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原因及控制

合集下载

剪力墙水平裂缝

剪力墙水平裂缝

剪力墙水平裂缝
剪力墙水平裂缝可能有以下原因:
1.混凝土收缩: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水泥和掺合料与水拌合后体积膨胀,但在入模成型后,随着混凝土水化作用的发生,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吸收或蒸发,体积有一定的缩小。

当收缩太快或收缩太大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2.温度变化:如果混凝土与墙连体的部分框架柱断面边长大于
1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若采取措施不当,表面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当框架柱混凝土内大量发热膨胀时,墙体已开始降温收缩,由于连结在一起的两个构件之间产生温差,变形不同步协调,在柱子附近和墙中间出现裂缝是符合规律的。

3.强约束:强约束也会引起剪力墙水平裂缝。

对于这种裂缝,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1.表面修补法: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具体方法包括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等。

2.灌浆、嵌缝封堵法: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封堵加固的目的。

3.结构加固与混凝土置换法:当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性能时,需考虑采取加固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例如: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混凝土置换法是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

剪力墙45度斜裂缝

剪力墙45度斜裂缝

剪力墙45度斜裂缝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构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平荷载,抵抗结构的侧向力。

在实际的工程中,剪力墙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剪力墙出现45度斜裂缝。

本文将围绕剪力墙45度斜裂缝展开讨论,探讨其形成原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我们来了解一下剪力墙的基本知识。

剪力墙是由混凝土或砌体构成的垂直墙体,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抵抗剪切力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在水平方向上,剪力墙可以承受由地震、风荷载等引起的水平力,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剪力墙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45度斜裂缝的出现。

这种裂缝通常呈45度角斜向延伸,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那么,剪力墙出现45度斜裂缝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可能是由于剪力墙的设计问题导致的。

如果在剪力墙的设计中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墙体厚度不够、钢筋布置不合理等,就会导致墙体在受力时出现局部破坏,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剪力墙出现45度斜裂缝。

比如,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养护不当等都会导致剪力墙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引发裂缝的形成。

此外,墙体周边的其他结构构件的变形和位移也可能对剪力墙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针对剪力墙出现45度斜裂缝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来保证结构的安全。

首先,我们需要对剪力墙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找出裂缝的具体位置以及原因。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比如增加剪力墙的厚度、加固钢筋等,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相关的控制措施,比如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加强养护等,以减少施工因素对剪力墙的影响。

剪力墙出现45度斜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是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剪力墙出现45度斜裂缝的问题,保证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地下室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抗震性能好、刚度高、构造简单等优点。

然而,在地下室剪力墙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震、温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

本文将分析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构造缺陷。

施工过程中,如果墙体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或存在冷缝、夹渣等问题,易导致剪力墙产生裂缝。

2.温度变化。

地下室深埋于地下,在不同的季节和气温变化下,墙体可能因温度的不均匀收缩而产生裂缝。

3.地震荷载。

地下室剪力墙的主要目的是抵抗地震荷载,但在地震发生时,剪力墙可能承受巨大的剪切力和弯矩,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控制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下面提出以下几个措施:1.加强施工质量。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均匀且完整,尽量避免构造缺陷。

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控制浇筑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早脱模。

2.控制温度变化。

在地下室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到季节、气温等因素对墙体的影响。

可以采用增加伸缩缝、使用隔热材料等方式来控制温度变化,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

3.增加钢筋配筋。

在设计地下室剪力墙时,可以适当增加钢筋配筋的数量和强度,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减少裂缝的产生。

4.增加剪力墙的宽度。

增加剪力墙的宽度可以提高墙体的刚度,减少墙体的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5.定期检测和维护。

在地下室剪力墙的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墙体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修补和加固已有的裂缝,防止其扩大和发展。

综上所述,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温度变化、增加钢筋配筋、增加剪力墙宽度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优化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地下室剪力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剪力墙及地下室楼板裂缝修补方案

剪力墙及地下室楼板裂缝修补方案

剪力墙及地下室楼板裂缝修补方案剪力墙及地下室楼板裂缝修补方案一、背景介绍剪力墙是建造结构中起到承重和抗侧向力作用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地下室楼板在承载建造物上部荷载和自重的同时,也承受着地下水压力的影响。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剪力墙和地下室楼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浮现裂缝问题,降低了建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裂缝类型与原因分析1. 剪力墙裂缝类型1.1 水平裂缝:由于剪力墙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如果结构中存在过大的水平应力,就会导致剪力墙浮现水平裂缝。

1.2 垂直裂缝:由于剪力墙受到不均匀荷载的作用,造成墙体上下方应力不平衡,从而引起剪力墙上浮现垂直裂缝。

1.3 斜裂缝:剪力墙施工中如果浮现不合理布置剪力墙柱或者采用施工方法不当,则会导致斜裂缝的产生。

2. 地下室楼板裂缝类型2.1 垂直裂缝:由于地下室楼板承受来自地下水和建造物上部荷载的双重作用,产生的应力可能超过了楼板的强度,从而导致垂直裂缝的浮现。

2.2 横向裂缝:当地下室楼板在建造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或者材料缺陷等原因,无法承受荷载而浮现破坏时,就会浮现横向裂缝。

2.3 环形裂缝:地下室楼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温湿变化和荷载作用的影响,会引起楼板产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导致环形裂缝的产生。

三、修补方案及措施1. 剪力墙裂缝修补方案1.1 水平裂缝的修补:首先需要采用专业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裂缝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然后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填充和修复,同时加固剪力墙的结构,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1.2 垂直裂缝的修补:通过加固剪力墙上下方的结构,增加墙体的抗剪和抗弯强度,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填充和修补裂缝,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1.3 斜裂缝的修补:通过重新布置剪力墙柱,解决现有剪力墙施工不合理的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进行修补,确保剪力墙的结构完整和稳定。

2. 地下室楼板裂缝修补方案2.1 垂直裂缝的修补: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修补材料进行填充和修复,并加固楼板的结构以提高抗裂能力。

剪力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1

剪力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1

剪力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一、墙裂缝的产生原因1.1 砼收缩的三种情况1.1.1 干缩引起的裂缝砼在制备过程中,水泥和掺合料与水拌合后体积膨胀,但在入模成型后,随着砼水化作用的发生,砼中的部分水份被吸收部分水份被蒸发,体积有一定的缩小。

砼体积收缩,使砼产生内应力,当收缩快和收缩大时砼就会产生裂缝。

1.1.2 砼内部温度变化产生收缩裂缝与剪力墙连接的暗柱,部分断面尺寸都很大(断面超过1m),暗柱内可以当做大体积混凝土考虑,水化热高,若采取措施不当,表面砼就会产生裂缝。

对于暗柱与剪力墙连体的节间来讲,暗柱可视为一个较大的热源体,而与之连体的墙体截面相对尺寸小的多,且与外界空气接触面较大,散热快。

当暗柱砼内大量发热膨胀时,墙体已开始降温收缩,由于连结在一起的两个构件之间产生温差,变形不同步协调,在柱子附近和墙中间出现裂缝是符合规律的。

1.2 强约束引起裂缝约束是对结构构件活动和变形的制约,约束分为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

内部约束主要有:砼墙内配筋对砼收缩变形的约束;墙体内暗柱、暗梁对墙板收缩变形的约束;长度大的砼墙,墙端与墙中收缩变形的相互约束。

外部约束主要是超静定结构的多余联系,如墙体以下的基础和底板,墙体顶上的楼板或梁,墙体两端的附墙柱或电梯井筒等。

当墙体砼收缩变形产生内应力,若外约束很强,产生的内应力不能造成约束变形时,则墙体砼出现开裂,尤其是早期砼容易开裂,因为砼早期抗拉强度较低。

墙体的最大外约束应力一般都产生在外约束的边缘,即墙体与暗柱、基础、底板、梁等交接处。

但实际裂缝并非在墙与约束体的交接处,而是离开0.3~0.5m,其理由是裂缝由约束产生,反过来约束又能推迟裂缝的出现和限制裂缝的扩展。

二、控制措施2.1 原材料的控制由于在剪力墙中配筋很多、很密,为了保证混凝土在结构中的最紧密填充,应当控制石子的最大粒径和粗细集料级配。

如石子粒径较大,石子容易卡在钢筋中间,或钢筋与模板之间。

由于砂浆的收缩比混凝土的收缩大,从而导致在拆模后一段时间在钢筋的下方会产生裂缝。

剪力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剪力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住宅楼剪力墙裂缝案例
裂缝描述
该住宅楼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剪力 墙裂缝,主要呈垂直走向,宽度
在1-3mm之间。
原因分析
经调查,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施 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 ,导致剪力墙内部产生应力,最终 形成裂缝。
控制措施
为防止类似裂缝的产生,应加强混 凝土的养护,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 温度变化,同时对剪力墙进行必要 的加固处理。
剪力墙裂缝的控制措施
材料控制
材料质量
确保混凝土等主要材料的质量,避免 使用不合格或过期的材料。
材料配合比
通过合理的材料配合比,优化混凝土 的强度、收缩性能等指标,降低裂缝 产生的可能性。
施工控制
施工工艺
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监控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裂缝的问题。
研究目的
为了解决剪力墙裂缝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下降, 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严重时可能 导致结构坍塌。
正常使用
经济损失
裂缝修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 财力,增加了建筑维护成本。同时, 裂缝也会降低建筑的市场价值,造成 经济损失。
案例三:某桥梁工程剪力墙裂缝案例
裂缝描述
该桥梁工程的剪力墙出现细微裂缝,呈网状分布,宽度在0.51mm之间。
原因分析
经过检测和分析,发现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桥梁承受的荷载过大 ,导致剪力墙承受过大的压力而产生裂缝。
控制措施
为防止类似裂缝的产生,应加强桥梁的荷载管理,避免超载情况的 发生。同时对剪力墙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能力。

剪力墙竖向裂缝的原因

剪力墙竖向裂缝的原因

剪力墙竖向裂缝的原因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建筑界的小秘密,那就是剪力墙上的竖向裂缝。

这可不是小事儿哦,很多人一听到裂缝,就像看到蜘蛛一样心里发毛。

其实呢,这种裂缝的形成原因五花八门,就像是大排档里的菜品一样,各有各的风味。

那么,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2. 裂缝的“幕后黑手”2.1 材料问题首先,咱得说说材料。

如果你用的水泥跟沙子配比不当,那可就有问题了。

想象一下,如果把巧克力蛋糕的面粉放少了,那出来的可就是一坨“坚硬”的东西,而不是松软的美味。

这种情况在建筑里也是一样,配比不当会让墙体承受的压力不均匀,最终就会导致裂缝出现。

2.2 施工不当再者,施工过程中的小失误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比如说,如果工人没把混凝土振实,那墙体里就可能出现空洞。

就像你吃到的有气泡的巧克力,吃起来也不那么舒服,对吧?这些空洞在长期的使用中就可能因为压力而裂开。

2.3 温度变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温度变化。

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道理。

如果外面的温度忽冷忽热,墙体就会不停地膨胀和收缩。

想想看,就像冬天穿的羽绒服,天气变暖了,咔嚓一声就得脱下来。

这种反复的变化使得墙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自然会裂开。

3. 裂缝的影响3.1 结构安全那么,这些裂缝到底影响大不大呢?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结构安全。

裂缝一旦出现,意味着墙体的承载能力下降,这就像一根细细的稻草,可能在某个时刻就会压断。

对于住在高层的人来说,心里那叫一个没底呀!3.2 美观问题其次,裂缝还会影响美观。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能看起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结果墙上出现了一条“黑色河流”,那画面可真是让人心碎。

就像一个爱美的姑娘,突然脸上冒出几颗痘痘,谁能忍受得了呢?4. 预防措施4.1 选择优质材料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这些烦人的裂缝呢?首先,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是关键。

就像你吃饭时选择新鲜的食材,好的原材料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使用高品质的水泥和沙子,配比合理,才能减少问题的发生。

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处置策略

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处置策略

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处置策略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墙体,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剪力墙可能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本文将探讨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相应的处置策略。

一、成因分析1.剪力墙设计和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包括墙体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剪力墙混凝土出现裂缝。

2.剪力墙的荷载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剪力墙可能承受过大的荷载,如地震荷载、风荷载等,这些荷载超出了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3.剪力墙的变形问题:剪力墙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包括弯曲变形、剪切变形等,如果这些变形过大,就会产生混凝土裂缝。

4.剪力墙的温度变化问题:剪力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等因素,可能引起不均匀的变形,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5.剪力墙的支撑问题:如果剪力墙的支撑不稳定或不牢固,会导致墙体发生倾斜、错位等问题,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

二、处置策略针对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有以下处置策略:1.预防为主: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墙体质量和施工质量。

特别是在墙体钢筋的布置、混凝土的拌合比、支撑的固定等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控制,以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2.增加墙体强度:对于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如悬挑墙、开口墙等,可以增加墙体的厚度或增加钢筋,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3.加强墙体连接:剪力墙与结构其他部分的连接应进行加固,增加连墙梁的数量和强度,确保墙体与地面或上部结构的牢固连接,避免裂缝的扩展。

4.预应力加固: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剪力墙,可以采取预应力加固的方式,引入预应力钢材对墙体进行加固,增加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

5.裂缝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凝土裂缝,可以采取填缝的措施进行处理。

填缝材料可以采用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填充裂缝,以增加墙体的强度和密封性,防止裂缝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出现裂缝的原因及控制
剪力墙是在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

本工程共发现12处墙体含有细微裂缝,我单位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
1、裂缝的一般特征和性质
总结我单位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经验,本工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分为两种:表面不规则裂缝、贯穿性裂缝。

1)表面不规则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不久,分布于墙体表面,此种裂缝既宽又密,但深度一般不大,多因养护不足而产生,对结构构件影响一般不大,且易于治理。

2)竖向贯穿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若干天后(拆模后不久),由下而上,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有的通至楼面板底但不穿过楼层,缝宽一般为0.1~0.3mm,缝深一般较大,最深者可能会贯穿墙体。

因养护不好引起的表面不规则裂缝不至于带来多少影响,且易于处理。

2、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工程施工中构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动、静荷载和其他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二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差、收缩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施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裂缝主要由以下原因产生:
2.1 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
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用量、骨料、构件长度及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2.1.1 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的增大、水灰比的减小影响混凝土收缩的最主要因素。

2.1.2 骨料
为了满足运输、泵送的要求,预拌混凝土增加了细骨料用量,使得骨料的表面积增大,相应包裹在骨料上的水泥等胶凝材料变少,减弱了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能力,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2.1.3 构件长度
我们发现裂缝集中在跨度6-8米的墙体,显然构件长度的提高,对于相同的混凝土收缩率而言,收缩的绝对值增大。

如未采取相应措施,则极易产生裂缝。

2.1.4 外加剂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量少,作用大。

目前使用的混凝土中普遍掺有减水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多种外加剂。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极大,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

(本工程设计要求增加抗裂纤维及膨胀剂的要求)
2.2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过大
温度裂缝主要与水泥品种、养护条件、拆模时间及温差等因素有关:
2.2.1 水泥品种
为提高混凝土标号,砼泵站会大量使用硅酸盐水泥,使得水泥水化热高且集中。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且大部分水化热都是在浇筑的前三天释放,而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

而拆模后,表面散热快,温度较低,内外形成温度梯度。

内部混凝土热胀产生压应力,外部混凝土产生拉应力。

当此拉应力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开裂。

2.2.2 养护条件
由于剪力墙养护不足,墙体表面积大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相对较小,体积收缩较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2.3 拆模时间
墙体模板的拆除时间过早,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混凝土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因而出现墙体表面较浅范围内的裂缝。

另外在室外温差较大的严冬和盛夏,由于混凝土结构不易导热,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常产生温度裂缝。

2.3剪力墙所受的各种约束
出现了上述混凝土材料的温度和收缩应力,如果结构或构件不受约束影响,那么其将自由变形也不会产生裂缝。

但实际工程中
的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到各种约束的影响,如楼板、剪力墙的暗柱(或明柱)及端墙的约束,地下室侧墙受到地下室顶板和底板的约束。

这些约束使得剪力墙结构构件不能自由变形或者跟约束构件的变
形不同步(或协调)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施工中裂缝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可相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理措施。

3.1 调整混凝土各组分。

如采用高标号水泥,减小水泥用量;尽量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品种及用量;砂宜采用中砂,保证石子级配良好,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3.2 拆模及养护,延长剪力墙混凝土的拆模时间。

砼浇筑后隔天拆侧墙模板,侧墙模板先拆开一条缝隙作浇水养护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养护环境以达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

混凝土表面终凝前8-12h,及时覆盖养护,及时喷水,延长养护时间既可以减少内外部温差,又可以保证早期湿养护和后期养护的最佳效果。

地下室侧墙养护时间最少保持在7d,混凝土地面养护时间最少保持在14d。

3.3 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

按图纸要求在地下室混凝土中添加I型膨胀剂,后浇带中添加II型膨胀剂,另添加改性聚丙烯防裂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收缩应力,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3.4 留置后浇带。

按图纸要求在剪力墙、底板、顶板设置收缩性、沉降缝裂缝。

后浇带施工工艺:先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收
缩性后浇带60天后当混凝土收缩变形趋于稳定时,再浇筑留缝部位,从而避免因收缩应力而出现裂缝。

混凝土采用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掺II型膨胀剂。

3.5 在剪力墙中部设置暗梁(或设置顶部暗圈梁)。

这样贯穿性裂缝只能裂到梁底,而不至裂到楼面板底,可有效减小有害裂缝的长度。

3.6 调整水平钢筋配筋方案。

将剪力墙水平钢筋置于竖向钢筋外侧,有效减小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强了剪力墙表层混凝土的抗裂性。

钢筋绑扎间距不变。

3.7 裂缝处理
现场检查发现12个墙体存在裂缝,共计14处,裂缝情况包含:表面不规则裂缝、贯穿性裂缝,缝宽0.1~0.3mm,加强持续观察,裂缝修补考虑三种方案,据其特点选择:
1)表面修补方法: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

处理措施:裂缝表面涂抹水泥浆、涂刷油漆或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缝封堵法: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修补,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

常用的胶结材料:水泥浆、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嵌缝封堵法是裂缝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
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常用的塑性材料: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等;常用刚性止水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需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

(当发现此类现象时,应汇总设计院等单位编制专项方案)
4)本工程发现的裂缝缝宽在允许范围内,暂不考虑处理。

另已安排人员对裂缝剔凿观察,发现裂缝深度较浅,每月一次外观查看。

当缝宽稳定时按以上修补方案据其特点封堵。

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构成墙体的各种材料及其形成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我单位已要求项目部针对以上原因分析,协调砼泵站,加强对砼班组技术交底,减少因施工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2016年9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