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理)

合集下载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案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的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人类利用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者者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案例: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开展。

意义:调整消费力布局,加快城化进程,促进根底设施建立。

进步人民生活质量,进步资金保障。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宏大破坏。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

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

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缺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开展带来可能。

〔P26“阅读〞〕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不利的影响?3、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根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

〔P27“阅读〞〕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进步;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课时)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

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含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含解析)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合掌造(图1)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图2为〝日本轮廓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图1图2图1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 旱灾频发B. 冬季暴雪C. 多洪涝灾害D.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以下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小题1】B【小题2】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图中信息可知,〝合掌造〞屋顶厚,可以防寒保暖,屋顶陡,说明可以排水,说明该地降水多,故B正确;从图中信息不能看到该地旱灾频发、多洪涝灾害及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故ACD错误。

应选B。

此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结合图示材料分析,〝合掌造〞最可能位于冬季降水多的地区,abd地均位于太平洋一侧,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加上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屋顶不需要建厚,故ABD错;c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风从日本海吹来,迎风坡降水多,且冬季寒冷,故C正确。

应选C。

〝电荒〞〝煤荒〞〝油荒〞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

读〝我国核电站分布图〞。

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核电站的分布最能说明该区A. 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运输B. 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C. 铀矿丰富,核电站近原料产地D. 地形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以下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 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立B. 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C. 鼓励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D. 积极参与能源安全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小题1】B【小题2】B【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核电站分布的原因。

从图中来看,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B对;核电站发电所需原料很少,AC错;地形不是核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D错。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城市化与土地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田逐渐被城市建设所取代,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工业、住宅和商业用途。

这种土地利用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农田的减少不仅影响了粮食生产能力,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程度。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工业化与环境污染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但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

空气中的工业废气包含大量的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污染则直接影响着农田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

三、能源开发与自然资源消耗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人们不断开采和消耗自然资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同时,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水库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核能发电对安全的威胁等。

此外,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和非法盗伐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土地退化的加剧。

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兴起为地理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了破坏。

过度开发和滥建也破坏了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生态平衡。

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好地理环境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这些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城市化进程、气候变化等。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1. 土地利用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利用的改变。

大规模的农田开垦、森林砍伐以及工业区的建设,都对土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土地的过度开垦使得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城市拓展,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等问题。

2. 水资源管理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人类对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过度使用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水源的枯竭和水质的污染,威胁到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此外,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水坝建设,不仅改变了水流的路径和速度,还对鱼类等生物的迁徙和繁殖带来了威胁。

3. 城市化进程随着人口的集中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环境面临着种种挑战。

城市的发展给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交通排放的尾气和工业废气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下降,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而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4.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还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

这一现象引发了全球变暖趋势,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气候变化还引起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水、暴风雨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和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护地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这包括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可持续城市化进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A.粮食总产量 B.人均 粮食占有量
• C.耕地面利于水循环
缓解生态缺水
净化污水和空气 汇集和储存水分 补偿调节河流水量 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有利于水循环 有利于水土保持 防止地面沉降
但是!区域调水并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教学ppt
7
分析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思路
• 1.原因:资源分配不均(缺少,分布少,需求量大的原因 以及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ppt
1
人地关系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 用。人类自觉改造自然,又在不自觉中破坏自然。而且,区域地理环境 作为一个整体,某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ppt
2
矿产资源的开采
• 2.解决:提高利用率,寻找替代品,跨区域调配 • 3.调配路线:安全供应,线路造价,地形,城镇分布 • 4影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教学ppt
8
南水北调
•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 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 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 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 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
•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 轴上的坐标。在图1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 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教学ppt
22

中国地理晨读材料

中国地理晨读材料

必修3重要知识点提问1.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气候和地形是自然区域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自然区域的两大特征是整体性(对内相似)和差异性(对外差异)。

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是指?其中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分别是?4、东部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其中东南季风输送的水汽来自于太平洋,西南季风的水汽来自于印度洋。

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

6、青藏高寒区的东南部兼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分布有大面积的森林,其中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带垂直地域分异最为明显。

7、青藏高寒区西北为内流区,东南为外流区,是外流区和内流区兼具的区域。

8、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体现的是经度地带性,青藏高寒区内部海拔差异明显体现的是垂直地带性。

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10℃积温4500℃等温线②800㎜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③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④南方与北方分界线10、西部经济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旅游资源;中部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能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东部经济带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11、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于山麓的冲积扇地区,其水源来自于当地的地下水(冰雪融水)。

这种暗渠的优势在于能减少蒸发,保证水质。

1.2节《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瓶颈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其发展方向可参考德国的鲁尔区。

2、我国北方民居的窗户忌朝西北是为了避开强劲的西北风。

3、阿伯丁(英)——北海油田伯明翰(英)——煤炭克拉玛依(新疆)——石油玉门市(甘肃)——石油4、沿海大陆架通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太平洋深海海盆有丰富的锰结核。

地理 中图版 必修三 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地理 中图版  必修三 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百分比(%)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3.4 73.5 50.2 24.9 美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6.4 中国
1.6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比较(2000年)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比较(2000年
(各课题小组开展探究,并最终形成演讲文稿交流) 各课题小组开展探究,并最终形成演讲文稿交流)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百分比(%)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3.4 73.5 50.2 24.9 美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6.4 中国
1.6
读: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景观图
生 物 资 源 土 地 资 源
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 生活,就是利用各 种自然资源进行建 设的过程. 设的过程.
矿产资源
水 资 源
气候资源
黑岱沟露天煤矿 城市化发展(磨房或发电) 1983年 荷兰风车( 深圳罗湖1983年 城市化发展(磨房或发电) ) 荷兰风车( 深圳罗湖1983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 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 当收入继续提高后, 移.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 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 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 展变化的规律. 展变化的规律.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考: 思考: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经 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 产粮越多越穷, 少越富" 怎么理解这句话? 少越富" .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的资料,仅供参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上,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

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

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

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

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

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综上所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太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产业转移的主要部门和方向: 、产业转移的主要部门和方向:
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 型产业
3、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移出地: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产业移出地: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产业升级为
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 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
产业移入地:低级产业迁入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产业移入地:低级产业迁入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劳动密集型
产业兴起且经济获得发展。 产业兴起且经济获得发展。
1、矿产资源的开采
⑴、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带 来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说明其对 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1. 有利于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 2. 促进道路、交通为重点的 基础 促进道路、 设施建设 3.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4. 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 提供资金保障, 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⑵、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 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1. 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问题 大气、 2. 生态环境破坏 水土流失、地面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塌陷) 塌陷)
产业移入地 低级产业迁入带来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产业升级为知识技 术密集型和服务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兴 起且经济获得发展
有关产业转移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有: 有关产业转移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有: 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国家政策、 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国家政策、地价
1、区域内转移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产业转移。当收入继续提高后, 产业转移。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 转移。 转移。产业结构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的规律。 的规律。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一般来讲,从一个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一般来讲, 区域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区域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 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生物资源的利用
乌 苏 里 江 的 大 鳇 鱼
⑴、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 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⑵、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 不合理地利用 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 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 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
太空育种
太空玉米能结出6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 棒子” 长出5种颜色, 比普通玉米好。 比普通玉米好。 太空育种的效益和成果吸引了美国、俄罗斯,保加利亚、 太空育种的效益和成果吸引了美国、俄罗斯,保加利亚、 菲律宾等国家,都希望与我国合作。上天“修炼”回到“尘世” 菲律宾等国家,都希望与我国合作。上天“修炼”回到“尘世” 的太空种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必将洒播广袤的大地, 的太空种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必将洒播广袤的大地,生产 出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出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3、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⑴、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的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的 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 1. 2. 3. 4. 水区域 调 水源 水源调 区的
水 水 水的
水、 水、 水 的
水、 水、
水的
⑵、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是否会 产生不利的影响?
问题延伸: 问题延伸: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 物 资 源 土 地 资 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 就是利用各种自然 资源进行建设的过 程。
矿产资源
水 资 源
气候资源
黑岱沟露天煤矿 城市化发展(磨房或发电) 1983年 荷兰风车( 深圳罗湖1983年 城市化发展(磨房或发电) ) 荷兰风车( 深圳罗湖1983
扬州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
西 电 东 送
北部通道——主要任务是将“三西” 北部通道——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 主要任务是将 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 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煤电基地和 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往京津唐地区。 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 将沿长江展开 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 22座水电站 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将强大电 源源不断送往华中、 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 广东等地区。 广东等地区。
2、区域间转移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 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 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 达区域的产业升级, 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 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 徙,形成产业转移。 形成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 出地 低级产业迁出带来 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 人类的一切活动, 改变着地理环境。 改变着地理环境。其改变既有正面的又有负 面的。 面的。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 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 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 境的改变。(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境的改变。(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 以开发云南 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 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 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词链接
——即广义的农业 即广义的农业。 第一产业 ——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即广义的工业 即广义的工业。 第二产业 ——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 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 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即广义的服务业 是为第一、 即广义的服务业。 第三产业 ——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 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 部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 部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 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总量占 人口占全国 耕地占全国 人均水量 全国(%) (%) (%) (米3)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北方 长江流域 南方 2.6% 3.4% 14.4% 34.2% 81.0% 8.2% 15.7% 43.5% 34.8% 54.4% 12.7% 14.9% 58.2% 24.6% 36.6% 912 623 938 2760 4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