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

合集下载

1用坐标表示平移

1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
教学新知
点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 到对应点的坐标是(x+a ,y) 或(x-a ,y);将点(x,y)向上(或下) 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是(x,y+b)或(x,y-b).
知识梳理
答案:解:由题意可得:(1)平移后点的坐标为:(0,2);(2)平移 后点的坐标为:(-2,-2);(3)平移后点的坐标为:(4,9);(4) 平移后点的坐标为:(-1,1);(5)平移后点的坐标为:(3,-4).
中考在线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例1】(2015•大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点的坐标是( D ).
【例2】(2015•济南)如图7-2-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如果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 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那么点A的 对应点A1的坐标为( D ).
A.(4,3) B.(2,4) C.(3,1) D.(2,5)
知识梳理
图7-2-51
课堂练习
6.点P(a,b)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得到点(3,-4),则a=__4__,b=___-_5__.
讲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变换.根据点的坐标的平移规律可得a-1=3, b+1=-4,再解可得a、b的值.
课堂练习
图7-2-54
课堂练习
讲评: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1)根据长方形 形状求出BC到y轴的距离,CD到x轴的距离,然后写出点B、C、D的坐标即 可;(2)根据图形写出平移方法即可.

平移图形的相关性质和坐标的变化规律

平移图形的相关性质和坐标的变化规律

平移图形的相关性质和坐标的变化规律一、平移图形的定义与性质1.平移图形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3.平移图形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保持平行且相等。

4.平移具有传递性,即若图形A经过平移变成图形B,图形B经过平移变成图形C,则图形A经过平移直接变成图形C。

5.在平移过程中,图形与原图形重合的点、线段和角,分别称为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二、坐标的变化规律1.坐标系的平移:当坐标系整体向某个方向平移时,所有点的坐标都相应地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值。

2.点的平移:一个点在平面内平移,其实质是该点的坐标发生变化。

若点P(x,y)沿x轴平移a个单位,沿y轴平移b个单位,则平移后点的坐标为P’(x+a,y+b)。

3.直线的平移:一条直线平移时,其上的所有点的坐标都按照上述点的平移规律变化。

4.圆的平移:一个圆平移时,其上所有点的坐标同样按照上述点的平移规律变化。

5.其它图形的平移:其它平面图形平移时,其上所有点的坐标也按照上述点的平移规律变化。

三、平移图形的实际应用1.尺规作图:在尺规作图中,平移是一种基本的作图方法,可以用来构造已知图形。

2.图形变换:在计算机图形学、动画制作等领域,平移是实现图形变换的基本操作。

3.地图导航:在地图导航中,平移是实现地图缩放、查看不同区域的基本方法。

4.设计制图:在工程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平移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定位和调整图形。

四、平移图形的判定与证明1.判定:若两个图形在形状、大小上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则这两个图形一个是另一个的平移。

2.证明:通过证明两个图形对应的点、线段和角相等,可以证明两个图形是平移关系。

五、平移图形的练习与巩固1.绘制:绘制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尝试进行平移,观察平移后的图形特点。

2.变换:将已知图形进行平移变换,求出平移后的坐标或位置。

3.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运用平移图形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直角坐标系中的形平移

直角坐标系中的形平移

直角坐标系中的形平移平移是指将图形沿着指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的操作。

在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图形的坐标值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直角坐标系中的形平移,并讨论与坐标变化相关的数学概念。

一、平移的定义和特点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指定的方向和距离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地移动。

在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可以通过改变图形的坐标值来实现。

平移的特点如下:1. 形状保持不变: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是将图形整体移动到新的位置。

2. 大小保持不变: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3. 方向和距离确定:平移的方向由指定的向量决定,平移的距离由向量的模长决定。

二、平移的数学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可以通过改变图形的坐标值来实现。

设图形的原始坐标为(x, y),平移向量为(a, b),则平移后图形的新坐标为(x + a, y + b)。

三、平移的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其顶点坐标分别为A(2, 3),B(4, 5),C(6, 3),现在需要将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

根据平移的数学表示,我们可以计算得到新的顶点坐标为:A' = (2 + 3, 3 - 2) = (5, 1)B' = (4 + 3, 5 - 2) = (7, 3)C' = (6 + 3, 3 - 2) = (9, 1)通过计算可知,原始的三角形ABC经过平移变为新的三角形A'B'C',其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 1),B'(7, 3),C'(9, 1)。

可以看出,新的三角形与原始三角形相比,保持了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整体移动到了新的位置。

四、形平移与坐标变化形平移是指将图形沿着指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的操作。

在直角坐标系中,形平移可以通过修改图形的坐标值来实现。

形平移的步骤如下:1. 确定平移向量:根据平移的指定方向和距离,确定平移向量的值。

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基础)知识讲解

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基础)知识讲解

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各点的变化规律,理解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平移实质是点坐标的对应变换.2. 运用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要点梳理】要点一、点在坐标中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要点诠释:(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右加左减;(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上加下减;(3)在坐标系内,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沿x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沿y轴平移横坐标不变.要点二、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要点诠释:(1)平移是图形的整体位置的移动,图形上各点都发生相同性质的变化,因此图形的平移问题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典型例题】类型一、点在坐标中的平移1.写出下列各点平移后的点的坐标:(1)将A(-3,2)向右平移3个单位;(2)将B(1,-2)向左平移3个单位;(3)将C(4,7)向上平移2个单位;(4)将D(-1,2)向下平移1个单位.(5)将E(2,-3)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思路点拨】根据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得出平移后点的坐标.【答案与解析】解:由题意可得:(1)平移后点的坐标为:(0,2);(2)平移后点的坐标为:(-2,-2);(3)平移后点的坐标为:(4,9);(4)平移后点的坐标为:(-1,1);(6)平移后点的坐标为:(3,-4).【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点的平移及平移特征,掌握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关键.2.(荆门)将点P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P′(-1,3),则点P 的坐标是.【思路点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本题需注意的是已知新点的坐标,求原来点的坐标,注意平移的顺序的反过来的运用.【答案】(1,2).【解析】新点P′的横坐标是-1,纵坐标是3,点P′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原来的点P,即点P的横坐标是-1+2=1,纵坐标为3-1=2.则点P的坐标是(1,2).【总结升华】左右平移的单位数是平移后点的横坐标减去平移前对应点的横坐标,上下平移的单位数是平移后点的纵坐标减去对应平移前点的纵坐标.举一反三:【高清课堂:第二讲平面直角坐标系2 369935 练习4 】【变式1】已知:两点A(-4,2)、B(-2,-6),(1)线段AB的中点C坐标是;(2)若将线段AB沿x轴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线段A1B1,则A1点的坐标是 ,B1点的坐标是.(3)若将线段AB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线段A2B2,则A2点的坐标是 ,B2点的坐标是.【答案】(1)(-3, -2); (2)(1,2),(3,-6); (3)(-4,-1),(-2,-9).【变式2】(2015•海安县校级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点B,则点B的坐标是.【答案】(0,﹣3).解:∵将点A(﹣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点B,∴点B的坐标是(﹣2+2,3﹣6),即(0,﹣3).类型二、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3.(2015春•邵阳县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3,1),B(1,3).把线段AB平移后得到线段A′B′,A与A′对应,B与B′对应.若点A′的坐标是(﹣1,﹣1),则点B′的坐标为.【思路点拨】各对应点之间的关系是横坐标加2,纵坐标减2,那么让点B的横坐标加2,纵坐标减2即为点B′的坐标.【答案】(3,1).【解析】解:由A(﹣3,1)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1 ),坐标的变化规律可知:各对应点之间的关系是横坐标加2,纵坐标减2,∴点B′的横坐标为1+2=3;纵坐标为3﹣2=1;即所求点B′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3,1).【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变化规律.举一反三:【变式】按要求平移下面的图形.(1)将图形①先向右平移3个格,再向下平移5个格.(2)将图形②先向左平移2个格,再向上平移3个格.【答案】解:作图如下:4.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0),B(6,0),C(5,5).(1)求△ABC的面积;(2)如果将△ABC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A1B1C1,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2B2C2,试求A2、B2、C2的坐标;(3)△A2B2C2与△ABC的大小、形状有什么关系.【思路点拨】 (1)已知AB=6,故只要求得C到x轴距离即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那么图形的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x+a,y)或(x-a,y),将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对应点(x,y+b)或(x,y-b).(3)可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分析和判断.【答案与解析】解:(1)点C到x轴的距离为5,所以11651522ABCS AB h==⨯⨯=△;(2)根据题意求出三角形A2B2C2各顶点的坐标为A2(2,1),B2(8,1),C2(7,6);(3)连接A2B2C2三点可以看出△A2B2C2与△ABC的大小、形状相等或相同.【总结升华】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举一反三:【变式】如图,三角形DEF经过平移后得到三角形ABC,则点D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答案】D(2,2),E(3,-2).。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例题与讲解】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例题与讲解】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 时,图形会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时,图形会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例1】如图①所示的箭头是将坐标为(0,0),(1,2),(1,1),(4,1),(4,-1),(1,-1),(1,-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若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若是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减2呢?分析: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时,原图形就相应地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当纵坐标不变时,横坐标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 时,则原图形会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解:若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1,则所得各点的坐标依次是(1,0),(2,2),(2,1),(5,1),(5,-1),(2,-1),(2,-2),(1,0),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②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箭头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箭头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若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减2,则所得各点的坐标依次是(0,-2),(1,0),(1,-1),(4,-1),(4,-3),(1,-3),(1,-4),(0,-2),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③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箭头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箭头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图形变化后的点的坐标,再根据坐标用线段依次将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新图案.2.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伸长和压缩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图形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或缩小一定倍数时,图形就相应地被横向拉长或压缩该倍数,而纵向不变;当图形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扩大或缩小一定倍数时,图形就相应地被纵向拉长或压缩该倍数,而横向不变.【例2】如图所示的小船是将坐标为(1,0),(3,0),(4,1),(2,1),(2,3),(1,2),(1,1),(0,1),(1,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现将各点的坐标作如下变化: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 1.5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解: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1.5倍,所得各个点的坐标依次是:(1.5,0),(4.5,0),(6,1),(3,1),(3,3),(1.5,2),(1.5,1),(0,1),(1.5,0),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所示,与原图相比,整条船被横向拉长为原来的1.5倍.析规律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对应关系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a倍时,图形就要被纵向拉长或压缩为原来的a倍;当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b倍时,原图形就要被横向拉长或压缩为原来的b倍.3.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时,所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当图形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1时,所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当图形上各点的横、纵坐标都乘-1时,那么所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对称.谈重点对称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对应点的坐标对称情况可以简单记为:关于横轴对称,“横不变,纵相反”;关于纵轴对称,“纵不变,横相反”;关于原点对称,“全相反”.【例3】按要求回答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1,2),(1,4),(1,6),(3,6),(1,4),(3,2),(1,2),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2)将上述各点作如下变化:①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按第一问中的顺序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②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呢?③横、纵坐标分别乘-1呢?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别在两坐标轴上找到对应点,过这两点分别平行于两坐标轴的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如要描点(1,6)的位置,先在x轴上找到点1,在y轴上找到点6,过这两点分别平行于两坐标轴的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理解平移、旋转、伸缩等图形的特征.解:(1)如图所示.(2)①按题中的变化要求各点的坐标依次是:(2,2),(2,4),(2,6),(6,6),(2,4),(6,2),(2,2).所得的图案如图所示,与原图案相比,图形被横向拉伸为原来的2倍.②各点的坐标依次是:(1,5),(1,7),(1,9),(3,9),(1,7),(3,5),(1,5).所得的图案如图所示,与原来的图案相比,图形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③各点的坐标依次是:(-1,-2),(-1,-4),(-1,-6),(-3,-6),(-1,-4),(-3,-2),(-1,-2).所得的图案如图所示,与原图案相比,图形绕O点旋转了180°,即两个图形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4.图形的变换与点的坐标的关系将图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求得各顶点的坐标,反过来,知道了一些点的坐标,我们还可以将各点顺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些有趣的图形.通过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变换,可以得到图形变换的规律.图形是由点组成的,点的坐标发生了变化,图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图形移动时,点的坐标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为:(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按比例增大时,图形被横向拉长;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按比例减小时,图形被横向“压缩”.(2)图形向右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增大;图形向左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小;图形向上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大;图形向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小.(3)横坐标加上一个数,纵坐标不变时,图形左、右平移(加负数,左移,加正数,右移);纵坐标加上一个数,横坐标不变时,图形上、下平移(加正数,上移,加负数,下移).(4)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时,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1时,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图1【例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个封闭的图形ABCDE上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1),D(3,2),E(2,0).(1)将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3,纵坐标不变,并把得到的顶点依次连接,则所得的图形和原图形相比,位置有怎样的变化?(2)如果将各顶点的纵坐标都加上3,横坐标不变,顺次连接各顶点,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将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4,纵坐标都加上5,顺次连接各顶点,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置有怎样的变化?图2解:(1)A ,B ,C ,D ,E 点的横坐标都加上3,所得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1(1,0),B 1(4,2),C 1(5,1),D 1(6,2),E 1(5,0),依次连接各点得图形A 1B 1C 1D 1E 1,图形A 1B 1C 1D 1E 1相当于图形ABCDE 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如图2).(2)A ,B ,C ,D ,E 点的纵坐标都加上3,所得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2,3),B 2(1,5),C 2(2,4),D 2(3,5),E 2(2,3),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图形A 2B 2C 2D 2E 2,图形A 2B 2C 2D 2E 2相当于图形ABCDE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如图2).(3)各顶点的坐标横坐标都加上4,纵坐标都加上5,所得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3(2,5),B 3(5,7),C 3(6,6),D 3(7,7),E 3(6,5).依次连接各顶点,所得图形A 3B 3C 3D 3E 3相当于先把图形ABCDE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如图2).5.从变化的“鱼”中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关系通过变化的“鱼”,在坐标系内,将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图形的现实性、趣味性,又体现了数学的深刻性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平移:原图形的坐标中,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 (a >0),则所得图案被向上(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形状、大小未发生改变;反之,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 (a >0),则所得图案被向右(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轴对称:原图形的坐标中,横(纵)坐标保持不变,纵(横)坐标分别乘-1,则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纵轴)对称.伸长:新图案的坐标变为原图案坐标的a倍,则将原图案伸长a倍,便可得新图案.压缩:新图案的坐标变为原图案坐标的1a(a>1),则将原图案压缩1a,便可得新图案.【例5】下面的方格纸中画出了一个“小猪”的图案,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小猪”所占的面积为多少?(2)在上面的方格纸中作出“小猪”关于直线DE对称的图案(只画图,不写作法);(3)以G为原点,GE所在直线为x轴,GB所在直线为y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只要数一数正方形的个数就能解决;(2)先利用网格的条件找到每个点的对称点,再连接起来即可;(3)按要求画出直角坐标系立即可得答案,这样的问题可充分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成功.解:(1)观察图形:“小猪”所占面积包括29个小正方形和7个小三角形面积和,每个小三角形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小猪”所占面积为32.5.(2)“小猪”关于直线DE对称的图案如图所示.(3)点A的坐标是(-4,1).。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关系)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关系)

(x,y)-------(x,y+4 )
(x,y)-------(3+x, y)
(x,y)-------(x-1, y)
(x,y)-------(x, y-6)
6、在直角坐标系中, △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2,3 ),B(-4,-1),C(2,0),将 △ABC平移至 △A′B′C′的位置,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 A′, B′,C′, 若点A′的坐标为(3,1)则点B′的坐标为————, 点C′的坐标为——————
5
横坐标( 不变 ) 平移2个单位
4
纵坐标( +2 ),
3
猜一猜
2
1
0
1 2 34 5 6 7 8
–1
对应点的坐标有
什么变化?
x
–2
则坐标变化为:
–3
–4
(x,y) (0,0) (5,4) (3,0) (5,1) (5,-1) (3,0) (4,-2) (0,0)
–5
(x ,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向左移3个单位所得 B.向右平移3个单位所得 C.向上移3个单位所得 D.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为A(-1,4),B(2,-2), C(5,1),将△ABC的各点的横坐标都减2,纵坐标不变,
则( A )。
A. △ABC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向左方平移了2个单位 B. △ABC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向下方平移了2个单位 C. △ABC的形状不变,但比原来扩大了 D.△ABC的形状和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4、将点A向下平移a(a >0)个单位,则平移 后的点A’的坐标是-----(-x-,---y---a--)

图形平移的方法与步骤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平移的两个要素

图形平移的方法与步骤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平移的两个要素

一、平移的要素是什么1.决定平移的基本要素是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它是等距同构,是仿射空间中仿射变换的一种。

它可以视为将同一个向量加到每点上,或将坐标系统的中心移动所得的结果。

即是说,若是一个已知的向量,是空间中一点,平移。

二、平移的要点1.原来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和平移后的图形是全等的。

2.平移的方向。

(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东偏南n度,东偏北n度,西偏南n度,西偏北n度)3.平移的距离。

(长度,如7厘米,8毫米等)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1.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2.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四、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1)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x+a,y);原图形上的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xa,y);(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x,y+b);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x,yb)。

图形的平移认识平移的概念与意义

图形的平移认识平移的概念与意义

坐标变化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上每个点 的坐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横坐标 或纵坐标的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平移的 方向和距离。
03
图形平移的判定方法
对应点连线段平行且相等
01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任意一对 对应点所连线段都是平行且相等 的。
02
可以通过测量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来验证这一性质,如果距离相等 ,则可以判定图形发生了平移。
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任意一对对应 线段都是平行且相等的。
可以通过比较对应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来验证这一性质,如果长度相等且方 向相同,则可以判定图形发生了平移 。
对应角相等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任意一对 对应角都是相等的。
可以通过测量对应角的度数来验 证这一性质,如果度数相等,则
可以判定图形发生了平移。
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关键点的选择
在图形上选择一些关键点,如顶点、交点、中心点等。这些点将作为平移后新图 形的重要参考点。
对应点的确定
根据平移方向和距离,找出每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这些对应点将构成平移 后新图形的轮廓。
连接对应点,完成作图
连接对应点
使用直线或曲线将平移后的对应点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图形 。注意保持连接的连续性和图形的完整性。
动画制作
在动画制作中,平移可以用来实现物体的移动和场景的切换。通过控制 物体的平移速度、方向和路径,可以制作出逼真的动画效果。
03
机器人路径规划
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平移可以用来调整机器人的行走路径和姿态。通
过计算机器人需要平移的距离和方向,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避
障等功能。
06
总结与拓展
对平移概念的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 ,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变化的鱼”探究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其坐标变化的规律,认识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1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活动内容:
图3-6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 Oh (5.
4X(3. Ok(5, I L (5, -1 )・(3* 0 )( (4, -2)H0,
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将这条宜向右
平移5个单位长度.
⑴画出平移后的新迨二
12)在图中尽呈多选取儿at对应点*并将
它们的举标填人下表:
图3-6
原来的鹫(,) f . )( 1
向右平移5个单
(・){ , )( ・)

长度后的新也”
(3)你发现对应点的坐融之间有f|•么关系?
如果将原来的“鱼”向左平移4个单位氏度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启再具休做一做.
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的坐标变化, 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 。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内容:
2
如果将3-n 中的向卜平移3个单位也度.那么平移前后的两 条 沁 中■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将图3-6中的 沁 向下 平移2个单位长度呢?
(1) 将图^一6中“鱼丹的毎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懂坐标分别 加3电再将得到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从而画出一条新“鱼二 这条 新 吨 与原来的相比冇什么变化?如果纵坐标保持不变.橫坐标分别 减2呢?
(2) 将隆|:3-耳中“鱼”的每个“顶点“阳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塑标分别 加3.所得到的新渔”与原来的“CT 相比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横坐标保持 不变*纵坐标分别减2呢?
总结出几句话第一个环节由学生自己谈谈坐标系中的平移现象,活动目的:语, 进行比较,辅以语文的语句分析,很快就得到了平移的坐标变化,这样使学 生 有成就感,并有继续探索的精神。

可以放手让学对学生来讲比较容易, 第二个环 节继续探索平移的坐标特征, 生来做。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活动内容
在平面也角坐标系中* 一个图形沿工轴方向平移自(^>0 )个单位长度 C ;的图形与庫陈形対应点的坐标之间冇什么关系?如果图形沿丁轴方向平 移口(HA0)个单位氏度呢?与同伴交流.
含有字母这一环节继续探索平移的坐标特征,由于涉及到一般状况,活动目的: 表示,对学生有点难度,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

对平
移的归纳总结如下:3
K -个图形沿嘲方问平移a (a>0)
向右平移2个单位
(x,y) 个单位氏度: (x+a , y) (x-a, y) o
2. 一个图形沿丫轴方向平移F (a >0)个单位长度: 向
上平移刁个单位
(x, y+a)
向左平移卫个单位 (X/Y)
向下平移』个单位
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效果:在开发学生利用已有但是,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知识,主动进行新知探究方面还不理想。

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活动内容:
「随堂练习222272)鳥22922222222再
「卩L]边® AHCD的顶点坐标分别是川(L H(-3* OX C(0t -3 \ D' 3. 0),
(I )将西边A BCD向右平移弓亍单伎长匮.得到凹边形G0.写岀冋边齐顶点的半标匸
(2)将四边形AtBjCfii向上平務6个单位长度* ■到四边妙&風GA*写出四边底』厨3
各顶点的坐标.
2.门)将第1题中的四边形A县3齐顶加蚀厲标不变.憤坐标仆别减4.得到四边形禺禺它与
四血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2)将四边形血禺⑺弘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別減I •得到四边
形A.B.CD,・它与四边形右场相比冇什么变化?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活动目的理解平移变换与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坐标变换之间的变化特征。

通过练习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效果:
4
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
平移小结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
图形

a个单位时,平移a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
图形a个单位时,平移a个单位;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活动目的:完善知识,明确重点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3.2习题
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
活动内容:
思考: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
(x,y) ——(x-1 , y+4)
活动目的:最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四、教学设计反思
1. 注意学生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