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件:社会学第五章报告部分

合集下载

护理社会学概论第五章ppt课件

护理社会学概论第五章ppt课件
精品课件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和要求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 2.规范护患沟通语言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
使护士在沟通过程中有一定的标准 可循。影响因素:沟通环境不佳、患者角色适 应不良、信息沟通不畅、信息认知差距、信息 传递错误、指导不明确、未注重人文怀、忽视 患者知情权、语言使用不当等9个方面。
精品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三节 护患沟通的语言艺术
精品课件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和要求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 1.规范护患沟通语言是护理职业的素质要 求
妇产专家朗景和:“科学家也许更多 的诉诸理智,艺术家也许更多的倾注感情,医生 则必须把冷静的理解和热烈的感情集于一身”
65%纠纷由服务问题引起,而其中的35%又与医 护人员的语言使用不当有关。
精品课件
一、护患沟通及其基本形式
(一)护患沟通的概念 护患沟通时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围绕防
治疾病而展开的互通信息的过程,是建立 良好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精品课件
一、护患沟通及其基本形式
(二)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 1.沟通的背景和情景 2.信息发出与接受者 3.信息的内容 4.信息沟通的渠道
精品课件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和要求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 3.规范的护患沟通语言是心理治疗的科学媒介
规范的护患沟通语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 语言刺激,起到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的作用。
精品课件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和要求
(一)规范护患沟通语言的临床意义 4.规范护患沟通语言是护理文化建设的重 要内容

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郑杭生著第五章民族社会分层

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郑杭生著第五章民族社会分层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差异主要有三点: 1、阶级概念,像贵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依据笼统 的实在概念,是一元论的概念抽象,阶层则是依据把实在 分为各个侧面来认识的分析性的抽象概念,是多元论的; 2、阶级概念较少考虑社会流动,而阶层则是以个人不断 的流动过程为前提的概念抽象,社会阶层无非是这种流动 过程的一个瞬间断面 3、阶级概念没有与实证性的资料解析的方法相结合,阶 层概念则是以社会调查为前提,与统计资料解析方法论的 开发相结合。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比较后进层次。有普米、阿昌、撒拉、哈尼、景颇、藏、 怒、德昂、布朗、保安、拉祜、东乡族等12个民族。其识 字率在30%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很少,95%以上的人从事 农牧业。
城乡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而且几类差距相互重叠又相互关 联。从全国看,西部和东部的差距包含着民族差距,东西部 关系中内含着民族关系。 (2)各民族文化教育分层 对一个民族而言,它所拥有的高学历的成员越多,其成员 中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取得成功者的比例也就越大,民族 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二、我国民族社会分层结构
民族之间社会分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区差距导致的民族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的差距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地区间、人际间、民族间和
三、民族社会分层的意义和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还使我们能够以适度的效率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绝大部 分事务。
社会结构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它一 方面促使有效率的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同时它也限制了个人的 自由。如果这种限制性的压力过大,就会产生改变社会结构的 反作用力。

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基本单位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第五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第五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5.1
社会概述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
5.3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5.1
社会概述
5.1.1 社会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5.1.2 关于社会概念的解释
5.1 社会概述
5.1.1 社会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 •
1.我国典籍中的“社会” 在我国的古籍中,“社会”是“社”与“会” 的连用,也就是 说,“社” 、“会” 的出现,早于“社会” 一词。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
1.地位 一个人在体系中所占的结构性位置,即某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 中确定的社会位置。

社会地位是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
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 寡做出的社会排列。(4)(P70)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 •
2.角色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在每一天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人们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
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份,当来自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 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一种角色冲突状态。 • 有时,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之中,由这种情况导致 的个人压力就是角色紧张。

农村社会学5PPT课件

农村社会学5PPT课件
11
第三节:土地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12
一、农村社会对土地的高度依赖
农村社会是由农民组成的,农民的主要职业是农业,农业以动植物 的驯养和栽培为主,而动植物的驯养和栽培都必须依赖于土地的生 育能力,这就迫使农村社会对土地产生高度的依赖性。
由于这种依赖性,土地对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13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我们用《土地经济学》20分类: 1、农用土地:①耕地;②园地;③林地;④草地。 2、非农用地:①厂矿用地;②定留用地。 3、城乡居民总用地。 4、水域:①河流;②湖泊;③水库;④其他如草地,沟渠,堤坝,海源。 5、特殊用地:①休息用地;②自然保护区;③军事用地;④未开发利用的
土地(或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如裸地,裸岩,矿地,沼泽,盐碱滩 等。
16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4.社会化:由于农业活动是重复劳动,所需技术简单,经验主要,所 以职业社会化主要在家庭中进行,而且开始早、结速快,10出头的 农家孩子就可以完成大多数农作技术,很快成为熟练劳动力,家庭、 家庭、老人、祖先地位高。
17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5.生活方式: ①户外劳动; ②卫生习惯; ③季节性,闲暇时间随季节变化。
①位置固定性,不可移动性,沧海桑田,大陆原移,岛屿隐沉,人工移土, 愚公移山都可能,但代价是高,历史长;
②面积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人类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质,改变地形, 但无法增减土地面积;
③质量差异性,土地自身条件(地)质,地貌,土址,植被,水分,气候 条件(光、热、水)差异大。
④功能永久性,不会报废,磨损,相及,其肥力可以不断提高,永续使用。
18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社会学:第5章文化

社会学:第5章文化

社会学:第5章文化教学目标:1、理解文化、文化一体化,理解两种文化观2、掌握文化的一般特性、文化的构成3、理解理想文化和现实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教学重点:文化、文化的一般特性、文化的构成教学难点:文化一体化文化变迁的方式教学内容:§5 文化§5.1 文化概述一、关于文化概念的探讨文化是人类独有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象征。

关于文化的概念,据两位美国人类学家的归纳统计,其定义有160多种之多。

这说明人类的文化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千差万差的。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文”和“化”也是分开来解释的。

“文”指文字文章,也指道德、礼乐、典章制度;“化”指感化、教化,合起来讲“文化”就是用一定的道德、礼乐去教化人民。

在西方,英语中文化是culture,源于拉丁文cultura,愿意为耕耘、耕作,可见从其最初的含义看,就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开拓之意。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将农业、手工业、商业、教育等活动都归入了文化的范畴,凡是与自然状态、天然状态相对应的都属于文化现象。

德国学者普芬多夫曾这样定义文化: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按着这个说法,文化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非物质因素。

不过也有人认为文化教育只包括精神因素,不包括物质因素,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就持这种观点。

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获得的技巧、习惯。

泰勒认为,文化的特点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人类所共同享有的。

还有一种界定强调知识、思想、价值、心理等人类的内在意识和观念,认为文化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性的观念形态。

这一观点最经典的表述者就是毛泽东。

他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毛泽东的这一定义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观念。

所以,一提到文化,人们往往把它和思想观念联系在一起。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PPT课件

文化与行为
文化赋予我们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文化的多样性 规范:期待的行为 文化的相似性:Big-Five
生理基础赋予我们文化上的多样性:婚前 性行为的例子,保守或者随意。
语言、习惯、行为——基因受到环境的影 响。
社会期待或者社会规范:强迫人们盲目遵 从传统的消极力量。文化融合——了解文 化差异。
第五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
问题
人类的差别是什么? 人类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基因对性别的影响是什么? 文化对性别的影响是什么? 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
人类的进化史
地球史及生物的演化 人类对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
教到科学探索 人类起源的两大学说:进化论与创造论 人类起源的地区 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人种的差异
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性别角色 不同时代下的不同性别角色 同伴相传的文化
总结
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 环境与人的力量
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
两性社会行为差异的社会角色理论: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内在统一性:文化力量使得社会规范贺社 会角色存在差异。
社会角色与行为
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的类型 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丛与角色冲突 社会角色的失调
性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似性和差异性

05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五章社会互动

05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五章社会互动



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剧本”、“观 众”、“表演者”、“角色”、“印象 管理”、“前台”、“后台”、“面 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 戈夫曼认为: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 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的表 演不是太成功,出现了一些让“演员” 困窘的状况时,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 对方“面子”,故意视而不见。

语言使我们赋予世界以意义。我们在人 类文化中学到的一切几乎都是在与他人 的社会相互作用中通过语言学习得到的。 我们的思维方式通过语言得以组织并完 善,我们运用语言可以系统阐述和表达 新的思想。



(三)语言的多样性 1、语言的词汇反映了言语者互动的文化 和环境 2、不同的语言的语法也不同 3、不同语言发音方式的不同是显而易见 的,甚至同一种语言的发音也未必是完 全相同的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 触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 “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由此,社会互动又可定义为个人和个人 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 间,基于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发生 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语言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 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言、词汇和语 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 每一种人类的语言都是由几十万甚至更 多的词汇构成的,这些词汇有社会约定 俗成的含义,并可以按照语法规则结合 在一起,表达人的思想。


(二)语言的重要性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最完整地表达关于 价值观、文化规范标准和其他各种观点。 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为媒介,人类文化 得以更好的建构和传递,语言作为一个 有力的媒介符号,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帮 助了人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五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五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

2021/1/9
6
二、对 他 人 情 绪、情 感 的 认 知
(一)对他人情绪、情感知觉的线索—— 表情动作
(二)面部表情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习得的
(三)情绪的知觉与判断受主观因素所制约
2021/1/9
7
(一)对他人情绪、情感知觉的线索—— 表情动作
人的表情是反映其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 四种原始情绪? 人的各种表情动作是人类祖先在生存适应中残存的遗 迹 人的各种表情动作具有适应意义 表情最初是为了适应机体生存而产生的,以后逐渐变 成为一种先天的、固定的行为模式 表情动作与其情绪、情感状态之间形成了机能上的表 里关系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五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 会 知 觉 概 述
第二节 印 象 的 形 成
第三节 印 象 管 理
第四节 社 会 知 觉 的 偏 见
2021/1/9
2
第一节 社 会 知 觉 概 述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及其分析 二、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三、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四、社会知觉的基本途径
2021/1/9
8
(二)面部表情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习得的
达尔文:在世界范围内,一种特定的面部表情基本 上反映了相同的情绪
埃克曼等人(1969)的研究 人的表情也有后天习得成份(富克的研究)
年龄的增长也是影响对表情进行判断的因素
2021/1/9
9
(三)情绪的知觉与判断受主观因素所制约
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不能静态地单纯观察,只 有在一定的被激发起来的情绪背景上才有可能得出正确判 断
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来认识他人当时潜在的心理状 态?
有赖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 布鲁纳1947年的货币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