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_何其芳_课件

合集下载

预言_何其芳

预言_何其芳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

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 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 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能使诗人 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 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 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三、四、五节:写他对“年轻的神”隆重地 接待,热烈地倾诉,恳切地挽留,谆谆地告诫, 缠绵地依恋。 当她要执意前往时,他又表示愿与她结伴 同行,用忘倦的歌,温暖的手,明亮的眼睛给 年轻的神以温暖,以安慰,以勇气和亮光。至 此,诗人已将预言中的神人格化了。诗人愿意 陪伴她一路同行,“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 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预 言
何 其 芳
• 作者简介 •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 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 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 毕业,是“汉园三十人”之一。 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 (成名作),诗集《预言》,红 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的诗 集《预言》是中国现代融汇传统 诗词与西方诗词诗艺最完美的抒 情诗集 。
1、诗歌简介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 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 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 神。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 曾经受到一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 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 (《梦中的路》)。
•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

2017.9.9预言 何其芳

2017.9.9预言 何其芳

青春
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 《预言》是 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 秋天,其时诗 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 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 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 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 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 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 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 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 林叶和夜 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 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 的专注。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 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 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 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
预言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预言课文精讲

预言课文精讲

预言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写的是美丽的少女,在青年时,会遇到一个俊逸的伴侣,但对方会很快消逝,成为幻影。

等到她年老色衰时,真爱她的青年,却早已远离。

诗人借此寓意美丽的爱情往往不能持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关于《预言》的段落划分,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出发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第一段(第1节):描绘美丽的少女和她的初恋。

少女在年轻时遇到了一个俊逸的伴侣,两人彼此倾心,情感热烈而纯真。

第二段(第2节):描述初恋的消逝和少女的失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恋的激情逐渐消退,俊逸的伴侣也离她而去。

少女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痛苦之中。

第三段(第3节):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人通过少女的经历,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短暂。

他感叹美丽的爱情往往不能持久,而真爱往往难以寻觅。

第四段(第4节):描绘少女年老色衰时的情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少女已经变得年老色衰,而曾经爱她的青年也已经远离。

诗人借此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短暂。

第五段(第5节):抒发诗人对真爱的渴望和追求。

尽管人生充满了无常和痛苦,但诗人依然坚信真爱的存在。

他呼吁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爱情,勇敢地去追求和守护真爱。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段落划分方式,具体的划分方式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和感受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通过对《预言》的段落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感受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二、文章赏析《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

同时,诗人也倾诉了失去它的惆怅。

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

何其芳《预言》

何其芳《预言》

二、用可视的意象去渲染“年轻的神”,把她和 南方、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等 联想起来。它们不再只是自然界物理形态的月色、 春风、燕子,而是融合着主体情感体验的景色, 它们协调一体,共同表现出诗人向往留恋的温馨 气氛。意象密切交织,感情却依然微妙、精细、 捉摸不定,介于“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之间。 “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无疑是诗人 眼中理想的生活。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第三节诗中,“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 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诗句间透出一 股侵人的凄楚。诗人似乎想在恋人面前诉说自己多 年苦守的愁闷。“落叶”这一意象在此特别抢眼, 让人不禁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伶与落魄。 “低低的唱起我自己的歌”似乎在诠释“落叶”的 飘零,突现出诗人心灵的忧郁与苦闷。“那歌声将 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述说”, 正好应证我们上面的理解。在这里诗人虽然是在倾 述人生境遇的苦愁,但显然还十分理智,他没有直 接现实地描述经历,而是借用比喻的手法,独语似 的娓娓道来。读者只有用情的潜入诗句的情境当中 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诗人情感苦楚的浓烈。
这就是何其芳式的爱情,不同于爱情至上的肉感 的爱情,它深情委婉,细腻缠绵,蕴涵着真挚、 纯洁、健康、真诚,既有“只是近黄昏”的悲凄, 也有“夕阳无限好”的妩媚,并且因其悲凉而愈 显其美。毫不夸饰地说,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 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温馨的可贵情怀。
《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 热切盼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 “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 的惋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 首真挚、炽热、令人向往的梦之歌。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预言-何其芳》课件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预言-何其芳》课件

4、诗歌的艺术特点
何其芳在《预言》中展露了其语言方面惊人的才华,何其 芳也许是现代诗人中语言最精美的,这源于他天生的对汉语 语言的高度敏锐。 《预言》一诗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感觉,主要是以听觉的产 生和消逝来构思的,把心中之“神”来得突然、去得匆匆之 感表达出来。
(1)、用有声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夜风的私 语”“麋鹿的蹄声”这样的音响强度不大的意象来赋予 心中的意念以有声的特点。
(6)语言含蓄 何其芳很注意诗歌的含蓄性的寻求。他说:“我爱好那种锤炼,那种
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我曾有过一段多么热情的时间虽说多 么急促。我聆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我捕捉着一些在霎时间闪出 金光的意象。我最大的快乐或辛酸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 败。”(《梦中道路》)
小结
此为,“落叶”这一意象在此特别抢眼,让人不由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常常遭受的孤 伶与落魄。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 飘过这傍晚里, 消逝了,消逝了你自豪的足音!
比喻,对照,以景衬情。最后一节的这几句,表达的是失落之绪。这 又是一处对照——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显露 了作者极度的失落与惆怅。后两句,乃至,你的足音消逝,都上如此 的静穆!傍晚的背景,更增加了“我” 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
(4)《预言》用和谐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抒情,使这朵小花具有鲜 明的音乐美感的特质。全诗每节均为六行,大体上一、二、四、六行 押韵,各节的韵脚又不完全相同,随抒情需要换韵。有时四、六行的 韵又相同而与一、二相异。
(5)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加重抒情的色彩,作者还自然而奇妙地运 用诗句语言的重复。
通过日子这个意象说明了诗人常日里守望的孤独,向往的寂寥 。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5-
陈敬容 陈敬容(1917—1989),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翻译家。陈敬容 的诗深受古典诗词和西方诗歌的影响,常从生活的表层进入较深沉 的哲理境界,写得凝练而耐人寻思。但也有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一面, 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通过形象快速反映真实生活和内心感受,诗 风敏锐而有力。著有诗集《盈盈集》《交响集》《老去的是时间》, 散文集《星雨集》,散文诗集《远帆集》等。 纪弦,1913 年生,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出生于河北清苑。被称为 台湾现代派诗人的“旗手”。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 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
肇事
面面相觑 谈笑风生
解析:A 项,蓬篙—蓬蒿;B 项,真缔—真谛;C 项,门可落雀—门可罗雀。
答案:D
-22-
3 下列关于这四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预言》第一节中诗人调动读者的听觉感官,渲染了年轻的神即 将来临时的神秘氛围。年轻的神的足音如同夜的叹息,歌声似银铃。 这些听觉的感受既神秘、美好,又缥缈。 B.《窗》中“你的窗”象征诗人追求爱情对象的内心世界,而“我的窗” 则象征诗人自己的情感世界。 C.“你的名字”是《你的名字》这首诗的抒情中心,它是诗人思念的爱 人的化身。
易错字 缤 镔 摈 煽 煸
-10-
3.解词义 幽咽:①形容微弱而断续的抽泣声。②泛指微弱的声音。 4.辨用法 肤浅 贫乏 ①看来,我太肤浅了,看人光看表面,以表面现象来论人的好恶。 ②当我们把生活的乐趣和追求放在这上面时,心灵就会变得贫 乏。 两个词都有“浅显”的意思。肤浅:偏重于学识浅,理解不深。贫 乏:指贫穷,不丰富。
-23-
解析:D 项,“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指错过世间真挚的爱情。 答案:D
-24-

预言-课件

预言-课件

整体感知
•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 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 美之神。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曾经受到 一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 的秋光”(《梦中的路》)。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 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 的欢欣,幼稚的苦闷”。这首诗在构思上十分精致,一 个序曲,一个尾声与中间的四个乐章组合成一首优美的 梦幻交响曲。中间的四个乐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 首尾两章有着内在的联系,开头意外的惊喜与末尾无尽 的惆怅自然呼应,留下余韵无穷。
鉴赏第二节
•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 方,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 女神的仪态、绰约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 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与日光,习 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只能使诗人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 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 三、用鲜艳的色彩来点染这种意念的飘忽、 短暂、不可挽留,伴之以明丽的光、绮丽 的色,“虎皮的褥”“半生半死的 藤”“夜的浓黑”等等,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爱情的甜蜜和苦涩都包容在朦胧的 意象中。
这首诗声、光、色俱佳,作者还运用了诗 句语言的重复。重复的手法又不完全相同。 比如说“足音”“歌声”等等,音乐美完 全服从抒情的需要。
语言品味

《预言》一诗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感觉, 主要是以听觉的产生和消失来构思的, 把心中之“神”来得突然、去得匆匆 之感表达出来。
• 一、用有声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 音”“夜风的私语”“麋鹿的蹄声”这样 的音响强度不大的意象来赋予心中的意念 以有声的特征。“年轻的神”的形象幻化 为“银铃的歌声”“如梦的歌声”的感性 形象。诗人也是通过歌声表达对“年轻的 神”的爱恋,“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的 歌声倾诉一生的眷恋,保证永远地唱着 “忘倦的歌”,然而,“神”的脚步迈出 了,“激动的歌声”表现了内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62021/3/6Saturday, March 06, 2021

预言

预言

第六节:诗人诉说自己的惆怅 和眷恋。

通过比喻,对比,以景衬情。写年轻的 神如行云,如轻风,如流水般终于弃他 而去了。更增添了“我” 的失落的强度 和悲情的色彩。

小结

本诗写的是一个令人心跳的约会,足音 “渐近”到足音“消失”,人的情感也经 历了一个大的起伏,全诗构思的焦点在听 觉的产生和消失上。全诗据此可分为三层: 一、足音渐近。1 二、由足音而生发的猜测、请求、哀告、 倾诉的心灵体验过程。2~5 三、足音消失。6
第四节:写诗人对“年轻的神” 恳切地挽留

从视觉角度突出前行路上阴森恐怖。 这里有:无边的森林、现着野兽斑纹 交缠着的古树、不漏星星的密林、从 而写出我的谆谆告诫。再次突出我的 真诚。
第五节:当女神要执意前往熟悉路径,能够用忘倦的歌, 温暖的手,明亮的眼睛给年轻的神以 温暖,以慰安,以勇气和亮光。

(1)宁静、柔婉的朦胧美的意境与意象 (2)运用大量的象征和隐喻, (3)这首诗形式较整齐,语言富有音乐性 (4)运用反复 (5)语言含蓄
拓展· 欣赏

谢谢观赏、 《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 生活的地方。

从环境的角度来写它的美丽以此侧面 烘托女神。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 里有美丽的月色与日光,习习春风吹 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这 是个美妙而又朦胧的天国。
第三节:写诗人对“年轻的神” 隆重地接待,热烈地倾诉。

通过动作来写自己的热情。 有:准 备坐褥、燃起篝火、吟唱情歌。以 此来向女神热烈地倾诉。
何其芳
李广田
卞之琳
“汉园三诗人”
一、作家简介
早期诗风受象征主义,将象征主义与 中国古典尤其是李商隐、李煜诗词的凄凉、 冶艳结合,形成了他早期诗歌的现代主义 特色。 《预言》 写于1931年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诗中通过问句质疑的方式,是 “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 具哲学意味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 的“得与失”、“取与舍”、“蛊 惑与抗拒”之间的抉择。在“留下 的悲哀”和“失悔的美丽”之间对 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思考。
小结
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 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 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 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 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 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 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 时常吟诵。直到今天,这首诗仍然散发着动 人的魅力。
诗歌中“落叶”这一意象有何特点 及表达效果?
解析:
“落叶”,飘零、凋落。衰落之意。
答案:
“落叶”象征着诗人爱情的飘 落,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让人不 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 伶与落魄。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谈谈你对 你“年轻的神”的理解。
解析:
联系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其象征意 义。
答案:
预言
何其芳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年2月 5日生于四川万县,现代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 论家。
作家作品
散文集:《画梦录》、《星火集》等。 诗集:《预言》、《我们的生活是多么 广阔》、《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 等。
写作背景
《预言》写于20世纪30年代, 体现了诗人30年代初到抗战前的创 作风貌,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 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 诗人在梦的清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 的心灵语言。
谢谢欣赏!
诗歌简介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 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 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 像,是爱与美之神。
这首诗歌的主要内诗,写 的是作者的感情经历。在结合诗歌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
答案: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 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以 “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 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将“年轻的神”拟作爱情的化 身,“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 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 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真挚向往。这样一 种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 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 和思考。
“预言”有怎样特殊的意义?
解析:
找到“预言”一词在诗中出现的位置, 结合诗歌主题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