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化的最早倡导者和奠基者_裴斯泰洛齐_刘黎明
《教育基础知识综合年代人物大全》

《教育基础知识综合年代人物大全》人物:1 许慎(东汉):最早解释“教育”《说文解字》。
2 利托尔诺,沛西-能:提出“教育”生物起源说。
3 孟禄:提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4 米丁斯基,凯洛夫:提出“教育”劳动起源说。
5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是否可教。
6 柏拉图:《理想国》,哲学王,知识是人先天就有的。
7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全面发展”。
8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古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9 培根:首次确立“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10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11 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
12 卢梭:《爱弥儿》,知识通过经验来获得,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3 裴斯泰洛齐:教育学的心理学化。
14 康德(德国):康德小路,把“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爱看卢梭的《爱弥儿》。
15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6 杜威:实用主义,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无目的论,五步探究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经验即课程,从做中学”17 梅伊曼和拉伊:提出“实验心理学”。
18 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19 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0 布鲁纳:发现认识论,结构主义学说。
21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论。
2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
23 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4 威尔逊:内发论。
25 格塞尔:内发论,双生子爬梯实验。
26 斯宾赛:“教育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27 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教招考试常考人物之裴斯泰洛齐

教招考试常考人物之裴斯泰洛齐_一、考情分析裴斯泰洛齐在教招考试中是常考人物之一,常以单选、多选、判断这样的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在考试中对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考频较高,因此大家在备考知识时需要将碎片知识进行整合。
二、人物背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慈爱的儿童之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奉献,在教育理论上有许多独创的论述,为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有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1.地位慈爱的儿童之父2.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3.教育目的观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天赋全面、充分和协调的发展。
他认为,由于上帝的创造,人生来具有“心、脑、手”三种基本的能力,即感情、认识世界和各种活动的能力。
在教育目的上,裴斯泰洛齐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4.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
教育心理学化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建立在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基础上,另一方面在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上,要符合儿童学习心理规律。
裴斯泰洛齐还提出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在实践中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教育家,并通过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
他认为把教育同劳动熔为一炉,从劳动中去了解生活的意义,从劳动中去学习生活的方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儿童劳动是发展体力、智力和道德能力的手段。
6.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追求的一个最主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他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科教学应该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在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的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各种教育的最简单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
它们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依据。
三、题目练习【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裴斯泰洛齐对教育学的贡献的是( )。
第四讲 裴斯泰洛齐: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创立者(共67张精选PPT)

•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 (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 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 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 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 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 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 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
• 裴斯泰洛齐的实验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800年3月,在布格
多夫的统一考试中,他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优异,该地学务
委员会颁给他奖状书,书里写道:“……,可见,如果教师 知道如何发现儿童的才能,并按照心理学的方法使其发展的 话,很明显,所有的儿童都会有进步。你的教学法是教育所
依据的根本法则更加明显……。儿童的进步不但影响初期的 学业,而且会影响他的一生……。”
庄孤儿院的教育实验。
• 通过在孤儿院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锻炼,本来营养不足、 道德不良、智力迟钝的儿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 不到几个月,这些孩子身体健康,性格活泼。这给了裴 斯泰洛齐极大的安慰,更增强了他的信心。
• 1775年,裴斯泰洛齐的举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也得 到了贫民们的拥护。他为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激动不已, 因此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到1777年在校儿童人数达80名 之多。
成效颇著。后又在布格多夫、伊佛东创办学院,
进行简化教学实验。
• 1746年1月12日生于苏黎世。其父为医生,在他5岁时去世,
母亲和忠实的女仆巴比丽抚养和教育他,女仆的自我牺牲精 神使他终生难忘。幼时曾住在外祖父的村庄里,目睹农村破 产的境况和农民的悲惨遭遇,从小就对农民的疾苦深为同情。
在卡罗林学院学习时,受到卢梭的《爱弥儿》、《社会契约 论》的深刻影响,强化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国民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

国民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作者:铁皮鼓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10期“新庄穷人的救星,斯坦茨城孤儿的父亲——布格多夫城和明亨布兹城人民学校的创办人,伊弗东城的人类教育家。
正人,基督徒,公民。
毫不为己,一切为人。
”这是瑞士政府在裴斯泰洛齐诞辰100周年所立的纪念碑上的一段文字,记录了他一生从事的四次教育实验,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十八十九世纪的瑞士,等级制度非常严酷,农民的生活非常糟糕,遑论受教育。
深受卢梭思想影响的裴斯泰洛齐认为,必须使教育成为所有人的财富,通过教育来消除贫困,改造社会。
他对当时等级制的国民教育提出强烈的批评:“据我所知,教学正如一座大厦,大厦的上层宽敞明亮,艺术高超,但是为少数人居住。
这座大厦的中层,居住的人,就比上层多得多,但是这里并没有上升的阶梯使他们能够合乎人性地爬到上层去……最后,在下层住着无数的人群,他们和上层的人们一样,有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同等权利,但是,他们不仅是被放在令人作呕的昏暗中和没有光亮的洞穴里,而且被蒙住了双眼,他们即使想仰望大厦的上层,也是不可能的。
”抱着这样的愿望和对儿童深切的爱,裴斯泰洛齐开始了顽强的教育实验。
1774年,他在新庄开办了一家孤儿院,收容6~18岁的孤儿和流浪儿童,为了使这些儿童生活得有尊严,他自己也生活得像乞丐一样,经常在路上狼吞虎咽地嚼一块面包了事。
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
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甚至在写给女友的情书中,他也念念不忘儿童:“我看见了许多天真烂漫的大孩子,我从他们之中拣起一个,抱在怀中。
唉,要是当时你在旁边,我一定会把他放到你的怀里。
他是乡村中最美丽的孩子,我们本来可以双双和他接吻,于是我们自己也满怀着希望和喜悦了。
可现在竟只有我一个人在吻他,但我每次总是吻他两下,其中一下是代表你的。
”他对儿童的无尽的爱,被教育史家称为“裴斯泰洛齐精神”。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式介绍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式介绍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式介绍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的一位教育家和改革者,他对教育的贡献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个体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者应该将爱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2. 自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主张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在自由中自主地学习和发展,追求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3. 个体的建构主义:裴斯泰洛齐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4. 实践的教育:裴斯泰洛齐主张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法:裴斯泰洛齐认为,观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方法,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2. 练习法:裴斯泰洛齐强调练习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3. 体验法:裴斯泰洛齐主张通过实际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
4. 问题解决法:裴斯泰洛齐提倡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三、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成立实验学校:裴斯泰洛齐在瑞士创办了实验学校,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来改革教育,探索个体差异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2. 倡导社会福利: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他积极倡导社会福利事业,并将其纳入教育的范畴。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 号的教育家。他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 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要求是: 1.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 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2.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 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和学生的 认识过程协调,循序渐进。 4.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即在适合的时机调动儿 童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对19世纪“教育 心理学化”在欧洲一些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思潮,产生了 重大影响。
由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特别 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进一步指出,教育在发展人的天性的过 程中必须兼顾各种潜能的发展,使儿童的道德、智 慧和身体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和谐的发展,否 则,儿童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基于此,裴斯泰洛 齐赋予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 义。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主讲:谢志斌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生 平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 育家。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而著称。其 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他毕生有四次教育实验:在新庄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亦称 “贫儿之家”);创办了斯坦茨孤儿院;创办布格多夫小学; 建立伊佛东学校。 裴斯泰洛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虽历经磨难,但初衷不改。 他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 况。他长期坚持教育实践,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教育学人物——裴斯泰洛齐

教育学人物——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热爱儿童,对劳动民众非常同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
他的代表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是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天鹅之歌》等。
一、生平教育活动1774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开办“贫儿之家”,他力图把它办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构,他希望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和农业、手工业技术教育,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能力以及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
他不仅亲自教授基础知识,而且教授和实践生产技艺。
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尝试。
最后由于经济困难,孤儿院于1780年被迫停办。
1798年,裴斯泰洛齐被资产阶级新政府派去担任斯坦兹孤儿院的管理和领导工作。
他把多年孕育的教育理想在孤儿院进行实验,他的学校教育家庭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心理化等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都在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实验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由于战争的原因,1799年,斯坦兹孤儿院被迫关闭。
1800年,裴斯泰洛齐应朋友的请求到布格多夫城创办一所小学,在此他把全部精力放到初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上,确立了“教育心理化”的思想。
这所小学被视作欧洲近代初等学校的开端。
1801年,建立了著名的布格多夫学院,在这里他的“教育心理化”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并逐步完善。
1805年,迁到伊佛东城,建立了伊佛东城学院,1825年停办。
二、论教育的目的裴斯泰洛齐深受法国启蒙派特别是卢梭的影响,希望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处境。
他认为,穷苦人民的生活之所以贫困,是愚昧无知的结果。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成为全民的财富,应让每个人受到教育,裴斯泰洛齐对大多数人根本无权受教育的现象极为不满,对于那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等级教育表示愤慨。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本性包括智力、精神和身体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他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
你不知道的裴斯泰洛齐和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作为教招考试常见的教育学家,相信很多考生在备考期间已经很熟悉了。
如果你已经准备了1月以上,那对于裴斯泰洛齐相关的识记类知识已经掌握得毫无悬念了,但是知识整合和进一步理解才是我们学习的方向,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章以裴斯泰洛齐为中心展开,进一步阐述“教育心理学化”及“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一、裴斯泰洛齐的简介与卢梭的经历不同,裴斯泰洛齐父亲早逝,陪伴他成长的是母亲和女佣,母爱对他一生影响极大。
因此他的一生中,他因同情处于贫困处境的农民,决心通过教育改善农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他创办孤儿院发表的《林哈德与葛笃徳》在欧洲赢得巨大的声誉。
他建立的伊弗东学院,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称它为“教育的圣地”。
二、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在题为“方法综述”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论点。
他曾在《林哈德与葛笃徳》中提到“我长期探寻一切教育艺术的共同心理根源,只有通过这个共同心理根源才可能发现一种形式。
在这个形式中,人类的教养是经由大自然自身的绝对规律来决定的”。
从历史继承性来看,很显然他的观点是从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中引申而来的。
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
他已经深刻认识到教育科学应该起源并建立在对人的心理探索的基础上。
他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显然比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适应自然”和卢梭的“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前进了一步。
“教育心理学化”不仅仅是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思想的基础,也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三、要素主义很多考生一直对要素的概念表示困惑,那什么是要素,简单说就是重要的元素。
好比做菜用的盐,喝茶用的水,当然有些要素是简单的,有些要素是复杂的。
裴斯泰洛齐则认为,在关于事物与对象的任何知识中都存在一些简单的要素,如果儿童掌握了这些简单的要素,就能很好认识她们的周围世界。
教育也必须从人类最简单的要素开始,必须用所有事物的最基本形式给儿童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