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济南的冬天 第一课时学案导学案教学案

济南的冬天 第一课时学案导学案教学案

夏津实验中学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日期:序号:()第二课《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一)明确目标:①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等词语。

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2.学习重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3.知识链接: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洁净、凝练优美。

在反复朗读本文的基础上,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来展示你不同凡响的文采。

(二)自主探究A.基础扫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2.释义:响晴:设若:贮蓄:澄清:3.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体裁),本文作者老舍,原名____________,字舍予,北京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_《____ 》等。

B.探究文本。

1.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2.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是通过描绘哪几幅画面来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请从文中..找一些字词....来概括。

4.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品味语言:(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二、达标训练1.注音或写汉字:伦敦.( ) 着.落( ) 发jì( ) 看.护( )宽敞.( ) 水z.ǎo() zhù xù( ) 澄.清( )2.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原名,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 选词填空。

(只填序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 _(A.沐浴着B.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A.睡着B.躺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A.吹醒B.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5.请写出描写冬景的两个诗句:A.。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并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2.难点: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中原冬天的风光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1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1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12 、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 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1.结合原文提取信息,概括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及总体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第1课时一、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上课抽读展示)2、认真学习课本73页,了解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在书上勾画出全文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着.落(zhuo )着.急(zhao )一髻.(jì)儿看.护妇(kan )镶.上(xiānɡ)薄.(báo)雪贮蓄..(zhù xù)水藻.(zǎo)狭窄.(zhǎi)澄清(cheng)地毯.( tan )暖和.( huo )和.平( he )附和.( he )和.牌( hu )和.面( huo )和.弄( huo )宽敞.(chang )敝.人( bi )4、解释下列词语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秀气:清秀,本文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澄清:本文指水清澈见底。

二、合作探究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冬天的特点?山、水两个方面6、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山有什么特点?水有什么特点?总体特点是什么?(注意从文中提取原词原句)天气暖和、慈善;小山秀气、温情;河水温暖、澄清。

总体特点:温晴7、请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并简要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第一部分( 1 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部编教材】《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教材】《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附答案

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词。

水zǎo(藻)chéng(澄)清宽chǎng (敞)蓝wāng wāng(汪)(汪)澄(chéng)清水藻(zǎo)镶(xiāng)发髻(jì)2、解释词义。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温晴:温暖晴朗。

(3).空灵:清净。

(4).澄清:清亮的,清澈的。

3、走进文本和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

他在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在此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4.写作背景《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

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三合作探究1、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温晴2、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济南的冬天之美。

2、赏析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学习的语言风格,在写作时仿效借鉴。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明白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一髻儿( ) 狭窄( ) 贮蓄( ) zhuó( )落báo( )雪chéng( )清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髻贮蓄澄清秀气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4、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

5、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这篇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②概述文章大致内容。

6、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二、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合作学习:1、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提问: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并说说是通过那些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

b、梳理出的结构。

c、具体说说的语言美在哪里?(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运用等角度)(自主学习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⑴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天气”写起,通过济南与、、对比,写济南的冬天、、,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附带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附带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4、培养自己审美能力,激发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1、积累生字词。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2、激发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 写作背景老舍 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30年春回到了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

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济.南()暖和.()发jì()看.()护妇薄.雪()露.()出zhù()蓄chéng()清 xiāng嵌()着.落()2.文学常识: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

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

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

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流露的情感。

2、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流露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老舍(1898-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

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很多极有影响的作品。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在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迫害致死。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相关资料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历代各家所记72
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色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名列72泉之
首。

3、老舍(1899 ~ 1966),原名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族人。

现代著名的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

他在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在此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主要作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小说,以及剧本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

二、合作探究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温馨提示:朗读要流利、有感情噢)
2、如果让你用一句话给本文加上一个结尾,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你会怎么来写呢?我手展我才:。

3、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传神的句子或词语,标一标,读一读.
(友情告知:在书上作批注)
思路导航:从人物的情感、修辞方法等角度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4、小组内互相交流、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温馨提醒:请用“我喜欢的句子是,我认为这句话好在运用了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5、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
(2)思考一下,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4)第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三、展示提升:
1、完成导学案上有争议的问题。

2、各小组在黑板上写出你小组的疑惑,或者新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五、当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人。

文中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合上课本,根据提示,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⑴济南冬天的“奇迹”和“怪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济南四周的小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雪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