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新编
阿房宫赋-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阿房宫赋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杜牧(803- -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
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人观察使幕,历任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传世。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2.文化常识赋是一种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 (刘勰),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赋的特点有:(1)铺陈描写:大量铺垫、伏笔用以说明最终观点。
(2)夸张渲染:大量排比、比喻、夸张的运用。
(3)骈散结合:使句式整齐、错落有致。
(4)音律和谐:读之朗朗上口。
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嬙" ,都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 “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 (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3.文本分析(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译文: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得以建成。
开篇寥寥数笔,写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起笔不凡,既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的兴建非同凡响,又为后文埋下伏笔:一六一兴,关键何在:周一果,令人深思。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译文:(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
它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
《阿房宫赋》的原文

《阿房宫赋》的原文《阿房宫赋》的原文《阿房宫赋》原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阿房宫赋》的原文1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的原文2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
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
从骊山之北构筑宫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阳。
《阿房宫赋》原文与译文

《阿房宫赋》原文与译文《阿房宫赋》原文与译文杜牧刚直有奇节,别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别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不之。
下面小编为大伙儿带来对于杜牧的《阿房宫赋》,希翼大伙儿可以喜爱!《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别知其几千万降。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别霁何虹?高低冥迷,别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别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歪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别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别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别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别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别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悲伤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脚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别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别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筑出来了。
【完美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精品公开课课件

素养目标
题目解说
阿(ē)房(páng)宫,秦宫殿名,是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 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工,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素养目标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赋讲求文采、韵律,兼具 诗和散文的特点。“体物言志”指赋的内容特征,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铺
主题归纳
2.杜牧写这篇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 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王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六国何以会灭亡?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 从哪里可看出六国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 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靡生 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使百姓锱铢不留。
汇报人:xxxx
主题归纳
3.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在写阿房宫 被焚时,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 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 神奇瑰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 之师,不料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担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
写建筑,先展现广阔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阁、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 奇丽;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大力渲染;写珍宝,概 写六国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原文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原文《阿房宫赋》是中国唐朝末期的文学巨匠李白所著,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文学佳作之一。
它被誉为“盛唐之丽”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描写的阿房宫也是历史上汉武帝所建造的非常宏伟的宫殿遗址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阿房宫赋》的原文内容和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阿房宫赋》的完整原文内容:西岳华山,峻极于天,难登揽胜,非虚设材也。
青衫泪洒,何言不学登高之人,攀援而上,自标立,屈臂扪雾而走,时见行云流水,忽来忽往,如翻皓羽,飞之不尽,似所思,非所得也。
今夫阅阁之人兮,或共扪参历,或类推古今,或采选贤俊,或推陈列议,或究天人之际,或辩是非之权,或存乎微言,或尽破万物,心之所至,摇光而行,奏瑟而长哦,涉大川兮豁九垓,含虚德以游息,旷大厦之余音,发松涛之广陵。
若此,而有馀裕,披长剑之开匣,固知一夫之勇,何足数也。
临群兽之首,既而飞之,意盎惟泛,远送而不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屠苏倾觞向兴尽,江海怀书独凭栏。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倥偬嘶两地,关山度若飞鸟。
抚凌波而知退,背飞雪以觉热。
独立寒秋,酒旗斜照,游人归梦。
凭高眺远,临风听水伊。
暮霭沉沉楚天阔,悠悠万里归思。
高城望断秦川路,黄叶如雨秋颜瘦。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阅阁之人对文学和历史的研究,与紫微仙子的讲述相呼应。
作者通过描写华山,使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登高者的感受和感悟,增强了对文学研究者的崇敬之意。
后半部分则主要描写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扣上了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游人凭高眺远、临风听水伊,暗示了要抛开尘世喧嚣,追寻心灵的净土。
同时,描写长风破浪的场景,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解读。
临别时,作者又用凝重的语气描写了婉约佳人黯然离去、世事沧桑的感伤,与全篇洋溢的豁达淡泊、仁爱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更加深刻动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虽然与历史有关,但它并不仅仅是历史性叙事,而是以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内涵,充分表现了李白在对阿房宫的感慨之余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传达了一种豁达洒脱,不断追求进步、追求丰富人生的精神境界,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其翻译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其翻译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东一作:东西)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得见者一作:有不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它(面积广)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精排】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阿房宫赋》

赋
“赋”是由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 于战国赵人荀卿《赋篇》:“赋者,铺也;铺采摛(舒展;散 布;铺陈)文,体物写志也。”
内容重在: 摹写事物, 抒发情感, 表达思想。
艺术表现: 注重铺陈, 讲究声韵之美, 使用华丽词藻, 着上绚丽色彩。
3、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 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杜 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 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有着自觉承担匡 世济民之责任,心怀天下的作者,希望通过此文来实现警 示君主的目的。
①来历 交代身 份地位 的变化
4、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来铺叙宫女的生活的呢?
宫女
明星——妆镜 绿云——晓鬟 渭流——脂水 烟雾——椒兰 雷霆——宫车
比喻 排比 夸张
②众多
4、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来铺叙宫女的生活的呢?
作者由写宫女的奢侈生活,到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 宫女 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 意在讽刺秦始皇的奢靡,同情 宫女的悲惨命运。
阿 房 宫 赋 杜
牧 马
致 远
【文本解读】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这篇文章写于唐朝日 渐衰落之际,是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阿房宫赋》是 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阅读 这篇文章,要结合作者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 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体会其 中所表现的古代人士家国天下的情怀。
逦迤( lǐ yǐ )
锱铢( zī zhū ) 架梁之椽( chuán)
庾之粟粒( yǔ sù ) 横槛( jiàn )
呕哑( ōu yā )
2023年最新的阿房宫赋原文17篇

2023年最新的阿房宫赋原文17篇《阿房宫赋》原文翻译对照杜牧(803-852),字牧之,唐朝万年人(今西安),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人称“小杜”以别与杜甫。
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阿房宫赋》是杜牧的成名之作。
他凭借此文中了进士。
阿房宫赋原文(2)小编整理了关于《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阿房宫赋》原文并尝试自己去翻译,关于《阿房宫赋》翻译同学们可以参考对照和学习,关于《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翻译吧,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阿房宫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新编
时间:2016-07-23 11:24:33 | 作者:陈小玲
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由许许多多的楼台、亭阁、长廊构成。这些建筑形态各
异,千姿百态。长廊状如腰带曲折环绕;楼阁上有如鸟嘴向高处啄食一般;亭
阁各式各样如一个个彩色的灯笼……说阿房宫是一件大艺术品并不为过。它比
人们想象中的天堂更神奇、美丽;他比人们想象中的皇宫更敦煌、古老;它比
人们想象中的酒店更豪华、时尚。
如此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却因为战争而毁于一炬。
当时,楚王项羽只知道将函谷关占为己有,毁坏这里的一切,重新建造自己喜
欢的建筑,但他永远也不知道真正的财富是什么!
从此,阿房宫只能成为一个传说,人们只能借助书籍,从书中的文字里体会阿
房宫的富丽堂皇。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万物都在变。其中,变得最明显的是人们的心。
常言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文化,古代建筑等等的
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色,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我们对于具有
历史文化的东西,珍惜都来不及,为何要拆除它,毁了它呢?是因为金钱迷惑
了双眼,还是你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名人故居被拆,在我眼中像是猴子捡芝麻丢西瓜。着重眼前的利益,丢弃真正
值钱的东西。
名人故居被拆,简直是埋没了自己的本性,建立了一颗虚荣的心。正如“鼎铛
玉石,金块珠砾,商人视之,亦不甚惜。”
历史文化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并不属于你们任何中的一个,在拆除名人故居之
前,请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不要在一意孤行了,否则会被视为像楚王项羽一
样的糊涂王了。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我们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更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那么,这些享受来源于哪呢?我觉得来源于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可以陶冶一个
人的情操,细细品味古代文化,会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感觉。名人故居是凝聚
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建筑,人们要是拆毁它,那人们岂不是在自我摧残吗!
名人故居是无价之宝。因为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用钱是买不起的。或许我根本
就不能用它和金钱相比,因为这是一种文化,它是有意义的。
对于这么有意义的东西,要拆毁它实在是太不应该。特别是搞房地产的,不要
打着造福后代的口号来坑蒙百姓了。说着是拆除旧建筑,盖新房给百姓住,但
真正买得起房的没几个。所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
之如泥沙?”
说不定哪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入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的悲剧会再次上演。
这些名人故居一旦毁了就会永逝,所以珍惜它吧!让名人故居永存,留香于后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