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恩斯作品《爱的礼赞》,L'Hymne a l'amour;Roland Dyens;古典吉他谱
[爱的礼赞钢琴谱]爱的礼赞钢琴谱
![[爱的礼赞钢琴谱]爱的礼赞钢琴谱](https://img.taocdn.com/s3/m/552d3b9158fb770bf68a551c.png)
[爱的礼赞钢琴谱]爱的礼赞钢琴谱[爱的礼赞钢琴谱]爱的礼赞钢琴谱篇一 : 爱的礼赞钢琴谱爱的礼赞钢琴谱作曲:爱德华?埃尔加曲、寒风制谱格式:五线谱爱的礼赞钢琴谱版本一:转自《虫虫钢琴网》爱的礼赞钢琴谱版本二:转自《蛐蛐钢琴网》篇二 : 《爱的礼赞》钢琴曲本学期的钢琴课进入F大调的学习。
老师补充了一些F大调钢琴曲。
而《爱的礼赞》算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了。
只不过如果你掌握不好,却弹出来什么都不像。
在钢琴班上已经发生过多次同学弹出来的曲子四不像的情况。
老师说,她都有点害怕我们去弹那些名曲。
会弹得四不像,让她听着难受。
这周上钢琴课看来就让老师非常难受。
大家在弹《爱的礼赞》时力量非常强,把曲子弹得很难听。
我还课时老师居然问我听到自己弹的[,是什么了没有,我说没有注意音乐,只注意音符去了。
是呀,如果只是注意弹音符,还不如去弹哈农呢。
这么好听的曲子让我们给毁了。
钢琴班在老年大学里算是班数最多的班。
大概有十七个不同级别的钢琴班。
每个班里有十多二十个人。
现在的需求非常大。
很多人并不想像我这样一个班一个班地往上走。
有些把初级班一学,就非要进高级班或者即兴伴奏班,或者是沙龙班什么的。
老师说对那些人根本不好指导。
当然越往上,人就会越少。
到了高级班,原来的一些中级班也会进行合并。
当然,每个人对钢琴的悟性是不同的。
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有孩子在前面学过,然后现在有时间了,就来学一下。
也有人是非常刻苦的。
我这个班这学期有三人退出不学了,还有一人在想退出。
我们还在劝说她不要退。
原因就是她到现在还没有认识五线谱,每次都是把简谱标在五线谱旁边来弹。
当曲子简单时还可以,但现在越来越难了,她就觉得进行不下去了。
我劝她专花时间攻五线谱,但她没有信心。
24105311_世纪之交的英国之星——埃尔加

67
世纪之交的英国之星——埃尔加
文字_杨怡文 绘画_柴本善
Edward Elgar: A British Star around the Turn of Centuries
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1934),浪漫主义晚期的英国作曲家。
他的音乐以华美、精致著称,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爱的礼赞》,主题由小提琴拉奏出优雅、精致的旋律,伴奏由钢琴以典型的圆舞曲织体为其点缀,使整首作品都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与梦幻之中。
埃尔加是一位带有浪漫色彩的古典主义者。
他的音乐既受到了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影响,又受到了李斯特、施特劳斯和威尔第的影响。
他创作的《降A大调第一交响曲》(Op. 55)被李斯特誉为“现代最杰出的交响曲”。
埃尔加的代表作品还有:《谜语变奏曲》(Op. 36)、《威风凛凛进行曲》(Op. 39)、清唱剧《杰隆休斯之梦》(Op. 38)等。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歌剧简介

1 啊,花已凋零——贝利尼歌剧《梦游女》中阿米娜的咏叹调(1楼)2 啊,上帝,给我力量——比才歌剧《卡门》中米卡埃拉的咏叹调(4楼)3 爱情乘着玫瑰翅膀——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丽昂诺拉的咏叹调(6楼)4 求爱神给我安慰——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7楼)5 别说我,尊敬的人——莫扎特歌剧《唐璜》中安娜的咏叹调(9楼)6 纯净的天使——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中莱奥诺拉的咏叹调(10楼)7 多奇怪——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薇奥列塔的咏叹调(12楼)8 多谢,好友们——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中爱蕾娜的咏叹调(21楼)9 厄尔南尼,我们私奔吧——威尔第歌剧《厄尔南尼》中爱尔薇拉的咏叹调(22楼)10 愤怒,我的愤怒——佩格莱西歌剧《女仆主妇》中塞尔皮娜的咏叹调(23楼)11 复仇的痛苦——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24楼)12 姑娘的秋波——多尼采蒂歌剧《唐·帕斯夸勒》中诺莉娅的咏叹调(25楼)13 挂满了柔软帐幕——普契尼歌剧《曼侬·列斯库》中曼侬的咏叹调(26楼)14 她抬头仰望——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咏叹调(27楼)15 可爱的名字——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咏叹调(31楼)16 离家去远方——卡塔拉尼歌剧《瓦蕾》中瓦蕾的咏叹调(32楼)17 妈妈被杀害——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中玛达蕾娜的咏叹调(33楼)18 漫步街上——歌剧《绣花女》中穆塞塔的咏叹调(34楼)19 美妙时刻已来临——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种苏珊娜的咏叹调(7楼)20 那天深夜在大海上——博依托歌剧《梅菲斯特》中玛格丽塔的咏叹调(36楼)21 你鞭打我吧——莫扎特歌剧《唐璜》中彩琳娜的咏叹调(9楼)22 你那冰凉的心——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柳儿的咏叹调(37楼)23 你无情的背叛了我——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爱尔薇拉的咏叹调(9楼)24 我亲爱的爸爸——普契尼歌剧《加尼·斯基基》中劳莱塔的咏叹调(38楼)25 晴朗的一天——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咏叹调(44楼)26 人们叫我咪咪——普契尼歌剧《绣花女》中咪咪的咏叹调(34楼)27 上帝啊!给我安宁——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中莱奥诺拉的咏叹调(10楼)28 胜利归来——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阿依达的咏叹调(45楼)29 圣洁女神——贝利尼歌剧《诺尔玛》中诺尔玛的咏叹调(46楼)30 圣母玛丽亚——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苔丝狄蒙娜的咏叹调(47楼)31 失去妈妈的孩子——普契尼歌剧《修女安吉里卡》中安吉里卡的咏叹调(48楼)32 是分手的时候了——多尼采蒂歌剧《军中女郎》中玛丽亚的咏叹调(49楼)33 死亡啊!——蓬皮耶利歌剧《乔贡达》中乔贡达的咏叹调(50楼)34 他那温柔的声音——贝利尼歌剧《清教徒》中爱尔薇拉的咏叹调(51楼)35 万籁无声——多尼采蒂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亚》中露契亚的咏叹调(57楼)36 为艺术,为爱情——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咏叹调(58楼)37 我去死,先求你——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中阿美莉娅的咏叹调(27楼)38 我是作家忠实的仆人——契雷亚歌剧《阿德里亚娜·莱库弗》(59楼)39 夜深沉——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莱昂诺拉的咏叹调(6楼)40 一个女孩正十五——莫扎特歌剧《女人心》中黛斯碧娜的咏叹调(60楼)41 永别了,快乐的梦——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维奥列塔的咏叹调(12楼[/url])42 在这座宫殿里——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图兰朵的咏叹调(37楼)。
《爱的礼赞》小提琴

《爱的礼赞》小提琴
《爱的礼赞》小提琴是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洛伊德·布莱克(Friedrich Bloch)1937年创作的一部钢琴曲。
该曲由一段叙事曲和
一段礼赞曲组成,旨在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敬意。
布莱克的音乐充满神
秘的气息,又文雅而优美,他的睿智思考深刻地表达了他情感复杂的
情绪。
《爱的礼赞》小提琴体现了布莱克强烈的宗教信仰,例如主旋律
之中有“明天会是更好的一天”的台词。
在歌词中,他借助弦乐器的
温柔旋律,表达着对上帝的崇拜和安宁的问候,这将是一个灿烂的明天,可以实现人们的希冀。
小提琴的声音柔和而又动听,如同温暖的
春风缓缓吹拂,抚慰人们心底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歌曲使人联想到柔和、温馨的真爱,令人感到生活和希望的意义,被深深地渗透了大地。
《爱的礼赞》小提琴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一
直流传至今,并被翻唱多次,其持久的受欢迎程度也受到广泛称赞。
今天,这部作品仍然是许多人的爱好,使人们梦想着爱情的永恒,并
感受到匈牙利文化的华彩和辉煌。
爱德华.埃尔加《爱的礼赞》小提琴名曲赏析

爱德华.埃尔加《爱的礼赞》小提琴名曲赏析《爱的礼赞》(法语:Salut d'Amour),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于1888年创作的乐曲,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
生于日不落乡间的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是一个伟大的自学成功的音乐家,1857年6月2日出生于英国渥切斯特(Worcester)附近的布罗德豪斯(Broadheath)。
父亲是当地的音乐书商和管风琴师,在当地开了一间音乐店,除了贩卖音乐相关用品与书籍,也修理钢琴、管风琴、调音等工作。
埃尔加是家中七个孩子中的第四位,对于音乐有很大兴趣,能弹钢琴,拉小提琴,还能吹低音管与作曲,这些音乐能力都是他努力自学而来的,除了家中的音乐环境,埃尔加并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教育,他就读于一般的教会学校,直到15岁毕业,开始挣钱养活自己,也开启了他开始音乐自由工作者的生涯。
埃尔加除了接替父亲成为教会的管风琴师,亦收了不少钢琴与小提琴的学生,成为当地俱乐部的乐团指挥,也组了室内乐的团体演奏,成为该地乐团的首席小提琴,甚至还到精神病院工作与指挥。
1879年曾担任伍斯特合唱队指挥、伍斯特郡精神病院管乐队指挥,1882年担任伍斯特业余器乐协会指挥。
1885年起任伍斯特圣乔治罗马天主教堂管风琴师。
1891年定居莫尔文。
1899年,他与卡罗琳.艾丽丝.罗伯茨(Caroline Alice Roberts)结婚,卡罗琳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埃尔加成功之作几乎全是在婚后创作的。
1905-1908年,他担任伯明翰大学教授,1924年被任命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
一次世界大战时,埃尔加也以音乐回报祖国,写下不少激励士气的音乐,包含最出名的合唱曲《大英帝国精神》。
晚年他还曾担任哈勒乐团指挥。
1934年2月23日逝世于渥切斯特。
《爱的礼赞》优酷欣赏地址:/v_show/id_XMzY1MTQ2MTQ4.html《爱的礼赞》是埃尔加在1888年写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典雅的爱情画卷。
我和我的音乐故事

潇洒夕阳丨生活有乐我和我的音乐故事文/褚超俊图片提供/站酷海洛第一次为“乐”哭泣意大利作曲家蒙台威尔第曾说:"一切好的音乐都 是为了拨动心弦。
"我对此深有感触.这种感觉第一次 出现在我听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的 时候。
记得那天,我的心情不是很好.回到家打开唱机, 顺手播放了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
当第二 乐章奏响时,那种沉重又不失斗志的色彩一下子击中 了我。
我当时的情绪完全被音乐带动起来了,随着音 乐的流动.仿佛有种物理共振般的魔力,将我从坏情 绪中抽离出来,那也是我第一次被音乐感动到哭.时 至今日依旧让我记忆深刻。
从此,我对古典音乐又多了一份崇敬与感激.听过 许多古典音乐之后.我渐渐发现.音乐就是一个情感的 大熔炉,无论欢乐还是悲伤.幸福还是痛苦.都可以在 音乐中找到共鸣。
古典音乐的神奇就在于可以超越语言 的存在.直达你4、灵深处.激起你对生命的感动。
我的初恋说来有趣.我的第一次爱情经历竟然也和古 典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上大学那会儿.我是 学校管弦乐团的成员.是一名长号手.后来由于我 熟知乐理.竟也意外地成了乐队的副团长。
我这人 天生比较内向.不爱表达.对于爱情也只限于想 想.有时还比较迟钝.属于有想法没胆量.傻头傻 脑的那种类型。
当时乐团里有一位学妹,拉得一手 好提琴.她在乐团排练的间隙时不时地来问我关 于排练音乐的演奏问题。
记得有一次.乐队正在排 练维瓦尔第的《四季—春》.她像往常一样来跟我讨论小提琴的演奏处理。
闲聊中.机灵的她拉了 —首曲子.假装问我说:"你猜.这首曲子叫什么名 字?"我不假思索地说:"是埃尔加的《爱的礼赞》 呗。
"迟钝的我.等到说出曲名后才觉得有点不对 劲,立马感到脸颊发烫、心跳加快.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了我的第一段恋爱时光。
虽然大学毕业后 由于各种原因,我与她分开了,但那却依然是我最 值得怀念的一段恋情。
《爱的恩典》朗诵原文

《爱的恩典》朗诵原文
摘要:
1.《爱的恩典》朗诵原文的概述
2.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文本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正文:
《爱的恩典》朗诵原文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现代诗歌,通过深情的文字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爱的美好和力量。
作者通过回顾生命中的点滴,表达了对爱的感恩之情,激发了读者对爱的思考和感悟。
文本的主题是爱,通过描述母爱、友爱和爱情等不同类型的爱,展现了爱的伟大和无私。
诗歌中,作者将爱比喻为阳光、雨露和微风,这些美好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关怀。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爱是需要传递和回馈的,鼓励人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情感表达方面,文本充满了感性和深情,通过许多生动的细节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爱的美好。
例如,作者描述了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朋友在困难时刻的支持和鼓励,以及爱人在生活中的点滴关怀。
这些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人产生共鸣,激发了读者对爱的珍视和感激。
在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文本采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
同时,文本的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感动。
总之,《爱的恩典》朗诵原文是一首充满爱与感恩的诗歌,通过深情的文字
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爱的美好和力量。
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守护者--汉斯·普菲茨纳及其艺术歌曲《维纳斯母亲》

• 95 •
施>『*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Jiao Xiang-Joumal ofXi* an பைடு நூலகம்onservatory ofMusic
然该歌剧于次年由他指挥首演并取得成功,但有限的演 出机会和微薄的经济收入无法给年轻的作曲家带来任何 职业前景。1896演出季结束后,普菲茨纳离开了美因茨。
入音乐学院学习钢琴、音乐理论和作曲。就学期间,普 菲茨纳以钢琴家身份演奏自己的歌曲及室内乐作品。 1890年,他在没有取得校方任何推荐、奖励和承认的情 况下离开了音乐学院。
在此期间,普菲茨纳创作了大量早期作品,《"f小调 大提琴奏鸣曲》(Op.l )可视为该时期的代表之作。也是 在这一时期,普菲茨纳结识了一些在未来的岁月里给其 事业带来极大帮助的朋友,如保罗•尼古劳斯•考斯曼 (Paul Nikolaus Cossmann 1869-1942),普菲茨纳与其保 持了终生的友谊并将歌剧《可怜的海因里希》("er arme Heinrich )题献给他;詹姆斯•格鲁恩(James Grun 1868 -1828)是作曲家前两部歌剧的脚本作者,普菲茨纳还为 其四首诗作谱曲。
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守护者
—汉斯•普菲茨纳及其艺术歌曲《维纳斯母亲》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 要 对汉斯•普菲茨纳的生平及音乐创作进行介绍,分析艺术歌曲《维纳斯母亲MOp.ll, No.4)内容、技法及 风格特色。无论对普菲茨纳这样较为“传统保守”的作曲家还是以勋伯格为代表的20世纪“新音乐”创作来 说,"传统”的概念都在积极的意义上被理解和接受,西方音乐的长期传统在19~20世纪之交以来的各种创作 风格中均显示出其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