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_黄炳辉

合集下载

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措施

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措施

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采取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时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本院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76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5月到2022.5月,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采用针对性护理的3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另外40名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

对比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血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在采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情况,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NRDS;PS;应用效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一疾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由于患儿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从而诱发的一种特发性疾病,这一疾病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容易诱发患儿出现慢性肺部疾病。

经研究发现,患儿体重越低以及孕周越小,出现这一疾病的概率越高。

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儿进行治疗,属于这一疾病的特效治疗手段,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应用程度在逐渐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死亡率,我国诸多医院已经将这一治疗手法称为治疗NRDS的主要治疗手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对患儿治疗中护理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本人将以本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76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5月到2022.5月,观察组36例,对照组40例。

观察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5:4;胎龄方面统计,上限:36周,下限29周,平均值(31.4±2.8)周,体重方面对比;最重1910克,最小1654克,平均值(1724.23±61.25)克;对照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23:17;胎龄方面统计,上限:36周,下限29周,平均值(31.6±2.7)周,体重方面对比;最重1921克,最小1678克,平均值(1738.58±65.35)克。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果 报告 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 资料 选择 2 0 1 0年 6月 至 2 0 1 2年 1 0月
在我 院新 生儿科 住 院 治疗 N R D S患儿 6 5例为 研 究对
象, 诊断均符合文献 [ 1 — 2 ] 标准 。按 随机数字 表法 分 为 观察 组 3 2例 和对 照组 3 3例 , 观察 组 男 1 8例 , 女 1 4 例; 胎龄 2 6 . 4— 3 2 . 0 ( 2 8 . 6± 2 . 4 ) 周; 体重 9 5 0— 1 8 5 o ( 1 5 8 0 . 5±1 5 3 . 6) g ; 发病 时 间 ( 2 . 5±1 . 0) h ; N R D S病 情 分 级 J : Ⅱ级 1 0例 , Ⅲ级 1 4例 , Ⅳ级 8
【 摘要 】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 P S ) 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 R D S ) 的临床疗效 , 以寻 求合 理 的治疗剂 量。方法 将 6 5例 N R D S患儿按 随机数 字表 法分为观 察组 3 2例 和 对 照组 3 3例 , 两组 患儿 均给
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 在此治疗基础上 , 观察组患儿给予大剂量 P S ( 2 0 0 m s / k s ) 治疗,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 剂量 I s ( 1 0 0 m s / k s ) 治 疗。 比较 两组 患儿治疗前后 的动脉氧 分压 、 氧合功 能 、 症状、 体征 及胸 片变化 ; 两组机 械通 气时 间、 氧疗 时间、 住 院 时间及住 院费用 ; 两组 并发症发 生率 。结果 观 察 组症状体 征 、 吸入 氧 浓度 、 气道压 力 、 吸 气峰 压 、 呼气末正 压及 呼吸频 率、 氧分 压和肺氧合 功 能比对照组 明显改善 ( P均 < 0 . 0 5 ) ; 观察重复应 用 固尔苏例数

体外膜肺氧合在治疗肺损伤所致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体外膜肺氧合在治疗肺损伤所致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的 液氧合和二氧化 碳排 出 , 增 加血 浆黏 附分子 水平 , 为肺
组织修 复提供时间。动物 试验研 究为 E C MO 的 临 床 应 用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
3 对 肺 损 伤所 致 A R D S 的应 用 效 果
E C MO作为一种体外 生命 支持 方式 , 最早脱胎于心脏外 科体外循环 技术 , 通过动 、 静 脉插管 建立体 外血液循环 , 使机
应用 E C MO 后 的结 果 可 能 不 同 , 应 综 合 考 虑 患 者 的 基 础 状 况
和 发 病 诱 因 。外 因性 肺 部 损 伤 起 病 急 , 发 展迅速 , 如 果 不 能
动脉转 流 、 动脉 一静脉转流 。静脉 一静脉转流 多用于单 纯呼
吸衰 竭 的患 者 , 对 血 流 动 力 学 影 响 较 小 。 静 脉 一动 脉 转 流则 对循环 、 呼 吸 同 时 辅 助 。动 脉 一静 脉 转 流 主 要 适 用 于 心 功 能 好, 而 由于 各 种 原 因所 致 血 液 氧 合 功 能 差 , 排出 C O 功 能 障 碍 的 呼 吸 衰 竭 患 者 J 。 1 . 2 临床 应 用 体外 膜 肺 氧合 最 初 仅 限 于 心 脏 外 科 的 体 外
武警 医学
2 0 1 3年 5月
第2 4卷
第 5期
Me d J C h i n P A P F,V o 1 . 2 4, N o . 5 , M a y , 2 0 1 3
4 33
体 外膜 肺 氧 合在 治 疗肺 损 伤 所 致呼 吸 窘迫 综 合征 中 的应 用 效 果
范义兵 , 马 浩 综述 王 奇 审校
刘 双 等 … 回顾 性 分 析 发 现 , E C MO治 疗 对 基 础 肺 病 变 可

体外膜氧合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体外膜氧合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9 年 5 月 第 24 卷第 5 期
807
体外膜氧合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黄家胜 付英转 许蓉 罗倩 闵捷 谢本艳
【 摘要】 目的 研究体外膜氧合(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ꎬARDS) 的效果分析ꎮ 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 96 例肺部感染后 ARDS 患者ꎬ所有患者先采用抗感染、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支持等常规治疗ꎬ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此基础上使 用 ECMO 治疗ꎬ其中 ECMO 治疗 46 例ꎬ设为观察组ꎬ常规治疗 50 例ꎬ设为对照组ꎮ 比较治疗前、治疗后 7d 后 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代谢指标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ꎬ比较病原菌清除率以及炎症渗 出面积ꎮ 结果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PaO2 、SaO2 显著上升、PaCO2 显著降低ꎬ( P < 0������ 05) ꎻ氧输送 (DO2 ) 、氧摄取率( ERO2 ) 、氧耗量( VO2 ) 均显著增加ꎬ血乳酸( Lac) 水平显著降低( P < 0������ 05) ꎻꎻ两组治疗后平 均动脉压( MAP) 、心排血数( CI) 显著增加ꎬ肺动脉压( PCWP) 、心率显著降低ꎬ( P < 0������ 05) ꎻ血清免疫球蛋白水 平显著高于对照组ꎬ( P < 0������ 05) ꎻ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渗出面积减少率、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ꎬ治疗后 炎症侵及肺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ꎬ( P < 0������ 05) ꎮ 结论 ECMO 能迅速纠正肺部感染后 ARDS 的低氧血症ꎬ 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ꎬ维持氧代谢稳定ꎬ为肺部感染的针对性治疗创造时间ꎮ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疗效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疗效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疗效作者:陈盛奎伍民生唐晓胡炳全姜明贺潘俞丹黎李萍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难治性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救治中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经ECMO辅助治疗的难治性CS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ECMO辅助治疗后2小时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均明显改善,ECMO辅助支持12小时和48小时后,以上指标进一步改善(P<0.01),20例患者未出现机械性并发症,在患者相关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出血(55.0%),其次为急性肾损伤(45.0%)和感染(30.0%),最终死亡11例(55.0%),生存出院9例(45.0%),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死亡患者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CMO辅助治疗应用于CS中能使患者迅速好转,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常出现多种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入院时对患者的多项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对患者预后做出初步判断,对于乳酸较高的患者,可能预后不佳。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心源性休克;并发症;乳酸中图分类号:R364.1+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3.006Clinical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CHEN Shengkui, WU Minsheng, TANG Xiao, HU Bingquan, JIANG Minghe, PAN Yudan, LI Liping(Ward One of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11, Guangxi,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 (CS).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S treated with ECMO in 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rch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pH,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 and lactic acid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2 hours after ECMO adjuvant treatment, and the above-mentioned indexes were further improved 12 hours and 48 hours after ECMO adjuvant support (P<0.01). There were no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in 20 patients, and among the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was bleeding (55.0%), followed by acute renal injury (45.0%) and infection (30.0%), 11 cases died (55.0%), and 9 cases survived and discharged (45.0%) from the hospital.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terial blood lactic acid levels at admission were higher in the death group, and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CMO adjuvant therapy in CS can help patients improve quickly and ensure hemodynamic stability. However, multiple complications often occur, which need to be detected in time and treated early. Evaluation of multiple indicators of the patient during admission can make a preliminary judgment, and the prognosis may be poor for patients with high lactic acid.【Key words】 ECMO; CS; complication; lactic acid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CS)是指因心脏手术、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诱发的心输出量急速降低,造成机体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继而出现生化、临床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作者:段志胜刘子由谢和平陈志生温贤铭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21期【摘要】目的:觀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ARDS患者8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接受ECMO治疗。

比较两组心脏指数(CI)、肺动脉压(PA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CI、PAP、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 h后,观察组CI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PAP、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 h后,两组PaO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病死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RDS患者接受ECMO 治疗有助于改善氧代谢指标,调节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有创呼吸机血流动力学氧代谢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on hemodynamics and oxygen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Method: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ARD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CMO treatment. Cardiac index (CI),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 arterial part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PaCO2), 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PaO2), mortali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I, PAP, PaCO2 and PaO2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the CI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PAP and PaCO2 levels in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aO2in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or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07%, it was lower than 39.0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88%, it was lower than 19.5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CMO therapy can improve oxygen metabolism, regulate hemodynamic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mortality.[Key word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echnique Invasive ventilator Hemodynamics Oxygen metabolism index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Ganzhou 341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1.03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syndrome, ARDS)属肺组织弥漫性损伤,多由于创伤或感染所致,以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表现为主,严重者将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治疗的探讨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治疗的探讨
垦堕唑堕壅查!!!!生!旦笙!!鲞笙!!塑!!!』墨!!鲤!:垒竖!墅垫!!!Y!!:!!:塑!:!!
.论著.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治疗的探讨
王晓芝 郝东 李志 王涛 翟乃亮 孙婷
【摘要l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膜氧合(ECMO)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作 用。方法应用股静脉一股动脉途径的ECMO支持对1例吸入烟雾弹致严重ARDs患者治疗41 d。连 续观察患者血液动力学、肺影像学、呼吸机参数、经皮脉氧氧饱和度、酸碱平衡、血乳酸含量以及心、肝、 肾、脑功能的变化。结果 ECMO支持技术可使重症ARDS患者较长时间维持牛理水平的动脉血气、组 织氧供及酸碱平衡,保持良好的心、肺、肾、脑功能,但患者在行ECM()支持治疗的第41天因严重的肺部 感染并可能的脑出血失去继续治疗的价值而终止治疗。结论 ECM()可提供有效的肺功能支持,可为 ARDs患者肺的恢复和临床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机会。出血与栓塞是维持ECMO顺利运行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吸人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烟雾弹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herapy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A NG
Xiao-zhi,HAO Dong,LI Zhi,WANG Tao。ZHA J Nai—liang,SUN Ting.Department ofRespiratory&
l(m,Al ft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Binzhou 2566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extraeorporeal membrane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44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44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恢复时间以及呼吸费力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显著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14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绝大部分都出现在37孕周前出生的早产儿,随着胎龄的越小,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就越大,出现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肺表面缺乏活性物质,会发出现呼吸呻吟、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白肺”,导致新生儿死亡[1]。

本研究中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98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28~38)周,平均年龄(23.41±1.57)周,对照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29~37)周,平均年龄(23.11±1.42)周。

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方式,因本文主要针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研究,因此不对常规方式进行阐述。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方式,在患儿出生后的12小时内,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上,进行心电脉氧监护,取仰卧位,将支气管、气管中的风魔无进行清理,气管插管手术成后对导管观察,根据患儿体重选用合适剂量,每支肺表面活性物质中加入2ml注射用水,将温度调至室内温度,通过气管插管将细塑料导管注入肺中,按照平卧、右侧卧、左侧卧、半卧位的顺利依次将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时间在10~15秒之间,在注入时间间隙使用2分钟的复苏气囊膨胀,整个过程在15分钟左右,完成后的6小时内禁止进行呼吸道清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word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dult;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reatment outcome
体 外 膜 肺 氧 合 (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是一种改 良的人工心肺机,其核心部件膜肺和血泵分别起着人工肺及人 工心的作用[1]。急性呼吸窘迫征综合征 ( ARDS) 是因感染、 创伤等原因所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在肺部的表现,在晚期易引 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 MODS) 。ECMO 可通过膜肺吸收氧、排 出二氧化碳,血 泵代 替 心 脏 泵 血 功 能,将 血 液 带 往 全 身 各
·34·
PJCCPVD November 2014,Vol,22 No. 11
康状况系统Ⅱ ( ARCHE Ⅱ) 评分为 16 ~ 42 分,平均 ( 26. 4 ± 7. 8) 分。观察 组 中 男 13 例,女 11 例; 年 龄 35. 1 ~ 64. 1 岁,平均 ( 45. 1 ± 7. 8) 岁; 原发病: 胸主动脉夹层瘤 4 例, 重症 胰 腺 炎 12 例, 重 症 肺 炎 3 例, 多 发 伤 感 染 5 例; ARCHE Ⅱ评分为 18. 6 ~ 40. 4 分,平均 ( 24. 2 ± 8. 3) 分。两 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及 ARCHE Ⅱ评分间具有均衡性。 1. 2 诊断标准 ( 1 ) 氧 合 指 数 ( PaO2 / FiO2 ) ≤20 mm Hg 〔1 mm Hg = 0. 133 kPa,除呼气末正压 ( PEEP) 水平〕; ( 2) 肺动脉嵌顿压≤18 mm Hg,但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 3) 起病急; ( 4) 肺部体征无特异性,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 啰音; ( 5) 早期病变以间质性为主,胸片显示正常,无明显 改变。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对照组 患者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其中 18 例行气管 切开置入带有气囊的气管套管、6 例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病室 后给予呼吸机治疗,于 2 ~ 3 d 后行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 ( 呼吸机为西门子 900C 型,西门子 E407E 型) ,呼吸模式为压 力支持通气 ( PSV) 合 并 同 步 间 歇 指 令 性 通 气 ( SIMV) 及 PEEP 通气,吸入潮气量为 5 ~ 10 mg / kg,吸入氧浓度为 40% ~ 100% ,控制总呼吸为 18 ~ 25 次 / min,SIMV 机控呼吸频率 为 0 ~ 10 次 / min,PEEP 为 5 ~ 15 cm H2 O ( 1 cm H2 O = 0. 098 kPa) 。若患者出现烦躁、呛咳、耐管差或人机对抗应静脉滴 注冬眠合剂。所有患者应用抗生素 ( 0. 9% 氯化钠溶液 500 ml + 庆大霉素 8 万 U) 定时气管滴入以预防感染。同时积极进行 原发病治疗,如胸创伤患者应及时处理连枷胸、血气胸,预防 失血性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短期激素治疗可以改善 血管通透性及微循环,进而促进水肿渗出吸收。做好呼吸道护 理管理,如给予间歇性气管吸痰以保持气管通畅。 1. 3. 2 观察组 患者给予 ECMO 治疗。首先采用 Cameda 肝 素 ( Medtronic 公司提供) 对 ECMO 的套管进行涂抹以防止凝 血,管路应预充满肝素水平为 0. 5 mg / ml 的 0. 9% 氯化钠溶液 400 ml。氧合模式为静脉 - 静脉转流,转流具体途径为股静脉 - 离心泵 - 膜肺 - 颈内静脉。在此过程中要持续使用肝素以防 止凝血,使凝血时间维持在 160 ~ 200 s,血流量为 2 ~ 4 L / min,血液温度维持在 36. 5 ~ 37. 5 ℃ 。共转流 4 ~ 7 d,转流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on adult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1 to November 2013,48 ARD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each of 24 cases. Control group given breathing machine ventilation,while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ECMO. Hemodynamic index including PAP,HR,CI before treatment and 4 hours,24 hours after treatment,index of body oxygen metabolism including PaO2 ,PaCO2 ,SaO2 ,PvO2 ,PvCO2 , SvO2 before treatment and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septicemia,infection) and fatality rat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 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as found of PAP,HR,CI before treatment and 4 hour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 05) ,but above index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 P < 0. 05) . ( 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as found of PaO2 ,PaCO2 ,SaO2 ,PvO2 , PvCO2 ,SvO2 before treatment and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 05) ,but PaO2 ,SaO2 ,PvO2 ,SvO2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and PaCO2 ,PvCO2 were lower( P < 0. 05) . ( 3)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8. 3% ( 2 /24) ,fatality rate was 29. 2% ( 7 /24) ,was lower that of control group of 25. 0% ( 6 /24) ,67. 7% ( 16 /24) ,respectively( P < 0. 05) . Conclusion ECMO can improve ARDS patients' blood and oxygen metabolism,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fatality rate,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ARDS.
作者单位: 331100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中医院呼吸内科
处[2],对治疗 ARDS 具有一定效果。本研究对 2011 年 11 月— 2013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48 例 ARDS 患者采用 ECMO 进行治 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 年 11 月—2013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ARDS 患者 48 例,均符合 ARDS 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患者 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4 例。对照组中 男 14 例,女 10 例; 年龄 34. 6 ~ 63. 6 岁,平均 ( 44. 7 ± 7. 5) 岁; 原发病: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3 例,重症胰腺炎 13 例, 重症肺炎 4 例,多发伤感染 4 例; 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11 月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黄炳辉,李 莉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 ( ECMO) 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1 年 11 月—2013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ARDS 患者 48 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4 例。对照组患 者单纯应用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 ECMO 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 4 h 及 24 h 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 指标 〔肺动 脉 压 ( PAP) 、心 率 ( HR) 、心 脏 指 数 ( CI) 〕,治 疗 前 和 治 疗 24 h 后 全 身 氧 代 谢 检 测 指 标 〔氧 分 压 ( PaO2 ) 、二氧化 碳 分 压 ( PaCO2 ) 、血 氧 饱 和 度 ( SaO2 ) 、混 合 静 脉 血 氧 分 压 ( PvO2 ) 、混 合 静 脉 血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 PvCO2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SvO2 ) 〕,治疗后败血症、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 1) 血流动力 学监测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 4 h 后两组患者 HR、PAP、C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治疗 24 h 后观察组 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 2) 全身氧代谢检测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 PaO2 、PaCO2 、SaO2 、PvO2 、 PvCO2 及 SvO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治疗 24 h 后观察组患者 PaO2 、SaO2 、PvO2 及 SvO2 高于对照 组,PaCO2 、PvCO2 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3)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 3% ( 2 /24) 、病死率为 29. 2% ( 7 / 24) ,分别低于对照组的 25. 0% ( 6 /24) 、67. 7% ( 16 /24) ( P < 0. 05) 。结论 采用 ECMO 治疗 ARDS 可有效改善患 者血、氧代谢,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可作为临床治疗 ARDS 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