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市江南区沙井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测试(无答案)(新版)

合集下载

基础强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基础强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2、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两个燃烧条件的是A.B.C.D.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滤纸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B.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验证水的组成D.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5、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图2是集气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D.滴入水后,CO2浓度可能下降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B.将煤球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如图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纸碎片不燃烧—滤纸碎片不是可燃物D.森林灭火,在火势蔓延的前方砍出隔离带—清除可燃物7、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常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或体积分数C H OH)来消毒、杀菌。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图标是化学实验室部分药品柜贴有的标签。

储存酒精的药品柜应贴的图标是A.B.C.D.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A B.B C.C D.D3、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图2是集气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B.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C.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D.滴入水后,CO2浓度可能下降4、如图是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B.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5、燃烧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扑灭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存C.将煤块磨成煤粉,做成蜂窝煤,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D.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B.将煤球制成蜂窝状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如图中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燃烧而纸碎片不燃烧—滤纸碎片不是可燃物D.森林灭火,在火势蔓延的前方砍出隔离带—清除可燃物7、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真题训练】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真题训练】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人教版)

人教版九上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真题训练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5分)1.(2020广西南宁中考模拟)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答案】C【解析】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C。

2.(2020江苏南京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实验室制出的氢气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浇灭D.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泄漏,先开灯检查情况【答案】B【解析】A、用水灭火,是将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符合题意;C、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不能用水浇灭,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D、液化石油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液化气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0江西创新协同一模)为防止火灾发生,我省各级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用菜扑灭油锅着火B.点火检查燃气泄漏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用水浇灭电器着火【答案】A【解析】A、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故A正确;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B错误;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D错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C)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 B.煤和石油的形成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D.煤干馏得到焦炭2.(昆明中考)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某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该气体是指(C)A.CO B.H2 C.CH4 D.O23.(巴中中考)下列图示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D)4.(成都中考)成都将建设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 A.推广燃煤锅炉 B.建设天府绿道C.关停高污染企业 D.严控车辆任意鸣笛5.(广安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6.(益阳中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7.(天津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C)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衡阳中考)2017年6月18日为首个“贵州生态日”,同期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研讨会,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享绿色红利”为主题。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C) A.节约用纸,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禁止使用煤、石油 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9.认识燃烧原理可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10.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11.(自贡中考)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01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0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 下列变化不是缓慢氧化的是()A.呼吸作用 B.酒精燃烧C.酒和醋的酿造D.铁的生锈2.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A.甲烷、甲醇、CH4B.乙醇、酒精、C2H5OHC.甲烷、沼气、CH4D.一氧化碳、煤气、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B.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4. 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汽车实现了尾气的“零排放”,该种汽车使用的燃料是()A.氢气B.天然气C.汽油D.乙醇汽油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产生热量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D.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6.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A.B.C. D.7.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现油锅起火,应立即使用冷水将其浇灭B.用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存D.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8. 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水”:湖水、海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等B.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蜡烛燃烧等C.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锥形瓶、烧杯、烧瓶D.化学变化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9.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0. 森林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空地,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隔离氧气11.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是()A.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B.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C.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2气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13.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七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铜仁中考)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C )2.(广州中考)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A )A.SO2、NO2 B.CO、CO2 C.烟尘 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3.(杭州中考)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作助燃剂,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甲烷是化合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4.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5.下列对环境友好的是( B )A.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B.大力增加绿地面积C.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D.大量使用燃油车代步6.(邵阳中考)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D )A.隔绝空气或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7.(盐城中考)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8.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C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9.(台州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燃料属纯净物的是( )
A.甲烷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 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C.到小煤窖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4.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5.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每组气体中,三种气
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N2、NO2 B.CO2、CO、N2
C.SO2、CO、NO2 D.CO、H2、CH4
6. 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
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7. 我国“神州三号”宇宙飞船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 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C. 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 D.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8.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
9.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现象
10.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为了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
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11. 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木炭与氧气反应
12. 机动车尾气排出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 ,它是
( )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13.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
这是由于( )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14.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
B.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
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
D.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15.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D.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16.优良的环境和充足的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A.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质污染 B.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C.发展太阳能产业—开发持久、清洁能源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二、填空题
17.有三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B、C,它们分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点
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B、C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而
A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A
B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C杯内没有变化。则A是 ,B是
C是 。
试写出实验中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19.我们曾做过盛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
比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但如果将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如
图),情况将如何?
原因是:

18.由于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国家有关部门2004年10月
作出决定,扩大“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可用高梁、
玉米、薯类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同时,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
受到影响,昔日常用的蜂窝煤因价格低廉又受到人们的育睐。请回答:
(1)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任写一种) ;
(2)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 。
(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燃烧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
进方法是 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
是 。
20.将足量混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下列方框中所示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C处所发生的实验现象:
A C
(2)写出A、B、C、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 B ,
C , D 。
2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

如图,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取出坩埚再加热,
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火焰又熄灭。造
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

22.如图,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先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

试管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至少答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物
质) 、 。
(2)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23.2009年3月7日起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
(1)福州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
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
由 。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莆田输送到福州气门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
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
2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
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
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右图),然后迅速拉起矿
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 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
中含有 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 ;
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右图中的 (填序号)。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
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
素,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
是 。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
证明“猜想 ”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
“猜想 ”成立。
25.区别酒精和水,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最简便的化学方法
是 。
2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燃烧32g甲烷,可释放多少克二氧化碳?

27. 某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
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克。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至0.1%)

ⅰ ⅱ ⅲ
现象b
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杯壁涂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c

4
5

瓶中
气体
振荡

1

加“注水装置”

3
2
振荡
瓶中剩

余气体
导出气体,点燃

NaOH溶液
适 量

现象a
滴入2滴
澄清石灰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