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从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看降糖外获益PPT课件

治疗效果。
对于出现胃肠道不适的患者,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或
更换其他降糖药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降糖药物,并密 切关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医生和患者都应关注降糖外获 益,如心血管保护等,以便更 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THANKS
感谢观看
神经保护作用
降低脑卒中风险
阿卡波糖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性损伤。
改善认知功能
阿卡波糖可能对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减少糖 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痴呆风险。
减轻周围神经病变
阿卡波糖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 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抗肿瘤效果
降低癌症风险
01
阿卡波糖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降低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
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阿卡波糖显示出良好 的药物安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 低血糖水平。
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腹胀、 腹泻等,通常在开始用药的初期出现,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
处理方法包括适当调整用药剂量、餐 后服药以减轻胃肠道不适、保持饮食 规律等。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 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5
阿卡波糖的未来展望
临床应用前景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阿卡波糖已被证明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具有潜在益处,未 来可能更广泛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深入探究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 充分的科学依据。
提高患者依从性
由于阿卡波糖需要长期服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应致力于 开发更方便、更易于患者接受的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
对于出现胃肠道不适的患者,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或
更换其他降糖药物。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降糖药物,并密 切关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医生和患者都应关注降糖外获 益,如心血管保护等,以便更 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THANKS
感谢观看
神经保护作用
降低脑卒中风险
阿卡波糖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性损伤。
改善认知功能
阿卡波糖可能对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减少糖 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痴呆风险。
减轻周围神经病变
阿卡波糖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 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抗肿瘤效果
降低癌症风险
01
阿卡波糖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降低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
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阿卡波糖显示出良好 的药物安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 低血糖水平。
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腹胀、 腹泻等,通常在开始用药的初期出现,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
处理方法包括适当调整用药剂量、餐 后服药以减轻胃肠道不适、保持饮食 规律等。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 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5
阿卡波糖的未来展望
临床应用前景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阿卡波糖已被证明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具有潜在益处,未 来可能更广泛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深入探究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 充分的科学依据。
提高患者依从性
由于阿卡波糖需要长期服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应致力于 开发更方便、更易于患者接受的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
口服降糖药ppt课件

;.
3
糖尿病的治疗
• 维持生命 •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 • 防止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使血糖正常 使血脂正常 控制血压 戒烟
;.
4
口服降糖药对糖尿病治疗的意义
在2型糖尿病人中,仅有15%~30%的病人发病开始时单纯饮食运动疗法可达到满意的血 糖控制标准。但是,一年后,这部分中多半的病人血糖逐渐升高,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 础上加上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因此,这意味着在2型糖尿病发病1年后,90% 以上的病人必须使用口服降糖药。
;.
9
胰岛素促泌剂发展历程
磺脲类(SU) 格列奈类
格列美脲
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非SU胰岛素 促泌剂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第三代SU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 始用于临床
甲苯磺丁脲 氯磺丙脲
第一代SU
第二代SU
20世纪60年代开 始用于临床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用 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开 始用于临床
;.
血管
34
a-糖苷酶抑制剂的代表药
阿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
拜糖苹 倍欣、万苏迪、伏利波糖
;.
35
作用特点
a-糖苷酶抑制剂
✓ 减轻餐后高血糖 ✓ 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 不增加体重 ✓ 降低糖耐量异常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可以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
;.
36
用药注意
a-糖苷酶抑制剂
;.
47
DPP-IV抑制剂
常用药物
✓ 西格列汀(捷诺维) ✓ 维格列汀 ✓ 沙格列汀
;.
48
DPP-IV抑制剂
不良反应
SGLT2类降糖药物ppt课件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达格列净达格列净格列美脲格列美脲达格列净达格列净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达格列净吡格列酮吡格列酮达格列净达格列净胰岛素胰岛素达格列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达格列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10mg达格列净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达格列净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率与安慰剂相似
22
治疗方案
1.单药治疗
一项为期24 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研究,对不同低剂量的 达格列净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282 例既往未使用过口服降糖药的2 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4 组,分别 服用达格列净1,2.5,5mg 和安慰剂,各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在 7. 8% ~8. 1%之间。治疗24 周后,达格列净各组的HbA1c水平分别较基线降 低0. 68%,0.72% 和0.82%,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达格列净各组的FBG 和体重较基线明显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10
达格列净
早期的SGLTs 抑制剂19 世纪60 年代,Ehrenkranz 等[11]发现苹果树根 皮中的根皮苷可以抑制红细胞、肾脏及小肠葡萄糖运输。1987 年,Rossetti等 [12]就提出增加肾脏葡萄糖排出治疗糖尿病的假设。在动物实验中,根皮 苷能够降低胰腺部分切除大鼠的血糖并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但是高血糖症及 胰岛素抵抗在停用根皮苷后重现。在同样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根皮苷恢复 降低血糖的同时也改善了胰岛素的分泌,提示高血糖本身是促使胰岛素抵抗 及B 细胞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13]。口服根皮苷能够改善正常小鼠葡萄糖耐 受能力,但是其并没有影响胰岛素反应[14]。根皮苷是SGLTs 转运蛋白有效 的竞争性抑制剂。但是,以下原因使根皮苷不能成为治疗T2DM 的药物: ①肠 吸收率非常低; ②它不是选择性SGLT2 抑制剂,同时会对SGLT1 有较强抑制作用, 促使渗透性腹泻发生。
22
治疗方案
1.单药治疗
一项为期24 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研究,对不同低剂量的 达格列净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282 例既往未使用过口服降糖药的2 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4 组,分别 服用达格列净1,2.5,5mg 和安慰剂,各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在 7. 8% ~8. 1%之间。治疗24 周后,达格列净各组的HbA1c水平分别较基线降 低0. 68%,0.72% 和0.82%,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达格列净各组的FBG 和体重较基线明显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10
达格列净
早期的SGLTs 抑制剂19 世纪60 年代,Ehrenkranz 等[11]发现苹果树根 皮中的根皮苷可以抑制红细胞、肾脏及小肠葡萄糖运输。1987 年,Rossetti等 [12]就提出增加肾脏葡萄糖排出治疗糖尿病的假设。在动物实验中,根皮 苷能够降低胰腺部分切除大鼠的血糖并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但是高血糖症及 胰岛素抵抗在停用根皮苷后重现。在同样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根皮苷恢复 降低血糖的同时也改善了胰岛素的分泌,提示高血糖本身是促使胰岛素抵抗 及B 细胞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13]。口服根皮苷能够改善正常小鼠葡萄糖耐 受能力,但是其并没有影响胰岛素反应[14]。根皮苷是SGLTs 转运蛋白有效 的竞争性抑制剂。但是,以下原因使根皮苷不能成为治疗T2DM 的药物: ①肠 吸收率非常低; ②它不是选择性SGLT2 抑制剂,同时会对SGLT1 有较强抑制作用, 促使渗透性腹泻发生。
口服降糖药治疗评价与合理选择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度糖尿病
对于中度糖尿病,可以选 择具有中度降糖作用的口 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或 格列奈类。
严重糖尿病
对于严重糖尿病或存在并 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选 择强效的口服降糖药或联 合多种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药物
能不同,需根据年龄段选择适合的口 服降糖药。
肥胖和消瘦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需根据体重情况选择适合的口服降糖 药。
性别
男性和女性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 异,需考虑性别因素选择适合的口服 降糖药。
根据药物特性选择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适合的口服降糖药,如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 敏感性、减少葡萄糖吸收等。
药物副作用
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选择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口服降糖药。
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检测、代谢组学等手段,精准识别患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预防性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性治疗
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和高危人群,采取 预防性治疗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
VS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 ,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05 口服降糖药的未来展望与 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技术进步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将被研发出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 择。
技术进步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新的药物递送技术、制剂技术等将不断涌现,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降糖药物应用PPT课件

代谢物
代谢物有降 代谢物抑制
糖作用
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代谢物抑制 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2-3
3
5%-尿 95%-粪 便
第三代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
❖ 对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组织选择性好,所结合的SU受体部 位是65KD亚单位(不是140KD亚单位),结合快、解离快
❖ 降糖作用显著、有效药物剂量低 ❖ 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轻,可延缓 细胞功能衰竭 ❖ 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 增加体重不明显 ❖ 胰外降糖作用明显,如可迅速提高脂肪、肌肉组织的
GLUT4的数量 ❖ 用法:格列美脲1mg日一次起始,一般最大剂量4mg日一次
疑问
磺脲类药物未加速-β细胞的功能衰竭
2-3个月以后HbA1c >6. 空腹10mmol/L,餐后14mmol/L 进餐开始时与饭嚼碎同服,不进食不服药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胰岛素合用时发生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类或淀粉无效。 肝脏: 胰高糖素水平下降 进餐开始时与饭嚼碎同服,不进食不服药 DNA技术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①基础血糖正常,只有餐后血糖高者首选。 对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组织选择性好,所结合的SU受体部位是65KD亚单位(不是140KD亚单位),结合快、解离快 部分降FPG为主,部分降PPG为主 不适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者可选用TZDs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5-7天后,如果无胃肠道反应,则增加剂量 建议患者应用胰岛素降糖,患者拒绝,餐后血糖仍不达标,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可加用阿卡波糖。 肠促胰岛激素的作用机制 有T2DM家族史,否认肝肾病史。 治疗:建议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拒绝,应用二甲双胍0. 不进餐时有基础的胰岛素分泌 5-7天后,如果无胃肠道反应,则增加剂量 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2-3个月以后HbA1c >6. 起始低剂量(500mg),Qd/Bid,餐时服用(早餐和/或晚餐)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美吡哒 )--瑞易宁 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达美康 格列喹酮(糖适平) 极少从肾脏排出
新一代:格列美脲(亚莫利)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16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17
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 可与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药物或与基础胰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双胍类--作用机制
胰腺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Leabharlann 控制血糖减少肝糖输出
肝脏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 肌 肉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Type2)
进餐
肠道 GLP-1 释放
活性
GLP-1 类似物
GLP-1 (7-36)
DPP-4 酶
DPP-4酶 抑制剂
无活性 GLP-1 (9-36)
DPP-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Expert Opin Invest Drugs 2003;12(1):87–100; Ahré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35
肠促胰岛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效应比较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200
2.0
*
1.5
**
*
肠促胰素效应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美吡哒 )--瑞易宁 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达美康 格列喹酮(糖适平) 极少从肾脏排出
新一代:格列美脲(亚莫利)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16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17
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 可与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药物或与基础胰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双胍类--作用机制
胰腺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Leabharlann 控制血糖减少肝糖输出
肝脏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 肌 肉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5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Type2)
进餐
肠道 GLP-1 释放
活性
GLP-1 类似物
GLP-1 (7-36)
DPP-4 酶
DPP-4酶 抑制剂
无活性 GLP-1 (9-36)
DPP-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Expert Opin Invest Drugs 2003;12(1):87–100; Ahré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35
肠促胰岛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效应比较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200
2.0
*
1.5
**
*
肠促胰素效应
降糖药胰岛素ppt课件

❖ 通过胰岛素抵抗的中间环节发挥作用,起效比较慢 ❖ 对空腹和餐后血糖都有影响 ❖ 不易引起低血糖
胰岛素增敏剂应用注意事项
❖ 肝毒性是严重不良反应 ❖ 常见不良反应是水钠潴留,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 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增加骨折风险
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法
❖ 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分钟服。 ❖ 阿卡波糖(拜糖平),瑞格列奈(诺和龙),罗格
200u,且超过48h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表示对胰岛素抵抗。 ❖ 苏木现象:睡前尿糖(-)→晨起尿糖(++++)
处理:减少胰岛素用量 ❖ 黎明现象:睡前尿糖(+~++)→晨起(++++)
处理:增加胰岛素用量或睡前加长效
低血糖的症状与处理
急救处理:
1.方糖或果糖1-2粒
2.果汁或含糖饮料半 杯
3.昏迷者,静注50% 葡萄糖
注射部位-皮下
❖ 腹部- 吸收最快 : 肚脐,脐周三横指以外 ❖ 上臂 ❖ 大腿 ❖ 臀部- 吸收最慢 ❖ 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胰岛素基础知识—胰岛素的保存
未启用的最佳温度是2~8 ℃ 。(冷藏,不可冷冻) 已启用的胰岛素在室温(25 ℃)下可保存 1个月。
胰岛素——不良反应
❖ 低血糖(用量大、未进食、运动、肝肾功能不全) ❖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 ❖ 过敏反应(极少):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 胰岛素性水肿: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收钠 ❖ 屈光失常 ❖ 胰岛素抵抗:在没有急性并发症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
特别注意
❖ 用长效胰岛素或长效磺脲类药物引起低血 糖延迟效应,可需长时间葡萄糖治疗,清 醒后需监测血糖24-48小时。
胰岛素增敏剂应用注意事项
❖ 肝毒性是严重不良反应 ❖ 常见不良反应是水钠潴留,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 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增加骨折风险
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法
❖ 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分钟服。 ❖ 阿卡波糖(拜糖平),瑞格列奈(诺和龙),罗格
200u,且超过48h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表示对胰岛素抵抗。 ❖ 苏木现象:睡前尿糖(-)→晨起尿糖(++++)
处理:减少胰岛素用量 ❖ 黎明现象:睡前尿糖(+~++)→晨起(++++)
处理:增加胰岛素用量或睡前加长效
低血糖的症状与处理
急救处理:
1.方糖或果糖1-2粒
2.果汁或含糖饮料半 杯
3.昏迷者,静注50% 葡萄糖
注射部位-皮下
❖ 腹部- 吸收最快 : 肚脐,脐周三横指以外 ❖ 上臂 ❖ 大腿 ❖ 臀部- 吸收最慢 ❖ 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胰岛素基础知识—胰岛素的保存
未启用的最佳温度是2~8 ℃ 。(冷藏,不可冷冻) 已启用的胰岛素在室温(25 ℃)下可保存 1个月。
胰岛素——不良反应
❖ 低血糖(用量大、未进食、运动、肝肾功能不全) ❖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 ❖ 过敏反应(极少):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 胰岛素性水肿: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收钠 ❖ 屈光失常 ❖ 胰岛素抵抗:在没有急性并发症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
特别注意
❖ 用长效胰岛素或长效磺脲类药物引起低血 糖延迟效应,可需长时间葡萄糖治疗,清 醒后需监测血糖24-48小时。
常用口服降糖药 ppt课件

用。
17
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的注意事项:
1.遵守医师的指示按时服药, 不可以任意增减药量,按时返 回门诊,调整药物剂量。
2.遵守饮食计划及规则运动,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糖化血 色素等。
3.生病时仍需按时服药,不 可停药,注意进食并立即就 医。
4.口服药应储存于阳凉避 光场所,勿放于儿童垂手可 及的地方。
7
服药时间
如从使餐后血糖不宜升高角度考虑,应餐前服,但由于很多 患者对这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较重,可改为餐中或餐后服用 为佳。
8
胰岛素增敏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作用与机制
罗格列酮 环格列酮 吡格列酮 恩格列酮
降血糖作用: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性,降 低血中高血糖和甘油三水平,增加肌肉及 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二发挥降血糖 作用
常用口服降血糖药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 双胍类
胰岛素增 敏剂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促胰岛素 分泌剂
2
磺酰脲类(SU)
药理作用与机制
第一代:不良反应多,现已很少 1.降血糖作用: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强胰岛素作
用于临床
用;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美吡哒) 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齐特(达美康 )
改善脂肪代谢作用:纠正胰岛素抵抗病人 的脂代谢异常,显著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 酸、甘油三酯水平
9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主要用于其他降血糖疗效不 佳的Ⅱ型糖尿病,尤其是有 胰岛素抵抗者。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磺酰脲类药物或胰岛
素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副作用主要有嗜睡、水肿、头 痛、胃肠道刺激症状等
15
17
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的注意事项:
1.遵守医师的指示按时服药, 不可以任意增减药量,按时返 回门诊,调整药物剂量。
2.遵守饮食计划及规则运动,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糖化血 色素等。
3.生病时仍需按时服药,不 可停药,注意进食并立即就 医。
4.口服药应储存于阳凉避 光场所,勿放于儿童垂手可 及的地方。
7
服药时间
如从使餐后血糖不宜升高角度考虑,应餐前服,但由于很多 患者对这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较重,可改为餐中或餐后服用 为佳。
8
胰岛素增敏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作用与机制
罗格列酮 环格列酮 吡格列酮 恩格列酮
降血糖作用: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性,降 低血中高血糖和甘油三水平,增加肌肉及 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二发挥降血糖 作用
常用口服降血糖药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 双胍类
胰岛素增 敏剂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促胰岛素 分泌剂
2
磺酰脲类(SU)
药理作用与机制
第一代:不良反应多,现已很少 1.降血糖作用: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强胰岛素作
用于临床
用;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美吡哒) 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齐特(达美康 )
改善脂肪代谢作用:纠正胰岛素抵抗病人 的脂代谢异常,显著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 酸、甘油三酯水平
9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主要用于其他降血糖疗效不 佳的Ⅱ型糖尿病,尤其是有 胰岛素抵抗者。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磺酰脲类药物或胰岛
素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副作用主要有嗜睡、水肿、头 痛、胃肠道刺激症状等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乙双胍易于发生
三、α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
作用:
↓小肠中α -葡萄糖苷酶→水解产生
葡萄糖减慢→吸收平缓
应用:轻、中度Ⅱ糖尿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复习思考题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
良反应。
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胰岛有分泌功能、
40岁以上、 症状轻、对胰岛素不敏感
一般采取综合措施
1
宣传教育及心理治疗
2
3 4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5
血糖检测等
第一节 胰岛素
【构效关系】
小分子蛋白质
药用猪、牛、人胰岛素
需皮下或静脉给药
加入Zn2+,精蛋白后,延长作
用时间。 4℃保存最好
降糖药教学
糖尿病简介
消渴症
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 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造成 的三大物质代谢以及继发性水、电 解质紊乱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 ,以及心 血管、肾、眼、神经系统,皮肤等 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分型
Ⅰ型糖尿病: 胰岛分泌功能显著低下、年青、
症状重、作用】
代谢
糖:↑利用和糖原合成,↓糖原分解和糖
异生
脂肪:↑合成,↓分解
蛋白质:↑合成,↓分解 促钾内流
促生长作用
【应用】
糖尿病:
所有Ⅰ型糖尿病
重度Ⅱ型糖尿病
各种糖尿病人应激时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细胞内缺钾
GIK(极化液)
【不良反应】
1. 血糖过低 诱因:胰岛素过量,未按时按量进 餐,运动过多等 症状: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 进食或输注葡萄糖可缓解 重在预防
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拜糖平)
一、磺酰脲类
【药理作用】
降糖作用
胰:促进β 细胞释放胰岛素 胰外:↑胰岛素受体数目,↑组织敏
感性
抗利尿:氯磺丙脲 抗凝:三代
【应用】
糖尿病:
Ⅱ型
30%以上β 细胞有功能的病人, 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尿崩症:氯磺丙脲
【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适,肝损伤
低血糖
二、双胍类
降糖作用 胰外作用:
↑组织摄糖
↑肌肉糖酵解
↓葡萄糖吸收 ↓糖异生 ↑胰岛素作用 拮抗胰高血糖素及其它拮抗胰岛素物质
的作用
【应用】
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尤其
适用于肥胖者
【不良反应】
乳酸性酸血症:
受体数或亲和力减小
措施:
更换制剂 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和血糖波动 Ⅱ型糖尿病人可加用口服降糖药
5. 脂肪萎缩
注射部位 合理安排注射部位
更换制剂
第二节 口服降糖药
【分类】
磺酰脲类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 第三代:格列齐特
双胍类
甲福明(二甲双胍)
2. 反应性高血糖:因血糖降低,激
起体内代偿反应
3. 过敏反应:更换制剂
4. 胰岛素抵抗性(耐受性)
(1)急性耐受
诱因:应激状态,酮症酸中毒等 治疗 治疗原发病 增加胰岛素用量
(2)慢性耐受
指每日需要200IU以上的胰岛素,且 无并发症 诱因:
胰岛素抗体
抗胰岛素物质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