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通过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三、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坐,4人一小组,每人带一个儿童表;教师:秒表、跳绳、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神六发射成功)对了,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全世界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这一天发射成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吧!(画面演示神六发射倒计时,学生随着画面一起倒计时:3、2、1),这样的倒计时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呢?(出示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10、9、8、7、6、5、4、3、2、1)2、刚才这样的倒计时你知道是用什么作时间单位的吗?(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动态画面)3、揭题,看来呀,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钟面,认识秒针和1秒。
(画面演示:钟面)(1)师:你知道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吗?(又长又细红色的就是秒针)问: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秒针走了几小格?引导学生一起得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走了5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一个大格,那么一个大格就是5秒。
三年级《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因此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概念,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1分的时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在教学初,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
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或用过“秒”,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跳绳比赛,跑步计时器上有秒。
然后出示火箭发射倒计时的情景,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用“红绿灯”“短跑比赛”等用秒计时的场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篇5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自主、开放、富有生机的数学课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应用中发展数学。
本课选用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导入,借助这一情境巧妙地引入时间单位“秒”。
从而在自然而然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
本节课始终是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发现、自主地体验。
本课在认识秒针和1秒;认识1分=60秒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始自终是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发现、自主地在生生、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同时在练习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时间的价值,我设计了即兴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课件、实物钟学具准备:各种钟表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引入篇)1、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师:刚才的场景中,用到了哪个时间单位?秒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秒”?(生交流。
)师:在生活中,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秒的知识。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知识篇)1、观察钟表,认识秒针和1秒(1)请拿出你准备的闹钟或手表,仔细观察钟面。
(2)在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3)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从这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三根针,并认识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师:观察得真仔细,请继续观察秒针的变化(课件出示秒针走一小格)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秒的认识教案10篇

秒的认识教案10篇秒的认识教案篇1由于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年级的小朋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基本上以活动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小朋友的认知是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秒”对于他们来说是抽象陌生的时间概念。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认知空间,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秒”。
2.重视时间观念的建立,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计量性。
在认识“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感知,进而通过分针和秒针的运动验证“1分=60秒”,同时又注意到学科间的整合,设计了口算、朗读、画画等丰富多彩的自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1秒的长短以及分与秒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钟表模型学生准备钟表模型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人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学生随着课件一起倒数十个数。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倒计时的场面呢?刚才这样的倒计时你们知道是用什么作时间单位的吗?(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时间单位。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时间是用秒来计时的?(学生举例)2.导入新知。
生活中用秒计时的现象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倒计时,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并且知道1秒大概有多久,然后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用“秒”作单位的,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秒的概念,学会看钟表的秒针,并能正确地读出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秒的定义:介绍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2. 钟表的秒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秒针,了解秒针的运行规律。
3. 时间的读法:教授如何正确地读出秒针所指的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秒的概念,钟表秒针的运行规律,时间的正确读法。
2. 难点:秒与分钟的关系,秒针的运行速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秒的认识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的钟表或手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游戏,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秒的概念。
3. 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钟表的秒针,记录秒针的运行规律。
5. 讲解与演示:讲解时间的读法,演示如何正确地读出秒针所指的时间。
6. 练习与反馈: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板书设计1. 《秒的认识》2. 提纲:秒的定义、钟表的秒针、时间的读法3. 关键词:秒、钟表、时间、读法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秒的认识相关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秒针的运行规律,并尝试读出时间。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读出钟表上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得到了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秒的概念和时间的读法。
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时间小游戏,增加学生对时间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公开课《秒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笔记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公开课《秒的认识》听课心得
体会笔记评课记录
观摩课《秒的认识》听课反思
10月19日听了三年级五班孙玮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秒的认识》。
这节课整体设计上非常连贯,环环相扣,能够让学生跟着一起走进情境,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思维的锻炼。
本节课首先从新闻倒计时引入时间单位秒,然后认识秒针,观察秒针的特点,模仿秒针转动的声音,在一秒内可以做些什么,老师从形象可见的钟表入手,过渡到抽象的1秒,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学生有思考及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秒和分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方法生活化不是让学生生硬的记住,通过观察秒针,分针的转动。
探索秒分的关系,在观察的一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所以时分秒的关系,学生会有深刻的印象。
而不是简单了解不会成为过眼云烟,学过就忘记了。
“一分钟可以做多少道口算题”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我没有想到的,之前接触过这节课的教材,认为这节课单调,担心自己会讲不出东西,也不能找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听了孙伟老师的一节课。
马上变得思路清晰,要把“秒的认识”
送回到生活中去讲,要让学生在生活运用,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的作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想。
《秒的认识》PPT课件

把10秒改为15秒,再试试。
想一想:怎么能估计得比较准。
路程一定,时间越少,速度越快。
2.谁是冠军?
50米折返跑成绩表
姓 名
小 军
小 明
小 刚
小 亮
成 绩
17秒
15秒
18秒
16秒
(1)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小明跑得最快,
小刚跑得最慢。
(2)你能给他们排名次吗?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小 明
15秒
小 亮
1 分 钟 可以把被子Βιβλιοθήκη 好。(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
圈出合适的答案。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读一遍这首古诗
少于 1 分钟
多于 1 分钟
做一遍广播体操
少于 1 分钟
多于 1 分钟
4 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红每天大约睡 10( 小时 )。
2.同桌交流分享你的发现。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秒针走一圈,正好是60小格,也就是
1分
60秒,分钟刚好走了1小格,就是1分。
60秒
=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
6 时 55 分 57 秒
这些是秒表。一般在体
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
为单位的时间。
电子表的读法
时 分秒
6时 55分 57秒
机械秒表的认识
小表盘
考考你:秒针走了多长时间?
秒针走了
( 7 )大格
共(35)秒
11-4=7(秒)×
5×7=35(秒)
注 意 4到11是7大格,1大格是5秒。
考考你:秒针走了多长时间?
小学数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课反省《秒的认识》教课反省一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仔细地察看,频频地比较、猜想,独立地思虑、概括、剖析和整理。
这全部都需要时间作保证。
“以高效的讲堂教课,促使学生的实效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鸣和追求的目标。
所以,我们应当踊跃创建有益的学习情境,鼓舞学生勇敢研究,使学生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一心一意的,创建性地给他们创建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建充足展现创建思想的时机和舞台。
在学生借助自己的钟表体验 1 秒时,我让学生听、看自己的钟表 1 秒钟是怎么表示的,而后全班沟通,经过这个风趣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了 1 秒钟的时间,接下来设计一个动作表示 1 秒,更为强了 1 秒钟的时间观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风趣的活动中,但这个活动一直为教课目的服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一直是主动的。
这样,学生在主动研究的过程中真实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真实的发展。
《秒的认识》教课反省二“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能够借助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
本节课的要点是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成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点。
下边结合本节课的教课进行反省:一、成功之处: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习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马上敲响倒计时的场景,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觉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观点。
达到了创建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
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样钟表来认识秒,经过课件认识1 秒、5 秒、15 秒等时间,让学生着手拨一拨感觉 1 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 秒,接着感觉 1 秒有多长,加深了对 1 秒的体验。
1 秒看不见,摸不着, 1 秒究竟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加活动,全方向地感觉 1 秒,充足体验了 1 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亲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