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课件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概念阐述
01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长期的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生态健康。
实践案例
02
例如,推广可再生能源、实施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循环经济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健康。
空气污染
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随意堆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
固体废物污染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转基因生物
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态失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的功能
02
总结词: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它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维持生态平衡。
总结词: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它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总结词: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它能够调节生物的行为和种群动态。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的价值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对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遗传多样性
指生物种内和种间遗传信息的数量和差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遗传多样性需要采取措施,如建立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推广基因编辑技术等,以减少人类活动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03
指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课件

生态系统课件生态系统课件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基础,对于维持生命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态学课程中,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各种生物种类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群体。
它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
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土壤、水分、气候等物理和化学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转化和迁移过程。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而动物则通过摄食植物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代谢,最终以各种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再被其他生物利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太阳能是地球上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它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生物多样性维持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相对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外界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和模型模拟等。
野外观察是通过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是通过人工控制和操作生态系统的某些因素,观察和测量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模型模拟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而预测其未来变化。
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以更好地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的重要概括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的重要概括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依赖着彼此,共同维持生物圈的平衡。
以下是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概括。
首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多样的。
生态系统包括两个基本部分,即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个地域内,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作用组成的群体。
而生物圈则是指地球上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内的全部生态环境。
生物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空气生态系统等。
在这些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
其次,生态系统具有动态平衡性。
生物群落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调整。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关系调节着生态平衡。
当某一物种数量大幅度增加或减少时,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而且,生态系统还具有恢复和代谢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体修复和物质循环维持自身的平衡。
第三,生态系统的运行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等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不同物种对温度、湿度、阳光等环境因素都有不同的适应性。
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物种会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
第四,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严重。
例如,森林的大面积砍伐、水体的过度污染、土地的过度开垦等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破坏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最后,保护生态系统是每个人的责任。
保护生态系统不仅是为了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采取合适的方式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比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积极参与环保组织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简介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能量流、物质循环的规律。
它关注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生态学不仅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之相互作用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它包括了生物群落内的各种生物个体以及它们的生境环境。
生态系统一般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而水生生态系统则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组成。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包含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在共同的生境中共同生存和繁衍。
而环境因素则包括了光、温度、湿度、土壤因子等非生物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备多种功能,其中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
光合作用是能量输入的主要方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转化,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能量的流动保证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活动。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包括了水、碳、氮、磷等多种元素,它们在生物体内不断循环利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动物则通过食物链获得有机物,并将其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这些废物又成为其他生物的养分,形成了物质循环。
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
生物多样性包括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并进
行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系统。
生态系统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的物种集合,包括各个物种之间的相
互关系。
生物圈则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非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
群落包括动植物群落、微生物等生物体。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我调
节功能。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是指有机物、无机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循环利用。
而能量
流动则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物种传向另一个物种的过程。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知识点图解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图解总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整体。
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包括了土壤、水、降雨、光照等自然资源。
而生物群落则是由各种生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知识点图解总结如下:一、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
个体是由同一种生物所组成的,种群是由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所组成的,群落是指生物群落与土壤、水等非生物因素的整体。
生态系统则是包括了一个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非生物环境。
生态区域则是一定地域内包含了多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
全球生态系统则是指整个地球所组成的所有生态系统。
二、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十分重要的。
能量从太阳辐射中获取,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转化为有机物质,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其他生物。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和水也参与了物质的转化和循环。
这些过程也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不同生物之间依赖关系的排列顺序,通常包括了食物的提供者和食物的消费者。
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食物的来源,通常是植物。
而其他环节则是任何能源来自于前一个环节的生物。
而食物网则比食物链更复杂,包括了更多的生物种类和食物的循环关系。
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类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域内种类丰富度的指标。
遗传多样性则是指同一个种类中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的程度。
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是指一个地域内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这三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五、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例如,森林的砍伐和土地的过度开垦会破坏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从而影响气候变化;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由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共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一群生物种群组成,它们在同一地区内相互作用和共同生活。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等方面。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并对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环境要素的结构包括气候因子、土壤类型、水质等。
3. 营养网络:生物群落中的物种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营养网络。
不同的物种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维持着生态平衡。
4. 空间分布: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要素不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中,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物种和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维持着物质的平衡。
典型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通过这些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被循环再利用,提供给生物群落的生长和发展。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维持着能量的平衡。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能量被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被生物群落利用。
能量从生物群落中的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直至最终被释放为热能。
3.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和压力。
4. 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服务功能,如水源保护、空气净化、土壤保持等。
这些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
生物群落的结构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则反过来影响着物种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塘式水陆结合型 ☼ 区域整体规划的综合型生态农业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分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生物量 字结构。 常具有倒金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食物链简化 --植物→(植食动物→) 人
能量和物质流动巨大、转换迅速 依赖性强,独立性弱,自我调节能力小 是人类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最强烈的地方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
单向的能量流动 循环式的物质流动 信息的传递
(一)生态系统有机质的生产
1. 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产有机物, 为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分和生产者本身利用。 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活所制造的有机质的数 量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 在单位面积上净初级生产量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有 机质数量叫做生物量(Biomass)
①生产者:自养生物,主 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 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 合作用的细菌。 ②消费者:异养生物,主 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 种动物。 ③分解者:异养生物,把 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 放线菌和动物等。
(decomposer)
1,生产者(producers) :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2,消费者(consumers):包括杂食动物、寄生生物 食草动物(herbivores) 食肉动物(carnivores) 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top carnivores): 3,分解者(decomposer)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 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 和蚯蚓、白蚁以及秃鹫等 大型腐食性动物。
澳大利亚进口屎克螂
因牛粪覆盖每年损毁牧场3600万亩 60年代,澳大利亚引入了 羚羊粪蜣(Onthophagus gazella)和 神农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等异地金龟,对 分解牛粪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鱼死亡↑
鱼死亡↑ ↑
鱼死亡↑ ↑ ↑
兔 吃 饱
兔 饿 死
兔↑ 兔↓ 吃了 大量 的草 植物↓ 植物↑
吃了 较少 的草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
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非生物环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更富于变化的特征。 具有较高的平均生物生产量和巨大的生物物质积累量 动态变化较明显,包括季节性变化和其他类型的演替。 相当明显的有规律的空间分布格局。
4,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化合物: 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
• 气候因素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为起点,一些有
机体以吃和被吃的关系,即通过食物关系彼此联
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动的系列。
2. 食物网 各个食物链彼此交织、错综连接形成
复杂的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苔藓
苔藓与桫椤(蕨类)
桫椤
蕨类(芒箕)
凤尾蕨
裸子植物——苏铁
裸子植物 ——银杏
裸子植物——松科的球果
被子植物——椰树
菠萝蜜
可可树
仙人掌
板根
旗形树1
旗形树2
绞 杀
绞杀过程
竹节虫
蝗虫
变色龙
二、生态系统的性质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依赖外界环境提 供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接受输出。 生态系统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在一定范 围内具有自我调节和自组织能力保持其相对平衡。
沉积型循环
沉积物中的磷 (约为土壤和海洋中千倍以上)
(四)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
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与协调,种群结构
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变化,能量和物质的输
入和输出大致相等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
获得最佳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消费者动物的次级生产
2.消费者动物的次级生产
各级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初级生产的物质 进行同化作用,把植物性物质转换为动物性物质, 使自身得到生长、繁殖和物质和能量的贮存。 次级生产过程
净次级生产量(P) 被同化的(A) 食 物 种 = 群 动物吃进的(C) 呼吸代谢(R) 未同化的(FU) 被更高营养级取食 未被取食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
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六大组成成分
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
三大功能群
非生物成分
气候因素
生产者 (producer) 消费者 (consumer) 分解者 (还原者)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Ecological balance)
反馈机制(feedback)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 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响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 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
是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干扰后恢复和保持其稳定平衡状态。
热带雨林 热带稀树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温带草原 荒漠 冻原
二、水域生态系统
1、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环境比较均一,变化比较和缓,并较少出现极 端情况(水具有流动性和较大热容量)。
2. 生物量倒金字塔(各种浮游藻类)。
2、水域生态系统的分类
☼ 按水化学性质
动物得到的 动物未得到的
动物未吃进的
次级生产公式
C A FU
A PR
P C FU R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和在物理系统中不同 ☼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 ☼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用原理,全面规划、总体协调,建立能合பைடு நூலகம்利用自然和社会
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是具 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种效益统一的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的主要优点
☼ 整体性 ☼ 协调性
☼ 地域性 ☼ 高效性 ☼控制性
☼层次性 ☼稳定性 ☼改善生态环境
中国现有生态农业系统类型
燃料
大气中CO2
光合 作用
呼吸 作用
扩散 腐烂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 CO2 碳化作用 泥碳 煤 化 石油
腐烂
(3)淀积型循环
磷循环(phosphorus cycle)
陆地 活有机物
排泄死亡
捕鱼 鸟粪
海洋 活有机物
排泄 死亡
摄取 悬浮在水中随河水带走 死 死 摄取 有机物 有机物 分解 上涌 下 ,沉 土壤中的 深海的磷 无机磷 溶解于水 开采 上升风化 沉积
一、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 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 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 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一个地区内 物种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 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基本概念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 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流通率: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和单位 时间的移动量
2、物质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Hydrologic cycles) 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s)
☼氧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s)
2、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三向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热量气候带的带状分布
经度地带性(干湿地带性):海陆分布和大气环 流等因素作用。 垂直地带性:海拔升高温度和气体逐渐降低,风 速和太阳辐射加强,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中国东部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异
3、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磷循环
☼硫循环
(1)水循环
水分子从水体和陆地表面蒸发以及通过植物的蒸腾进入大气圈,
然后遇冷凝结以雨雪等形式不断地回降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水分的大循环与小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西德地区的水循环示意图
(Clodius and Keller,1951)
(2)气体型循环
碳循环(carbon cycle)
第七讲
概念 性质
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结构 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 功能单位。
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森林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3、生态城(Ecopolis)
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 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 的人类聚居地。 建设途径: ☼ 生态工艺的设计和改造
☼
☼
协调共生关系的建立
生态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第七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概念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 生物多样性保护
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 单位来表示。 (1)生物量金字塔
(2)数量金字塔
(3)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