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中的“鱼菜共生”技术
鱼菜共生、微孔增氧技术

技术就是 “ 鱼菜共生”和 “ 微孔增氧” 技术。
重庆市 引育种 中心从2 0 年就 着手准备 “ 菜共生 ” 09 鱼 份开始组 织实施 ,几个月来 ,这两项试验 示范工作取得 阶段性的成果 。现将这两项 技术 的试验示 范情 况做如下
绍。
一
1 . 示范材料 :1 号 、1号 和 1号 鱼池 ( 试验 7 6 5 面积分别
“ 孔增 氧”两项 技术试验 示范 的前期 工作 ,2 1 年3 增氧机 ,一 台3 W的叶轮增氧机 。 微 00 k
.
基本情况
机 , ( ) 1号 鱼池 实施 “ 2 5 叶轮增氧 ”技术 ,安装 3 W的 k
( )地理 位置 :试验示 范技术实 施地点为 重庆市引 叶轮增 氧机一 台 ; ( )开机 时间 :①四个鱼 池 同时开 关 一 3 种中心璧山渔场 ,该渔场地处璧 山县 狮子镇璧南河畔 。
实 用技 术一健康养殖
岳
生
..
责编 李 龙 任辑 振
庆地处浅丘 陵地 区,水产养殖 以池塘养殖为
主。2 0 年池塘 养殖 面积达 4 万 亩 ,池塘产 量 09 3
1 菜 浮 架 的制 作 . 植
用直 径为 8m的P 管 和聚 乙烯 网片等原材 料 ,制作 c VC 上 面用P E网片捆 扎在浮 架上 。浮架 下面使 用P 密 布和浮 E
为 :1 6 . 、 16 .m 0 2 ) I一 台22 W的微孔 4 7 m 4 74 和4 0 m 4 .k 2试验示范方法 : .
( ) 1 、 1 号 鱼 池 和 另 一 个 鱼 种 池 ( .亩 )实 施 1 7 6 56 “ 孔 增 氧 ” 技 术 ,三 个 鱼 池 共 用 一 台 22 W 的微 孔 增 氧 微 . k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
鱼菜共生技术是一种整合了鱼类养殖和植物种植的生态循环系统,其中鱼和植物互相合作,相互依存,实现资源共享和生态平衡。
其原理可以归纳如下:
1.水质循环:鱼类在养殖水体中产生粪便和氨氮等废物,这
些废物会通过水中循环和植物的吸收作用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废物,并将其作为养分进行生长和养分吸收。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生长,清理和净化鱼缸或养殖池的水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2.养分循环:鱼类在养殖水体中排放的废物作为有机肥料被
植物吸收,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鱼类吸收,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源。
3.生物控制:鱼类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有助于控制水体中
的病原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长。
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可以吸附和分解鱼缸中的有毒物质,减少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而鱼类的摄食也可以控制水中的水生昆虫和蚊虫等害虫的繁殖。
4.能源利用:鱼缸中的废物和植物的凋落物等有机物质可以
通过好氧和厌氧分解,产生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这些能源可以应用于养殖系统的能源供应,如提供养殖水泵、灯光和加热等。
综上所述,鱼菜共生技术利用鱼类和植物的生态关系,构建了一个互补、循环和平衡的生态系统,实现了水质净化、养分循环、生物控制和能源利用等多种功能。
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质和养殖效益,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实现可持续的养殖和种植方式。
鱼菜共生技术的原理、方法和生态意义

鱼菜共生技术的原理、方法和生态意义作者:梁新民来源:《科学种养》2018年第03期一、技术原理鱼菜共生技术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分泌物、饵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转化为蔬菜喜好吸收利用的营养盐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对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吸收而净化水质,改良鱼类生长环境的循环利用模式。
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水产品,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产品的获得几乎百分之百靠人工投喂饵料饲料换取。
人工投喂饵料饲料量越大,水体内的鱼类废弃物会越多,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
如不采取措施,废弃物就会转化为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既有即时效应又有积累效应,无论哪种效应达到一定程度,都会抑制鱼类的呼吸、摄食、生长,甚至危及生命,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将受到严重损失。
而植物生长恰恰需要像鱼类废弃物等类似的优质有机物,以土壤为栽培基质的陆生蔬菜作物,如何实现在水体中生长发育?现代无土栽培技术为鱼菜共生扫除了水陆屏障。
蔬菜根部在水体中的挤压和阻碍,相对于土壤中可谓微乎其微,因此,在水体中生长的蔬菜根系比在土壤中更为发达,对水体中废物的清洁也更加彻底。
通过蔬菜作物对鱼类废弃物的吸收利用,有害物质将大幅减少或难以产生,养殖水体环境得以有效改善。
随着鱼类个体的增长、物质消耗、废物排放量逐渐增加,蔬菜的营养物质供给量也在不断增加,蔬菜生长速度加快,蔬菜对水体中废物的吸收利用量越大,即对水体环境优化的作用也会越大;优良的水体环境又是促进鱼类生长的首要条件,于是鱼菜共生、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亦形成。
二、方法措施目前,鱼菜共生技术分为池塘鱼菜共生和棚室鱼菜共生两种。
(一)池塘鱼菜共生技术1. 池塘建设与鱼类投放①建池要求。
池塘面积以5~8亩为宜;面积过大,水质调控难度加大;面积过小,影响蔬菜的通风、采光和池水涟漪增氧效果。
池塘最好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提高光照利用率。
池塘以长方形为佳,长宽比在3~5∶2之间。
有效水深2.0~2.5米;水体太浅,夏季池塘水温过高不利于蔬菜生长,池鱼的适温水层也难以选择。
鱼菜共生实用技术

防, 02 0 L6 7 每 半月1 1 .0 m /6 m , 3 次;空池消 毒 ,5 0 /6 m 。鱼菌清用量 :治疗 , 0 mL( )种植方法设计 二
2 0
重庆 水 产
钻 一相 当于菜苗 的d T ) 深入 O5m 为宜 ,L, . c 已确保将其插稳 ,不浮苗 ,又不被鱼 吃。
( ) 日常管理 二
第二次 以后是倒藤后及 时采收 ,采收时用 剪刀等器具小心从根部 以上 留 23个节剪 . 断 , 刚开始采收注意不要拔起菜苗 ) ( 以利
三、植菜方法与管理
二 、种植 品种 与方 法
( )植 菜 方 法 一
( )品种 :空心菜 一
将空心菜菜苗下用剪刀在菜节下端剪
按其产 品需求 ,若希望产量高 ,可 以 成 斜 口,按 株 行 距 (5 l) 插入 浮 床 1x5 m c 栽种杂交空心菜 ,将之作 为饲料 。若希望 P C丝网布中 ( V 如果 网布较密 ,可用硬物 用于市 民的食材 ,可 以栽种本地 空心菜 。
C NGQ G FS R HO  ̄ IHE Y
鱼 菜 共 生 实用 技 术
陈开华 蒋 明健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 站, 重庆 4 0 2 ) 0 0 0
“ 鱼菜共 生技术 ’去年 己在市 引育 中 ’
心成功实验并召开现场会 ,今年将该技术
根据 当地实际情 况,因地制 宜,从节
.
加州鲈鱼溃疡病 由嗜水气 单胞菌感染 引起 。患溃疡病鱼体表现有 不规 则圆形或
椭 圆形 的病灶 ,严重 时肌 肉腐烂 ,甚 至露 出骨质 。治疗方法主要有 :
( )全 池 泼 洒 “ 用 博 灭 ”或 “ 菌 1 鱼 鱼
( )投喂 “ 2 鱼疾宁3 ”或 “ 强克9 ”、 9 “ 维鱼 宁”等 。用法与用量 :直接与各种 饲料黏合后投喂 。 预防: 0 k 每5 0 g鱼每天用
工厂化养殖场的鱼菜共生技术

鱼菜共生技术概述
定义
鱼菜共生技术是一种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生 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养殖鱼类产生的排泄物和残饵可以 被用来为蔬菜提供营养,而蔬菜则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 气,为鱼类提供生存环境。
技术原理
鱼菜共生技术利用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这种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
鱼菜共生技术概述
优点
鱼菜共生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因为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和优质的 水源和营养源。其次,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最后, 它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同时获得鱼产品和蔬菜收益。
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鱼菜共生技术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农业生 产中,如池塘养殖、水槽养殖、温室养殖等。同时,它也可以与其他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 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技术优势
鱼菜共生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等优势。
应用领域
鱼菜共生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产养 殖、设施农业、生态修复等领域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
对环境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鱼菜共生技术可以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植物 的吸收和转原理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鱼的排泄物和残饵等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质,为植物生长 提供养分。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质又为鱼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
能量流动原理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能量流动遵循“十分之一定律”,即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每经 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失约10%。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什么是鱼菜共生?鱼菜共生就是水中养鱼,水上种菜,鱼的排泄废物成为植株的生产养料,植物生长则为鱼类提供食物的一种综合种养新模式。
那么,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好在哪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实践中,农户需要注意什么呢?鱼菜共生种养结合据介绍,鱼菜共生是一种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隐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系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地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在养鱼虾的池塘种蔬菜,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关系,池塘水面进行蔬菜无土栽培,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池塘鱼菜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互惠互利。
三种优势产品绿色专家介绍,利用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来搞农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其一,产品绿色。
鱼菜共生的系统内严禁使用任何药物。
如果业主使用渔药会危及蔬菜部分的生长,如果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农药,会导致鱼虾等水产品死亡。
同时,鱼菜共生系统中也严禁添加对鱼有毒害的化肥。
事实上,由于鱼粪具备蔬菜所需要的全面营养元素,蔬菜对病虫害的抗性强,蔬菜根部的根际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抗生素对鱼的健康也非常有利。
所以,养鱼和种菜都不需要打药,养出来的鱼虾,种出来的菜绿色、健康。
而且品质好,鱼吃起来没有任何腥味,鱼肉鲜美紧致;蔬菜营养全面、鲜嫩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其次,没有连作障碍。
鱼菜共生系统不会出现传统土壤栽培的休耕、轮作,也没有连作障碍,不会发生病虫害,减少了生产成本。
最后,不长杂草。
作物栽培在种植孔中,根系漂浮在水中,天然隔绝了杂草生长。
因此,业主完全无需喷施除草剂。
及时收菜监测水质虽然利用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搞农业生产,有很多优势,但业主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生产前,选择蔬菜品种应多样化,这样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构成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鱼菜共生(专业详细)

鱼菜共生(专业详细)一.什么是鱼菜共生系统鱼菜共生系统是鱼、植物、微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生态共生系统,其中植物的栽培为养殖鱼的水创造了可循环的生物洁净环境,利用根系的强大吸收吸附能力,充分利用了养鱼水的营养源。
就生物过滤的设计来说,分为微生物的分解及根系的吸收,其中微生物分解可以向水中接种有益菌种,以促其滋生繁衍发挥其分解有机物转化氨态氮的作用,当然最好在系统中设计一个生化反应池集中培育菌种。
二.鱼菜共生系统的特点㈠.鱼菜共生系统是高科技农业的最佳结合点传统数千年以来,农民的农事活动与从业分工,大多是较为明晰而专业的,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从而形成了拥有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农民与专业户。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把生产环节或农业内部划分过于专一的生产模式渐渐被一种以农业内部生态优化,以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延伸循环为特征的可持续循环型农业经济所取代。
鱼菜共生技术巧妙地把养鱼业与果菜种植业进行有机生态结合,让种菜与养鱼之间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互生共促的生态关系,除了让产业链得以延伸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让农业排污实现最小化,这是符合当前所倡导的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的生产模式。
从前的养鱼专业户,大多是以承包鱼塘或推土建塘形成水体后进行人工放养,也有在江河湖泊上进行网箱养殖的,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以单一的生态物种——鱼为主体,根据生态学理论的研究结果,生态系统内物种越单一,该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就越差,生态环境受损破坏的机率也就越大,于是会造成生态下游物种的不可持续性断绝,形成了大量污染物的积累与外排,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环保压力,至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农业之排污与环保问题。
当然传统的养殖大多是依托大水体进行自然加人工放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单位水体的生产效率低,占用的水资源量大,不能体现集约化与工业化的特点,更受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局限,难以实现大跨度空间地域及不适环境下的养殖,而采用工业化及闭锁型系统的陆上养殖技术即可打破空间与气候场所等因子的限制,实现与形成大棚养殖,城市养殖甚至是室内与地下室的工厂化养殖格局。
池塘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生态养鱼的养殖技术

池塘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生态养鱼的养殖技术中国传统养鱼的特色是在同一水体中进行多种鱼类混养,既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饲料,又充分利用水体本身的食料资源,同时又把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衔接,起到互补互利的作用。
生态养鱼属生态农业的一个分支,是以水体为依托,以养鱼为核心来组织生态经济系统。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池塘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生态养鱼的养殖技术。
池塘鱼菜共生种养技术“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营养需求和理化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一种新型的鱼、水、菜和谐协同共生复合种养模式。
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利用水生蔬菜扎根在养鱼水体中生长、需从水体中汲取营养物质的生理特点,将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物(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剩余饲料、氨氮等)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让鱼类和蔬菜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平衡关系,不仅能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保持长期稳定,而且能在养鱼的同时收获一定量的水生蔬菜,具有净水、提高水产品质量、蔬菜增收、减少水电药等成本投入、景观工程等优势。
生态养鱼的养殖技术一、选址: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优劣,对鱼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池塘建设时,必须把握原则是选择地理位置宽阔、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田、山垅田;池塘中水的排灌方便,不易洪涝,同时要光照好、交通、供电等方便的位置。
二、规划:池塘建设,规划要先行,选址选好的田、山垅田要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好路、池塘、猪栏、鸭舍、鹅舍、沼气池等位置及工作人员居住场所等。
道路建设必须环绕池塘四周,一方面便于基础设施建设,如运输砖头、立电杆、架电线等;二是便于投放鱼饲料、夜间巡逻、观察鱼的动向和捕鱼时装车。
合理规划好道路、猪栏、池塘等,对于拿饲料喂鱼方便,猪粪能够全部排放到池塘中。
三、建塘:池塘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田的大小可建成每口3-5亩、8-10亩以上的池塘,或者山垅田中,将山垅田中的狭口沿山而建鱼池堤坝,直接建成每口10-30亩或更大的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