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19-2020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驰骋.(chěng)当.世(dānɡ)冠.服(guān)B.著.帽(zhuó)谪.居(zhé)矍.然(jù)C.奴婢.(bì)萧.然(xiāo)园宅.(zhái)D.两骑.(jì)精悍.(hàn)垢.污(gòu)项,“矍”应读“jué”。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往阳狂垢污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扣其乡及姓字项,“阳”通“佯”。

B项,“有”通“又”。

D项,“扣”通“叩”。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环堵..萧然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使酒:因酒使性。

D.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阳狂:假装疯癫。

项,环堵:不是院墙,而是四墙,指屋中。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方山子传》《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方山子传》《

第四单元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显闻:显达闻名 B .往往阳狂..垢污 阳狂:假装疯癫 C .宋将军故.自负 故:原因 D .吾数.击杀响马贼 数:屡次解析: 故:本来。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往往阳狂垢污B .客不得已,与偕行C .砉然向然D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解析: A .“阳”通“佯”,假装;C.“向”通“响”;D.“扣”通“叩”,询问。

答案: B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C.⎩⎪⎨⎪⎧ 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 .⎩⎪⎨⎪⎧ 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解析: B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 介词,在/介词,比;D.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B .但观之,慎弗声C .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D .余既耸然异之解析: B 项,“声”,名词作动词,出声;C 项,“快”,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D 项,“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奇。

答案: A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 .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解析: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二、阅读鉴赏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高中语文-4推荐作品2-大铁椎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4推荐作品2-大铁椎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②章质夫:章,字质夫,与苏轼同官京师。



③《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


④从教坠:任凭飘落。
⑤有思:有情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故事】 京师同官章质夫写有一首词《水龙吟·杨花》
吟唱杨花,非常有名。这触发了苏轼,也按其原韵写了这首
仍是吟唱杨花的词。这首词虽和章词同样题材,同样曲调,
同样韵脚,却另辟新境,自出新意,写得与原词完全不同。
以至于王国维评苏词为“和韵而似原唱”,章词是“原唱而
人 教

似和韵”。
语 文
好像是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你零落坠
地。你被抛弃在我家路旁,随风飘泊,细思量仿佛无情,实
际上又含有深情。好像是一位闺中少妇,你在暮春天气里,
因思念远人而柔肠萦结,又因天气乏人而娇眼困倦,想睁开

分)
版 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
敢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译文:当时座上有一个食量极大的客人,相貌非常丑陋, 右腋下夹着一把大铁椎,重达四五十斤,不管是喝酒吃饭, 还是拱手行礼,片刻也不离身。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D.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译文:宋将军本来就自以为了不起,并且想看看大铁椎
人 教

做什么事,便极力请求他带大铁椎一块去。

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C.将军强.留之强:尽力D.语类.楚声类:类别D[D项,类:像。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既耸然.异之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B[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

B项,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介词,在;介词,向。

D项,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揣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B.但观之,慎弗声C.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D.余既耸然异之A[B项,“声”,名词作动词,出声;C项,“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D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重用。

(2)宋将军吓得不敢喘气儿,看着他们厮杀,两条腿直哆嗦,几乎要从土堡上掉下来。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含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请分析下面这段话的作用。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赏析下面一段话。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3.分析下面这句话的作用。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4.分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这句话的作用。

5.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6.请赏析“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7.说说“余既耸然异之”这句话的作用。

8.说说“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这句话的作用。

9.请赏析下面这段话。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10.请说说下面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11.赏析下面的一段话。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1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其“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3.《方山子传》一文在结构上与众不同,请加以分析。

14.方山子的“隐”,是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15.识记字音闾.(___)遁.(___)慥.(___)矍.然(___)勋.阀(___)垢.(___)庵.(___)岐.(___)奴婢.(___)精悍.(___)傥.(____)16.通假字犹见.于眉间(___)往往阳.狂垢污(___)17.古今异义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___)使从事..于其间(___)18.一词多义使使.骑逐而射之(_____)使.从事于其间(_____)而使骑逐而.射之(_____)而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_____)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______)19.词类活用岁.得帛千匹(___)闾里之侠皆宗.之(___)余既耸然异.之(___)见方山子从.两骑(___)亦足以富乐..(___)方山子怒.马独出(___)20.句式积累人莫识也(___)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___)见方山子从两骑(___)何为而在此(___)鹊起于前(___)21.分析“大铁椎,不知何许人”这句话的作用。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十四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十四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知常识] 传记:传记也称作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 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 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 和历史关系密切, 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作 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 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 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另一类属文学范围, 传记作者在 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 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 想象 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 记的基本要求。
3.状语后置 ①晚乃遁于光、 黄间(按现代汉语的语序 为“晚乃(于光、黄间)遁”) ②鹊起于前 ( 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 “ 鹊 (于前)起”) ③精悍之色, 犹见于眉间(按现代汉语的 语序为“(于眉间)犹见”) 4.省略句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 驰骋 ” 后省略介 词“于”)
或列举未尽
4.因 ①因 谓之方山子 连词,于是,就 . ②因 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副词,趁机 .
③因 其固然 动词,依照 . ④于今无会因 .名词,原因 ⑤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经由,通过 . ⑥蒙故业,因 遗策 动词,沿袭 .
介词,趁着 ⑦因 利乘便 .
⑧安陵君因 使唐雎使于秦 连词,因而 . 5.然 ①然 终不遇 连词,然而,可是 .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方山子亦矍然 .
以……为宗,尊崇 闾里之侠皆宗 之 宗: .
每年
2.动词的使动用法 见方山子从 两骑 从: 使……跟从 .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享乐富足 亦足以富乐 .. 富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余既耸然异 之 异: 以……为奇 .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方山子, 光、 黄间隐人也(“……, ……也” 表判断)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也”表判断) ③自谓一世豪士(“谓”为判断词) 2.宾语前置 何为而在此(“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 语前置, “为何”)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导学目标《方山子传》: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大铁椎传》: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提高学生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也要学会总结和归纳。

2.体会大铁椎的英雄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文中的侠义精神。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

明亡后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

清初,人称魏禧、汪琬和侯方域为散文三大家。

魏禧与兄长魏际瑞、弟弟魏礼,都善写文章,世称“宁都三魏”。

魏禧的诗有深沉雄浑之风,可见于他的《读〈水浒〉》《卖薪行》等。

2.背景解读(1)《方山子传》:元丰三年(1080),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来往频繁。

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见《岐亭五首》)。

两人感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写下了这篇散文。

苏轼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2)《大铁椎传》:本文是一篇传记。

作者因为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文中以细腻生动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有识见、有气节、精武艺、识文墨,使用铁椎的大力士的“异人”形象,描写出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本可大有作为,在当时却所遇不合,无用武之地,只能去与响马决斗的可悲境遇,透露出作者对明朝亡国君臣的不满,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起来“抗清复明”的爱国思想。

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天文与历法(一)(1)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课下能力提升十四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课下能力提升十四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

课下能力提升(十四)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时间:40分钟 分值:47分)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B .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C .将军强.留之 强:尽力D .语类.楚声 类:类别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既耸然.异之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B .但观之,慎弗声C .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D .余既耸然异之4.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于:介词,到……(某地)B .故尝与(之)过宋将军 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C .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 之:代词,你,指宋将军D .客不得已,与(之)偕行 之:代词,他,指宋将军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分)译文:(2)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3分)译文: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导学目标《方山子传》: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大铁椎传》: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提高学生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也要学会总结和归纳。

2.体会大铁椎的英雄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文中的侠义精神。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

明亡后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

清初,人称魏禧、汪琬和侯方域为散文三大家。

魏禧与兄长魏际瑞、弟弟魏礼,都善写文章,世称“宁都三魏”。

魏禧的诗有深沉雄浑之风,可见于他的《读〈水浒〉》《卖薪行》等。

2.背景解读(1)《方山子传》:元丰三年(1080),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来往频繁。

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见《岐亭五首》)。

两人感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写下了这篇散文。

苏轼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2)《大铁椎传》:本文是一篇传记。

作者因为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

文中以细腻生动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有识见、有气节、精武艺、识文墨,使用铁椎的大力士的“异人”形象,描写出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本可大有作为,在当时却所遇不合,无用武之地,只能去与响马决斗的可悲境遇,透露出作者对明朝亡国君臣的不满,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起来“抗清复明”的爱国思想。

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天文与历法(一)(1)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时、纪日、纪月、纪年等。

(2)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3)十二时辰计时法,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二古诗文基础方山子传1.字音识记①遁.于光黄间(dùn)②方山子亦瞿.然(jué)③方山子傥.见之欤.?(tǎnɡ_yú)④故人陈慥.(zào)2.通假字(1)前十有.九年(“有”通“又”)(2)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3)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4)方山子傥.见之欤(“傥”通“倘”,或许) 3.词语解释(1)闾里..之侠皆宗.之闾里:乡里宗:尊奉(2)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3)然终不遇..不遇:没有被赏识(4)方山子亦瞿然..瞿然:吃惊注视的样子(5)挟二矢.矢:箭(6)精悍..之色精悍:精明强干(7)往往阳狂垢污..垢污:肮脏污秽4.古今异义(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媳妇(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古义:在马背上今义:立刻、立即(3)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古义:任职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4)然终不遇..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今义:没有遇到(5)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5.一词多义6.词类活用(1)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2)闾里之侠皆宗.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尊崇)(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4)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庵,在庵中;蔬,用蔬菜)(6)亦足以富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安乐)(7)方山子怒.马独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奋起)7.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也,表判断)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应为“为何”)②鹊起于前(状语后置,应为“鹊于前起”)③呼余宿其家(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呼余于其家宿”)(3)省略句见方山子从两骑(“见”前省略主语“余”)大铁椎传1.字音识记①铁椎.(chuí) ②言讫.不见(qì)③吹觱篥..(bì_lì)2.通假字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3.词语解释(1)不知何许.人许:处所,地方(2)工.技击工:擅长(3)貌甚寝.寝:丑陋(4)饮食拱揖..不暂去拱揖:拱手作揖(5)语类.楚声类:像(6)言讫.不见讫:完结,终了(7)方期.我决斗某所期:约定(8)省.兄河南省:探望(9)引.之长丈许引:拉开4.古今异义(1)子灿见窗户..皆闭古义:窗子和门今义:窗子(2)宋将军……力请客..古义:请求客人今义:请人吃饭、看戏等5.一词多义6.词类活用(1)不冠.不袜.(名词作动词,戴帽,穿袜)(2)夺其物,故仇.我(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仇)(3)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4)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作状语,从四面)(5)客奋椎左右..击(名词作状语,从左右)(6)但观之,慎弗声.(名词作动词,发出声音)7.特殊句式(1)客则鼾睡(于)炕上矣(省略句)(2)吹觱篥数声(定语后置句,应为“吹数声觱篥”)(3)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定语后置句,应为“二十余骑贼四面集”)(4)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北平陈子灿(于)河南省兄”)(5)尘滚滚东向驰去(介词宾语前置句,应为“向东驰去”)三古今对译方山子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

他年轻的时候慕①朱家②、郭解③为人,闾里④之侠皆宗⑤之。

稍壮⑥,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等到他折节⑦读书,欲以⑧此年龄稍长,就一改往昔志向和行为而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驰骋⑨当世,然终⑩不遇。

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重用。

晚乃遁⑪于光、黄间,曰岐亭⑫。

到了晚年,便隐遁到光、黄二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庵⑬居蔬⑭食,不与世相闻⑮;弃车马,毁居住在草庵中,以素食为生,不与世人来往;舍弃了车马,毁除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⑯识也。

见其了礼冠制服,徒步往来于山中,世人都不认识他。

看到他所著⑰帽,方耸而高⑱,曰:“此岂古方山冠⑲戴的帽子形方而突起,就说:“这帽子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郭解:二人皆为汉代著名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④闾(lǘ)里:乡里。

闾,名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⑤宗:尊奉。

⑥壮:长大成人。

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

⑧以:介词,凭借。

⑨驰骋:动词,骑马奔跑,这里指一展抱负。

⑩终:副词,终究、最终。

⑪遁:动词,隐居、隐遁。

⑫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

⑬⑭庵、蔬:名词作状语,在庵中、用蔬菜。

一说“居庵食蔬”。

⑮闻:动词,往来。

⑯莫:否定代词,没有人。

⑰著:动词,戴。

⑱方耸而高:形方而突起。

段解:直接叙述,简单介绍方山子生平,并说明主人公得此称号的缘由。

段解:细节描写,写他乡遇故知。

段解: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最后对方山子何以成为隐士表示疑惑不解。

段解: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强调他隐居来此必有缘故。

段解:暗示方山子隐居的原因。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①人。

北平陈子灿省②兄河南,大铁椎,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北平的陈子灿赴河南探望与遇宋将军家。

宋, 怀庆青华镇人, 工③技击,哥哥,在宋将军家遇见过他。

宋将军,是怀庆府青华镇人,擅长武术,七 省 好④ 事 者皆来 学 ,人以其周围七个省中喜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拜师学艺,人们因为他雄 健, 呼宋将军 云。

宋 弟子 高信之, 亦怀庆人,魁伟健壮,都叫他“宋将军”。

宋将军的弟子高信之,也是怀庆府人, 多力 善 射, 长 子灿 七岁, 少 同学, 故力气很大,擅长射术,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他俩是同学,所以尝与 过⑤宋将军。

陈子灿曾经陪他去拜访过宋将军。

⎣⎢⎡ ①许:处所,地方。

②省:探望。

③工:擅长。

⎦⎥⎤④好hào :喜好。

⑤过:访问。

段解:以陈子灿的所见所闻引出大铁椎其人。

时座 上有健啖⑥ 客 ,貌 甚寝⑦, 右胁当时,坐席上有一位食量极大的客人,相貌非常丑陋,右腋下夹 大铁椎,重 四 五 十斤, 饮食 拱 揖⑧夹着一把大铁椎,重达四五十斤,不管是喝酒吃饭,还是拱手行礼, 不暂去。

柄 铁 折叠环复, 如锁上 练 ,引⑨片刻也不离身。

锤把上的铁链折叠环绕着,就像铁锁上的链子,拉之 长丈许 。

与人罕言 语,语 类楚 声。

扣⑩开它约有一丈多长。

他很少跟别人说话,说话像楚地的口音。

问他 其乡及 姓字,皆 不答。

的家乡和姓名,他都不回答。

⎣⎢⎡ ⑥啖:吃。

⑦寝:丑陋。

⑧拱揖:拱手作揖。

⑨引:拉。

⑩扣: ⎦⎥⎤通“叩”,询问。

段解:细述大铁椎的相貌举止,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既 同寝 , 夜半,后来,陈子灿、高信之等人和大铁椎一起睡觉,半夜间, 客 曰:“吾去矣!”言 讫○11 不见 。

子灿见大铁椎说道:“我走了!”说完他就不见踪影了。

陈子灿看到 窗户 皆 闭, 惊 问 信之。

信之曰:“ 客窗户和门都紧闭着,惊奇地问高信之。

高信之说:“这位客人 初至 ,不 冠⑫ 不 袜⑬,以蓝手巾裹头,足 缠 白 布,刚来时,没戴帽子没穿袜子,用蓝布包着头,白布裹着脚, 大铁椎 外, 一 物无所持, 而 腰除了一把大铁椎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拿,可是他腰带里裹有 多白金。

吾与 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 寐而 醒,好多银子。

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

”陈子灿睡觉后再醒来时, 客 则 鼾 睡 炕 上矣。

大铁椎却在炕上打着鼾声熟睡着。

⎣⎢⎡⎦⎥⎤⑪讫:完结。

⑫⑬冠、袜:皆作动词,戴帽子,穿袜子。

段解:以陈子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写大铁椎的奇异之处。

一日, 辞宋将军 曰: “吾始 闻汝有一天,大铁椎辞别宋将军时说道:“当初我听说你的 名 , 以 为 豪 , 然 皆不足用。

吾去矣!”名声很大,把你当作英豪,然而你的武艺全都不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