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掩盖篡位杀戮罪孽的三大形象工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明成祖怒杀三千宫女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明成祖怒杀三千宫女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明成祖怒杀三千宫⼥的故事 明朝永乐末年,皇宫禁苑之内,发⽣了明朝最⼤的后宫惨案。

近三千名花样年华的宫⼥,被君王朱棣⼀怒之下尽数屠戮,⾏状之残酷,古今罕有。

下⾯⼩编给⼤家带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明成祖怒杀三千宫⼥的故事,请⼤家阅读欣赏。

明成祖怒杀三千宫⼥ 作为后世眼中颇有些作为的明成祖朱棣,虽然性格固执、猜忌多疑,但何以对卧榻之畔⼿⽆⼨刃的后宫妇⼈下如此狠⼿,视如仇雠?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内情? ⾎污宫闱风⾬腥 明永乐⼗九年(1421)初春的⼀天,北京紫禁城的上空浓云密布,阴风瑟瑟,宫墙内凄厉的惨叫声、震⽿的哭号声和凌乱的脚步声交织在⼀起,撕碎了这⾥往⽇的凝重与肃穆。

⽆数令⼈⽣畏的锦⾐卫⼠兵如同猎狗⼀般追捕四下奔逃、惊慌失措的宫⼥,将她们拖拽着⼀队队押往紫禁城南⾓的天牢。

宫⼥们绝望地哭喊着,撕⼼裂肺的叫声刺破云霄。

她们知道死亡即将到来,因为永乐皇帝朱棣已对她们下达了极其残酷的旨意——她们将被全数处死,⽽刑罚则是最为残忍的剐刑——被⼀⼑⼀⼑慢切直⾄死亡。

此时,已是六⼗⼆岁垂垂⽼矣的明成祖朱棣正脸⾊阴沉地站在天牢中,亲⾃督视刽⼦⼿们执⾏⾃⼰的“屠杀令”。

⼀队队宫⼥被押到他的跟前,扒光⾐物绑在⼀根根刑柱之上,任由刽⼦⼿的利刃割向肌肤,嚎叫声和鲜⾎的腥味充满了整座天牢。

⽽明成祖朱棣安坐在龙椅之上,眼前的⼈间惨剧如同⼤戏⼀般,让他看得过瘾,有时竟还⾛上前去,亲⾃提起钢⼑砍向受刑的宫⼥。

骇⼈的画⾯让朱棣⾝边跟随的官员和侍卫们看得⼿脚冰凉,双腿打战,吓得连话都说不出⼀句。

⼀具具被屠戮的⼫体从刑柱上解下,运出天牢草草处理。

这场古今罕见的宫廷屠杀⼀直持续了⽉余,直⾄明成祖朱棣渐渐平息了杀戮的怒⽕。

此时,已有近三千名⽆辜宫⼥成了⼑下之⿁。

史称这⼀中国古代最骇⼈听闻的宫廷屠杀为“明成祖活剐三千宫⼥”。

痛失爱妃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有作为的⼀位君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恼怒,以⾄于要赔上⼿⽆⼨刃的三千名宫⼥的性命?这⼀切还要从明成祖朱棣的爱妃权⽒的死说起。

(四),朱元璋惩贪三大案_0

(四),朱元璋惩贪三大案_0

(四),朱元璋惩贪三大案篇一:明史试题问答题:1、试分析朱元璋成功原因2、试分析朱允炆失败原因3、试分析朱棣成功原因4、简述朱棣治国的历史功绩。

5、简述土木堡之变6、简述南宫复辟7、简述明长城规模8、试论述张居正的历史功绩9、简述大仪礼事件的经过。

10、简述一条鞭法。

11、简述靖难之役的历史过程。

12、简述明朝锦衣卫的设置情况。

13、简述戚继光的历史贡献。

14、简述朱元璋惩贪三大案。

填空题: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

东厂权利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

严嵩通过仇鸾将正直的首辅治死,自己登上首辅之位。

明朝第一硬汉死劾严嵩,最后惨死。

明朝统治最长时间的皇帝是,统治年。

明朝统治时间最短的皇帝是,统治年。

高迎祥是在被擒住的?徐达经历,,,大战役。

明朝第一名将是徐达。

明朝第一名相是。

土木堡之后,北京保卫战的主帅是。

朱元璋在战役中,以少胜多,战胜陈友谅,奠定了他问鼎天下的基础。

辅佐朱允炆的三个人是,,。

明朝中后期二十岁左右即中举的首辅分别是,,,,。

土木堡之变,哪位皇帝被俘?。

朱元璋与陈友谅经过战役,朱元璋奠定问鼎天下的基础。

朱棣一直鼓动朱棣造反的僧人是。

郑和下西洋是奉皇帝之命,进行的航海活动。

明朝皇帝曾5次亲征漠北,大败蒙古兵。

重用戚继光的是。

(33)严嵩是皇帝当政时的内阁首辅。

张居正与冯保联合通过皇帝将当时的内阁首辅请下野。

张居正的《陈六事疏》分别是哪事?,,,,,六篇二: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9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9一、填空题(共8道试题,共30分。

每空3分)1.忽必烈建元后,接受汉儒的建立,明确提出了法治指导思想,即“参照唐宋之制”,“附会汉法”。

2.明朝的根本性法典是《大明律》。

3.宋朝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直接控制而建立了。

审刑院4.明朝专掌复核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大理寺5.作为反映朱元璋重典治天下政策的法律是《大诰》。

6.明朝统治者为严惩臣下结党在大明律中专设了罪。

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这只是他的小手笔,“瓜蔓抄”才是最辣的手段

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这只是他的小手笔,“瓜蔓抄”才是最辣的手段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如果我们按照业绩的好坏进行排序,朱棣必定排在第一名。

他修永乐大典,奠定了明朝文化最为兴盛的年代;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修通大运河,确保粮食快速运输,经济迅速增长等。

从这些所作所为上看,朱棣是位明君。

但除了明君的标签,他还是个杀人魔王,朱棣曾诛了方孝孺十族,但这却不是他最厉害的手笔,你听说过更吓人的“瓜蔓抄”吗?(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在正式介绍“瓜蔓抄”前,小编给大家介绍朱棣的三大杀人事件,看到事件的经过后,你就会明白为何大家会称呼他“杀人魔王”了。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继位。

不料,朱允炆的皇位还未坐稳,朱棣便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变”。

通过这场战争,朱棣顺利夺得皇位,可在他登基后,却发生一件让他无比气愤的事情。

这日,朝廷中的大臣准时来上早朝,御史高翔竟身穿丧服入朝,看到朱棣后,指着他鼻子便破口大骂:反贼。

朱棣脸色铁青,当即下令将其“族诛”。

紧接着,朱棣觉得还不解气,竟命人挖开高翔祖先的坟,在祖先的骨灰中掺杂畜生的骨灰。

朱棣夺权后,并未将朝廷中的官员大换血,而是依旧将其重用。

朱棣非常喜欢方孝孺的书法,便让其写即位诏书。

万万没想到,方孝孺的性格非常“刚”,大笔一挥在诏书上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

朱棣看完暴怒: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非常淡定地回答:即使诛我十族又能怎样。

诛九族已经是非常严酷的刑罚了,还有人愿意诛十族。

于是,朱棣当场满足了他的愿望,第十族是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

为将方孝孺的十族诛干净,朱棣专门派人跟进,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共抓获873人。

相信很多读者认为“诛十族”非常残酷,但这只是开胃小菜。

皇帝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位,经常有人对其进行刺杀。

景清出生于贫困家庭,经过不断努力后,他高中状元。

最初,景清辅佐的建文帝。

“靖难之变”发生后,朱棣为拉拢景清,赏赐其大量的珍贵珠宝。

明朝名词解释

明朝名词解释

明朝名词解释:胡蓝之狱:为了巩固统治和皇权,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诛杀功臣宿将。

洪武二十六年,又以谋反罪杀蓝玉,赵翼等人,牵连万多人。

这两件事,史称“胡蓝之狱”这两次党狱,不但元勋宿将被杀殆尽,而且连许多江南豪族也被诛杀。

靖难之役:明初皇族内部为争抢皇位而爆发的一场内战。

建文帝继位后,采纳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削藩。

使得皇族内部激化。

建文元年,朱棣以诛齐,黄为名。

于北平起兵,号称“靖难”经过三年战争,燕王终于夺取帝位,改号永乐,是为成祖。

这一事件,史称“靖难之役”。

票拟:是明朝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

指一切内外奏章送到内阁,内阁大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纸上,并和奏章一道给皇上。

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

批红|:是明朝国家大事决策处理程序。

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应由皇帝在大臣的奏章上用朱笔批写的最后裁定意见,渐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批,称为“批红”大礼仪之争:明武宗死后无嗣,由堂弟朱厚熜继位,在李庙时,如何称生身父母,引起了争议。

张璁等人迎逢皇帝心意,主张其生父为皇考,孝宗为皇伯考,并尊生母为圣母。

但首辅杨廷和反对,最后被免职。

这一事件对嘉靖政治影响颇大。

土木之变:又叫“土木堡之变”明正统十四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攻明。

当权宦官王振怂恿英宗率领五十万人亲征。

至大同,闻前方小败,就惊慌撤退,退到土木堡时,被敌军追上,明军仓促应战,死伤过半,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该事件对明朝是一个沉重打击。

一条鞭法: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目的在于扭转财政危机,主要内容:天赋折银征收,徭役折银上纳,赋役银并征收,,并直接上交地方官府,该法使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东林党:明后期以江南地区士大夫为主的政治团体。

万历年间,由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发起。

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评论时政,得到部分士大夫支持,时称“东林党”曾在政坛上风靡一时,其主张与阉党的有极大冲突,常受到阉党的打击迫害,直到崇祯帝时才告停止。

暴烈的朱棣为什么要滥杀三千宫女 真相是什么?

暴烈的朱棣为什么要滥杀三千宫女 真相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暴烈的朱棣为什么要滥杀三千宫女真相是什么?
导语:提到,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那么它“暴”到什么程度?据说他曾经一次性的杀了三千宫女。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暴君朱棣呢?阿斌来
提到,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那么它“暴”到什么程度?据说他曾经一次性的杀了三千宫女。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暴君朱棣呢?阿斌来为大家揭秘。

从小不得志,怀恨在心
他虽然也是皇族子孙,但他老爸就是不重用他,任他哭着喊着,就是冷落他,这让他十分痛恨。

后来他老爸死后,他干脆把侄子的皇位抢了过来,这还不够,还要赶尽杀绝,据说郑和大人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虽然当上皇帝的朱棣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对历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功劳,但是这不能掩盖他的卑鄙无耻。

他的皇位是多少人的性命换来的?
好吧,我承认对他有偏见,古今往来哪个成大事的人都有那么点手段,朱棣也是花费了很大功夫的,他精心谋划那么多年,不露声色的,我们不得不佩服他。

喜欢猜忌,心狠手辣
朱棣始终是一个喜欢猜忌的人,他不相信周围的人,因为他曾经就是建文帝“周围的人”。

他怕手下人背叛他,包括他的侍卫宫女,哪怕是跟了他多少年的,他都保持戒心。

这也让他十分暴戾,对别人的错误一点也不能容忍,视生命如草芥,杀人从不眨眼。

他这样的性格也给后来发生的事留下了隐患。

具体来说,他的性格的不好的地方也是成就了他的地方,历史上说
生活常识分享。

朱棣真的残暴吗

朱棣真的残暴吗

朱棣真的残暴吗
真的残暴。

晚年的朱棣,着实残暴,令人不寒而栗。

比如明初大儒方孝儒,宁死也不肯给朱棣起草即位诏书,朱棣一怒之下诛其十族,仅方孝儒一人,株连的无辜性命,就有873人。

作为一国之君,杀人很容易,宽仁才是最难的,朱棣之所以大肆诛杀建文遗臣,正是因为心中底气不足,建文遗臣的眼中,他就是篡权夺位的贼子,如果士大夫不能为其正名,他永远都会背负这个骂名,所以他急需方孝儒等人的支持,可是以方孝儒为首的读书人,一口一个“燕贼篡位”,本就心虚的朱棣彻底爆发,想以残忍的手段,来震慑那些骂他篡位的人。

朱棣在位时期把女真诸部落纳入纳贡体系之中。

女真诸部落包括定居在鸭绿江西北和长白山之南的建州和毛怜部落;住在松花江和阿什河附近的半务农的海西女真;沿鸭绿江和乌苏里江靠渔猎为生的野人女真。

明成祖有四大目标:保持辽东的安宁,以便他能集中精力对付蒙古的威胁。

不让朝鲜成为在东北支配一切的力量;促进诸如马匹和裘皮等产品的交易;在较为发达的女真部落民中传布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朝廷在建立与女真人的关系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其措施是派遣外交使团,送礼品给他们的部落领袖,邀请他们进行纳贡制度下的贸
易。

早在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开始派一个使团出使建州女真的统治者阿哈出以进行笼络;使团受到很好的接待。

12月,朱棣在建州设一女真卫,并赐官印以及钱钞、丝绸、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礼物给建州使者。

不到五年,另外五个卫在女真领土上建立。

朱棣在位时期,在辽东设立179个卫和20个所,以确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纳贡贸易的顺利进行。

许多在适当时机得到官衔、官品和贸易特权的女真部落领袖放弃了与朝鲜的联系,宣布他们效忠于明廷。

历史趣谈: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历史趣谈: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导语:朱棣为什么造反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

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为什么造反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

朱棣率领靖难之役绘图
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

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允炆登基后的巨大阻碍,其中燕王朱棣的力量一直是朱允炆的心头之患。

建文帝朱允炆毫不手软地向他的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几位势力较小的藩王先后被削,被贬庶人。

与此同时,朱允炆和亲信大臣密谋逮捕燕王朱棣。

采取逮捕行动的张信是朱棣的旧部,将消息偷传与朱棣。

朱棣得知,装疯以自保,并训练死士,积聚力量,准备反攻。

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打着“诛齐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攻占金陵,而朱允炆也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

朱棣即位,江山易主。

建文帝书生气十足,毫无治国经验,并不具备一国之君的才能。

相反,朱棣有勇有谋,与明太祖朱元璋颇像。

《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太祖谓“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朱元璋一直对朱棣寄予厚望。

朱棣在看到侄子朱允炆登基后,心有不甘,一直隐忍,在封地培植自己的力量,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总而言之,朱棣造反,就是为了自己登上皇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为何说明成祖朱棣 阴暗 罪恶一生的代表

历史趣谈为何说明成祖朱棣 阴暗 罪恶一生的代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何说明成祖朱棣阴暗罪恶一生的代表导语:说句实在的,在上中学那会儿,翻看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史》这些学生读物的时候,看到上面对朱棣的描述,实际上还是对这个历史人说句实在的,在上中学那会儿,翻看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史》这些学生读物的时候,看到上面对朱棣的描述,实际上还是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不少好感,也觉得他就像书上描述的那样是位明君,毕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东西。

像什么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中华威严;北征蒙古;修建北京城等等。

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接触更多的关于明朝的历史资料的时候,真的对明成祖这个人有了翻天覆地的看法。

当然不是说怎么讨厌,毕竟是几百年前的历史人物。

只是觉得这个人可能因为篡位,虽然坐上了那把全天下唯一的椅子,但却不被天下人所认同的那种心理压力,导致他后面所做的一系列在我们后人看来匪夷所思,甚至是有些变态到恶的处事手段。

当然,因为文章篇幅的原因,小编了只能大概的举几个例子,我们从这些例子中来了解明成祖朱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故事的开头,就从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当皇帝开始说起。

大家都知道,这个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那可是个出了名的护犊子,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他把自己的那些个儿子都封了王,还给地,给兵。

可是老朱太自信了,他觉得自己对儿子们的爱,可以让这些镇守边关的儿子们好好的辅佐自己的孙子。

可老朱家那把唯一的椅子太诱人了,朱允炆即使当了皇帝也是坐立不安。

那该怎么办?无奈之下朱允炆只好采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意见-削藩,像自己的叔叔们下手。

还一口气在一年之内,连着削了五位藩王。

这下子远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当然不知是否是早有准备,反正朱棣在朱允炆当了一年半的皇帝之后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棣为掩盖篡位杀戮罪孽的三大形象工程
朱棣在位二十二年,虽说是功过参半,但更多是一位明君。

永乐盛世,万国来朝,的确很狂热,但夺权背后的那种血腥,尤其是屠杀宫女、
株连方孝孺十族,让建文帝死不见尸,凡此种种,无不令人发指,引发了国人无数反思。

靖难之役,就结局、过程而言,有着一定偶然性;就实力、道义而论,成功性微
乎其微。

地方藩王战胜中央王朝,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要知道规模更宏大的“七国
之乱”和“八王之乱”都以地方政权失败告终的。

双方领导者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
作用。

建文君臣多属文弱书生,缺乏政治经验,加上用人失当,军事策略也一误再误,直至败亡。

而燕王朱棣工于权谋,老于行阵,坚忍持久,屡挫不蹶,始为困兽之搏,
终而一掷获胜。

朱棣篡位后,为了改变“篡逆”形象,为了掩盖“杀戮”罪孽,大搞国家形象工程,举其大者就有北京皇宫、长城、运河、郑和航海远征、永乐大典和南京大报恩寺
等等。

其中,皇宫是证明其正统性的核心,寺庙是他为过度杀戮而忏悔赎罪的地点,长
城是国土的坚硬屏障,运河是贯通新旧京城(南京和北京)的漕运血管;郑和下西洋是
他的权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延伸;那部仅仅缮写了一套的《永乐大典》,实现了他
对于信息的彻底垄断。

然而,重中之重有三项:营建北京城、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

一、迁都北京
明成祖在位期间,最大一项举措是将都城北迁。

一方面北京是朱棣“肇基”之地,另一方面出于加强北部边防之需。

南京位处江东,经济条件较优,但从军事角度而言,不易控御北方。

众所周知,明朝外部威胁主要来自蒙古,北边必须屯驻重兵,而成祖
将“塞王”内迁后,北方缺乏高层军事指挥核心,如皇帝仍驻南京,则鞭长莫及,调
度难免失灵。

但北京作为首都的缺陷,在于远离江南经济中心,物资供应困难,因此
迁都行动遇到了极大阻力。

但明成祖态度坚决,反对者都受到处罚,个别人甚至被处死。

紫禁城落成后,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并模仿洪武“徙富民”之举,将全国各地富
户大批迁徙到北京附近,以发展当地经济。

又开通漕运,保证粮食供给。

从此,北京
成为中国的首都,一直延续至今。

二、编纂《永乐大典》
朱棣为改变“篡逆”形象,标本文治,尊崇儒学。

明成祖组织了一系列修书工作,由解缙等人奉命编纂,3000多人参与其中,历时五年告成,因完成于永乐年间,故
定名《永乐大典》。

全书22877卷,另有凡例、目录60卷,合共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

全书所采古书达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荟萃了古
今群书。

毫无疑问,《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一部百科全书,但由于篇幅浩大,未
能刻板付印,只是清抄了一部。

随后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也随之北迁,藏于
皇宫文楼内。

嘉靖年间,明世宗命人重录副本,正本不翼而飞,据说陪葬在十三陵。

三、派遣郑和下西洋
提起中国历史外交,不能不说两个人:一是张骞通西域,二是郑和下西洋。

对于
郑和为何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国威OR寻求宝物,还是为了查访建文帝下落?一直没有
定论。

但郑和开始下西洋后,亚非各国多遣使来和中国建交及进行贸易,络绎不绝与途。

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浡泥、苏禄(菲
律宾)、古麻剌朗、满剌加、尼八剌(尼泊尔)、锡兰(斯里兰卡)等六个国家八位国王
九人次访问中国,前三国王在访问时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山东、福建,这些都
是中外友谊的见证。

郑和七次远洋出海,前后历时20多年,途经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并且越过了赤道,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广大
海域连成一片,是人类航海史上一大壮举。

比哥伦布在1492年到达美洲要早87年,
比迪亚士在1487年发现好望角要早82年,比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要早93年,
比麦哲伦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要早116年。

朱棣之所以好大喜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和绝大多数皇帝不同,他依靠的是纯
粹的武力,打败自己的侄儿,用血腥的杀戮和公开的暴力夺得了最高权力,这明显违
反了帝国自己宣传的官方思想——儒家思想,而且也违反了古代社会权力继承的合法
程序,给自己留下了很糟糕的记录。

所以,他渴望打造“权利美学”来改变篡逆形象。

然而,这一切大肆消耗了明王朝的资源,引发严重的铜钱荒和白银荒,宫廷财政
亏空严重,经济危机爆发,从1405年起到1421年,仅仅过了16年,物价就飞涨了
三百多倍。

民众的怨恨、抗议和反叛事件洪水般包围着紫禁城,甚至文官集团都开始
私下议论永乐大帝的过错。

朱棣的权力美学和宏大叙事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

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
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