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杭:酸碱滴定法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科学。

其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酸碱滴定法,它是通过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一种酸碱滴定剂,使其与被测溶液中目标物质进行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进而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对酸碱滴定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法是通过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一种酸碱指示剂,再从滴定瓶中滴加滴定液,直到观察到颜色的变化为止。

这种变化表明酸碱平衡点已经达到,从而可以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目标物质的含量。

酸碱滴定液的浓度和滴定液的用量是进行酸碱滴定的两个关键参数。

通常情况下,滴定液的浓度是已知的,而目标物质的含量是未知的。

因此需要通过滴定液的用量来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酸碱滴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滴定液:选择合适的滴定液,并利用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其浓度。

2.准备被测溶液:将待测溶液根据需要进行前处理和稀释,以满足实验要求。

3.选择适当的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用来表明滴定反应已经接近终点。

4.滴定反应:将滴定液滴入被测溶液中,同时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记录滴定液的用量:当颜色变化出现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6.计算目标物质的含量: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用量,利用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目标物质的含量。

二、酸碱滴定的应用案例酸碱滴定法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酸度和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的酸度和碱度。

通过对溶液中的酸度指示剂的滴定液的用量进行测量,可以确定溶液的酸度或碱度。

2.金属离子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通过加入络合剂来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再用滴定液进行滴定,可以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3.酸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目标酸碱的含量。

通过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和滴定液,可以准确地测定酸碱度。

三、酸碱滴定的误差及其控制酸碱滴定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酸碱指示剂护理课件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酸碱指示剂护理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操作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案例三:醋酸的滴定分析
总结词
指示剂选择多样、终点判断准确
详细描述
醋酸的滴定分析实验中,指示剂的选择多样 ,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酸碱指 示剂。在滴定过程中,准确判断终点是实验 成功的关键。通过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可以准确判断滴定的终点,从而获得准确的 醋酸浓度。实验中需要注意控制滴定速度和
实验环境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避免 阳光直射,确保室内温度 和湿度适宜。
实验操作步骤
称量
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量样品 ,记录数据。
配制标准溶液
根据实验需要,配制标准酸溶 液和标准碱溶液。
滴定操作
将待测样品放入容量瓶中,加 入适量指示剂,开始滴定,并 不断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数据记录
记录滴定过程中的数据,如滴 定管读数、样品质量等。
案例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总结词
操作要求高、影响因素多
详细描述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操作要求。由于氢氧化钠易吸水 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需要注意密封保存。在标定过程中,需要使用已知浓度的酸或 氯化钥标准溶液,通过酸碱滴定法计算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实验
选择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颜 色变化明显的酸碱指示剂,以 提高滴定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酸碱 指示剂的配制和保存问题,以 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酚酞
甲基橙
溴酚蓝
溴甲酚绿
在pH8.2-10.0范围内由 黄色变为红色,变色点
为pH9.4。
在pH3.1-4.4范围内由黄 色变为橙色,变色点为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分析化学中的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环境监测、制药、食品检验等。

该方法通过在化学反应中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利用滴定终点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酸和碱反应的定量关系:n1V1=n2V2,其中n1和n2分别是酸和碱的摩尔数,V1和V2分别是酸和碱的体积。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确定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法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是关键步骤。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酸甲基橙、甲基红等,其颜色在酸碱反应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

当滴加的酸或碱溶液足够与待测溶液中的酸或碱反应到足够数量时,指示剂的颜色发生转变,即达到了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法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准备滴定溶液: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酸或碱溶液作为滴定溶液,调整其浓度,使其能够反应到滴定终点。

2.准备待测溶液:将待测溶液取出一定容积,用烧杯或容量瓶装放。

3.添加指示剂:根据待测溶液的酸碱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加入待测溶液中。

4.滴定:用滴定管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到指示剂颜色发生转变,即达到滴定终点。

5.计算结果:根据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使用酸碱滴定公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滴定终点的判断具有主观性,可受到操作人员的视力、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滴定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滴加速度,以避免溅液影响滴定结果。

此外,滴定终点对于复杂样品或多种酸碱的滴定来说可能会出现困难。

为了提高酸碱滴定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人们引入了一些改进方法,如自动滴定器和电位滴定法。

自动滴定器可以自动控制滴加速度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减少了人为误差。

电位滴定法则通过跟踪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提高了滴定方法的精确性。

总之,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其简单易行、结果可靠的特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第5章酸碱滴定法

第5章酸碱滴定法

4.) NaNH4HPO4 [H+]=[OH-]+[NH3]+[PO43-]-[H2PO4-]-2[H3PO4]
5.) H3PO4+HCOOH [H+]=[OH-]+[H2PO4-]+2[HPO42-]+3[PO43-]+[HCOO-]
6.)NaH2PO4+HCl
[H+]=[OH-]+CHCl+[HPO42-]+2[PO43-]-[H3PO4]
]
HAc
[HAc] c
[HAc] [HAc] [Ac
]
[H ] K a[H
]
Ac
[Ac ] c
[Ac ] [HAc] [ Ac ]
Ka K a[H ]
HAc Ac 1
HAc 的pH与分布系数δ图
* pH↑ δAc ↑, pH↑δHAc↓。
* 当pH=pKa(4.74)时, δAc- = δHAc =0.50。 pH<pKa,主要存在 HAc; pH>pKa,主要存在Ac-。 任何pH: δAc- + δHAc =1 *δ是pH和pKa的函数。 *δ与总浓度c无关 *[HAc]和[Ac-] 与总浓度c有关
结论: ①pH<pKa1时: H2C2O4为主 ② pKa1< pH <pKa2时: HpHC=2O2.47-1为时主δ0;=三δ2组分同时存在; ③ pH>pKa2时: C2O4 2 -为主, δ0 + δ1=1 ④HCp2HO=4-分pK布a1相时等: H2C2O4 和 p布H相= 等pKa2时: C2O42-和HC2O4-分 ⑤任意pH:
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OH-
Kw
aH aOH a
2 H 2O
活度(activity):溶液中离子强度等于0时的浓度, 即物质的有效浓度。 溶质的活度与浓度的关系:a =γc 活度系数γ与溶液的离子强度I有关。
1 2 I ci zi 2 i 1
n
在稀溶液中,通常将溶剂的活度视为1。则离解 常数为:
[H ][A ] Ka [HA]


[HA][OH ] Kb [A - ]
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
H A HA OH Ka Kb H OH K W HA A

[H ][A ] [HA][OH ] [H ][OH ] K W [HA] [A - ]
δ值只是H+浓度的函数。当已知酸或碱溶液的 pH值后,便可计算出δ值。再根据酸碱的分析浓度 进一步求得酸碱溶液中各种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
图4-1 HAc各型体的δi -pH曲线
二、多元酸溶液 在 H2C2O4 溶 液 中 存 在 有 H2C2O4 、 HC2O4- 和 C2O42-三种型体,设其总浓度为 cH C O mol/L,则
HCO
3
=[HCO3-]/ c Na 2CO3 = Kb1 [OH-]/([OH-]2+Kb1[OH-]+Kb1Kb2) =Ka1· +] /([H+]2+Ka1[H+]+Ka1· a2) [H K
H CO
2
3
=[H2CO3]/ c Na 2CO3 =Kb1Kb2 /([OH-]2+Kb1[OH-]+Kb1Kb2) =[H+]2 /([H+]2+Ka1[H+]+Ka1· a2) K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HCl
H
+
+ Cl
-
N H3 + H 3 O
H3 O
+
NH4 + H2 O
+ +
+ Cl
-
HCl + N H3
酸1 碱2
NH4 + Cl
酸2
-
碱1
在上述反应中 , 质子的转移 是通 过 水合 质子 H3 O 的 媒介 作 用完 成的 。 水分 子 既有接受质子 、 又有提供质子的能力 , 因此它也是两性物质 。 酸碱反应 : 发生在溶剂水分子之间的质子转移 作用 称为 水的质 子自 递反应 , 实 质亦 是 H2 O + H2 O
K a 、K b 和 K w 表示了在一定温度下 , 酸碱反应 达到平衡 时各组 分活度之 间的 关
K w = a H + a O H - = 1. 0 × 10
- 14
+ OH
-
( 25 ℃ )
活度是溶液离子强度等于零时的浓度 , 在稀溶液中 , 溶质的活度与浓度的关 a = γc ( 5 - 2)
+A
-
-
在稀溶液中 , 通常将溶剂 ( 此处为水) 的活度视为 1 。 积, 用 K w 表示 :
在水的质子自递反应中 , 其平衡常数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 , 或称水的活度 H2 O + H2 O H3 O
+
系, 称为活度 常 数 , 即热力学常数 ( 离 子 强 度 I = 0) , 它 们仅随溶 液的温度 而 变化 。 系是 :
于络合平衡 、 氧化还原平衡和沉淀平衡无一不受到溶液酸度的影响 , 因此酸碱平
第一节

无机及分析化学06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06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06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是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溶液中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性质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介绍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酸碱平衡是指溶液中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和平衡状态。

在溶液中,酸能够释放出H+离子,而碱能够接受H+离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质子(H+)转移反应。

在酸碱平衡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酸性度(pH)和酸度常数(Ka)。

pH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定义是pH=-log[H+],其中[H+]代表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pH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pH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

在中性水溶液中,pH值为7酸度常数Ka用来衡量酸的强弱,它的定义是Ka=[H+][A-]/[HA],其中[H+]代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A-]代表酸的共轭碱的浓度,[HA]代表未解离酸的浓度。

Ka值越大,表示酸越强。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性质和浓度的分析方法。

在酸碱滴定中,通常会使用滴定管、酸度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装置和试剂。

滴定过程中需要滴定剂、指示剂和滴定的原料溶液。

滴定过程中,首先准备好要分析的溶液和滴定剂。

然后,用滴定管滴入适量的滴定剂到容器中,然后再加入适当的指示剂。

当滴定剂反应完全与原料溶液中的酸或碱反应完成时,指示剂的颜色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测量滴定剂用量,可以计算出原料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

酸碱滴定是根据滴定剂对溶液中的酸或碱进行中和反应来测定其浓度。

氧化还原滴定是通过滴定剂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其浓度。

络合滴定是通过滴定剂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来测定其浓度。

酸碱滴定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定食品和药品中的酸碱度,以确保其安全和合规性。

此外,酸碱滴定还可以用于水质分析、环境监测和药物分析等领域。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九章酸碱滴定法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九章酸碱滴定法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九章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溶液中酸碱的中和反应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酸碱滴定法的原理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般来说,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完全中和,生成盐和水。

滴定过程中,用一种称为指示剂的物质来指示滴定终点的改变。

指示剂通常是一个颜色变化明显的有机化合物,在滴定中逐渐改变颜色,当滴定剂的体积接近等于滴定液的体积时,指示剂的颜色会突然改变,这个点称为滴定终点。

进行酸碱滴定的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滴定仪器和试剂。

滴定仪器包括滴定管、滴定架、移液管等。

试剂包括滴定液、指示剂等。

2.准备待测溶液。

首先用溶剂将样品溶解,并将样品转移到滴定瓶中。

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来测量样品中酸碱含量。

3.在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根据滴定液的性质和待测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4.滴定。

将滴定瓶放在滴定架上,使用滴定管连接到滴定瓶上。

然后,将滴定液缓慢添加到滴定瓶中,并同时轻轻摇动滴定瓶,直到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记录滴定液的体积。

5.计算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滴定液的使用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滴定过程中需要保持溶液搅拌均匀。

这是为了使滴定液与待测溶液充分混合,保证反应得到准确的结果。

2.滴定液的浓度和选择适当的指示剂非常重要。

滴定液的浓度应该与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相近,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同时,指示剂的选择也要合适,颜色变化要明显。

3.在滴定过程中,滴定液的滴定速度要适量。

滴定液的滴定速度太快会导致误差,滴定速度太慢会浪费时间。

总结起来,酸碱滴定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通过准备滴定仪器和试剂、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进行准确、可靠的酸碱滴定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指示剂的用量:. (1)对于双色指示剂,如甲基红,指示剂用量少一些为佳, 因为从指示剂变色的平衡关系可以看出: HIn In- + H+ 如果溶液中指示剂的浓度小,则在单位体积溶液中HIn为数不 多,加入少量滴定液即可使之几乎完全变为In-,因此颜色变 化灵敏;反之,指示剂浓度大时,发生同样的颜色变化所需 滴定液的量也较多,致使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敏锐。 (2)同理,对于单色指示剂,指示剂用量偏少时,终点变色 敏锐。但如用单色指示剂,如酚酞,滴定至一定pH,则需严 格控制指示剂的浓度。因为一种单色指示剂,其酸式色HIn无 色,碱式色In-离子有色,故颜色深度仅决定于[In-]:
NH4+ 酸 性 增 强 == H+ + H+ + NH3 CN碱 性 增 强
HCN ==

HCO3
==
H+ + CO32H+ + H+ + OHNH2
H2O == NH3 ==


• • • •
从表中可见,处于共轭关系的酸、碱组成一个 共轭酸碱对。如HCl是Cl的共轭酸,而Ac是HAc的共轭 碱等。 酸愈强(即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强),它的共轭碱就愈弱 (即接受质子能力愈弱); 酸愈弱(即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弱) ,它的共轭碱就愈 强(即接受质子能力愈强) 。 例如以HAc和NH4+来进行比较,HAc的酸性比 NH4+的酸性强,而Ac的碱性则比NH3的碱性弱。 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 共轭酸碱对的质子得失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
NH 3 H NH 4

酸碱半反应 酸碱半反应
NH3 H 2O NH 4 OH

不能忽视溶剂作用,水既失质子又得质子
e.g.2
中和反应
HAc
+
OH

= H2 O
+ Ac

H3O
+
+
NH3
= NH4
+
+
H2O
H+
HCl + NH3 →
(酸 1) (碱 2)
+ NH4
+ Cl
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质子的传递作用称为 水的质子自递作用,这个作用的平衡常数称 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即:
Kw=[H+][OH-]=10-14
pKw pH pOH 14
三、共轭酸碱对Ka与Kb及其相互关系
• 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分别存在如下的质子转移反应:
HA+H2O
H3O +A
+
-
A +H2O
常见的共轭酸碱对(1)


H+ + 碱
碱 性 增 强
酸 性 增 强
HCl == H+ + ClH3O+ == H+ + H2O H3PO4 == H+ + H2PO4HAc == H+ + AcH2CO3 == H+ + HCO3H2S == H+ + HS-
常见的共轭酸碱对(2) 酸 ⇌ H+ + 碱
.
[In-]
KHIn [HIn] =
H
若氢离子浓度维持不变,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溶液的颜 色深度随指示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3)此外,指示剂本身是弱酸或弱碱,也要消耗一定量的 滴定液。因此,一般来说,指示剂用量少一些为佳,但也不 宜太少,否则,由于人的辩色能力的限制,也不容易观察到 颜色的变化。 4.滴定程序:由于深色较浅色明显,所以当溶液由浅色变为 深色时,肉眼容易辨认出来。例如,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 碱滴定酸时,终点颜色的变化是由橙红变黄,它就不及用酸 滴定碱时终点颜色的变化由黄变橙红来得明显。所以用甲基 橙为指示剂时,滴定的次序通常是用酸滴定碱。同样的,用 碱滴定酸时,一般采用酚酞为指示剂,因为终点由无色变为 红色比较敏锐。 5.盐类

(酸 2)
(碱 1)
酸碱反应的方向是较强的碱夺取较强的 酸所给出的质子而转化为各自的共轭弱酸和 弱碱。上述反应中,酸性 HCl > NH4+,碱性 NH3 > Cl-,所以反应向右进行。
e.g.3盐的水解 Ac -+ H2O ⇌ OH -+ HAc
NH4+ + H2O ⇌ H3O+ +
HAc
2. 共轭的绝对性:
Kb1
H

酸碱强弱顺序
H 3 PO4
H 2 PO4
> >
HPO4
2
PO4
3
HPO4
2
H 2 PO4
讲解:教材43页例5.2
• 练习:教材304页1.
滴定分析 判断终点的方法
指示剂法
电位滴定法
利用指示剂在某一 条件(如某一pH值范围) 时变色来指示终点
通过测量两个电极 的电位差,根据其突然 变化来确定终点
[ H ][ In ] [ HIn ]
[ HIn ] [ H ] K HIn [ In ]

pH pK HIn
[ HIn ] lg [ In ]
pH pK HIn
[ In ] 1 [ HIn ] 10
[ In ] 10 [ HIn ]
[ In ] lg [ HIn ]
•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 设弱酸HA溶液的总浓度为c,此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为:
HA+H2O
平衡浓度 c-[H3O+]
Ka
3
H3O++A[H3O+][A-]
2 3
H O A H O HA c H O
3
通常情况下,弱酸水溶液中弱酸的cKa≥20KW故可忽略溶液 中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由于弱酸的解离度小,溶液中的 [H3O+]远小于弱酸的总浓度c,则: c×[H3O+]≈c 代入上式得:

酸色
变色范围
碱色
• 指示剂变色范围: • 指示剂由一种颜色逐渐变为另一种颜 色时pH的变化范围
pKHIn 1 pH pKHIn 1
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
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 甲基橙 3.1~4.4 变n
甲基红 酚酞
4.4~6.2 8.0~10.0
-
HA+OH-
• 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a
H O A
3
HA
Kb
HAOH
A

• 将上述两式相乘,便可得到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之间的 关系: • Ka· = KW Kb
• 因此,只要知道共轭酸碱对中酸(碱)的Ka (Kb),就能求出其共轭碱(酸)的Kb(Ka)。 • 酸和碱的电离常数反映了酸碱的强度。酸的Ka越 大,表示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就越强; 碱的Kb越大,表示间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碱性 就越强。根据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之间的关系可 知,在共轭酸碱对中,若酸的Ka越大,则其共轭 碱的Kb就越小,即酸越强其共轭碱就越弱,反之 亦然。
②必定强弱互变 HCl
(强酸)
①酸、碱总是共存 H+ + 碱

共轭酸碱对
H+ + Cl(弱碱)
NH3 + H+
(强碱)
NH4+
(弱酸)
③反应由强变弱 如: HCl + NH3
(强酸) (强碱)
NH4+ +
Cl-
(弱酸) (弱碱)
共轭酸碱对
共轭酸碱对
二、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
H 2 O H 2O
H 3 O OH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王 元 杭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酸碱 中和反应的滴定方法,也叫中和法。
H+ + OHH+ + AB+ + OH-
H2O
HA BOH
第一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布朗斯特 (J.N.Bronsted)德和劳 莱(T.M.Lowry)提出了 酸碱质子理论(简称质 子理论)。
H O
3
Kac
• 上式为一元弱酸溶液中的[H3O+]的最简公式, 但要注意有两个条件必须满足:cKa≥20KW和 c/Ka≥500。 • 同理,可得出计算一元弱碱溶液中[OH-]的最 简公式:但要注意同样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 例1 298K时HAc的Ka=1.76×10-5,求0.10 mol· L 1HAc溶液中的[H+]。 • 例2计算0.10 mol· -1NH4Cl水溶液的pH值(NH3 L 的 Kb=1.76×10-5)。
H2PO4-、HPO42-
H2CO3
2、共轭酸碱对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给出质子 H+后余下部分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变为 酸。 • HAc给出质子H+后的余下部分Ac-便 是碱,而Ac-接受质子后就变成了酸。 • 所以质子酸、碱是相互依存的,又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这种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 的每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 酸碱指示剂结构: • 一般是有机弱酸或弱碱。 • 酸碱指示剂结构的特点; • 当溶液中的pH值改变时,指示剂由于结构 的变化而发生颜色的改变,且颜色显著不同。
酚酞:无色二元弱酸
变色范围:8 ~ 10
例如:酚酞(Phenolphthalein))
• (一)、酸碱的定义 •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酸给出质 子生成它的共轭碱,碱接受质子生成它的共轭酸, 酸(碱)与其相应的碱(酸)称为共轭酸碱对。 越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越易得到质子,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 • 酸通常用HA表示,则其共轭碱用A-表示。共轭酸 比共轭碱只多一个质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