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理想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理想》作者流沙河(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里的教育也逐渐地走向了提高质量和创新意识的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七年级《理想》教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的主要内容围绕了“理想”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从“何为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三个方向进行阐述。

开课前,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讲解,将“理想”这个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并深刻体验到“理想”的重要性。

我还会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追求理想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何为理想”放在了教学的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个新概念。

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理想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追求理想”这一部分,我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设定得正确、方向确定得清晰才能朝着理想发展。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动权,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会在“实现理想”这一节课中让学生了解并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启迪他们为实现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认为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理想》 教案

《理想》 教案

《理想》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1. 了解“理想”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理想”的含义;2. 能够分析理想的形成原因和实现方式;3. 能够运用积极的理想来指导行动和规划未来。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 (5分钟)1. 师生问答:- 你们知道什么是“理想”吗?- 你们认为一个人有理想的重要性是什么?2. 引入话题:-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理想”的概念,并强调理想对人们的影响和重要性。

Step 2 概念解释与讨论 (10分钟)1. 教师解释理想的概念:- 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或价值观的向往和追求。

2. 学生讨论与分享:- 学生可以就自己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进行交流和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有些人拥有理想而有些人没有?- 一个人的理想如何形成?Step 3 形成原因与实现方式分析 (15分钟)1. 小组合作探讨:-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列出个人认为形成理想的原因和实现理想的方式。

2. 小组展示与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

Step 4 理想的指导作用 (15分钟)1. 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完成一系列任务,帮助他们理解理想对行动和未来规划的重要指导作用。

2. 教师总结和引导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理想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理想来指导行动和规划未来。

Step 5 情感培养 (5分钟)1. 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理想而奋斗。

Step 6 运用与拓展 (10分钟)1. 学生个人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理想,并分析实现理想的方式和困难。

2. 学生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促进思想交流和互相鼓励。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6课 理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6课 理想

6 理想练习一、基础训练。

1、划分下面两节诗的朗读节奏。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2.造句。

(1)绝处逢生:(2)浪子回头:3、下列加点词在句中含有褒义色彩的一项是()A.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B.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响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D.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4、下列诗句中,与例句所含哲理相同的一句是()例: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D、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5、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①“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句中“大写的人”指的是②“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一句中,把“荣誉”比作“副产品”,其用意是③“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一句的意思是④如果用曹操的诗句来诠释“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那么这诗句是6、自选角度,赏析下面这节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5题.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A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并形成努力实现理想的信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理想的种类和培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个人的理想,并意识到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健康心态。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使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2.帮助学生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理想不是空想,而必须付诸实践。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用具体案例来阐述理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理想,如何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3.视频教学法:通过涉及到具体人生追求的电影或视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理想。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最近一个月中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并通过分享、交流方式来互相了解。

第二步正文(30分钟)1.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述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

2.跟随着教师的指引,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如个人理想、家庭理想或是国家理想等)写在卡片上,并在班级中交流分享。

3.召开班级讨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自己的理想,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这些理想。

第三步观看视频(20分钟)1.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或视频来感悟人生追求的真谛与困难之处。

2.观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视频中主要表达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对比身边人的现状与自己的理想,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及方法。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汇总授课内容,让学生回忆课上学到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小结,表达自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梳理自己对于理想的认识及实践安排。

积极评价1.整体教学设计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探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分别注重理论阐述、理论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

《理想》教案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教案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教案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

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指一个人心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他生命轨迹的指南针。

它可以激发人的动力,让人在追寻它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因此,有一个坚定而远大的理想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理想呢?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与缺点、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认识的全面理解。

其中,对于兴趣爱好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型的调查问卷或者个人心理学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和个性特点。

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生命故事来深化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定下一份适合自己的远大理想。

对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经历等方式来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到此,我们已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兴趣爱好等方面,也清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如何落实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此,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1.规划自身的未来:引导学生制定一个清晰的未来规划,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2.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时间和情绪,做到高效学习和合理安排。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团队中合作共赢。

4.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勇于突破自我,敢于尝试新事物。

在执行这些任务的同时,我们需要重视课程设计的方法。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计课程:1.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欲望。

2.虚拟实境教学法: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模拟各种人生情景并进行虚拟沟通交流,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沟通与合作技能。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理想》。

课文通过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热爱和执着。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标题《理想》,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翻译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精讲点拨: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如:词语“坚定”、“执着”、“热爱”等;句型“的理想是”、“认为……”等。

5. 情境教学: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如:课文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坚持追求理想的情景。

6.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他们是如何坚持追求理想的?7. 情感升华: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

3、学习比喻、顶针、拟人修辞在诗歌中的作用。

4、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

【学习重点】
通过关键诗句,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

【学习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船舶.()玷.污()诅.咒()倔强.()脊.梁()pá窃()洗zhuó()tuì变()寂liáo ()yōng人()
2、释义
寂寥:诅咒:洗濯:
玷污:扒窃:倔强:
浪子回头: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3、流沙河,原名___________,四川成都人,当代诗人。

1948年(诗人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发表散文诗《________________》因此,被打为右派。

20世纪70年代末回归文坛,结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踪》等。

《理想》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饱经磨难后对理想深刻真切的感悟。

4、本诗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5、这是一首哲理诗,阐释了理想的意义,若有不懂的地方,写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小组展示预习成果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诗歌的停顿、重音、情感表达。

5、集体朗读,理清诗歌层次,完成下面结构图
一、(第______节)总写理想的意义
历史意义(2~3节)
理想二、(第___至第___节)分写理想的各种意义人格意义(_____至____节)
人生意义(_____至____节)
三、第12节:点明主旨,号召人们为理想而奋斗
6、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2、第2节从哪些角度说明理想有时代性和层次性?
○3、如何理解“理想有时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你那进取的心?”○4、“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何含义?
三、小结
四、当堂检测
1、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理想使不幸者决处逢生。

()②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愿恨。

()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 使你微笑地/ 观察着生活。

B、理想使你/ 倔强地/ 反抗着命运。

C、理想/ 使你忘记/ 鬓发早白。

D、理想/ 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三、重点研讨,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2、为什么说“理想带来的荣誉,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寂廖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又被扒窃”究竟指什么?
4、作者在这首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5、自由讨论:本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A、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B、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C、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D、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2、“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中“可笑”的意思是()
A、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的可笑。

B、失去了理想的可笑。

C、只会平凡生活的可笑。

D、只会叹息的可笑。

3、8~11节怎样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理想的人生意义的?
【延伸拓展】类文美读
草木篇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

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

但,纵然死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把花挂在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棵树。

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育着儿女……
问题探究
1、你认为诗人通过这组诗赞颂了什么?打击了什么?
2、你认为诗人在题记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有什么意图?
3、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白杨的精神和藤的行为。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