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外教与学生之间话轮转换研究

合集下载

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分析

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分析

学生课堂2019 年 8 月45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分析王 禹(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性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话轮转换理论是一种会话形式的体现,不断被应用到各科的教学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本文分析了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价值,并重点探讨了其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话轮转化 小学英语 课堂互动引言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话轮转换过程的实现往往会受到语言因素、社会文化、非语言因素等各种因素影响。

加上目前我国的小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熟悉和掌握度不够,教师也没注重对小学生话轮转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开展话轮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难以判定、话轮转换无法发起有效的新话轮、话轮转换中原话轮的保持较难等。

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话轮转换理论是当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价值话轮是英语教学中互动对话的基本结构组织,说话者的话语从发起到结束,称为一个话轮。

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丰富多样,可独立单词、可短语、可分句,说话人和听话人发生角色转换或各方沉默则意味着一个话轮的结束。

话轮转化主要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角色的转化,即说话者结束当前说话后,听话者转为下一轮的说话者,而上一轮的说话者则转为听话者。

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话轮转化一般有两种实现路径,即当前说话人指定下一个说话的人,以及下一位说话人毛遂自荐[1]。

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应用话轮转换有很强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能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话轮转换是基于对话形式开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是一门语言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话开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是极为关键的教学目标,而话轮转换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其次,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口语课话轮转换技巧的传授

大学英语口语课话轮转换技巧的传授

大学英语口语课话轮转换技巧的传授
为了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适当地运用话轮转换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话轮转换是指在交流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话题或角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对话中。

以下是一些提高话轮转换技巧的方法:
1. 学习各种话题:了解不同的话题以及针对这些话题的常见短语和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更自然地在对话中转换话题。

2. 注意对话的流畅性:尽量避免在对话中出现长时间的停顿。

在一个话题上停留时间过长会让对话过于枯燥,不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

3. 学会提问:除了回答问题,提问也是交流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问,可以让对话更加生动,增加参与者的互动和交流。

4. 身份转换:和不同的人交流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或身份,这是很重要的。

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角度和观点。

5. 边说边学:在对话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话题或短语时,可以通过边说边学的方式来加深印象。

6. 暂停思考:在说话之前,暂停思考几秒钟。

这可以让话语更加流畅,在此之前可以先搜集思路。

7. 练习注意力:留意对话中的环节和其他参与者的表达,这有利于更好地转移话轮和回答问题。

1。

顺应论视角下外教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语码转换

顺应论视角下外教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语码转换

当的语码转换。二是表达迫切,中文更能迅速地传达意思。 外教课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一般比较轻松愉快,因 此,学 生通 常 有 很 多 的 想 法 表 达 ,在 英 语 运 用 不 如 中 文 自 如 的 情 况下,只 有 中 文 能 迅 速 传 递 他 们 的 想 法,如 下 例:教 师: WhatwouldyouliketoeatonNewYear’sEve?学生:饺子! 海鲜 !大虾!……学 生 们 未 必 不 知 道 “饺 子 ”“鱼 ”等 词 汇 的英文翻译,但是为了尽快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 会 选 择 用 中 文来 回答 老 师 的 问 题。 这 时,教 师 应 该 控 制 课 堂 的 纪 律,并要求学生们站起来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样有 利 于 学 生锻炼自 己 的 口 语 表 达 能 力,练 习 已 掌 握 的 单 词。再 比 如,在一堂介绍电影类型的课上,教师展示了几张 恐 怖 片 的图片,学生 们 齐 喊:“恐 怖 片!”而 随 即,他 们 意 识 到 了 应 该用英语回答,便改口回答:“Scarymovie!”因此,有时学生 的语 码 转 换 是 下 意 识 的 ,这 体 现 了 顺 应 论 中 的 语 码 转 换 的 可变 性 ,外 教 课 堂 确 实 给 学 生 们 提 供 了 多 种 语 言 选 择 的 机 会,但是,这种选择并没有体现学生交际 策 略,因 此,教 师 应该 给 他 们 自 我 改 正 的 机 会 ,学 生 们 经 过 提 醒 会 自 觉 顺 应 交际 的情 境而 按 照 课 堂 要 求 使 用 英 文。总 之,在 外 教 的 英 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师 和 学 生 都 需 要进 行必 要 的 语 码 转 换,以 达 到 交 际 的 目 的。教 师 的 语码 转 换 一 般 是 有 目 的 的 ,而 学 生 的 语 码 转 换 有 时 会 出 现 无意 识 的 情 况 ,教 师 作 为 课 堂 的 主 导 者 应 该 对 学 生 的 语 码 转换作出合理的处理方法,以引导他们锻炼口语,提 高 英 语水平。

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话轮转换分析

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话轮转换分析

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话轮转换分析作者:周丽云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视频师生会话为语料,通过对课堂教学视频的观摩和录音转写,运用会话分析方法和会话回合分析模式,分析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师生会话互动中的话轮转换,总结了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特色,以及提出话轮转换对改进英语课堂会话互动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话轮转换相邻话对讲话者互动教学一、引言“英力克”为英语缩写词“EANLIC”(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China)的中文音译。

该词创造者段平华提出的英力克习得模式假设(EANLIC Acquisition Hypothesis)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不仅可以在母语国家通过自然习得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非母语地区通过人为地创造相应的语言交际运用的自然习得环境,结合语言学习的方式获得,其语言能力获得的效率将大大高于单纯依赖课堂的学习方式;但这种人为外语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监控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形成(2007: 164)。

《英力克英语口语》是在传统《英语口语》课程基础上改革和创新的课程。

自2005年,课程负责人段平华带领其教学团队在本校外语系师生中开展英力克系列活动和实证研究,验证了英力克习得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段平华在《英力克英语口语》课程描述中指出,课程教学整个过程体现的核心理念是:注重交际的效率,即在用英语进行交际过程中,坚持语言交际的信息和内容的传递第一,其评估的标准在于一定时间内有效信息的接受与传递的量(来源: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官网,外语系精品课程)。

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会话内容和形式是否真正体现了该课程的理念?为此,本文选取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话段,运用会话分析和会话回合分析理论分析会话互动中的话轮转换,展现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及其对改进英语课堂会话互动的启示。

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

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

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教师借助高效课堂互动环节能够达成儿童听说目标语言的能力目标,并进一步有效
改善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低效的教学现状。
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也
要训练他们利用英语在日常生活的特定场合中进行交流沟通。正如 Allwright 所述,课堂中的互动本身就是
: , , Mike We have Chinese Maths English and PE.
c. 如果在某个话轮中,没有其他人参加下一个话轮,那么,当前的说话人可以接着参加下一个话轮。
: ? Judy Why is Kelly absent today
( ) Nobody answers.
: Judy Perhaps she is ill.
中图分类号:G623.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 7902 2018 02 0064 06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对于话轮的分配将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将进一步影响 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可以说,教师对话轮的巧妙分配,是判断一堂英语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英 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倡导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 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①随着《标准》的实施,教师在小学英语 课堂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8 01 06
作者简介:陈琛,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王丽春,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
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①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3 页。 刘虹:《会话结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6 页。

话轮转换机制在《交际英语》课堂活动中的使用分析

话轮转换机制在《交际英语》课堂活动中的使用分析

料真实,内容涉及英语国家和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交际英语教程》这门课程 旨在通过多样的交 际 活动来 培养学 生 的交 际能力 。教 学过程 中 ,学生 处 于 活动 的 中心 ,教 师 辅助 指 导 、组 织 、参 与交 际 活动 , 并在 活动 之后在 语 言方 面进行 总结 。所有 活动 都编织 在用 目的语进行 交际 的一个 灵活 的 、动态 的 、持续 不停 的进 程 中。不 同的教 学 目的需要 通过 不 同类 型 的交 际活动来 实 现 ,而 不 同类 型 的交 际活 动 中师生 进行话 轮转 换 的特点差 异性 很 大[ 引。因此本 研究 把 《 际英 语教 程》 中所设 计 的教学 活动分 为 4类 ,旨在 研究 这 4种 不 交 同交际活动 中师生话轮转换的规律、特点及转换技巧 。 ()以形式精确性为中心的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 ,教师的教学 目的是教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 , 1 例如语法 和词汇 结构 知识 的训 练 。这种类 型 的活动多 以教 师和学 生之 间 的对 话形 式进行 。 ( ) 以语 意 流畅性 为 中心的活 动 :这 种类 型活 动 的 目的在于提 高学生 的语 意表达 流畅 性 ,而不是 注重 学 2 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这和以形式精确性为中心的活动形成鲜明对 比。这种类型的活动以学生之间进行交际 为主 ,例如 :两人对练、对话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 ()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这种活动的 目的在于运用语言通过交际完成特定任务 ,教师通常不参与任务 3 的完成 ,但可 以提供适度的帮助。这种活动通常在两人或者小组中进行 ,例如 :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等。 ()以程序性为中心 的活动:这种活动通常为教师阐述活动的要求和内容 ,以教师独白的形式进行 ,但 4
实验 所用语 料 为 《 际英 语 教程 》 核 心课 程 1( 册 ) 中各 种任 务活 动 的相 应 语 料 。 《 际英语 教 程 》 交 上 交 核 心课程 1( 上册 ) 中设 计 了大量 的 、多样 的听 、说 、读 、写 等符合 现 实生 活 交际需 要 的交 际 活 动 ,语 言材

浅谈英语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话轮转换机制

浅谈英语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话轮转换机制

浅谈英语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话轮转换机制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思想、观点、感情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会话是交流的主要方式。

语言则是交流的重要工具。

没有语言,会话就进行不下去。

不知晓会话的策略,即便语言再流利、言辞再隽美,交流起来也会觉得障碍重重。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交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是避免“一言堂”、“一人堂”的关键,而只有充分的生生交流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虽然现在很多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来实现生生交流,比如最常见的小组讨论活动,但是其成效并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交流的技巧,缺乏对于话轮、话轮转换机制等知识的基本了解,没有养成娴熟的话论转换的能力。

1 话轮和话轮转换机制根据Levinson的理论,话轮是某一讲话人在一个典型的、有序的、有多人参加的会话中单独讲话的时间段。

Edmondson认为话轮一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人的机会;二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人时所说的话。

我国学者胡壮麟认为话轮包括说话轮次的长短、顺序、内容的变化等。

根据刘虹的观点,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

话轮的构成单位不局限于句子,从句、短语甚至单词都可以构成话轮。

1974年Harvey Sack,Emanuel Schegolff和Gail Jefferson提出了话轮转换机制这一概念。

在他们看来,话轮转换机制对一切会话来说都存在,并且是一个最基本的言语转换机制。

同时,他们认为话论的转换通常出现在回话的“转换关联位置”上。

“转换关联位置”是指一个话论单位中受话者认为可以发生话论转换的位置,如句子或分句的结尾处。

“转换关联位置”的出现为话论转换提供了可能,其后通常会发生三种情况:(1)如果出现了“当前说话人选择下一说话人”的情况,那么被选择的一方有权利也有义务接起下一个话轮并开始说话,而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说话。

外语课堂教学中话轮的承接和启动

外语课堂教学中话轮的承接和启动

外语课堂教学中话轮的承接和启动摘要: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话轮转换是会话的基本特点。

在话轮转换中必然存在话题的承接和启动,所以话轮的承接和启动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采用关联理论、话语分析理论、语篇分析法等研究理论,主要从外语课堂这一语境出发,探讨了话轮的承接和启动。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外语课堂教学;承接;启动一、引言近年来,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主张将重心移向主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原则。

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而低估甚至忽略了外语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那就又走上另一条极端道路,有碍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束定芳,庄智象1996) 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以会话的形式进行交流,除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中的对话题承接语和启动预示语的使用和应对能力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也要善于启动话题和承接话题。

二、话轮的承接和启用在会话中,人们可以通过被指定或自我选择的方法来掌握话轮,而这一个话轮和前一个话轮的关系往往是密切相关的,总是听话人接过说话人的话往下说,这就是承接。

如果说,在轮番说话中话轮的转换是非正常状态的话,那么话题启动就是轮番说话中的正常状态,用以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

(一)从合作原则到关联理论。

20世纪60年代起,众多学者用不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话语分析的研究,有关话语分析的专著与文集不断涌现。

1.Grice的合作原则。

Grice认为,会话能顺利进行,双方总要遵循一些原则,他为此提出了合作原则,认为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例如:T: Could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in time? S: Yes, I can.这两句师生对话中就包含了会话合作原则中关联准则。

前后的问答互相关联,即讨论作业能否按时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借鉴 。
[ 关键 词] 口语 课 堂教 学 ; 轮 ; 轮 转 换 话 话 [ 图 分 类 号 ] H3 9 9 中 1.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 2 2 (0 90 -0 4 -0 文 0 9 3 3 2 0 )5 1 4 3
语 进 行 录 音 , 整理 成 文 本 。 然后 根 据 塞 克 斯 ( 9 4 、 月 再 17 )李 娥 等 ( 0 2 以及 刘 虹 ( 0 4 等学 者 的话 轮 转换 理 论 为 依 据 20) 20) 对语 料 进 行 分 析 , 结 出 外 籍 教 师 与 学 生 在 口语 课 堂 中话 总
1 外教 课 堂 中的话 轮 构 建 成 分 .
(9 8 对 大 量 的课 堂 教 学 录 音 材 料 作 了细 致 的 分 析 , 现 17) 发
课 堂 教 学 内 的 师生 会 话 中也 存 在 话 轮 转 换 规 则 。这 些 规 则
话 轮 构 成 是 塞 克 斯 等 人 研 究 话 轮 转 换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袁 德 玉
( 口师 范学 院 ,河南 周 周口 4 60 ) 6 0 1
[ 摘 要] 话 轮 是 会 话 的 基 本 构 造 单位 , 轮 转 换 是 会 话 分 析 的核 心 问题 。 本 文 以 中外 学 者 的话 轮 转 换 和 话
会 话 分 析 研 究理 论 为基 础 , 用 归 纳 法 , 应 通过 对 典 型 的 外 教 口语 课 堂上 的语 料 进 行 量化 分析 , 话 轮 的 构 建 和 分 从 配 两个 方 面 , 讨 口语课 堂 中外 教 和 学 生 之 间 的话 轮 转 换 技 巧 , 探 旨在 提 高 学 生与 外 教 的 交 际 能 力 并 为 外 语 教 学
是 权 力 性 结 构 语 篇 , 其 自身 的 特 点 。下 面 是 对 录 音 资 料 有 的统 计 调 查 。
多所 高 校 英语 专 业 一 年 级 学 生 的英 语 课 进 行 调 查 , 究 课 研 堂中师生的话语结构及 其话轮转 换技 巧。而笔者 发现 , 在 外教 课 堂 上 , 生 的 英 语 水 平 对 师 生 的 话 轮 转 换 有 很 大 的 学
生 6 0分 钟 的 口语 课 堂 会 话 录 音 , 及 相 关 专 家 所 用 的 语 0 以 料。
三 、 料 分 析 语
的 , 由于 教 学 法 在 教 学 中 的 决 定 作 用 得 不 到 确 认 , 而 学 “ 因
者 们 迅 速 把 研 究 的兴 趣 转 向 对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教 师 用 语 、
师 生 互 动 分 析 及 语 篇 分 析 的 研 究 。 (R El ,9 5 弗 兰 ” . ls 1 8 ) i
德 斯 认 为 , 互 动 分 析 指 的是 对 课 堂教 学 内特 别 是第 二语 言 “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与 学 生 的 相 互 作 用 的 分 析 。 ( ln ” Fa — d r ,1 7 ) 般 来 说 , 动 分 析 包 括 话 轮 分 析 、 题 分 析 es 9 0 一 互 话
是对 塞 克 斯 等 人 所 讨 论 的 日常 会 话 转 换 规 则 的 修 正 。许 多
国 内 学者 对此 也作 了深 入 的 研 究 , 李 月 娥 ( 0 2 等 人 对 如 20 )
面 , 们 认 为 , 英 语 日常 会 话 中 , 词 、 语 、 子 、 句 、 他 在 单 短 句 从 句 子 组 合 等 都 可 以 充 当 话 轮 。 然 而 外 教 课 堂 教 学 中的 话 语
20 0 9年第 5期 ( 第 1 期 ) 总 7 1
牡 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M UDANJANG I COLLE GE OF EDUCATI ON
N o.5, 0 20 9
Se i I o 17 ra N .1
英 语 口语 课 堂 教 学 中 外 教பைடு நூலகம்与 学 生 之 间话 轮 转 换 研 究
在课 堂 教 学 中 的 研 究 , 内 外 都 有 很 多 成 果 。 Mc u 国 Ho l
来 解 释 有 关 现 象 。本 文 根 据 塞 克 斯 等 人对 日常 会话 中话 轮 转 换 的理 论 框 架 , 析 英 语 口语 课 堂 上 外 教 和 学 生 之 间 的 分 话轮转换 。
话 轮 转 换 是 由社 会 语 言 学 家 塞 克 斯 ( ak 等 在 2 S cs) O 世纪 6 O年 代 末 7 o年 代 初 提 出来 的 。他 们 从 社 会 语 言 学 的
观 点 出发 , 利用 民 俗 方 法 论 的 研 究 方 法 , 过 对 真 实 语 料 的 通 分 析 , 意 到话 语 过 程 中 的话 轮 分 配 呈 现 一 种 有 序 排 列 现 注 象 , 而 提 出采 用 话 轮 构 建 成 分 规 则 和 话 轮 分 配 成 分 规 则 进
及 任 务 分 析 。对 于 话 轮 的 研 究 , 先 是 由 塞 克 斯 等 ( ak 首 Sc s e l1 7 ) 出来 的 , 分 析 研 究 的 重 要 内 容 是 探 讨 人 们 t ,94 提 a 其 在 日常 会 话 交 际 中 如何 进 行 话 轮 转 换 , 以 很 多 学 者 把 话 所 轮 转 换 理 论 的研 究 领 域 发展 到课 堂 教 学 中 。对 于 话 轮 转 换

引 言
课 堂 教 学 研 究 是 指 对 发 生 在 语 言课 堂 中教 与学 过 程 的 研究 , 项研究始 于 2 此 O世 纪 6 年 代 末 , 从 以语 言 教 学 为 O 是
重 点 转 向 以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为 主 的研 究 。正 如埃 利斯 所 指 出
轮 转 换 的 技 巧 。文 中所 用 语 料 均 来 自笔 者 对 外 籍 教 师 与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