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 )《少年中国说》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有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师用导学案课题: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等7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对国家的热爱。
(重难点)3.学习作者运用多中修辞手法的写作方法,使文章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重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预习检测(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2、正确、流利朗读,熟读课文。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1.谈话导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梁启超是如何评论我们少年的吧。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3.检测字词(1)给生字注音。
泻()鳞()惶()胎()履()哉()(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词语的意思。
说;潜龙腾渊;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来日方长(3)教师指导难字、易错字书写。
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结合注释,能用现代汉语将全文意思表达出来。
(3)默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主要的描写对象。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4)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用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3、重难点导学:(1)突破问题:(1)先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进而整体感悟;(2)突破问题2,同桌合作,结合注释说一说,进而全班交流;(3)默读,找重点语句,进而找关键词,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4)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再小组讨论理清作者思路。
三、展示提升1、展示。
2、朗读。
3、质疑。
四、小结强调: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结合注释理解了《少年中国说》,并通过自己的多次读文,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可谓收获满满。
五、检测反馈1、本文的作者是,他认为复兴祖国的责任全在()2、释义:天戴其苍,地履其黄——3、课文内容我会填。
五年级少年中 国说导学案

五年级少年中国说导学案《五年级少年中国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如“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等。
(3)背诵课文。
2、难点(1)理解作者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联系起来的深刻含义。
(2)体会文中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着怎样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吗?在近代,有一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他写下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文章《少年中国说》,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少年的期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它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感受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三)理解课文(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作者认为中国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理解“老大帝国”“老朽”等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读出作者的感慨之情。
2、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理解“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等句子的含义,感受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和强大力量。
(3)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读出少年中国的气势和活力。
3、学习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认为中国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2)引导学生理解“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等句子的含义,体会中国少年的责任和使命。
少年中国说学案

滦平县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主备人:王颖备课组长:孙柱花领导审批:第一单元第6课少年中国说【课程标准】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 、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3、体会排比句和比喻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课前导学】······1.朗读全文,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横线字正音。
怯懦()()苟且()瘠牛()澌()亡矞矞皇皇()发硎()鹰隼()地履其黄()2.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2)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3)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也。
(4)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5)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3.按照原文填空(1)故今日之责任,,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2)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
乳虎啸谷,。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干将发硎,。
【课中组学】······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2.找出本文的论点。
3.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赏析。
(任意找两处并翻译即可)4.为文章划分层次结构。
【课后辅学】1、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1)彼老朽者何足道?()(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2、写出至少两句你积累的有关少年壮志雄心的名句。
3、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4、本文主旨。
【教师批注】日期:月日;次数老师对你说:。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学习目标主要聚焦于三个维度。
首先,知识层面,我们要深入理解并掌握文中的核心观点,包括少年中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能力层面,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要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我们要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更能够提升自我,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少年中国说(节选)》学习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即理解少年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以及少年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这需要深入剖析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其次,难点在于对文中深邃思想的领悟,比如少年中国精神的内涵、少年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等,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体验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文章的语言较为典雅,部分词汇和句式较为生僻,这也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感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 课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种事物,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区别?A. 没有区别,都是指中国的年轻人B. “少年中国”指中国具有青春活力,正在蓬勃发展的景象;“中国少年”指中国的年轻人。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优秀学案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优秀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如:足、故、语、澌等 2、理解并积累词语,如:翘足而待,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等
3、体会本文在语言上气势磅礴、运用大量比喻排比句式的写法。 4、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 1.严谨的结构;严密的推理及对比的论证方法。: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学习难点 1.象征兼比喻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作者档案: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主张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 “纵笔所至不检束”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2。背景资料.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全文共10段,约3000多字。课文选录其开头两段及末尾一段,并做了适当删节。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怯懦( ) 苟且( ) 朝阳( ) 澌亡( ) 脊牛( ) 陨石( ) 珊瑚( ) 老朽( )鹰隼( ) 矞矞皇皇( ) 翘足而待( ) 干将发硎( )潜龙腾渊( ) 2、请解释下列词语并记住。 翘足而待: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请记录下来,查字典、词典解决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又号_______,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主持学生: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我能朗读第二自然段,还能试着读好节奏,读出韵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主持学生:
(1)抽一个同学读。
(2)点评朗读: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情感饱满……
(3)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本段四字一句,双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感觉意气风发,我们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准确流利,还要试着读准节奏,读出韵律。
(4)点评:同学们,读出了节奏感、韵律感,这样听起来就有了一些气势。
主持学生: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题。
2.预学了课文第二自然段,我认为作者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中国说(节选)》中以龙象征中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关”干将莫邪”的典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今天同学们预学很不错,为你们点赞,请老师为每个组送上一把小红旗。
我的检测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把时间教给老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少年中国说学案(无答案)冀教版(new)

《少年中国说》学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二、课前预习:1。
《少年中国说》作者是( ),近代()家,()家,( )。
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三、字词积累:xióng wěi yuān bó lín piàn yī lǚ yù yù huáng huáng( ) ( ) ( ) ()()1、形近字组词:雄( )渊( )鳞( )履( )推( )洲()磷()覆()2、解词:矞矞皇皇: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3、读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2)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三.按原文填空1。
故今日之责任,(),而全在我少年.2。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3。
(),鳞爪飞扬;(),百兽震惶.4。
奇花出胎,();干将发硎,( )。
5。
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 ).四.课外文言文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注释宽:宽厚。
仁:仁慈。
潜:暗地里。
扬:宣扬,揭发。
绝:断绝。
遣:派遣。
以:凭借。
觉:睡醒。
尝:曾经。
过:过错。
馀衣:别的衣服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唐临性宽仁,多恕.( );②向.取白衫且止()③奴以米易.酒( ) ④乃负.以归()2、概括唐临“宽仁、多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恕:宽容,宽恕向.:原先易.:换取负:背洁白的木槿花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教学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3.体会排比句和比喻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学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著有《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
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像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2.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全文共10段,约3000多字。
课文选录其开头两段及末尾一段,并做了适当删节。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家长签字4、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恶.()澌.亡()潜.龙腾渊()鹰隼.()干将发硎.()矞.矞皇皇()地履.其黄()怯nuò()jí( )牛一xiè( )汪洋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惟怯懦也故苟且..:②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③干将..发硎:④天戴.其苍: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1
《少年中国说》学案
学习目标
.朗读文,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习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
一、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
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
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
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
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
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
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
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
集》。
2.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
败后在日本时写的。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
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
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2
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读
.朗读全文,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划线字正音。
怯懦(
)(
)
苟且(
)瘠牛(
)
澌(
)亡
矞矞皇皇(
)
发硎(
)
鹰隼(
)
地履其黄(
)
2.大声朗读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2)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3
(3)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也。
(4)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
国无疆。
三、疏通文意
.借助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词语。
老大
盖
果
欲
既往
惟
故
永旧
日新
已经
照例
未经
破格
好
怯懦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4
苟且
瘠
大略
固
宜澌亡
翘足
鹰隼
矞矞皇皇
发硎
履
疆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
②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放也故冒险。
③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
人如乳虎。
④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⑤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
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⑦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2谈谈读本文后的最初感受。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5
四、探究赏析
.给划分层次。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3.何为“老大帝国”?何为“少年中国”?
4.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老朽之人”,你认为这恰
当吗?
.运用什么手法或修辞表现了少年中国的哪些特点?
6.概括本文主旨。
7.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
(语句)运用
(修辞或写作手法)生动形象(或具体委婉或全面深刻
等等)地写出了(表现了)
(内容或情感)。
示例: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
五、拓展迁移
.背诵并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写出至少两句你积累的有关少年壮志雄心的名句。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6
附参考答案及思路提示
二、初读
.怯懦(qiè
)(nuò
)苟且(gǒu
)瘠牛(í)
澌(sī)亡
矞矞皇皇(
ù)发硎(xíng)鹰隼(sǔn)地履其黄(lǚ)
2.(1)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2)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3)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也。
(4)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三、疏通文意
.(1)老大:古老,文中指落后、衰老。盖:大概。果:
果真,真的。欲:想要。既往:已经过去。
惟:仅仅,只。
故:因此。
永旧:永远陈旧。
日新:天天创新。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7
已经:已经经历。
照例:按照惯例。
未经:没有经历。
破格:打破常规。
好:喜欢。怯懦:胆小怕事。
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瘠:瘦弱。
大略:大概。固:本来。
宜:应当。澌亡:灭亡。
翘足:抬脚
鹰隼:雄鹰和猛隼。
矞矞皇皇:光明盛大的样子。
硎:磨刀石。
履:踏着。
疆:指时间界限。
(2)
①正因为思念往事,而每事都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所
以只知道墨守陈规。
②正因为胆怯懦弱,所以得过且过。
③宝剑刚磨出来,锋刃大放光芒。
④人本来就有这种区别,一个国家也应该这样。
⑤假如全国的少年也都是老朽的人,那么我们中国将仍
然是衰老的国家,她的灭亡将很快到来。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8
⑥珍奇的花儿含苞欲放,满眼辉煌;干将宝剑刚刚磨好,
锋刃发出耀眼的光芒。
⑦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
2.示例:
①我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②我感受到少年中国的发展的无可限量。
四、探究赏析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采用由反入正的写法,提出本文论
题,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部分(第二段)以人喻国,通过老年人和少年人性
格的对比,比喻国家的强盛和衰落。
第三部分(第三段)指明造成今日老大帝国的是“老朽
们”的罪过,说明创建“将来之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
任,并展望中国的美好前程。
2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
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
朝阳般地蓬勃兴旺,乳虎般地生气盎然;三是中国是古老的
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果。
3.老大帝国,指腐败无能、腐朽不堪、蝇营狗苟、日
趋衰亡的清政府。
少年中国,指的是中国将以崭新的蓬勃姿态出现于世界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9
之林,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
4.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老朽之人”,从而刻画出
当时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作用,可以激
发青年人奋发图强,变革现实。但是仅仅归结于复述老年与
少年在性格上的差别,把少年一律看成先进,老年一律看成
保守,把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充分暴露了
作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的局限性。
.明确: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描述了少年
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
6.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了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
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奋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
国的重任,表达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发容富强的强烈愿望和
积极进取的精神。
7.示例:
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②“红日初生,其道大光。”这句话运用象征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③“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
热情歌颂了少年中国大展身手的英姿。
五、拓展迁移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10
.示例:
①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
人如乳虎。
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
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示例:
①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李贺: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