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沪教版语文五下《一曲胡笳救孤城》精品课件

沪教版语文五下《一曲胡笳救孤城》精品课件
一曲胡笳救孤城
胡 笳(jiā)
胡笳是一种乐器, 类似笛子,流行于内
蒙古自治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等地。是
古代匈奴人最喜爱的
乐器。
•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擅长骑马征 战。匈奴人在历史的发展中与其他民族渐渐融 合,他们最亲近的后裔是蒙古族。 • 刺史:古代官名。汉武帝时期设置,掌管地方 军政大权。课文中的刺史,级别相当于今天的 省长。
Hale Waihona Puke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 边疆很不安宁。晋怀帝任命名将刘琨为并州刺史, 驻守晋阳城。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 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 ,刘琨一 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匈奴骑 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 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 粮食在减少 。 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 , 刘琨急得团团转。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像 连水都不能泄出。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 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 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 少。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 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 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 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骚动:受某种原因或情绪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部队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 (gāi)下 (现在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一天夜里, 项羽 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 歌声凄凉悲切, 动人心弦。 原来是刘邦组织士兵在夜深人静时唱项羽家乡楚地的 民歌。项羽和士兵们听到家乡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 跟着低唱, 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全都想念起 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了, 哪里还有心思打仗。于是军 心涣散,士兵带着浓浓的思乡情,纷纷趁夜色逃亡。 项羽只好带着剩余士兵拼死突围,被迫在乌江边上自 刎。 刘邦用 ,勾起 ,涣散 ,使 。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 (共19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 (共19张PPT)
家人听。 2、尝试对对子:上联:一曲胡笳救孤城;
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 传为千古佳话 。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像刘琨这样足智 多谋的将领,有许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这样 不战而胜的战役。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与 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业布置:
(一)基础题 1.摘抄文中精炼的词语。 2.积累描写胡笳曲优美的句子。 (二)扩展题 1、将《一曲胡笳救孤城》这一故事复述给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
么哀伤凄婉,就像是

又像是

像是
……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 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 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 外的丈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 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他们 士气低落 ,有人还结伙逃 回去了。匈奴 首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 ,就下令连 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
眼中,月亮是“冷月”,城是“孤 城”? 此时的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呢?
一天晚上,刘琨登上城楼巡察。这 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 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 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 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 一声声长啸。
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 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 醒了。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让他想起了: 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 唱败的故事。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让他想起了:
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 唱败的故事。
想到“四面楚歌”的故事后,刘琨 的脑海中就闪现出一个计谋: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4一曲胡笳救孤城》PPT课件 (2)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4一曲胡笳救孤城》PPT课件 (2)

如果说刘邦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 胡笳( )了匈奴。 吹退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千古佳话:世代流传的美谈。
作业布置:
(一)基础题 1.摘抄文中精炼的词语。 2.积累描写胡笳曲优美的句子。 (二)选作题 1、收集并阅读历史传说中以音乐打击敌人的故事:如《四面楚歌》、《
空城计》等。 2、将《一曲胡笳救孤城》这一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匈奴的兵营里为什么会发出一阵骚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天(
一个)寂静,的刘晚上琨登城巡察,看到(
),想到(
冷月、荒漠、山丘、)孤城,和不连绵由不得断的发匈出奴兵(营

,居然( 晋阳孤城即将).灭这亡一下启发了刘琨,想到了(四面 楚歌)的一故声事声,长啸进而运用了(一曲胡笳救惊孤醒城敌)兵的引计发骚谋动。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部队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gāi)下 (现在安 徽省境内)。一天夜里, 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 歌声凄凉悲切, 动 人心弦。原来是刘邦组织士兵在夜深人静时唱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项羽 和士兵们听到家乡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 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 滚滚,全都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了, 哪里还有心思打仗。于是军心涣 散,士兵带着浓浓的思乡情,纷纷趁夜色逃亡。项羽只好带着剩余士兵拼 死突围,被迫在乌江边上自刎。
阅读提示: 1、晋阳城是怎么成为了一座孤城? (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2、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晋阳城成了一座孤城?
3、“围得水泄不通”是怎样一个场面?
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泄:排泄。 水泄不通: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 密。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 食在减少。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丨沪教版(2015秋)(共25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丨沪教版(2015秋)(共25张PPT)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 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 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 又像是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 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 了大部分将士。他们士气低落,有 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奴首领眼看 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 兵,退回家乡去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 被传为千古佳话。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 月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 营地隐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 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 荒漠、山丘、孤城……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皎洁的明 月、一望无际的沙漠、连绵起伏的沙丘、 高大雄壮的城池……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 荒漠、山丘、孤城,他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这里,禁 不住发出一声长啸。
作业:阅读《空城计》
学习小建议:
(1)找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读一 读,写一段评价诸葛亮的话。
(2)摘抄文中描写琴声的语句, 体会它的作用。
(3)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来 简要概括《空城计》这个故事。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一首用胡笳吹奏的乐曲挽救了一座 孤立无援的城池。
l
胡笳(jiā)是一种 乐器,类似笛子,是古 时候匈奴人最喜爱的乐 器。
匈奴
★ 晋阳城
西晋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 南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晋 怀帝任命名将刘琨为并bīn州g 刺史,驻 守晋阳城。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 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刘琨一 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匈奴骑 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 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了, 援军还未来到。城里城的里兵的力兵在力减在弱减,弱粮,食粮在食减在减少。 刘少琨急得团团转。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

记叙了一个历史故事,赞颂了刘琨面对入侵强敌时的勇敢与智慧。

课文开篇先交待了时代背景,西晋末年,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刘琨驻守晋阳城,勇气可嘉,也为下文智退敌兵做了铺垫。

课文接着写匈奴骑兵将晋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晋阳成了一座“孤城”。

此战,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晋阳守兵不过两千,而匈奴骑兵则有5万之众。

在刘琨沉着指挥下,守城将士“利用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尽管如此,由于“援兵未到”,加上“城里兵力减弱,粮食在减少”,“孤城”晋阳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刘琨不能不“急得团团转”。

然后,课文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详细描写了一天晚上,刘琨登楼巡察,面对冷月、荒漠……他发生一声声长啸,惊动了匈奴兵营。

刘琨由此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就让人取来了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对着匈奴兵营深情吹奏。

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骑兵的思乡情。

匈奴将领眼看将士们无心恋战,就连夜撤兵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

”课文就此戛然而止,显得简洁传神,既交待了故事的结果,又点了题。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针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做强调;在词语理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不少方法,课前已经能通过预习自主学习词语。

在课堂中,教师更应做到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语的理解上。

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感悟的能力。

作为老师除了继续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之外,还更应注意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层次性。

不仅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吃得下,也要保证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能吃得好。

因为这是一篇历史课文,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兴趣。

做到让学生不仅能进入文本,更能从文本中感悟到主人公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课堂PPT)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曲胡笳救孤城-(课堂PPT)
5
刘琨一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 出城求援。 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 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6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 下 骚扰 ,北部边疆很不安宁。晋怀帝 任命名将刘琨为并州刺史,驻守晋阳 城。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 将晋阳城围得 水泄不。通
7
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晋阳城里守 军不过两千。
8
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 刘琨急得团团转。
9
一天晚上,刘琨登上城楼巡察。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 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 营地隐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 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那一声声凄 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 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 骚动。
12
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 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他们士 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奴首领眼看 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 乡去了。
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 传来幽幽的哭泣声。第二天一早,卫兵赶来报 告,说匈奴兵已经全部撤走了。
13
14
谢谢
10
那一那声一声声凄声厉凄的厉长的啸长,啸在,夜在深夜人深静人 时静传时得传很得远很,远传,到传匈到奴匈的奴兵的营兵,营把,匈把 奴匈兵奴惊兵醒惊了醒。了匈。奴匈兵奴营兵里营发里出发一出阵一骚阵 动骚。动。
11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 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 围,刘邦命人唱起了楚歌。楚军 听见四周传来他们家乡的楚歌, 军心动摇,战斗失败。最终项羽 在乌江边自刎。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
1
胡笳是一种乐器,流 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等。是匈奴 人最喜爱的乐器。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4一曲胡笳救孤城》PPT课件 (3)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4一曲胡笳救孤城》PPT课件 (3)
骚动:受某种原因或情绪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部队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gāi)下 (现在安 徽省灵璧县东南)。一天夜里, 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 歌声凄 凉悲切, 动人心弦。原来是刘邦组织士兵在夜深人静时唱项羽家乡楚地 的民歌。项羽和士兵们听到家乡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 有的 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全都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了, 哪里还有 心思打仗。于是军心涣散,士兵带着浓浓的思乡情,纷纷趁夜色逃亡。 项羽只好带着剩余士兵拼死突围,被迫在乌江边上自刎。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边疆很不安宁。晋
怀 晋帝阳水任城有泄命里一不名守年通将军,刘匈琨奴为骑并兵州,刺刘史琨,一五驻入面万守侵调人晋,集马阳将军城晋队不。阳准过城备两围死千得守,一面派人。出当城时
求援。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战,占据有利地势英
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几天过去了,
。城里
的 援军还未,来到
。刘琨急兵得力团在团减转弱。 粮食在减少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 部边疆很不安宁。
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 围得水泄不通。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 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 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刘邦用 ,勾起 ,涣散 ,使 。
于是,刘琨想:

像是哀胡年伤笳老凄曲的婉是慈那母么在呼唤久悦别耳,的动又孩听是子那,么又像是年轻,的就 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 (共27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沪教版 (共27张PPT)
➢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像是年幼的孩子在想念梦中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第二天一早,卫兵赶来报告,说匈奴 兵已经全部撤走了。刘琨听了,好似卸下了千 斤重担。
⑦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 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他们 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奴首领眼 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 家乡去了。
⑧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古城,被传为千古 佳话。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 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 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 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 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 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 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 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冷月
荒漠
孤城
1
2
3
4
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 得水泄不通。
当时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刘琨一 面调集军队准备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匈奴骑兵几次攻城,刘琨指挥守军沉着应 战,占据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 敌人的进攻。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 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 声声长啸 。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 的楚军被刘邦带领的汉军重重包 围,刘邦命人唱起了楚歌。楚军 听见四周传来的他们家乡的楚歌, 军心动摇,战斗失败。最终项羽 在乌江边自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试着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读重点语句,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刘琨在困境中的心境,对他“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智慧之举产生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1、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对刘琨“一曲胡笳救孤城”的举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用心感受一下它的旋律和意境。

播放音乐:胡笳音乐谁能告诉我,回荡在我们耳边的乐曲声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对,就是用这种名叫胡笳(出示:胡笳)的乐器演奏的。

板书:胡笳。

指着板书:它是古代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类似于我们用的笛子。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学习一篇与胡笳有关的课文,一同感受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指着板书:胡笳与孤城本来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一个“救”字却把两者紧紧相连。

胡笳不是兵器,那它怎么能救孤城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2、自由准备后指名交流。

随机板书:西晋末年、匈奴、晋阳城、刘琨(刺史)3、点评。

(通过加时间、人物,把课题说具体了)三、研读课文,品词品句。

(一)研读一座“孤城”——晋阳城那么,刺史刘琨驻守的晋阳城怎么会成了一座孤城的呢?(板书:一座孤城)手指板书:孤城。

课题中的孤的意思是(孤立无援)。

轻声读读课文的第1、2节,划出晋阳城成为孤城原因的句子。

2、交流。

预设:A、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1)理解:水泄不通(晋阳城被层层包围,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板书:敌军围困2)结合“晋阳城里守军不过两千”,体会两者兵力之悬殊。

(以两千去抵挡五万匈奴兵,好比是鸡蛋碰石头)。

板书:兵力悬殊守城之艰难。

B、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1)板书: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2)体会守城之艰辛。

(已经防守了好几天了,士兵有所伤亡;因为被包围,粮食无法运进城,城里的粮食一天天减少……)3、可见,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读好这些句子。

出示: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4、能试着根据板书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晋阳城是怎样变成一座孤城的?自由准备后交流。

点评。

(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出了晋阳城成为一座孤城的原因。

)5、晋阳城就这样成了一座孤城,作为总指挥的刘琨真是(急的团团转)!(板书:急)(二)研读一曲胡笳救孤城。

1、研读一声长啸1)那么,此时此刻的他想到了什么?他又做了什么事?边默读课文的第3-4节,边思考。

交流。

出示:这时,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下,远处匈奴骑兵的营地隐约可见。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引读:城里城外(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远处是(匈奴骑兵的营地),远方是(冷月、荒漠、山丘),面对此情此景,刘琨禁不住要像虎啸一样狂吼,像海啸一样宣泄,像北风呼啸一样呐喊,于是,他发出(一声声长啸)。

(板书:一声长啸)。

刘琨的心里肯定波涛汹涌,思绪万千,那么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此时此刻,刘琨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说。

(引导学生:作为儿子的刘琨……作为丈夫的刘琨……作为刺史的刘琨……)能试着把几句连起来说说吗?出示:此时此刻,刘琨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自由准备、指名交流。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点评:凄凉、孤独、无助)小结:是呀,晋阳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刘琨自己一时又无计可施,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所以在他看来,那是一轮(冷月),一片(荒漠),一座(孤城)。

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

此时此刻的刘琨,百感交集,积聚胸中却又无处宣泄,只有发出一声声长啸,那可是一声长啸一分忧啊!(板书:忧)让我们试着揣摩刘琨此时的心情,读好它。

(配乐朗诵,全班齐读。

)3)这一声声不同寻常的、凄厉的长啸在茫茫荒漠、漫漫长夜中回荡,传到了远方,传到了(匈奴的兵营),惊醒了(匈奴兵),发出了(一阵骚动)。

板书:骚动。

骚动的意思是(受某种原因或情绪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

让匈奴兵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心理产生不安定的波动的正是(刘琨的一声声长啸)。

他的长啸无意之中发挥了作用,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这启发了刘琨(板书:启发),让他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

(板书:四面楚歌)4)、出示: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下。

一天夜里,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歌声四起,凄凉悲切,动人心弦。

原来是刘邦命令士兵在夜深人静之时唱着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

项羽和兵将们听到了家乡的民歌,情不自禁跟着唱了起来,有的人被歌声感动的热泪盈眶,全都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来了,哪有心思打仗。

于是,军心涣散,有的士兵开始趁着夜色逃亡,跟随项羽的士兵越来越少。

项羽带着为数不多的将士们拼死突围,最终因寡不敌众,兵败乌江,别姬自刎。

让学生自由读。

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指名说。

借助老师给的提示,你可能说的会更完整。

出示:刘邦用__________________,勾起____________________,涣散________,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刘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读一曲胡笳。

1)因此,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

(板书:一曲胡笳)刘琨善于音律,特别擅长吹奏胡笳,所以,从他口中吹出的胡笳音乐是怎样的乐曲声呢?交流。

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思念在外的丈夫……理解:悦耳动听、哀伤凄婉(指名说)此处的省略号告诉我们呼唤思念的不只是年老的慈母和年轻的妻子,还可能是……(指名说)想象写话: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选取其中的一个角色写一写(配乐)。

播放胡笳音乐。

出示: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点评。

(抓住“呼唤”、“思念”、“期盼”等)2)这样悦耳动听却又哀伤凄婉的曲子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很远,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文字,用心去感受当时的情景。

(齐读)3)他一遍遍地吹奏那深情的乐曲,他吹的太好了,就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热泪),那是因为(他自己带着浓烈的感情在吹)(随机板书:情)那么,匈奴兵听了胡笳曲之后又会怎样呢?出示: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

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

匈奴首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

播放胡笳音乐。

同学们,有几首诗说的很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什么也抵挡不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对长期在外作战的匈奴士兵更是如此。

他们有白发的老母亲,有勤劳持家的妻子,也有嗷嗷待哺的儿女,“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在外作战,能不能活着回去见到亲人,都说不定。

“不知何处吹胡笳,一夜征人尽望乡”。

匈奴兵听到了胡笳曲,勾起了(思乡情),发出了(幽幽的哭泣声),他们(士气低落),(无心作战),甚至有人(结伙逃回去了)。

无奈之下,匈奴首领只好(下令连夜撤兵)。

板书:退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刘琨一声长啸,一曲胡笳,长啸慑敌,胡笳退兵,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不伤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挽救了一座孤城,挽救了全城百姓,也使得将士们不至于埋骨他乡,亲人们不至于生离死别。

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刘琨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流芳百世。

难怪诗人陆游会说(出示):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2、如果说刘邦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胡笳吹退了匈奴。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齐读。

这真是:一曲胡笳救孤城,千古佳话传后世。

(板书:千古佳话)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2、收集并阅读历史故事中以少胜多、用计退兵的故事。

如《空城计》等。

板书:西晋末年匈奴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千古佳话)晋阳城刘琨(刺史)敌军围困一座孤城急兵力悬殊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一曲胡笳情退兵一个典故启发(四面楚歌)一声长啸忧骚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