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环境影响评价
四川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法实施办法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2007年9月27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9月27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6号公告发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依据。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符合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本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环境影响基础数据库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市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
省人民政府认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依照前款规定在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未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暂缓受理该区域、流域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七条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现状;(二)区域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三)本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承载能力;(四)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区域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五)论证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六)论证区域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七)评价结论。
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用于评价企业战略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企业战略决策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企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制定的战略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求。
战略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了解其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
通过战略环境评价,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从而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战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并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要求,减少和控制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对土地、水资源、大气、噪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和危害。
通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规划、科学管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
战略环境评价为企业提供了制定战略决策的依据,帮助企业预测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则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控制。
在实施具体项目时,企业需要结合战略环境评价的结果,确定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方案,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还可以为企业后续的战略调整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帮助企业了解外部环境和项目实施中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制定战略和规划项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这两个评价过程,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辐射类环评五个要点帮你入门

辐射类环评五个要点帮你⼊门⽣态环境管理部门中涉及环评审批的不仅有环评科,还有辐射科。
⼀般环评就是污染类环评或者⽣态类环评,那么辐射类环评是什么?怎么判定⼀个项⽬是否属于辐射类环评那?⼀、辐射类环评的依据1、《中华⼈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都需要环评。
2、《中华⼈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通过)第⼆⼗九条:“⽣产、销售、使⽤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发⽣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件,报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3、《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保局令第18号)第七条省、⾃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外,豁免⽔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等级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第⼗四条依法实施退役的⽣产、使⽤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实施退役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件,报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实施退役。
⼆、怎么判定项⽬是否需要做辐射类环评?⾸先要分析项⽬中涉及的设备和原辅材料是不是涉及了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和电磁辐射装置。
具体来说就是对照《放射源分类办法》、《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014),核实项⽬所⽤设备和原辅材料是否有射线装置、放射源,是否产⽣电磁辐射等。
放射源分类表和射线装置分类表如下所⽰。
放射源分类表核素名称I类源II类源III类源IV类源V类源(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Am-241≥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m-241/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u-198≥2×1014≥2×1012≥2×1011≥2×109≥1×106 Ba-133≥2×1014≥2×1012≥2×1011≥2×109≥1×106 C-14≥5×1016≥5×1014≥5×1013≥5×1011≥1×107 Cd-10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e-141≥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Ce-144≥9×1014≥9×1012≥9×1011≥9×109≥1×105 Cf-252≥2×1013≥2×1011≥2×1010≥2×108≥1×104 Cl-36≥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m-242≥4×1013≥4×1011≥4×1010≥4×108≥1×105 Cm-244≥5×1013≥5×1011≥5×1010≥5×108≥1×104 Co-57≥7×1014≥7×1012≥7×1011≥7×109≥1×106 Co-60≥3×1013≥3×1011≥3×1010≥3×108≥1×105 Cr-51≥2×1015≥2×1013≥2×1012≥2×1010≥1×107 Cs-134≥4×1013≥4×1011≥4×1010≥4×108≥1×104 Cs-137≥1×1014≥1×1012≥1×1011≥1×109≥1×104 Eu-152≥6×1013≥6×1011≥6×1010≥6×108≥1×106 Eu-154≥6×1013≥6×1011≥6×1010≥6×108≥1×106 Fe-55≥8×1017≥8×1015≥8×1014≥8×1012≥1×106 Gd-153≥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Ge-68≥7×1014≥7×1012≥7×1011≥7×109≥1×105 H-3≥2×1018≥2×1016≥2×1015≥2×1013≥1×109 Hg-203≥3×1014≥3×1012≥3×1011≥3×109≥1×105 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I-131≥2×1014≥2×1012≥2×1011≥2×109≥1×106Ir-192≥8×1013≥8×1011≥8×1010≥8×108≥1×104Kr-85≥3×1016≥3×1014≥3×1013≥3×1011≥1×104Mo-99≥3×1014≥3×1012≥3×1011≥3×109≥1×106Nb-95≥9×1013≥9×1011≥9×1010≥9×108≥1×106Ni-63≥6×1016≥6×1014≥6×1013≥6×1011≥1×108Np-237(Pa-≥7×1013≥7×1011≥7×1010≥7×108≥1×103233)P-32≥1×1016≥1×1014≥1×1013≥1×1011≥1×105Pd-103≥9×1016≥9×1014≥9×1013≥9×1011≥1×108Pm-147≥4×1016≥4×1014≥4×1013≥4×1011≥1×107Po-210≥6×1013≥6×1011≥6×1010≥6×108≥1×104Pu-238≥6×1013≥6×1011≥6×1010≥6×108≥1×104Pu-13≥6×1011≥6×1010≥6×108≥1×104239/Be≥6×10Pu-239≥6×1013≥6×1011≥6×1010≥6×108≥1×104Pu-240≥6×1013≥6×1011≥6×1010≥6×108≥1×103Pu-242≥7×1013≥7×1011≥7×1010≥7×108≥1×104Ra-226≥4×1013≥4×1011≥4×1010≥4×108≥1×104Re-188≥1×1015≥1×1013≥1×1012≥1×1010≥1×105Ru-103(Rh-≥1×1014≥1×1012≥1×1011≥1×109≥1×106103m)Ru-106(Rh-≥3×1014≥3×1012≥3×1011≥3×109≥1×105106)S-35≥6×1016≥6×1014≥6×1013≥6×1011≥1×108Se-75≥2×1014≥2×1012≥2×1011≥2×109≥1×106Sr-8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Sr-90≥1×1015≥1×1013≥1×1012≥1×1010≥1×104(Y-90)Tc-99m≥7×1014≥7×1012≥7×1011≥7×109≥1×107Te-13213≥3×1011≥3×1010≥3×108≥1×107(I-132)≥3×10Th-230≥7×1013≥7×1011≥7×1010≥7×108≥1×104Tl-204≥2×1016≥2×1014≥2×1013≥2×1011≥1×104Tm-170≥2×1016≥2×1014≥2×1013≥2×1011≥1×106Y-90≥5×1015≥5×1013≥5×1012≥5×1010≥1×105Y-91≥8×1015≥8×1013≥8×1012≥8×1010≥1×106Yb-169≥3×1014≥3×1012≥3×1011≥3×109≥1×107Zn-65≥1×1014≥1×1012≥1×1011≥1×109≥1×106Zr-95 ≥4×1013≥4×1011≥4×1010≥4×108≥1×106射线装置分类表电磁辐射豁免范围⼀个粗略的判定⽅法就是询问建设单位,项⽬是否使⽤放射源,是否有x光机,是否有放射科,是否使⽤加速器,是否有输变电装置、是否有基站类装置?然后再具体对应放射源分类表、射线装置分类表和《电磁环境控制限制》(GB8702-2014),确认是否包含或属于豁免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例题及答案

公路建设项目模拟试题:一、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
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
沿线某些路段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C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行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平方米,临时建筑19344平方米,征地面积13万亩。
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
项目总投资45亿元。
项目选制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项目噪音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答:本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音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线线两侧500M范围内。
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答: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沿途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设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琥影峋评价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了解环境的含义;(2)掌握环境保护的原则;(3)掌握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愉的有关规定;(4)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关规定;(5)熟悉开发利用资源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6)熟悉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防止农业生产污染环境的有关规定(7)掌援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有关规定(8)掌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防治环境污染和危害的有关规定;(9)熟悉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10)了解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11)了解违反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原则(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熟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范围;(2)掌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3)掌握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及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向容(4)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5)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6)熟悉专项规划环琥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闪容⑺了解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8)熟恋规划环琥影响跟踪评价的有关规定;(9)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10)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的有关规定(11)掌握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12)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会商的有关规定;(13) 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有关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法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法解读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指对开展环境建设项目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法律法规和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确保项目在进行之前能够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充分评估和控制,以减少环境破坏和生态灾难的发生。
本文将对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详细解读,包括其定义、目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效果。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EIA法,是一项基于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旨在通过对各类开展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评估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控制和防治措施,最终达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环境:通过在项目进行之前对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推动项目规划和决策过程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 提高信息公开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使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和参与到项目决策过程中,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法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农业项目、旅游开发项目以及各类区域规划和政策制定等。
无论是国家重点项目还是地方项目,都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评价和管理。
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确定项目环评责任人:在项目规划初期,需要确定项目环评责任人,他将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责任人将负责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包括项目的整体情况、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控制和防治措施等内容。
3. 公示和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需要通过公示和公众参与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和征求意见,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公众的参与度。
4. 审批和审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对编制完成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理和审查,评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模拟卷和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模拟卷和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其职业资格登记有效期内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应累计不少于()。
[2012年真题]A.7天B.58学时C.60学时D.48学时【答案】 D2. 某企业水泥生产线未建成防治污染设施即投入生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应当()。
A.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该企业停止生产,可以并处罚款B.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该企业停止生产,可以并处罚款C.由批准该水泥生产线的投资主管部门责令该企业停止生产,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罚款D.由批准该水泥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该企业停止生产,可以并处罚款【答案】 D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A.白天B.夜间C.人群多时D.人群经过时【答案】 B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有关规定,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C.《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所称沙化土地,包括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D.《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所称沙化土地,是指已经沙化的土地【答案】 D5.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活动中,允许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活动是( )A.旅游B.采药C.放牧D.捕捞【答案】 A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第4号令(建文)

生态环境部令部令第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已于年月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年月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追求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国家要求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三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五条甲方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鼓励甲方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甲方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结果负责。
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甲方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办法未作要求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要求执行。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我隐私的,依法不得公开。
法律法律法规另有要求的,从其要求。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九条甲方应当在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后个工作日内,通过其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政府网站(以下统称网络平台),公开下列信息:(一)建设项目名称、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当说明现有工程及其环境保护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
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 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 权益的规划,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批前 征求公众意见;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应 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也应当征求公 众意见。
——规划编制机关或者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 报送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 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 加速,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并逐 渐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水河谷事件(1930年,比利时) ——多诺拉事件(1048年,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四日市哮喘事件(60年代,日本) ——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 ——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
评文件 报告书的审查——主要由环保部门召集有关部门的代
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进行审查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四)
规划环评文件的法律地位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有关 环评文件一并报送审查;
——应当报送环评文件,未报送的,规划审批机关 不予审批机关;
——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应将环评报告书结论以及 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程
• 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 标志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创立。 • 1974年,澳大利亚在《联邦环境保护法》 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70年代,日本、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1987年,荷兰环境保护法提出政策环境影 响评价 •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推行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政策规划的环境影响 评价也有了飞速发展。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创新点
——评价范围有了重大突破 ——确立了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 ——增设了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的规定 ——强化了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适用范围
——规划 :政府拟定的、经济发展方面 的、实施后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
——建设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或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 影响的项目。
——凡在规划审批中未采纳环评报告书结论以及审 查意见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作出说明,并存 档备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人类开始关注自身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 响及其对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反思如 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1964年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通过预测和评估拟议中的开发建设活动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 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重要 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法》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过程
• 1998年开始起草 •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 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
主席令第77号公布 •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宗旨
• 环境问题从源头抓起 • 综合决策,共同把关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二)
• 1996年,《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环 境影响评价应当从微观评价向中观、宏观评价发展。 • 1998年,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提出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完善了申报、审批程 序及法律责任。 • 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展为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部分。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特点
• 评价对象:从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特 征的“第一代环境影响评价”向涵盖计划、规 划、政策等的“第二代环境影响评价”演变。 • 制度内涵:在早期出台有关法律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形成以政策、法规、技术导则为支 撑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公众参与等趋于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保护环境、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公众参与可以采用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一)
规划环评的范围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
——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 利用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交通等 专项规划
具体范围由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 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二)
形式:
规划环评的形式和内容
——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环 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非指导性的专项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容:
——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 和评估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
规划环评的实施
环评时间——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后至上报审批之前 环评组织者——谁组织编制规划,谁负责进行环评 环评审批机构——谁负责审批该规划草案,谁审批环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一)
我国是最早实施环境影响 评价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 1972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开展研究。 •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颁布,首次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 •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 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和目的
涵义——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包括建设 项目、资源利用、区域开发、规划和立法等) 可能造成的对环境不利的或者有利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论证的过程及其管理制度。
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环境因 素,最终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