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预言ll
预言_何其芳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
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 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 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能使诗人 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 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 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三、四、五节:写他对“年轻的神”隆重地 接待,热烈地倾诉,恳切地挽留,谆谆地告诫, 缠绵地依恋。 当她要执意前往时,他又表示愿与她结伴 同行,用忘倦的歌,温暖的手,明亮的眼睛给 年轻的神以温暖,以安慰,以勇气和亮光。至 此,诗人已将预言中的神人格化了。诗人愿意 陪伴她一路同行,“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 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预 言
何 其 芳
• 作者简介 •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 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 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 毕业,是“汉园三十人”之一。 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 (成名作),诗集《预言》,红 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的诗 集《预言》是中国现代融汇传统 诗词与西方诗词诗艺最完美的抒 情诗集 。
1、诗歌简介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 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 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 神。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 曾经受到一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 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 (《梦中的路》)。
•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
静美之汹涌——浅析何其芳《预言》

静美之汹涌——浅析何其芳《预言》汉语言文学1301班张潇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这是《诗经·国风·周南》里一位樵夫因心爱之人“求而不得”而作的恋歌——《汉广》。
时隔千年,北大学子何其芳的《预言》,也唱出了“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怅惘无奈。
《预言》作于1931年秋天,是何其芳的成名作。
诗中的主人公“我”痴恋“年轻的神”,但这份单恋却无果而终。
依个人愚见,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就是它深厚到汹涌却静美到默然的风格,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
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何其芳的诗歌语言同时受到晚唐五代“精致冶艳”的诗风和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因此,他的诗不可避免地充满婉约古典的静美柔情,又有许多直接而热烈的西方意象。
诗的第二小节描写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这分明是江南春天和煦温郁的模样。
恰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并没有多么细致地描绘意象,读来却齿颊留香,仿佛唐宋年代的芬芳春意就傍在身旁。
而麋鹿的蹄声、神银铃般的歌、拾来的落叶,又都带着希腊神话般的圣洁庄严与法国梧桐林荫道的萧瑟烂漫,融汇出一种带有崇敬意味的热情。
西方的象征主义,在这首诗中表现地并不“酣畅淋漓”。
但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又让全诗有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趣。
在何其芳的诗中,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是和而不同的。
晚唐诗风与象征派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着相通的一点:他们都精于语言的修饰。
这在《预言》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因为这首是本身是极具音乐美感的。
排列整齐的诗行、大致押韵的诗句、初具雏形的格律,都让人感觉到何其芳对语言的雕琢。
这种在整齐的句式中讴歌般地抒发情绪的语言,让我不得不联想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下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恰如交响乐与民歌的融合,《预言》是温柔与热烈的最美好的纠缠。
与其语言一样,《预言》中表达的情感也是复杂的。
这种复杂并不沉重难懂,只是透明轻灵地令人嗟叹。
因为它讲述的是爱情千百年来不曾褪色的话题——“求之不得”,讲述的是一个人在追求与退却之间的挣扎。
预言课文精讲

预言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写的是美丽的少女,在青年时,会遇到一个俊逸的伴侣,但对方会很快消逝,成为幻影。
等到她年老色衰时,真爱她的青年,却早已远离。
诗人借此寓意美丽的爱情往往不能持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关于《预言》的段落划分,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出发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第一段(第1节):描绘美丽的少女和她的初恋。
少女在年轻时遇到了一个俊逸的伴侣,两人彼此倾心,情感热烈而纯真。
第二段(第2节):描述初恋的消逝和少女的失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恋的激情逐渐消退,俊逸的伴侣也离她而去。
少女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痛苦之中。
第三段(第3节):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人通过少女的经历,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短暂。
他感叹美丽的爱情往往不能持久,而真爱往往难以寻觅。
第四段(第4节):描绘少女年老色衰时的情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少女已经变得年老色衰,而曾经爱她的青年也已经远离。
诗人借此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短暂。
第五段(第5节):抒发诗人对真爱的渴望和追求。
尽管人生充满了无常和痛苦,但诗人依然坚信真爱的存在。
他呼吁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爱情,勇敢地去追求和守护真爱。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段落划分方式,具体的划分方式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和感受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通过对《预言》的段落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感受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二、文章赏析《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
同时,诗人也倾诉了失去它的惆怅。
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
何其芳的诗歌赏析

何其芳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现当代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以其婉丽中见清幽、沉郁中显高昂的独特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
何其芳的诗歌《预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31年秋,当时诗人年仅19岁。
这首诗以一个年轻的神的形象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时光的感慨。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味深长,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在《秋天》这首诗中,何其芳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描绘了秋天乡野里忙碌的景象。
他没有使用象征手法或者深奥的哲理,而是以朴素的语言,直接描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氛围和神韵。
何其芳的诗歌不仅有着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而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有着艺术的美感,也有着思想的深度。
总的来说,何其芳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
《预言》何其芳

《预言》何其芳《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1936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人将传统的爱情题材赋予了现代的表现。
全诗共分七节,从第一节开始,诗人就交代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你”。
“我”是爱的倾诉者,“你”是爱的接受者。
然后诗人用美丽的意象来描绘了“我”对“你”的深情倾慕和大胆的爱情表白。
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宣誓愿为爱情而献身。
第一节诗人写“预言”。
“何等秋天的清晨,夜雨渐少后的第一回晨风”,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
“切莫告诉我你在黄昏等我”,明明白白地要求对方保守秘密。
这样轻淡的诗句,给人一种充满诗意和朦胧之美的氛围,使恋爱故事的开端具有一种神秘色彩。
第二节诗人用“美丽的云朵”和“金黄的落叶”来比喻“你”的可爱之处,“美丽的云朵”给人以美妙、高洁之感,“金黄的落叶”则具有一种成熟的美。
诗人用这两个比喻来描绘“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节诗人用“预言”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预感。
他感到自己将会得到幸福,因为他爱的是一位纯洁、高尚的人。
这个“预言”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坚定信念。
第四节诗人进一步描绘自己的爱情心理。
他用“一个小小的心愿”、“一个淡淡的相思”等词语来形容自己对“你”的深情倾慕,同时用“醒着的梦”、“夜里的泪痕”等词语来表达他对爱情的忧虑和相思之苦。
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对爱情的复杂情感。
第五节诗人继续向对方倾诉自己的情感。
“我将像春天般爱你”,用春天的生机和温暖来形容自己对“你”的爱情,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
“在你窗前栽一棵小白杨”,暗示着诗人为对方做着平凡而真挚的努力,让人感到他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
第六节诗人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决心。
“让预言脱口而出”,意味着诗人决定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爱情,“我将预感你的来临”,也表明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这些词语的使用,使诗人对爱情的表述更加坚定、有力。
最后一节诗人宣誓愿为爱情而献身。
我的预言

何其芳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 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北 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 三十人”之一。著作主要有: 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 诗集《预言》。他的诗集《预 言》是中国现代融汇传统诗词 与西方诗词诗艺最完美的抒情 诗集 。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 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 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 是爱与美之神。据诗人自述,他在 19岁那年的夏天,曾经受到一次爱 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 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这首诗就 是诗人经历了爱情风暴后从心灵里 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 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
意象朦胧,捉摸不透,正是这首诗的主要特 点。
(二)诗人赋予“预言”怎样特殊的意义?
“预言”出现在首节,通过问句质疑的方 式,使“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 具哲学意味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的“得 与失”“取与舍”“蛊惑与抗拒”之间的 抉择。在“留下的悲哀”与“失悔的美丽” 之间对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思考。这种抽象 的哲思被表现为一个幻美的神话故事的外 在形式。
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 更深一层说,诗人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 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 间的惆怅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 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终于,青 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 颤抖暂停”。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 声”。
第一部分(1):序曲
“我”以小夜曲般的柔美旋律,倾 诉了期待已久的时刻的到来。幻想世 界中年轻的神来到“我”跟前。 “渐 近的足音”暗示着诗人即将和幻想中 的“神”相遇,满怀欣喜之情,可以 想象那位神灵的飘忽、美丽。
这里,幻想世界中的神同现实生活 中的心上人融为一体,迷离、恍惚, 仿佛置身梦幻世界。
我读何其芳《预言》

我读何其芳《预言》最早读何其芳的《预言》是高一的时候,因为语文课本上有,朦朦胧胧的我听着老师的讲解,似懂非懂。
现在重读这首诗歌,似乎能体会出个什么意味来了。
《预言》写于1931年秋,当年的何其芳只19岁。
我以为,这是一首关于青春年少时候的朦胧爱情诗歌。
全诗洋溢着一种清新的感觉,描写了一种对爱情的企盼激动到失落无奈的情感。
诗歌的第一节中的“终于”二字,表明了诗人热烈期盼已久,并将爱神将要到来的欣喜激动的心情表露无遗,似乎有一种石头落地了的放心感。
你的“足音”像“夜的叹息”般,但我“听得清”,分辨得出来,它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也不是“细碎的蹄声”,写出了诗人对爱神的关注。
但是,诗人还是想要确认,他害怕不是,他害怕自己的千呼万唤地等待换来的却是一场空欢喜。
他在向爱神发问,同时也是向自己发问,到底是不是呢?让自己心安。
诗歌的第二节是诗人的猜测。
由第一节爱神来临时的足音、笑声等仪态和风姿来推想,这样的一位神“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在一般人看来,南方给人的感觉是阳光充足的,是温暖的,是春光烂漫的,是鲜花繁盛的,想必诗人也是这样的认为的吧。
迎来爱神,是那么不真切,似乎沉浸在不真实世界中,伴着爱神银铃般的歌声,仿佛在梦中,那环绕周身的温馨隐隐约约。
诗人用清丽色调的意象,描写了爱神居住地方的美丽、温暖。
在此,诗人将青春阶段那朦朦胧胧的爱细腻地付诸于笔尖。
诗歌的第三、四节是诗人对爱神的挽留。
第三节中,诗人想用“虎皮的褥”、“秋天拾来的落叶”、“我自己的歌”等“引诱”爱神停驻:停下来吧,“长途的奔波”是困顿的,这里有舒心的适合休息的场所,还有“我”的歌声陪伴;第四节中,诗人想用前途的险恶来吓住爱神,“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藤蟒蛇样交缠着”诗人企图为前途营造一种昏暗阴森的氛围,让她不敢前行。
诗歌的第五节是诗人的妥协。
在“软硬”兼施的解数后,爱神依旧向前走去,没有停留片刻,诗人只好乞求与爱神同行。
何其芳《预言》

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 思想感情和个性。他既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 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 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 和忧郁。
作者在压抑和苦闷中把自己关在寂寞、欢欣的小天 地里,细细描画的关于爱情、理想、人生,关于过去与未来 的个人化的梦。在梦幻般的世界里,作者通过营造一种孤 独、寂寞、压抑的氛围,表达了人生的苦闷和彷徨。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的眷 念着她,充满着柔情地想象着他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 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
“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
《预言》中把爱情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 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 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感叹与失望。 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 歌。
他把新诗区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主张建立现代格律诗, 他提出,现代格律诗除了应该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外,以形式而 论,还应每行有一定的顿数,可分三顿、四顿、五顿几种不同 的句式。在长诗中,如有必要,顿数可以变化;同时要押大致 相适的韵,不一定非要一韵到底,可以少到两行一换韵,四行 一换韵。
三、《预言》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 经历,全诗共分为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 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何其芳《预言》
一、何其芳
何其芳(1912年—1977年),男,原名何 永芳,出生于原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 一个守旧的大家庭。现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文艺评论家。他早期的作品有: 《汉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夜歌》《预言》《夜歌和 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是一位 贯穿20世纪中叶的大时代、大变革中成 就斐然的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品解读
1、诗歌简介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 1931年秋天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 时诗人才19 19岁 诗开始收入《汉园集》 时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 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 《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 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诗人对已经产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偏爱。 诗人对已经产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偏爱。何其芳谈到 他的《燕泥集》中第一辑这个时期的作品时说: 他的《燕泥集》中第一辑这个时期的作品时说:“这 一段短促的日子我颇珍惜,因为我做了许多好梦。 一段短促的日子我颇珍惜,因为我做了许多好梦。”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 经历。 经历。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 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 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 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 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 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能使诗人 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 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 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 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 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一、作家简介
建国后诗人曾任文学研究所 (原属 北京大学,1956年 北京大学,1956年9月改为中国科学院文 学研究所) 何其芳被任命为副所长, 学研究所),何其芳被任命为副所长,后 任所长; 文学评论》主编; 任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 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从事文学批 文学理论研究(红学) 评,文学理论研究(红学)以及教学工 1977年 24日在北京逝世 日在北京逝世。 作。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作品见教材138页) 主要作品见教材138页 138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小结: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 小结:《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 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 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 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 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 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 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 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 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 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 倾诉失去它的惆怅。 倾诉失去它的惆怅。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六节: 第六节:诗人在最后一节委婉幽怨地诉说了自己的惆 怅和眷恋。 怅和眷恋。 最后, 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 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 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 年轻的神” 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 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 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 林中去。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 林中去。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 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 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 深深的惆怅。 深深的惆怅。 这一切只是徒劳,她如行云,如轻风, 这一切只是徒劳,她如行云,如轻风,如流水般终 于弃他而去了。神悄然而至又悄然而去, 于弃他而去了。神悄然而至又悄然而去,空留下无穷 的眷恋与惆怅。 的眷恋与惆怅。
3、诗歌的艺术特色
(5)语言含蓄 何其芳很注意诗歌的含蓄性的追求。他说: 何其芳很注意诗歌的含蓄性的追求。他说: 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 “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 水月” 由于这种“镜花水月”的情调的追求, 水月”。由于这种“镜花水月”的情调的追求, 加上作者捕捉的闪光的意象和意象之间又省去了 散文的联系,就形成了《预言》 散文的联系,就形成了《预言》这首诗的含蓄朦 胧的特征。但这不是那种令人不解的晦涩的朦胧, 胧的特征。但这不是那种令人不解的晦涩的朦胧, 而是给人以更丰富的想象天地和咀嚼余味的美的 朦胧 。
预言
何其芳
一、作家简介 二、作品解读 1、诗歌简介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3、诗歌的深层内涵 4、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作家简介
何其芳(1912-1977), 原名何永芳, 何其芳(1912-1977), 原名何永芳,四 川万县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 川万县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 家。 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 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 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 秋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 秋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 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
3、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运用大量的象征和隐喻,这是由于受中 运用大量的象征和隐喻, 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 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 “年轻的神”是爱的象征,“春风吹开百花, 年轻的神”是爱的象征, 春风吹开百花, 燕子痴恋绿杨” 无疑是诗人眼中理想的生活。 燕子痴恋绿杨”,无疑是诗人眼中理想的生活。 “半生半死的藤”“夜的浓黑”象征着诗人对 半生半死的藤”“夜的浓黑” ”“夜的浓黑 “年轻的神”前行后的担忧。 年轻的神”前行后的担忧。
3、诗歌的艺术特色
(1)宁静、柔婉的朦胧美的意境与意象 宁静、 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 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 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 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 灵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 灵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 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 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
一、作家简介
早期诗风受象征主义, 早期诗风受象征主义,特别是梁宗岱 瓦雷里评传》的影响, 的《瓦雷里评传》的影响,将象征主义与 中国古典尤其是李商隐、李煜诗词的凄凉、 中国古典尤其是李商隐、李煜诗词的凄凉、 冶艳结合,形成了他早期诗歌的现代主义 冶艳结合, 特色。 预言》 写于1931年秋, 1931年秋 特色。 《预言》 写于1931年秋,受瓦雷 里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的影响。 里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的影响。
一、作家简介
1947年2月,重庆《新华日报》被迫 1947年 重庆《新华日报》 停刊。 停刊。3月,何其芳同吴玉章等同志一起 撤离重庆回延安。后来组织上决定, 撤离重庆回延安。后来组织上决定,要 他到朱总司令那里当秘书。 他到朱总司令那里当秘书。 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 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 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 党校)任教。 党校)任教。
一、作家简介
1936年 他与卞之琳、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 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 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被 称为“汉园三诗人” 他的散文集《 称为“汉园三诗人”。他的散文集《画 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 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大学毕业后他到天津、山东、 金。大学毕业后他到天津、山东、四川 等地教书。 等地教书。
3、诗歌的艺术特色
(4)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加重抒情的色彩, 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加重抒情的色彩, 作者还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句语言的重复。 作者还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句语言的重复。 重复的方法又各有所异,不尽雷同。 重复的方法又各有所异,不尽雷同。如有时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是“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有时是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而又高扬,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而又高扬,/火光一样 将我的一生诉说” 有时又是“ 将我的一生诉说”,有时又是“我可以不停地唱 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同 样的字句反复的手法又有多样变化的运用,就使 样的字句反复的手法又有多样变化的运用, 诗的音乐性服从于情绪的表达而显出多姿的丰采。 诗的音乐性服从于情绪的表达而显出多姿的丰采。
3、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这首诗形式较整齐,语言富有音乐性。 这首诗形式较整齐,语言富有音乐性。 全诗有六节,每节六行。六行大体押韵, 全诗有六节,每节六行。六行大体押韵, 大体上一、 六行押韵, 大体上一、二、四、六行押韵,各节的韵脚又 不完全相同,随抒情需要换韵。有时四、 不完全相同,随抒情需要换韵。有时四、六行 的韵又相同而与一、二相异。 的韵又相同而与一、二相异。每行的节顿又大 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 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 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 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 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 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全诗可以分为六节, 全诗可以分为六节,每节六行 第一节:对爱情的渴望 第一节:对爱情的渴望 渴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的心情, 渴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的心情,幻想中年轻 的神突然莅临现实世界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身边, 的神突然莅临现实世界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身边, 他又惊又喜,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阵欣喜, 他又惊又喜,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阵欣喜,一 阵心跳。年轻的神是这样美丽、温柔、飘逸, 阵心跳。年轻的神是这样美丽、温柔、飘逸,轻盈 的脚步如同夜的叹息, 的脚步如同夜的叹息,银铃般美妙的歌声又似乎熟 这里, 悉。这里,幻想世界中的神同现实生活中的心上人 融为一体,迷离、恍惚,仿佛置身梦幻世界。 融为一体,迷离、恍惚,仿佛置身梦幻世界。
一、作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