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创造形象诗文有别SK-2011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共15张PPT)

游记散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哲理散文—— 《庖丁解牛》 史论散文—— 《阿房宫赋》 传记类散文—— 《项羽之死》
《西门豹治邺》 《大铁椎传》
(2)文体内容: 《过小孤山大孤山》 ——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庖丁解牛》 ——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 《项羽之死》 ——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阿房宫赋》 ——通过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描绘,说明国家 兴亡的道理。 《西门豹治邺》 ——通过生动曲折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大铁椎传》 ——通过充满悬念的记叙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
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
(1)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 四史》仍为重点。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 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选文内容丰富 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 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 化的倾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 受到重视,不仅题型多样化,而且题量趋 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二十四史非史也,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梁启超
二十四史是我国 古代二十四部历书 的总称。除《史 记》是通史且为个 人写作外,其余都 是断代史,且大多 为集体编写。
前四史为: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陈寿《三国志》
2008年湖南卷 2008年全国卷1 2008年全国卷2 2008年安徽卷 2008年江苏卷 2008年北京卷 2008年天津卷
2009年湖南卷 2009年全国卷1 2009年全国卷2 2009年安徽卷 2009年江苏卷 2009年北京卷 2009年天津卷
选自《欧阳修全集》 21分
昙首传》
选选自自《《新后唐汉书书··韩吴休汉传传》》考
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江汉油田广华中学胡倩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单元共有6篇文章,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自主赏析《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
我先让学生通读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意之后,我问学生最喜欢哪一篇文章,大多数学生说喜欢《项羽之死》。
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把《项羽之死》作赏析示例来讲解,其他文章让学生自主赏析,并就自己喜欢的一篇来写赏析性探究性的文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做好示例引路,我编制了《项羽之死》导学案。
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学习目标:1、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根据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1、项羽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
那么大家熟知的成语有哪些?2、我们在必修教材上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他。
二: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三:小组学习,欣赏形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场景讨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①复述场景主要情节,明确主要字词的意思;②结合文本原句,谈谈自己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并评价其在此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③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④选择其中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赏析,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四、交流探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
请你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希望你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五、评价项羽,得出启示。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对项羽有没有新的认识?你从他身上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你拿起笔,把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1课时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学习目标1、理解出阿哥在形象,诗文有别。
2、了解散文之部和第四单元的基本特点。
3、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散文部分学习目标和单元构成本书散文部分,主要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2、明确学习对象,把握文体特点(1)文体对象方面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所选作品,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哲理型散文,如《庖丁解牛》。
既有史论散文,如《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项羽之死》《西门豹治邺》和《大铁椎传》。
文体对象可谓多种多样。
(2)文体内容方面本单元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人物事件的精彩叙述。
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3)艺术形象方面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式。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很重视艺术形象的表现。
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⑤抒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3、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法(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
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 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 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 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分析事情 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
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
体的交代,所展现的形象带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诗歌 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直接 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与升华,上下前后之 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那样交代得那样具体,而是有许多跳
跃和省略。
三是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 形象吸引读者。
阅读散文应注意: 一、分析人物
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
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 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
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 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 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 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 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 握作者的感情。
学法指导
第 四 单 元
单元目标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诗歌与散文都可以创造形象,但诗文有别。
一是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更强,叙述、说明乃
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散文中 的形象一般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能给我们更为具体逼 真的感受。
二是散文和诗歌创造的形象各有特点。散文通过翔实具
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 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 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解决普遍存在的文字问题,落实单元重点。(前4篇课文)
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平台上,解决部分文言的问题,疏通文本,把握内容,认识形象(景物、人物)。
落实重点文言知识。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三
突出重点,围绕人物、景物形象进行解惑。
((前4篇课文)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当讲解,从形象出发欣赏作品,解决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
六
成果(论文)展示、评价。
学生在对同伴文章的质疑、评价中提高探究、审美的能力。
学会倾听、质疑、评价,完善自己文章。
持续性评价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评价标准的设计是否与深度学习目标一致?是否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是
2.评价活动是否贯穿学习活动始终?是否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
是
3.评价证据是否来自于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
解惑。
文言知识自测。
四
进行开题指导。学生学习拟定研究题目。(前4篇课文)
帮助学生学习从文本出发兼顾兴趣,自主选择研究的切口、确立研究题目。
拟写研究题目,并按要求完成表格一。
五
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监控。
帮助学生学会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整合、学习合理使用材料。
在筛选整合材料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应用、审美能力。完成表格二。
【作业表单4: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评价设计
环节
教学内容
达成目标
学生活动
一
诵读课文,熟悉内容。
(6篇课文)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的初步对话,建立第一感受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定稿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山上有丰富人文景观,《水经》记载: 大禹曾在此山岩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 姑庙。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贾客荟萃, 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喧闹 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
南宋绍兴初,魏国公张俊从湖湘还,曾对小孤山寺庙加以 修葺,扩建为六重,规模宏敞。庙前额曰“惠济”,神号“安 济夫人”,并有碑载其事。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定稿课件
第 272/574页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
莫漫狂,小姑前年嫁 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人 所
彭郎”之句,传者因 以说小孤山庙里有彭郎像,澎
史论散文—— 《阿房宫赋》
传记类散文—— 《项羽之死》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定稿课件
第 121/524页
(2)文体内容:
《过小孤山大孤山》
——描写了饶有韵味山川景物形象;
《庖丁解牛》
——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道理。
《项羽之死》
——刻画出个性鲜明人物形象。
《阿房宫赋》
——经过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描绘,说明国家兴
“古代散文观赏”学习目标和单元组成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了解散文形象性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把握散文逻辑性和抒情性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体会散文灵活性和趣味性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定稿课件
第 111/514页
本单元学习内容
文体对象:中国古代散文
游记散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哲理散文—— 《庖丁解牛》
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 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教案推荐

单元(章节)课题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本节课题
赏析方法指导: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三维目标
1.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积累相应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知识。
2.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品味文中精彩优美的语句,使学生体会到古代散文在创设形象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散文较之诗歌更为具体逼真,与实际生活更贴近。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
通过对比阅读,把握诗歌、散文在创设形象方面的不同。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
教 学 过 程
环节
任务·目标
实施方法
备注
课前预习
阅读《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理解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含义
1、学生阅读,划出要点。
2、教师就要点予以强调、补充讲解。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 “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
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
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史是我国 古代二十四部历书的 总称。除《史记》是 通史且为个人写作外, 其余都是断代史,且 大多为集体编写。 前四史为: 司马迁《史记》 二十四史非史也,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陈寿《三国志》 ——梁启超
2008年湖南卷 2008年全国卷1 2008年全国卷2 2008年安徽卷 2008年江苏卷 2008年浙江卷 2008年山东卷 2008年四川卷 2008年江西卷 2008年海南宁夏卷 2008年北京卷 2008年天津卷 2008年辽宁卷 2008年重庆卷 2008年福建卷 2008年广东卷
浙江近几年高考文言文考题回顾: 2004年:《宋史.许君传》 2005年:《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2006年:《蚊对》(明)方孝孺
2007年:《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2008年:《白居易传》
2009年:《宝绘堂记 》(宋)苏轼
2010年:《魏书.胡叟传》
设题特点:
浙江2010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从设 题来看,侧重于整体理解。分别考了 “文言实词词义的解释”、“虚词意 义和用法的辨析”、“文章内容的分 析和概括”、“文言语句的翻译”和 “与文章理解相关的简答题”等几个 考点。命题者注重对文章整体的考查, 我们只有在整体把握文意之后,才能 比较准确地答题。
游记散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哲理散文—— 《庖丁解牛》 史论散文—— 《阿房宫赋》
传记类散文—— 《项羽之死》 《西门豹治邺》 《大铁椎传》
(2)文体内容:
《过小孤山大孤山》——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 景物形象; 《庖丁解牛》——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 《项羽之死》——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阿房宫赋》——通过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 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 《西门豹治邺》——通过生动曲折的事件塑造 人物形象。 《大铁椎传》——通过充满悬念的记叙表现人物的 传奇色彩。
天上的街市 示例: 郭沫若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远远的街灯明了, 定然是不甚宽广。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天上的明星现了,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他们此刻,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在天街闲游。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大跃进诗歌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 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
选自《欧阳修全集》 21分 选自《宋史· 廖刚传》 选自《宋书· 王昙首传》 选自《新唐书· 韩休传》 选自《后汉书· 吴汉传》 选自《白居易传》 选自《聊斋志异· 张诚》 选自《明史· 郑濂传》 选自《左传· 子产为政》 选自《晋书· 嵇绍传》 选自《汉书· 韩延寿传》 选自《墨子· 兼爱中》 选自《隋书· 韩擒虎传》 选自《晏子春秋》 选自《晏子春秋》 选自《晋书· 周访传》
2010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 (1)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 四史》仍为重点。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 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选文内容丰富多彩, 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 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 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 受到重视,不仅题型多样化,而且题量趋 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清·吴乔
意喻之米, 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 饭不变米形, 酒形质尽变。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 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①诗歌常用比兴,散文 注重写实。 ②诗歌刻画形象多跳跃 和省略,散文则交代得细致 真实。 ③诗歌给人更多想象空 间,散文给人更具体逼真的 感受。
示例: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 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法: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 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2、理清同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 情节。 3、把握、透析各类散文的主题 和艺术形象。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示例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 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 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朱自清《荷塘月色》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 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其“意” 蕴藉隽永,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 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 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 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 ——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 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 ——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说理类散文的形象 ——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叙事类散文的形象 ——细致生动的事件; 抒情类散文的形象 ——真挚感人的情感。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文体对象:中国古代散文
“古代散文欣赏”学习目标和单元构成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理解散文的形象性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文无定格于韵文、骈文,凡 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 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 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 式。包括随笔、游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