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培训

合集下载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2.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a.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减少摩擦,冷却发动机内部零件,清洗排出杂物,减少噪音b.润滑系统的构成:润滑油泵、滤清器、散热器、润滑油冷却器、油封等2.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a.干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分离,发动机运行稳定,缺点是油温升高b.湿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混合,油温稳定,缺点是油耗较高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a.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b.保持润滑油的正常油位c.注意发动机冷却器的清洁和通风d.及时检修和更换发动机油封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2.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润滑系统以及润滑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3.讲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润滑系统的适用情况4.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维护不当可能导致的故障和损坏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性和维护保养方法,并形成小结6.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2.阅读学生的小论文,评估学生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和保养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汽车修理店或汽车生产厂家,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实际运行和维护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和保养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案例分析。

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目录一、润滑基础理论 (2)1.1 润滑油的作用与分类 (3)1.2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4)1.3 润滑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6)二、润滑材料与选择 (7)2.1 常用润滑油脂的种类与特性 (8)2.2 润滑油脂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10)2.3 不同工况下的润滑材料选择 (11)三、润滑装置与维护 (12)3.1 润滑装置的类型与选用 (14)3.2 润滑装置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15)3.3 润滑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5)四、润滑油品的监测与质量控制 (17)4.1 润滑油品的常规检测项目 (18)4.2 润滑油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18)4.3 润滑油品的替代与升级 (20)五、润滑管理与安全 (22)5.1 润滑油品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23)5.2 润滑系统的安全操作与维护 (24)5.3 润滑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25)六、案例分析 (27)6.1 润滑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29)6.2 润滑油品选用与使用案例分析 (30)6.3 润滑管理与安全案例分析 (31)一、润滑基础理论润滑概述:润滑是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防止损坏和提高设备性能。

良好的润滑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润滑原理:润滑原理主要包括液体润滑、边界润滑和干摩擦润滑。

液体润滑是通过润滑油膜将相对运动件之间完全隔开,减小摩擦和磨损;边界润滑则是润滑油在摩擦表面形成边界膜,起到润滑作用;干摩擦润滑则是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或高负荷,无法形成有效的润滑油膜,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固体润滑材料来减小摩擦。

润滑油的作用: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它起到润滑作用,减少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同时,还能起到冷却、降温作用,通过油的循环流动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此外,润滑油还能起到密封、防锈和清洁等作用。

润滑剂的种类与选择: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润滑剂至关重要。

第7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第7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机油的流动是从油底壳开始的。机油穿过机油泵滤网被吸入 机油泵,加压后送至机油滤清器,过滤后的机油被送入发动机缸 体中的主油道。机油从主油道被送至发动机的所有其他部件。
机油从主油道被送至曲轴,润滑主轴承和连杆轴承后流回油 底壳。
上一页 返回
7.3润滑剂
7.3.1润滑油
1.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黏度:机油的黏度指机油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的内聚力阻
碍分子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种内摩擦力,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温度一黏度特性:指机油的=x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③低温性:指机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 ④安定性:指机油一般情况下抵抗氧化变质的性能。 ⑤腐蚀性:指机油对金属及其他物质产生腐蚀作用的性质。
下一页 返回
7.3润滑剂
2.润滑油的正确选用 汽油机与柴油机使用时,应根据汽车说明书的要求,全面对
①机油滤清器按结构分类:机油滤清器按结构分为可换式、旋 装式、离心式。
②按即滤清方式分类:机油滤清器按在系统中的布置可分为全 流式、分流式和组合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润滑系统的组成
(4)滤清器构造与工作原理 ①粗滤器:粗滤器用于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的杂质,机油流动阻力小, 它通常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粗滤器 是过滤式滤清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油通过细小的孔眼或缝隙 时,将大于孔眼或缝隙的杂质留在滤芯的外部。 粗滤器用以滤 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直径为0.05~0.1 mm以上)的杂质,它对机油的 流动阻力较小,故可串联于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 清器。 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如图7-25所示)有摺纸式、纤维滤清材料以 及金属片缝隙式。机油滤清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滤芯上会 聚集许多油泥和金属碎屑,造成滤清器堵塞,阻碍润滑系统正常 工作。此时,应及时清洗或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滤芯。

润滑培训课件

润滑培训课件
一定的密封作用。
固体润滑剂
由固体粉末或薄膜组成,适用于 高温、高压或真空环境下的摩擦
部分,如轴承、导轨等。
摩擦、磨损与润滑关系
摩擦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中产生的阻力。润滑能够减少摩擦,从而降低能量消耗和 机械磨损。
磨损
摩擦过程中材料表面的损失或变形。润滑能够减少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将润滑油从油箱中 抽出,提供足够的 压力和流量。
油路
将润滑油输送到各 个需要润滑的部位 。
油箱
储存润滑油,保证 油量充足,同时沉 淀油中杂质。
滤清器
过滤润滑油中的杂 质和颗粒,保证油 的清洁度。
油压表
显示润滑系统的工 作压力,便于监控 和调节。
润滑系统工作原理阐述
01
02
03
04
油泵从油箱中抽取润滑油,经 过滤清器过滤后,通过油路输 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
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防火措施
在润滑操作区域,必须配备灭火器等 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的有效性 。
防爆措施
应急处理
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需要立即停止操 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 启动应急停车装置、使用紧急排放装 置等。
对于易燃易爆的润滑剂,需要采取特 殊的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电器、控 制润滑剂的挥发等。
06
CATALOGUE
总结回顾与互动环节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润滑剂的种类与特性
包括润滑油、润滑脂等,以及它们各 自的性能特点和使用范围。
润滑原理及作用
阐述润滑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作用, 如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冷却降温等 。
润滑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润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油泵、油滤、油管等,以及它们的 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润滑系统ppt课件

发动机润滑系统ppt课件

主油道
机油 泵
3、机油散热器
(1)功用:保证机油保持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2)类型:空气冷却式机油散热器、水冷却式机油散热器.
a.空气冷却式机油散热器
• 是以空气为介 质带走机油热量 的一种冷却机油 的装置 • 结构一般为管 片式
散热片
油管
进油口 出油口
b.水冷却式机油散热器
• 用水为冷却介 质冷却机油的一 种装置。 • 主要由带散热 片的油管和水冷 室组成
3、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 从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直接导入大气中去。
强制通风: 将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进气管道中。
抽气管
思思考考题题
1、润滑系的作用是什么?在发动机润滑系中,有 几种润滑方式?
2、发动机润滑系有哪些零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 3、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的构造与工作原 理; 4、一般润滑系油路中有哪几种机油滤清器?它们 与主油道之间应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 5、润滑油路中的限压阀作用?若不装会引起什么 后果? 6、曲轴箱通风有何作用?有几种方式?
水冷室
油管
冷却水 出口
冷却水 入口
出油口
进油口
本田 F-20A型发动机机油散热器与滤清器
• 机油散热器和 机油滤清器做成 一体,对机油进 行冷却
机油
冷却水
机油 散热器
滤清器
4、油底壳和油尺
(1)油底壳
• 油底壳又称机油盘, 收集和贮存从机体内各 机件上流回的润滑油 • 一般用薄钢板冲压而成, 内有挡油板和放油螺塞
挡油板
(2)油尺
放油 螺塞
•检查发动机机油量的多少,检查发动机机油量应在发 动机起动之前或停止运转5min以后,其油量应保持在 油尺的上下限之间

《发动机润滑系统》课件讲义

《发动机润滑系统》课件讲义

组成
组成
油底壳 集滤器、机油泵、油管和油道 粗滤器、细滤器 旁通阀、安全阀
需润滑的部位:
曲轴:主轴颈、连杆轴颈 凸轮轴:轴颈、凸轮工作面、偏心轮工
作面、螺旋齿轮 正时齿轮 活塞销-活塞、活塞-缸壁 摇臂轴-支座 挺柱-座孔 机油泵传动轴-座孔 (空气压缩机*)
(注:有下划线的部位常用压力润滑。)
油路
主要在缸体和缸盖中加工出孔道作为油道
机油控 制阀
发动机前端 盖内的机油
过滤器
气缸盖
凸轮轴
可变配气定 时机构
节流孔
传动链张紧器
喷油嘴
机体主油道
主轴承
机油滤清器
平衡轴
机油压力表
机油冷却器
机油泵
活塞 连杆轴承
集滤器
油底壳
例1:轿车润滑系油路
警报指 示灯
油压传 感器
旁通阀
限压阀
例2:货车润滑系油路
优异的氧化安定性:
高温下与氧气接触,容易发生氧化变质 氧化变质机油润滑性能下降,腐蚀零件 添加氧化抑制剂:具有优异的热氧化安定性
பைடு நூலகம் 良好的防腐性
机油不可避免被氧化生成有机酸,将腐蚀金属零件 添加防腐剂,缓解对金属零件的腐蚀
较低的起泡性
机油快速循环和飞溅,产生泡沫 泡沫造成摩擦表面供油不足 添加泡沫抑制剂,减少机油中泡沫
非冬季用机油:
SAE20、SAE30、SAE40和SAE50
号数越大机油黏度越大,适用于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使用 上述牌号的机油只有单一的黏度等级,称为单级机油。需
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随时更换机油 目前使用的机油大多数具有多黏度等级,称为多级机油,
即同时具有含W的冬季用机油黏度等级和非冬季用机油黏 度等级,两黏度级号之差至少等于15,其牌号有SAE5W /20、SAE10W/30、SAE15W/40、SAE20W/40等。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
第8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主要内容
8.1


8.2
润滑系统的组成
曲轴箱通风装置
8.3
8.1 概 述
8.1.1 润滑系的功用
1.润滑:润滑油可使发动机内部运动零件表面之间的干摩擦变为液
体摩擦,减少零件表面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损失。
2.冷却:润滑油经过摩擦表面,带走摩擦副产生的6%~
14%的热量,维持零件正常的工作温度。
2.曲轴箱通风装置的工作方式
曲轴箱通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曲轴箱所设计的通气口 直接与大气相通,称为自然通风;另一种是曲轴箱所设计的通气 口与发动机进气管道相连接,利用吸气的真空度作用,使曲轴箱 内气体被吸入汽缸再次燃烧,称为强制通风。
自然通风
从曲轴箱抽出的气体直接导入大气中的通风方式称为自然 通风。柴油机多采用这种曲轴箱自然通风方式。
3.机油细滤器
机油细滤器主要滤去机油中的细小杂质(直径在0.001~ 0.005 mm),其特点是流量小,阻力大,机油流量仅占机油泵流 量的10%~15%,故多数细滤器安装方法为分流式,即与主油道并 联。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过滤式机油细滤器存在着滤 清能力与通过能力的矛盾。为此多数发动机采用离心式细滤器。
(a)全流式
(b)分流式
(c)并用式
1—机油泵; 2—旁通阀; 3—滤清器
8.2.2 机油滤清所采用的全流式滤清器多 为过滤式。机油从纸滤芯的外围进入滤清器中心,然后经出 油口流进机体主油道。机油流过滤芯时杂质被截留在滤芯上。 如果滤清器使用时间达到了更换周期,就把整个滤清器拆下 扔掉换上新滤清器。纸滤芯由经过酚醛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 制造,这种滤纸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湿性。 纸滤芯则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滤清效果好、阻 力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油滤清器 的滤芯还可以采用其他纤维滤清材料制作。

2024年度2024全新润滑知识培训

2024年度2024全新润滑知识培训
减少摩擦
降低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少能量 损失。
降低磨损
保护接触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024/3/23
冷却降温
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防止设备过热 。
密封作用
防止外部杂质进入摩擦副,保持清洁 。
传递动力
作为动力传递介质,如液压系统中的 液压油。
4
润滑剂分类与特点
2024/3/23
特点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润滑性和冷 却性。
案例三
轴承在特殊环境下的润滑技术研究。探讨轴承在极端温度、真空、腐蚀等特殊环境下的润滑技术挑战和 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16
04
现代润滑技术发展趋势
Chapter
2024/3/23
17
纳米技术在润滑中应用
2024/3/23
纳米材料在润滑剂中的分散性
01
通过特殊工艺将纳米材料均匀分散在润滑剂中,提高润滑剂的
2024/3/23
案例一
滚动轴承润滑不良引起的故障分析。阐述滚动轴承润滑不足或不当对轴承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如磨损、噪音、发 热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选用建议。
案例二
滑动轴承的润滑与维护实践。分享滑动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润滑方法和维护经验,包括润滑油品的选择、添加量控制 、油膜厚度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讲解了润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确 保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润滑技术应用实例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了解润滑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应 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2024/3/23
知识收获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对润滑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润滑系统的维护 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润滑系统培训
1. 简介: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润滑系统就是发动机的血管,里面流淌着“鲜血”—润滑油,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1.1 润滑系统的功用:
发动机工作时,很多传动零件都是在很小的间隙下做高速相对运动的,如曲轴住轴颈与主轴承,曲轴连杆轴颈与连杆轴承,凸轮轴轴颈与凸轮轴轴承,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面,配气机构各运动副及传动齿轮副等。

尽管这些零件的工作表面都是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是放大来看这些表面都是凸凹不平的(见下图)。

若不对这些表面进行润滑,它们之间将发生强烈的摩擦。

金属表面的干摩擦不仅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消耗,加速零件表面的磨损,而且还可能由于摩擦产生的热将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

润滑系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全部运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润滑润滑油在运动零件的所有摩擦表面之间形成连续的油膜,以减小零件之间的摩擦。

(2)冷却润滑油在循环的过程中流过零件工作表面,以降低零件的温度。

(3)清洗润滑油可以带走摩擦表面产生的金属岁末及冲洗掉沉积在气缸、活塞、活塞环及其它零件上的积炭。

(4)密封附着在气缸壁、活塞及活塞环上的油膜,可起到密封防漏的作用。

(5)防锈润滑油有防止零件发生锈蚀的作用。

1.2 润滑方式
由于发动机传动件的工作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对负荷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传动件才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压力润滑是以一定的压力把润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承等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2)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的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飞溅润滑。

该方式主要是用来润滑负荷较轻的气缸壁面和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以及摇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3)润滑脂润滑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1.3 润滑系组成
(1)机油泵其功用是保证润滑油在润滑系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润滑油。

(2)机油滤清器它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润滑油氧化物。

若这些杂质随同润滑油进入润滑系。

将加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还可能堵塞油管或油道。

(3)机油冷却器在热负荷较高的发动机上装备机油冷却器,用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

润滑油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吸热而温度升高。

若润滑油温度过高,则其粘度下降,不利于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

此外,还会加速润滑油老化变质,缩短润滑油使用时间。

(4)油底壳它是存储润滑油的容器。

(5)集滤器它是用金属丝编织的滤网,是润滑系统的进口,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粗大的杂质,防止其进入机油泵。

除此之外,还包括压力表,压力开关、温度表等。

详细介绍各部分的结构和原理:
(1)机油收集器
目前发动机所用的机油收集器分为浮筒式和固定式两种。

浮筒式
固定式(结构简单,可以防止油面上的泡沫吸入,但清洁度稍差)
(2)机油泵
机油泵结构形式可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

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内接齿轮式和外接齿轮式。

(3)机油冷却器
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

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

发动机冷却器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类。

(4)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有全流式和分流式之分。

全流式串联在机油泵和主油道之间,因此能滤清进入主油道的全部润滑油。

分流式滤清器与主油道并联,仅过滤机油泵送出的部分润滑油。

(5)润滑油的特性
1.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a 适当的粘度
在基础油中加入增稠剂。

添加增稠剂之后,可以使润滑油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粘度,而在低温时粘度增加不多。

油膜是润滑油固有的特性,油膜的厚薄我们用粘度来表示。

粘度的定义:粘度是流体的内部阻力,润滑油粘度即通常所说的油的厚薄。

粘度大则说明油厚,粘度小则表示油薄。

因此,正确的粘度是使发动机保持正常运转的最重要因素。

油太厚,则粘度大,机油无轻快速流动,车子在起动时则零部件因暂时缺油而造成磨损。

油太薄,则因润滑不足而加速机件的磨损。

粘度常用的单位是厘斯,粘度通常是以国际标准在40℃、100℃时数值表示的。

从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粘度和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粘温关系。

粘温关系的含义是:机油的粘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温度下降后粘度增大,而且在座标图呈直线变化的。

先引一个粘度指数的概念,我们把机油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程度称之为粘度指数,随着温度变化粘度变化大的机油其粘度指数较小,而随温度变化粘度变化小,则有较高的粘度指数,因此我们在选择机油时应选择具高粘度指数的机油,以减小温度变化对机油粘度造成的影响。

b 优异的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抵抗氧化作用不使其性质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为此,需要在润滑油中添加氧化抑制剂。

c 良好的防腐性
添加防腐添加剂
d 较低的起泡性
添加泡沫抑制剂
e 高度的极压性
在摩擦表面之间的油膜厚度小于0.3-0.4μm的润滑状态,称为边界润滑。

习惯上把高温下、高压下的边界润滑,称为极压润滑。

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极压性,避免在极压润滑的条件下润滑油被挤出摩擦表面,必须在润滑油中加入极压添加剂。

极压添加剂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形成强韧的油膜,以提供对零件的极压保护。

2. 润滑的分类
国际上广泛采用美国SAE粘度分类法和API使用分类法,而且它们已被国家标准化组织(ISO)确认。

当然,其他一些强大的汽车制造厂商有自己的分类法。

美国工程师学会(SAE)按照润滑有的粘度等级,把润滑油氛围冬季润滑油和非冬季润滑油。

冬季润滑油:SAE0W、SAE5W、SAE10W、SAE15W、SAE20W、SAE25W
非冬季润滑油:SAE20、SAE30、SAE40、SAE50。

合成融化油:
API使用分类法是美国石油学会根据润滑油的性能及其最适合的使用场合,把润滑油分为S 系列和C系列。

S系列为汽油机油,目前有SA、SB、SC、SD、SE、SF、SG、SH 8个等级
C系列为柴由机油,目前有CA、CB、CC、CD、CE 5个等级
级别越后,使用性能越好,适用的机型越新或强化的程度越高。

二、发动机润滑系统试验、评估
1.试验准备:
发动机整体间隙必须满足最大间隙发动机的85%--100%,模拟发动机运转很长时间后的轴承磨损情况。

2.试验内容:
1.第一次油压建立试验:利用测功机倒拖发动机,在6秒内从0r/min到
1000r/min。

倒拖过程中同时利用Recorder 记录参数,观察从倒拖开始
到缸盖油道最远端进、排气侧压力都达到0.5Bar所用的时间。

2.加注新机油常温冷机启动试验:发动机更换全新的机油滤清器和机油,
待机油温度达到环境温度并且稳定后开始启动发动机至怠速。

3.发动机正常运行条件下机油压力分布试验:冷却液出口温度设为95℃,
测量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机油压力分布。

4.特定温度条件下机油压力分布试验:分别控制油底壳的机油温度为
40℃、90℃、125℃、和135℃,测量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机油压力
分布。

5.热怠速机油压力分布试验:在额定转速运行发动机,同时利用机油温控
装置控制机油温度为150℃。

待各测量参数稳定后利用试验台架最快速
度降低发动机转速至怠速,观察机油压力的变化。

6.怠速热启动试验:在机油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行,
观测压力变化。

7.自由加速热启动试验:在机油温度为150℃的条件下,启动发动机,在
3秒内将发动机加速到2875r/min,油门保持全开,发动机运行30秒后
降至怠速,然后停机。

期间观察机油压力的变化。

8.常温冷机启动试验:发动机静止待机油温度达到环境温度并且稳定后开
始启动发动机至怠速运行,观测机油压力的变化。

9.自由加速常温冷机启动试验:发动机静止待机油温度达到环境温度,启
动发动机,在5秒内将发动机加速到2875r/min,油门保持全开,发动
机运行30秒后降至怠速,然后停机。

期间观察机油压力的变化。

10.机油流量测量:在机油滤清器座处连接机油流量计,分别控制机油温度
为40℃、80℃、120℃和135℃,保持油门全开,调整发动机转速从
1000r/min至发动机额定转速,每间隔500r/min为一工况点,测量发动
机机油总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