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合集下载

自考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复习资料

自考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复习资料

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测量所测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的( C ) A. 行为特征 B .人格特质 C 心理特性 D .生理特性2.在教育测量中,人们用标准分数来反映学生的能力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属于 ( C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3.某中学会考语文的平均分数为88分,标准差为14.2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13.5分。

则语文成绩差异程度( C )A. 等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B .大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C .小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D. 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不可比较4.百分等级是( D )A. 差异量数 B .集中量数 C 差异系数 D .地位量数5.针对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之间的相关问题,一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A )A. 等级相关 B .积差相关 C .点二列相关 D. 列联相关6.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人数分别为10、12、14的三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则其组内自由度应为( C ) A .2 B .3 C .33 D .357.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是( B )A. 诊断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安置性测验D .终结性测验8.下列属于客观题的是( A )A .是非题 D .论述题 C. 计算题D .证明题 9.标准差S 属于( C )丸总体统计量 B .总体参数 C. 样本统计量D .样本参数10.学生的测验分数(除等级分数外)通常都被看作是( D ) A .非随机变量 B. 函数变量 C. 离散性随机变量 D .连续性随机变量11.统计假设检验中,备择假设又称为( A )A. 研究假设 B .虚无假设 C. 原假设D .零假设 12.自陈量表法一般用于( B )A. 智力测验 B .人格测验 C. 能力倾向测验D .创造力测验13.在一组连续变量的次数分布表中,“80~85"这组的实际下限是( A )A .79.5B .80C .84.5D .8514.设两个相关系数分别为6.06.0y y -==R R xx 、则表明的相关强度是( C )A. xx R 的相关强度大 B .y y R 的相关强度大 C .二者的相关强度一样大 D .二者相关强度的大小无法比较15.下列对单向方差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可以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B .相配的实验设计称为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C. 可以分析多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 D .事先需要精心采集数据和整理数据二、名词解释题16. 描述统计:是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的统计方法。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卷子(课程代码00452)本卷子共3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一局部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淘宝店铺自考赢家1.数学竞赛中各个工程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是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2.百分等级反映某一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A.相对地位B.集中趋势C.误差大小D.差异程度3.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时,计算其相关系数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B.点双列相关C.等级相关D.完全相关4.以下哪个选项的内容是地位量数A.标准差和百分位B.平均数和中位数C.中位数和百分等级D.平均数和方差5.在圆形图中,表示频数及其百分比的是A.弧度B.直径C.半径D.扇形面积6.描写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集中量数B.相关系数C.中位数D.差异量数7.以下哪些统计图式可用于表示累积次数分布A.直方图式和线型图式B.直方图式和曲线图式C.线形图式和曲线图式D.线型图式和多边图式8.{2,3,3,4,5,5,5,6,6}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2 B.3C.5 D.69.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均属于A.年龄常模B.年级常模C.组内常模D.开展常模10.影响信度的因素是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抽样误差D.标准误差11.由他人对被评者的心理或行为做出评价的人格测验的方法是A.评定量表法B.自陈量表法C.情境测验法D.投射测验法12.为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是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终结性测验D.诊断性测验13.小明15岁,智力年龄是16.5,他的IQ是A.91 B.100C.110 D.11514.全部随机抽样方法中最根本的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5.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个体数多至无法确定)的总和是A.样本容量B.标准样组C.有限总体D.无限总体第二局部非选择题(共70分)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6.教育测量17.散点图18.测验效度19.随机变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20.简述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最权威的师资阵容 最及时的在线答疑 全程视频授课,反复观看 不限次数自考365网校数百门课程全面招生!基础班+串讲班 祝您成功每一天!郭建华 韩旺辰 郝玉柱 张旭娟 孙茂竹 白薇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试题课程代码:02197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袋中装有3只白球、5只红球,在袋中取球两次,每次取1只,作不放回抽样,则取到2只红球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2.设A 、B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已知P(A)=0.3,P(B)=0.2,则P(A ∪B)=_______3.设正方形的边长在区间[0,2]服从均匀分布,则正方形面积A=X 2的期望为_________4.设X 的分布函数为F(x)=⎪⎩⎪⎨⎧>-其它,0100x ,x 1001, 其他则P{X>1500}=_________, P{2000<X ≤3000}=_________5.设D(X)=1,D(Y)=4,相关系数ρxy=12,则COV(X,Y)=_______6.设X 服从参数λ=3的泊松分布,则P{X<2}=_________7.设(X则Y 2+1的概率分布列为_______8.已知F 0.05(3,4)=6.59,则F 0.95(4,3)=________________;已知F ~F(5,9),则F1~_____ 布9.设(X ,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N(μ1,μ2,σ21,σ22,ρ),则X 的概率密度为____________,X ,Y 相互独立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ρ=________________10.设X ~N(1,3),X 1、X 2,X 3,X 4是来自X 的样本,则31X -~________________分布,∑=-41i 2)31X (~________________分布,X 1+X 2~_________分布。

11.设x 21~x 2(2),x 22~x 2(3),且x 21、x 22相互独立,则x 21+x 22~_________分布。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5*2=30)1、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的理解(13)2、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的理解(14-15)3、散点图(适合描述二元变量之间的关系;右侧倾为正相关;左侧倾为负相关;越近园形;相关程度月低,越近直线相关越高)(70)4、线形图,表示事物发展演变趋势(32-37)5、条形图表示统计量之间数量关系6、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总体中的比例。

7、集中量数(数据集结的趋势。

代表值: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8、差异量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化幅度的值。

代表值:平均差AD、标准差S)9、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平均数为原X+c,标准差不变。

4210、年级常模的理解9311、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质量)难度、区分度(一个题目的质量)的理解p11812、布鲁姆教育目标三个主要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理解16013、情景测验法的理解。

(198)14、对确定事件与概率事件的理解20615、概率的取值范围[0,1],小于0.05或0.01的概率(小概率)16、对正态分布的理解21117、抽样方法的理解21818、对统计假设的理解23519、对单、双侧检验的理解24520、Z检验(2个均数之差),F检验(3个以上均数差异) x2检验(计数数据之差)的理解二、名词解析(3*5=15)1、描述统计:是对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表达4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33、抽样误差(标准误)描述所抽样本特征量数离散程度的指标2274、方差分析: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2955、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5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分布。

187、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B ).提高教案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经管的重要手段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C ).直接性与随机进行B.精确性与抽样进行C.间接性与抽样进行D.外显性与随机进行3.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 ).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D ).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B ).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C.中数D.众数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百分等级常模与规范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C.规范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7.在规范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工程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0.50B.被试的通过率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8.主观题的优点是( D ).测验效率高B.作答容易C.能有效操纵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9.下列以非文字著称的智力测验是( C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C.瑞文规范推理测验D.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10.抽样时,总体比较大,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并且总体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的情况下,应采纳( D ).随机抽样B.分阶段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11.希腊字母μ代表的是( B ).总体规范差B.总体平均数C.样本规范差D.样本平均数12.测验全过程的规范化不包括...( C ).命题规范化B.评分规范化C.分数规范化D.施测规范化13.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是( C ).简单条形图B.复合条形图C.次数直方图D.次数多边图14.规范差反映的是数据的( B ).集中关系B.离散关系C.等距关系D.倍数关系15.单向方差分析的原理是( ).单侧检验B.双侧检验χ检验D.t检验C.2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教育测量答:教育测量是指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0.1.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测验(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

0.6.量表: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

1.3.人工编码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1.4.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1.5.次数直方图: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1.6.次数多边形:利用闭合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一种图示方法。

1.7.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1.8.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

1.9.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统计图。

1.10.圆形图: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一种图示方法。

2.1.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40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6分)1. 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 )A. “求真”B. “求善”C. “求新”D. “求真”与“求善”并重2. 对广大教师来说,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更多的是依靠( )A. 无结构的非参与观察B. 无结构的参与观察C. 有结构时间取样观察D. 有结构事件取样观察3. 常模调查与比较调查是根据( )划分的调查种类。

A. 调查目的B. 调查手段C. 调查方法D. 调查范围4. 实验观察法要控制( )A. 观察的时间、场地、设备等条件B. 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C. 被观察者的情绪和态度D. 被观察的事件或行为的发生机制5. 为了比较而研究的他人曾经提出与完成过的课题是( )A. 承继性课题B. 再生性课题C. 创见性课题D. 热门性课题6. 在我国,“方法”一词最早的含义是( )A. 程序B. 工具C. 量规(量具)D. 手段7. 下列对调查问卷的问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先难后易B. 先概括性后具体性C. 先“态度”后“事实”D. 先一般后特殊8. 科学实验法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 罗吉尔•培根B. 梅依曼C. 弗兰西斯•培根D. 拉伊9.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因变量又称为应变量B. 因变量是实验的结果变量C. 因变量又称为倚变量D. 因变量是实验的原因变量10. 实验研究的情境和被试的作表性主要影响实验的( )A. 内在效度B. 外在效度C. 难度D. 区分度11. 教育经验总结主要是运用( )对教育经验进行概括、总结。

A. 描述记录法B. 分析综合法C. 经验思维方法D. 理论思维方法12. 在明确界定文献的总体范围、列出文献清单后,可采取最常用的抽样方法——( )抽取文献样本。

A. 随机抽样法B. 系统抽样法C. 分层抽样法D. 整群抽样法13. 认识者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状态和特征的命题是( )A. 模态命题B. 非模态命题C. 事实命题D. 价值命题14.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 )A. 1B. 0C. 10D. 10015. 为了形象地表现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数量及其整体中所占比例,最适宜的统计图是( )A. 条形图B. 圆形图C. 线形图D. 散点图16. 研究报告附注的书籍类参考文献的正确排列方式是( )A. 作者姓名、出版社名、书名、出版时间及页码B. 作者姓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及页码、书名C.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时间及页码、出版社名D.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及页码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章测量第一章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认识教育统计知识点1什么是教育统计知识点2教育统计的分类知识点3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历史20、谢谢第二节走近教育测量知识点1测量的定义知识点2测量的基本要素单位知识点3教育测量的定义和特点特点:谢谢第三节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知识点1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共15谢谢第四节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知识点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谢谢第二章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数据整理知识点1统计整理概述知识点2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知识点2统计分组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穷尽互斥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2.---3.1.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性别人数男女30 20合计50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人数50 55 606 8 10合计24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0119合计30谢谢第二节次数分布表知识点1组距式分组中的几个概念--••--••--••知识点2等距分组••10119合计30知识点3频数分布f。

知识点3频数分布0<fƩf <1ƩfƩf=1知识点3频数分布人数(人) f比率Σf糊涂好奇自觉7443314.598.348.3468.73合计48100.0知识点3频数分布性别人数比率(%)男女30206040合计50100布。

知识点4变量数列的编制人数比率(%)1011121314151617241454453642 1.22.58.733.528.022.42.51.2合计161100.0知识点5单项式数列的编制知识点6单项式数列编制步骤1.2.3.4.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比率0—2--3 4--5 6100 200 50 40合计390例题301100 910 1090 910 1110 1070 990940 1190 870 1050 950 9911060 1180 970 1030 1060 992850 1060 1010 1050 960 9931050 1070 1210 1280 1180例题5组,100,以840为%)840-940合计知识点8组距式数列的编制12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人数比率%1000以下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以上61423171287.5017.5028.7521.2515.0010.00合计80100.00向上累计人数下上68020437260向下累计人数82037607480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数比重(%)组中值%)向上向下向上向下800-90037135210.023.343.316.76.78509501050115012503102328303027207210.033.376.693.3100.0100.090.066.723.46.7合计30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6分)
1. 学业成绩是一个( )
A. 名义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
2. 已知某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为11.12,中数为9.84,其众数为( )
A. 7.28
B. 8.24
C. 9.02
D. 10.61
3. 有一列数据为{3,6,7,9,9,10,12,16,17,20},则该组数据的中数是( )
A. 9
B. 9.5
C. 10
D. 10.5
4. 一组观测数据为67.2、80.4、76、78.7、69.2、79.9,其样本平均数是( ) A. 67.28 B.
75.23 C. 80.6 D. 70.4
5. 已知P(Z>1)=0.158,P(Z>1.96)=0. 025,则P(1<Z<1.96)等于( )
A. 0.133
B. 0.183
C. 1.58
D. 3.58
6. 通常认为|r|<0.2时称为( )
A. 极低相关
B. 低相关
C. 中等相关
D. 高相关
7. 下面题型中属于客观题的是( )
A. 计算题
B. 证明题
C. 作图题
D. 选择题
8. 已知一组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20.45,若令Y i=8xi+5,则数组Y1,Y2,…,Y n的平均数
是( )
A. 20.45
B. 163.4
C. 168.6
D. 170
9. 反映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特征量是( )
A. 相关系数
B. 差异系数
C. 集中量数
D. 差异量数
10. 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或其中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是连续变量数据,最
好应用( )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 点双列相关
D. 列联相关
11. 适用于总体很大,样本较小,总体无中间层次结构的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等距抽样
D. 分阶段抽样
12. 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分数抽样分布服从( )
A. Z分布
B. t分布
C. x2分布
D. F分布
13. 某实验选取了4个样本,其容量分别是n1=8,n2=9,n3=10,n4=8,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间
差异时,其组内自由度是( )
A. 8
B. 10
C. 31
D. 35
14. 一般在统计学中,总体相关系数表示为( )
A. r
B. ρ
C. μ
D. σ
15. 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
A. 领会
B. 应用
C. 分析
D. 知识
16. 在心理与教育科学领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适合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察数据
之间的相关性与联系模式的统计分析图是( )
A. 散点图
B. 线形图
C. 条形图
D. 圆形图
17. 为使2×2列联表x2检验更有效,需要计算校正的x2值的条件是( )
A. 一格理论次数小于5,且n≤30
B. 一格理论次数大于1小于5,且n>40
C. 一格理论次数大于5,小于10,且n>30
D. 一格理论次数小于15,且n>40
18. 某教师想知道其班上40名学生一次语文考试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她可以采用的检验
方式是( )
A. Z检验
B. t检验
C. F检验
D. x2检验
19. 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量数,这些特征
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 )
A. 样本分布
B. 总体分布
C. 抽样分布
D. 概率分布
20. 一名学生考试成绩转换成标准分为Z=1,则其T分数应该是( )
A. 10
B. 20
C. 40
D. 60
21. 根据解释分数的方法不同,可以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常模参照测验和( )
A. 标准参照测验
B. 口头测验
C. 终结性测验
D. 标准化成就测验
22. 次数分布表中100—105一组的组实下限是( )
A. 99.5
B. 100
C. 100.5
D. 105
23. 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所得分数(测值)一致性的测量质量指标是( )
A. 难度
B. 区分度
C. 信度
D. 效度
24. 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 )
A. Z检验
B. t检验
C. F检验
D. 方差分析
25.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智力测验是( )
A.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B. 比纳—西蒙量表
C.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 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26. 统计学中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分布是( )
A. 概率分布
B. 正态分布
C. t分布
D. F分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27. 测验
28. 标准分数
29. 效标关联效度
30. 终结性测验
31. 样本
32. 显著性水平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3. 数据依据来源可分为哪几类?
34. 影响Ⅱ类错误概率的因素有哪些?
35.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有哪些差异?
36. x2分布有哪些特点?
四、简单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7. 1992年北京市区两组儿童的体重为:
平均数标题准差
1岁组90.2 2.06
7岁组132.4 4.96
试比较两组儿童身高的离散程度的大小。

38. 某智力测验由3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分数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
分测验 1 2 3
平均数标准差45
6
75
6
120
16
某被试在三个分测验上的成绩依次是52,80,145,请运用标准分数求出该被试所得成绩的高低顺序。

五、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 下面5个样本方差分别来自5个总体,容量均为21,方差分别是45,42,38,36,35,请在α=0. 01水平上检验该5个总体方差是否齐性。

40. 某测验12名被试在某题上的题分(满分为5分)及测验的总分见下表: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题分 4 5 3 2 4 1 0 2 3 4 5 3 总分82 90 78 67 82 56 60 65 70 76 73 68
试求该题的区分度和难度。

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