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第19课 《观舞记》教案

合集下载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舞记》,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观舞记》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作品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感受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舞蹈艺术的美。

2. 培养学生欣赏舞蹈、体会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舞蹈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艺术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不懂的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等。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语句、段落,分析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舞蹈的文字,教师点评并指导。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舞蹈的认识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观舞记》2. 主要内容:a. 舞蹈艺术的美b. 描绘舞蹈的艺术特色c. 作者对舞蹈的热爱与见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眼中的舞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对舞蹈艺术的欣赏、感悟,以及自己的独特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观看舞蹈表演,深入了解舞蹈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关于舞蹈的文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描绘舞蹈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舞蹈的热爱。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

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观舞记》人教版教案范文以及原文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1】设计依据:《观舞记》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

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

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静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品位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1、研习精彩语段,品位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竞赛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印度舞蹈图片和文化。

了解印度舞蹈文化后,大家感受到了什么?生:……同学们,印度的舞蹈,常常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可当要我们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种美好的享受时,许多同学为难了。

那么,如何将这种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呢?同学们不用着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希望学习这篇文章后,大家会有许多收获。

(出示课题)二、基础巩固。

1、走近作者,识记红色字体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观舞记》教案优秀10篇

《观舞记》教案优秀10篇

《观舞记》教案优秀10篇语文教案《观舞记》篇一教学目标:1、提高欣赏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素养。

2、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舞蹈内容的方法。

3、熟读课文,感受并学习文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艺术的方法。

2、学会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描写。

教具:电教器材学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印度舞蹈吗?如果看过,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发言)如果没有,今天我们就随冰心一起去观看卡拉玛姐妹的同台演出,顺便听听冰心观看后的感受。

(如有条件,此环节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二、初读,整体感知: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再次阅读文章。

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三、研读课文: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第2—6小节——第一叁—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观舞记》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为:通过观看舞蹈表演,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理解作者对舞蹈的感悟和表达,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感受舞蹈的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舞蹈。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舞蹈的感悟和表达,学会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舞蹈视频、课文挂图。

2.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艺术。

2. 预习检查: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 课文学习:a.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舞蹈的描绘。

b.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

c. 课堂讨论:讨论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表达对舞蹈的感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一段舞蹈表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观舞记》2. 重点内容:a. 舞蹈艺术的美b. 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c. 表达技巧:生动形象、富有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种舞蹈表演,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描写舞蹈的美。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舞蹈艺术,参加舞蹈欣赏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美,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结构化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课文《观舞记》的核心内容。

《观舞记》教案

《观舞记》教案

《观舞记》教案《观舞记》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19.观舞记。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9.观舞记》。

教法分析:1、诵读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

学法要求:1、充分预习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CAI课件、关于印度舞蹈和中国舞蹈的视频、图片资料教学评价:1、小组竞争2、教师的语言评价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

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

还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

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二、整体感知: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抢答}a 卡拉玛姐妹表演的是哪个国家的舞蹈 {印度}b 作者从哪个角度欣赏这个舞蹈 {3} {1}画家 {2}舞蹈家 {3}纯粹的欣赏者c从历史流派看,她们的舞属于舞 {婆罗多}d请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对这个舞的评价{飞动的美}e文中那些地方体现印度舞的特点教学小结: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描绘舞蹈,表达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写作手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舞蹈的魅力。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舞蹈的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舞蹈视频片段。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a. 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b. 作者通过观看舞蹈,表达了怎样的感受?c. 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绘舞蹈的?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关键语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a. 作者在观看舞蹈时,关注了哪些方面?b. 请仿照课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个舞蹈动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绘一个舞蹈动作。

六、板书设计1. 《观舞记》2. 内容:a.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感悟b. 观察舞蹈的方法:视觉、听觉、内心感受c.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看一段舞蹈视频,运用所学方法,描绘舞蹈中的某一动作。

答案示例:舞蹈视频中,舞者如同一只轻灵的白天鹅,伸展着优雅的脖颈,翩翩起舞。

她的手臂轻轻摆动,仿佛在水中拨动清波,让人陶醉。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查阅关于舞蹈艺术的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及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美,学习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观舞记》教案最新9篇

《观舞记》教案最新9篇

《观舞记》教案最新9篇语文教案《观舞记》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找出描写卡拉马姐妹优美舞蹈的诗句。

2反复诵读,激发想象,使学()生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艺术享受。

教学设计:一、观看舞蹈,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播放20005年春晚《千手观音》,同学们描绘观看感受。

二、激发情趣导入新课:邂逅冰心学生介绍冰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师范读:名作初窥师范读,生完成:1,冰心看了一场怎样的舞蹈?哪些语段加以描绘?2、冰心观舞后的感受是怎样的?哪些语段可以看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四、小组合作展示,教师点拨带着发现的眼光寻美活动一: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活动二:请用“卡拉马姐妹的———美,美在———”说一句话。

提示从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说美。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五、精读品析,艺术熏陶。

带着探究的眼光悟美1、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

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以:我喜欢“————”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收到了————的表达效果来说。

带着欣赏的眼光读美生读喜欢的段落语句。

六、当堂检测: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明确: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3、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与本文比较有何异同。

七、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

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观舞记》教案.doc

《观舞记》教案.doc

《观舞记》教案《观舞记》教案由***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观舞记》教案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观舞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

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

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描写舞蹈艺术的语言。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观舞记》教案
www.5y
第19课
《观舞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2、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3、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如有条件,教师、学生可利用VcD、DVD 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为上课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印度舞蹈吗?如果看过,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发言)如果没有,今天我们就随冰心一起去观看卡拉玛姐妹的同台演出,顺便听听冰心观看后的感受。

(如有条件,此环节可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再次阅读。

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这篇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三、研读课文:
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

(在第17、18节)
四、阅读探析:
1、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

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都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试从文中找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大声朗读,并从词语、修辞、句式或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不理解的语句?
备案:
①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

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
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②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插入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

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

再次朗读,深入感受
五、知识迁移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

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

请问
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

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六、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www.5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