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伏安法测电阻》学案一新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伏安法测电阻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伏安法测电阻导学案

17.3电阻的测量学案授课时间: 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所在小组:_______一、学习目标: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会用伏安法较为准确的测定定值电阻的阻值;3.知道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二、课堂导入实验室有一只阻值不明的电阻器,怎样测出它的电阻呢?三、自主学习预读优佳学案68页的名师归纳与点播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原理图,根据原理图连接实物图四、精讲点拨1.连接电路时开关_________ 。

2.电压表并联,正确选择量程的方法。

3.电流表串联,正确选择量程的方法。

4.滑动变阻器(1)正确连接“一上一下”。

(2)闭合开关前滑到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3)改变电路中_____ 与电阻两端__________ ,多次测量。

五、合作学习1.设计实验记录表。

2.将所测数据填入表中3.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2.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数据表格需不需要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为什么?六、当堂检测1、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_____________ 端(选填“ A”或“ B”)。

(3)小组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连错了,开关闭合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却变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上图,则该定值电阻阻值为_______________ Q。

他们认为这个结果就是定值电阻的准确阻值,你认为合理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做完该实验后,思考该电路还能用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伏安法测电阻的学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伏安法测电阻的学案

《测量小灯泡电阻》学案[学习目标:]1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学习重、难点:]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学习过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通过用____________ 测出通过小灯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出它两端得___________ ,再根据__________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________ 测量的方法。

4、电路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使电路中电流______ 的位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测量实验1•了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小组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思考: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能否计算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呢?2. 设计实验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5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认为小明的实验数据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办? 根据你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每个小组,分好工,组合电路,进行测量你能否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试一试!将测量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1(A)小灯泡的电阻R(Q)小灯泡的亮度12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测评:】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______ 的一端.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电路中—过大,以致烧坏有关元件.接通电源后,先通过滑动变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电压调到________________ .测量时,从设备的安全考虑,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小灯泡两端电压调到______________ .测量时,从设备的安全考虑,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_______ 电压,(填升高”或降低”)从而获得几组数据.2. —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10僦2A”当此变阻器和一个阻值为20Q的电阻串联后接入一电源上, 则电源电压的最大值应不超过V。

15.3九年级物理《伏安法测电阻》导学案

15.3九年级物理《伏安法测电阻》导学案

15.3九年级物理《“伏安法”测电阻》导学案【情景导入】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那么导体的电阻要如何测量呢?【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重点);2.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3.学会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实验(难点)。

一.“伏安法”测电阻【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4-105,边读边划边想,6分钟后,比比谁能快速准确回答以下问题:1.回顾所学的欧姆定律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伏安法”中的“伏”、“安”、“法”三个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2)“伏安法”测电阻是直接测量电阻还是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原理是什么?2.小组思考讨论,若“伏安法”测电阻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更为合理?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1)只有电流表和电压表;(2)有电流表、电压表和一个定值电阻;(3)有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3.实验探究:用“伏安法”测电阻(1)提出问题:能不能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阻?(2)设计实验:根据实验原理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3)进行实验:思考以下问题:A.在连接电路时,对电路中开关有什么要求?B.在闭合开关前,对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有什么要求?为什么C.如果实验电路连接时误将电流表和电压的位置对调了,会出现什么情况?(4)收集证据:思考以下问题:A.自主设计实验表格时,表格中数据需要测量一组还是多组,为什么?B.能否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测量时要不要多次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为什么?4.测小灯泡电阻时,如果没有电压表,只有电流表和一个已知的定值电阻,能否用“伏安法”来测量小灯泡电阻?根据实验原理画出实验电路图。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7.3电阻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同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泡灯丝电阻的特性。

[重点和难点]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学习内容一:电阻的测量学习说明:阅读教材p80文本和插图,用红笔标出基本实验过程。

[自学考试]1.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是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解决方案:从R=,R==uiu7.2v=18 ω。

i0.4a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

因此,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r=u/I。

3.在测量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应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阅读p80图17.3-1。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我们需要什么设备?这些设备应该如何连接?如何使测量值更接近实际值?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比较一下这些设计方法的优劣,画出本组的电路图。

(在ppt上展示右图)3.自己动手:比较电路图,选择正确的量程,连接实物,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与电压值。

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对应的阻值,完成下面的表格。

电流I/a电压U/V电阻R/ω123454。

想一想: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扮演什么角色?答:(1)保护电路;(2)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以便进行多次测量。

5.如果将上面的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多测量几次,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有什么变化规律?答:小灯泡的电阻变化。

变化规律是电流越大,灯丝的电阻越大。

6.当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我们可以使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吗?1答:不,因为灯丝的电阻不是受温度影响的固定值,所以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没有意义。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1.在这个实验中,手和眼睛之间的分工是不同的:用手移动滑块,查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人教版九年级 17.3电阻的测量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  17.3电阻的测量  导学案设计

课题: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学案)一、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规律。

4、加深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思考题:问题 1:用电流表可以测电流,用电压表可以测电压,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问题 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什么?问题 3: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什么器材?问题 4:你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吗?问题5: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二、分组实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中。

3、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4、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电阻平均值R/Ω123三、目标检测小明和小亮利用图7-17所示的电路测未知电阻的阻值.(1)根据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可知,电表甲应是表.(2)实验中他们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了两电表的示数(如图)。

计算出被测电阻R=Ω。

(3)完成了上步计算后小明认为实验就完成了,小亮则认为,仅这样就得出电阻的阻值不够可靠.原因。

(4)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果,你认为接下去他们的具体操作是。

四、课后作业1、在测量标有“2.5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2.5V,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你根据表中电压和电流的数据计算每次的电阻,填在表格中;(2)对比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成一句具有概括性的结论。

2、如图甲是小丽“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的实物图。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数据序号1234567发光情况明亮不很亮不亮较暗微光熄灭熄灭电压U/V2,5 2.1 1.7 1.30.90.50.1电流I/A0.280.260.240.210.190.160.05算出的电阻R/Ω8.9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80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示数为——安,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欧。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人教版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阻值。

教学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教学设计修改与补充一、新课引入通过我们这一阶段对电学知识的学习,我们都学习了那三个物理量?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

那么,要想测量某一导体的电流,我们需要什么仪表?想要测量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我们需要什么仪表?那想要知道某一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办法吗?很好。

我们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欧姆定律I=的推导公式R=可以间接测量导体的电阻。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就是欧姆定律或R=。

要利用变形公式R=求电阻,需要知道U、I值,怎么能知道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呢?通过思考我们知道了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电压表和电流表。

那么,我们同学动手设计一个能够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的电路图。

画好的同学请把自己所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大部分学生能够设计出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这样的电路图就可以测量电阻。

电压表又叫做伏特表,电流表又叫做安倍表,对于这样测量电阻的方法,有时又简称为“伏安法”测电阻。

同学们来分析图1所示的电路图,这个电路图设计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只测量了一次数据吗?)很对。

只测量一组数据不够准确,误差比较大;因此,我们要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根据每次电压值及电流值算出电阻,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那好,如果想多测几组电流和电压值,应该怎么做?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想多测几组数据可以通过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来实现。

那有没有比这种更简便方法呢?三、实验电路图:很不错。

我们学习了滑动变阻器,我们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图2就是我们以一位同学设计的电路图,在伏安法测电阻中,常采用图2所示的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九年级物理全册《伏安法测电阻》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伏安法测电阻》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伏安法测电阻》教案新人教版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主备人分管领导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验收结果:时间年月日合格/须完善第周第 1 课时总第 2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

学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的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二:新课教学 1、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

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师生评价教师简介“伏安法”:依据欧姆定律的一个变形公式R=U/I,用电压表,电流表同时测出电阻器的电压和电流值,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也就是间接测量它的电阻。

九年级物理上册 17.3 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

九年级物理上册 17.3 电阻的测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

电阻的测量一、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炽灯(一只)、万用表小灯泡(2.5V 0.3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组(两节)、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分组:两人一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4)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知道处理实验数据的简单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小灯泡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2)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会设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对电阻概念的正确理解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是一种属性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上节课我们学习欧姆定律,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电阻是导体的本身的性质,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我们平常使用的灯泡中的灯丝是否有电阻?灯泡的电阻有多大?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灯泡的电阻?新课讲授:(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灯的电阻?2.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用万用表演示测电阻的方法。

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建议学生利用第三种的方法(伏安法)测量电阻。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3.设计实验: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成反比表达式:RUI=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学生交流、猜想(1)用万表测灯泡的电阻(2)利用出厂标有电流和电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得出(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利用IUR=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伏安法测电阻》学案一新
版人教版
第1课时
伏安法测电阻
知识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电阻不断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爷爷的收音机坏了,小聪和小明决定把它修好,经过检查发现一只标注模糊的电阻引线断了,需要更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电阻值呢?这时小明犯了愁?聪明的你能够替小明想一想办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设计实验:从情景导入中让学生讨论、探究如何测量出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需要哪些测量工具?电路图如何设计?
学生总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电路图为:归纳总结:为了减小误差,采用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获取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得出电阻的阻值。

故电路图如下:
2.进行实验:
活动1:让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在连接实物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适当的整理。

学生总结:(1)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最大值。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正确,两表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接法要正确。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正确。

活动2:小组之间交流分析需要测量的数据和记录的数据,划片移动的次数。

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电阻的平均值/Ω
2
3
3.分析与论证
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归纳总结:(1)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2)同时证明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4.交流与评估
实验完成后,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估自己组的实验过程。

师做最后的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连接实物图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且滑到最大值。

(3)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护电路,另一个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接法是否正确。

(5)是否是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

探究点二
测量小灯泡的阻值
活动1:学生根据测量定值电阻的这一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设计出数据表格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2
3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交流讨论,分析小灯泡的阻值的大小,与定值电阻的阻值相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当灯丝的温度升高时,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