主要形式:通信侦察与反侦察 通信干扰与反干扰
2) 二次大战期间全面形成。
从通信对抗扩大到雷达对抗。
3)二战后电子对抗技术发展到新 阶段。 出现了: 制导对抗;
激光对抗等。
4)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战 场的多维化,电子对抗正向
1、无线电通信侦察
方法手段:截收与识别; 测向与定位。 A、截收:侦收无线电通信信号必
须满足 三个基本条件,即 1、工作频率相同 2、功率达到一定值 3、解调方式相同
B、识别:对信号进行解调、破译。 无线电信号有:模拟信号 (如调频、调幅、调相)和数字
信号。
要有不同的解调方式。
C、测向与定位。
全方位; 全频谱;
立体化; 自动化发展。
二、电子对抗的分类:
(一)按技术应用可分为: (二)按作战应用可分为:
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通信对抗; 雷达对抗;光电对抗。
三、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导雷达干扰对抗技术研究
作者:肖光念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6期
摘要:本文针对制导雷达面临的复杂电磁干扰环境威胁,针对性的提出了制导雷达对抗欺骗式干扰与压制式干扰的技术,为制导雷达对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制导雷达;欺骗式干扰;压制式干扰;对抗
0引言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进一步推进,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现代战争是以争夺信息权和电磁空间为重点的战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探索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产生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技术先进、分布密集、应用广泛、使用频繁的用频和非用频电磁发射设备,导致空间电磁信号密度急剧增加,样式极为复杂[1-2]。
在对制导雷达的性能、电子干扰装备性能、干扰机的载体以及干扰防空的基本技术途径分析的基础上[3-5],总结出制导雷达面临的基本干扰战术的噪声压制类干扰或欺骗类干扰。
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中的电磁信号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制导雷达系统,如果各类干扰信号进入了制导雷达系统,而系统又无法有效地消除干扰信号,则干扰信号必将影响制导雷达的正常工作。
如今,国外战争经验和国内军事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清晰无误地表明,复杂电磁环境对制导雷达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制导雷达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对抗技术十分必要。
1复杂电磁环境对制导雷达的影响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雷达系统应用中,完全依赖于雷达探测、搜索、跟踪、制导、指挥控制、通信等系统电磁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电磁干扰环境将对电磁应用活动造成巨大影响,并进而影响制导雷达的工作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影响感知的真实性
现代作战,战场感知的主要手段是电子侦察、雷达探测等。
同时,为提高系统的判断能力,还大量使用了无线电定位和敌我识别的电子信息系统。
一旦由于己方管控措施不力,或者电子干扰强烈,造成现场电磁环境混乱不堪,则极有可能陷入感知混乱的被动境地,导致测量精度下降、跟上假目标丢失真目标,从而影响系统性能的发挥。
1.2影响指挥引导的稳定性
在掌握现场态势的基础上,在高度灵活、机动的作战行动过程中,各系统之间,以及分系统和上级之间都可能需要依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输情报数据、指令和协调信息。
大数量和高密度的通信系统应用于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加上对方实施的强烈干扰,使得通信频段的环境日益复杂。
这必然对通信系统造成传递数据中断、差错率提高、协同效率下降等影响。
1.3影响系统的实效性
复杂电磁干扰环境,通过影响制导雷达系统效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时效性。
对于分系统,如果制导雷达跟踪系统不能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将无法稳定跟踪目标,导致雷达作用距离下降,杀伤区减小。
2制导雷达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对抗技术研究
制导雷达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一般选用具有高抗干扰性能的探测、制导、指令传输、通信体制方案为最佳。
制导雷达面临的典型干扰环境有:欺骗式干扰、噪声压制式干扰等。
2.1欺骗式干扰对抗技术研究
欺骗式干扰是指对方飞机中设置外挂、携带自卫式干扰装备,以电子干扰方式对飞机威胁最大的制导雷达进行干扰,以确保其自身的安全。
当雷达遭受自卫干扰时,制导雷达对目标不能测距或跟踪假目标,导致不能对目标进行拦截。
欺骗式干扰对抗技术有复杂波形与前沿跟踪相结合技术。
雷达信号波形捷变使干扰机难以预测雷达下一个脉冲信号的各种参数,从而使干扰信号在时域上滞后于目标回波信号,因此信号前沿代表了真回波信号的部分。
使用前沿跟踪技术只选取目标回波信号前沿进行跟踪,舍弃掉信号的其它部分,对前沿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后,使距离跟踪回路跟踪真实目标回波信号,从而对抗自卫欺骗式干扰。
欺骗式干扰对抗技术有频率捷变技术。
制导雷达在探测目标时,探测频率进行随机跳变,信号波形可在多种波形之间切换,脉冲宽度和脉冲重复周期也可以不断变化。
精确的侦察是实施欺骗干扰的前提,因此信号参数的复杂变化极大地增加了敌方干扰机侦察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实施欺骗式干扰的难度。
欺骗式干扰对抗技术有射频掩护脉冲技术。
射频掩护信号是为保护雷达真实工作频率而设计的具有欺骗性的射频脉冲信号波形,对雷达信号在时域、频域进行遮盖和掩护,破坏侦察系统参数测量、信号分选识别,从而提高抗自卫欺骗类干扰的能力。
射频掩护信号波形是专门针对电子干扰机的“弱点”而设计的,传统瞬时测频接收机是对雷达脉冲信号前沿进行采样、测量,雷达利用这一特性在脉冲前沿加虚假频率,接收机采样时正好采到虚假脉冲而测量出虚假频率,而真正频率被漏掉,从而使瞬时测频接收机不能获取雷达正确频率参数,更无法引导干扰机对雷达实施有效干扰。
若不采取专门的对抗手段,射频掩护信号可有效“欺骗”电子干扰机。
试验表明,雷达采取射频掩护措施后,有源干扰机对雷达的干扰效能普遍降低。
2.1噪声压制式干扰对抗技术
制导雷达抗噪声压制式干扰技术有被动跟踪法技术。
当遭遇自卫噪声干扰时,如采取频率捷变和脉冲积累无效时,可以采取被动跟踪干扰源方式,通过接收目标辐射的干扰信号,完成对干扰源的角度信息测量。
当自卫噪声干扰采取间断干扰时,雷达、导引头可以进行主动/被动跟踪干扰源自动切换工作模式,有效应对间断干扰。
制导雷达抗自卫噪声干扰技术有频率捷变。
频率捷变技术是指单个发射信号的载频随着时间以随机或预定方式在较宽的频带内作较大范围的捷变,是当前实现频域抗干扰的有效措施。
利用干扰侦察分析系统寻找干扰频谱的凹点,进行自适应频率捷变或伪随机频率捷变,迫使自卫噪声干扰机采取宽带阻塞干扰,降低干扰功率谱密度,一般改善因子可达10dB。
频率捷变技术还可以根据侦察到的全频段干扰信号分析结果,自动选定受干扰最弱的工作频率。
3结束语
随着进攻方机载和弹载电子对抗设备技术的发展,对制导雷达而言,面临的干扰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
制导雷达与干扰方之间的斗争已进入了新阶段,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对抗态势,只有对制导雷达干扰对抗技术深入研究与试验验证,才能提高制导雷达的工作性能。
参考文献:
[1]陈伯孝. 现代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 [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丁鹭飞,耿富录. 雷达原理 [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3]赵国庆. 雷达对抗原理 [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4]David K.Barton,雷达系统分析与建模[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5]张欣,叶灵伟. 航空雷达原理 [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