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苏教版史记选修重要句子翻译.

厚的礼物贿赂楚当权臣子靳尚, 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 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 的话,又放跑了张仪。
• 8、翼幸君之一悟 ,俗之一改,其存 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 焉。
•译文:希望国君能完全醒悟,社
会现实能完全改变,他思念国 君,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 会重走正道的愿望,在《离骚》 中作了多次表达。
• 1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用自己
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 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 竟为秦所灭。
•译文: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
得体,善于应对的一面,始终不能 (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 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后终 于被秦国消灭。
屈原列传
•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屈原)学识渊博,记忆 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 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 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 译文:上官大夫和屈原在朝廷上处 于同等位次,想得到怀王的宠信, 内心忌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 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作完草稿, 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 后想要更改,但屈平不同意。
史记重要句子翻译
《李将军列传》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 万户侯岂足道哉!
译:可惜啊,你没有遇到好时机! 如果让你处在高祖的时代,封个万 户侯哪里值得一提啊?
(2)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译: 这个时候正值傍晚,匈奴军 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史记》小语段重点语句翻译2 学生版

《史记》小语段重点语句翻译2 学生版一、《史记·梁孝王世家》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①梁王怨爰[yuán]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
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试题】①梁王怨爰[yuán]盎及议臣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二、《容斋随笔》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迭用七死字,①汉书因之。
汉《沟洫志》载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也。
【试题】①汉书因之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三、《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试题】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史记》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命题人:孙晓辉)1、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________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________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 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________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________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________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________9、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________ 10、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1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________12、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________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________1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命题人:王仁刚)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________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4、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之重点字词句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之重点字词句翻译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设礼容【礼制仪容】。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死】/若【你】必师之/【当孔子还是一个孩子与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就爱把玩具当作祭器摆设起来,模仿大人祭祀的样子。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滋生众多;繁殖增多:万物~】。
【等到孔子长大后,他先是给季孙氏家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牲畜也繁殖得很好。
】鲁乱,孔子适齐。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就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
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乐理,听到虞舜时的《韶》乐时,就入迷地学起来,一连三个月连肉味都吃不出来,齐国人因此赞赏他。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仿效,效法。
如:则先烈之言行】之。
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途”】不拾遗。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jiàn离於正由大司寇行摄..道,鲁终不能用孔子。
【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周围各地的官员都来效法他。
他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参与鲁国政事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了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
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终究还是没有任用孔子。
于是孔子只好离开了鲁国。
】棵大树砍了。
孔子就离开了宋国。
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魑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郭门意思为外城的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憔悴颓丧的样子】若丧家之狗。
苏教版高中语文学生版《史记》选读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专题复习负责人:朱泉辉日期:2011年1月8日(一)《高祖本纪》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二)《项羽本纪》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三) 《淮阴侯列传》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四)李将军列传1、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五)《管仲列传》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六)《屈原列传》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七)《魏公子列传》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八)《刺客列传》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高中《史记选读》 课文翻译(上)廉颇与蔺相如 到 甘罗

史记选读?翻译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那么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史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
字羽,故姓项氏,以字为姓。
初起,年二十四,遂举吴中兵,攻下会稽,自立为吴王。
是时,楚怀王初封项羽为鲁公,号曰“西楚霸王”。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
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项籍闻之,乃聚众起兵,以响应陈胜。
于是,天下云集响应,从者如流水。
而项籍独尊,众皆附之。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
宋义因兵少,不敢进,遂围赵王于巨鹿。
项羽曰:“秦攻赵,赵必破,赵破,秦兵无归,楚兵独有赵矣。
不如急击秦,破赵而收其兵,以振楚国。
”宋义不听,项羽乃杀宋义,自立为上将。
项羽既立,遂北击秦,破釜沉舟,西楚霸王之名遂起。
于是,诸侯皆属项羽,号为“霸王”。
秦王子婴降,楚怀王立为帝,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是时,天下三分,而项羽居其一。
项羽既定天下,欲立诸侯,以分其势。
乃封刘邦为汉王,封齐王韩信,封赵王张耳,封燕王臧荼,封楚王英布。
诸侯各守其地,不敢有所违。
项羽自矜功高,欲尊己为王。
乃使人告诸侯曰:“吾已定天下,诸侯宜尊我为王。
”诸侯皆从,唯齐王韩信不从。
韩信曰:“项羽何人,敢自尊大!”乃举兵反楚。
项羽闻韩信反,大怒,亲率兵击韩信。
韩信败,走赵地。
项羽遂围赵王于巨鹿。
赵王求救于楚,楚怀王令项羽救赵。
项羽救赵,赵王得以归国。
项羽还至彭城,使人召刘邦。
刘邦至,项羽以酒宴之,欲杀刘邦。
刘邦觉,逃归汉中。
刘邦归汉中,乃发兵击项羽。
项羽闻之,大惊,遂与刘邦战于垓下。
楚汉相持数月,楚兵大败。
项羽乃率余兵东归,至乌江,自刎而死。
翻译:项籍,下相人也。
字羽,原姓项,以字为姓。
起初,他二十四岁起兵,于是举吴中兵,攻下会稽,自立为吴王。
那时,楚怀王刚刚封项羽为鲁公,号称“西楚霸王”。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陈胜自立为王,号称“张楚”。
项籍听闻此事,便聚集众人起兵,以响应陈胜。
于是,天下群起响应,追随者如流水。
然而,项籍独尊,众人纷纷归附于他。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命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援救赵国。
史记选读文言文翻译

原文:淮阴侯韩信者,齐人也。
始为布衣,贫不能自赡,乃从人寄食饮。
居无何,从其乡人蒯彻游,蒯彻知其非常人,说曰:“公何不称王,就赵,收其兵,西向关中,背靠秦,然后北面而制燕、赵,南面而争衡于楚,是亦一时之豪杰也。
”韩信笑而不应。
又数岁,从蒯彻之计,因赵反,遂袭赵,杀赵将陈余。
乃西行,与秦将章邯战,破章邯。
章邯走,遂定三秦。
当是时,楚汉相争,天下未定。
韩信乃北攻燕,东击齐,南战楚,西略地关中,所向无敌。
于是汉王拜韩信为齐王,封为淮阴侯。
淮阴侯既受封,益骄。
数使使者召齐诸亭长,欲以威服之。
齐诸亭长以为侯骄,皆不为用。
淮阴侯乃阴使人召所善骑士,欲以击之。
骑士曰:“侯何欲为?”淮阴侯曰:“今汉王方与楚相争,我何面目见汉王?且我非乐为侯者,不得已而为之。
今汉王知我欲反,必先灭齐,故我欲发兵击之。
”骑士曰:“侯何不北面称臣,南面事汉?何面目自处于汉王之前?”淮阴侯默然良久,曰:“吾知之矣。
”译文:淮阴侯韩信,是齐国人。
起初是一个平民,贫穷得不能养活自己,于是去别人家寄食寄宿。
没过多久,他和同乡人蒯彻交往,蒯彻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劝说他说:“您为什么不称王,占据赵国,收编他们的军队,向西进军关中,背靠秦国,然后向北控制燕、赵,向南与楚国争斗,这也是一代豪杰啊。
”韩信笑了笑没有回答。
又过了几年,按照蒯彻的计策,趁着赵国反叛,韩信趁机攻打赵国,杀了赵将陈余。
于是向西进军,和秦将章邯作战,打败了章邯。
章邯逃跑,韩信于是平定了三秦。
当时,楚汉争霸,天下尚未安定。
韩信于是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击齐国,向南与楚国作战,向西夺取关中地区,所向披靡。
于是汉王封韩信为齐王,封号为淮阴侯。
淮阴侯接受封号后,越发骄横。
多次派人召见齐国的亭长,想要用威势使他们屈服。
齐国的亭长认为淮阴侯骄傲,都不愿意为他效力。
淮阴侯于是暗中派人召唤他喜欢的骑士,想要攻击他们。
骑士问:“侯想做什么?”淮阴侯说:“现在汉王正和楚国争夺天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汉王?再说,我并不愿意做侯,是被迫而为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此万世之利也。
翻译: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信陵君窃符救赵》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谦逊而以礼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富贵就慢待士人。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翻译:我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几十年,终究不应因为做守门人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钱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翻译:侯生整理破旧的衣服和帽子,径直上车在公子的上座坐下,并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公子(的情态)。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翻译: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随从,前去拜访他。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翻译:到公子家中,公子引领侯生坐在上座,一一向宾客引见,宾客们都很惊讶。
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翻译: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随从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
7、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翻译:然而,我是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
8、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翻译:街市的人都认为我侯嬴是个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道德高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
9、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翻译:魏王恐惧,派人制止晋鄙,使军队驻扎在邺城,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游移于两者之间来观望双方(的形势)。
10、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翻译:平原君的使者连续地到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赵胜(我)自愿地结为婚姻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节义,能够以他人的困难为急。
11、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翻译: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归服秦国,但是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以他人的困难为急的精神在哪里呢!12、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翻译:(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
13、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翻译: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三年的时间。
14、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翻译: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没有回报的原因,是(我)认为微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
15、公子过谢侯生。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
翻译: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
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
16、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翻译:请允许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来给公子送行。
17、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
翻译: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的不可以不忘记。
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
《赵氏孤儿》1.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翻译: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
2.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翻译:就先惩治杀灵公的凶手,以便牵连出赵盾。
3.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翻译:如今各位将要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诛杀。
4.韩厥告赵朔趣亡。
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翻译: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
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如果确保不断绝赵氏的祭祀,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5.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翻译: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用绣花的襁褓裹着,藏到深山里。
6.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翻译:大功臣的后代子孙中在晋国断绝香火的,恐怕是赵氏吧7.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翻译:如果不是您生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求扶立赵氏的后代了。
8.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翻译:赵武为程婴穿三年孝服守丧,给他确定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孙膑》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邢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翻译: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嫉妒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2.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翻译: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凭借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
3.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翻译: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4.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外。
翻译: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翻译: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
《垓下之战》1.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上天让我灭亡,我渡江干什么呢!(注:何……为:固定结构,表疑问。
例:何辞为:还辞别干什么呢何以伐为:凭什么攻打他们呢)2.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我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旗帜,让各位知道是上天使我灭亡,并不是我作战的过错。
(非……也:一种否定判断)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译文:项王怒目呵叱他们,赤泉侯的人马都很惊恐,因畏惧而后退数里。
(瞋:chēn睁大眼睛瞪人)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况且我和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西进,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然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于心有愧吗(籍:项羽名籍,这是自称)5.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译文: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算屠毁鲁城,因为他们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守节,就拿项王的头给鲁城人看,鲁城父兄才投降。
《荆轲》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
2、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大臣们都感到奇怪。
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上前谢罪说:“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颤。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3、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
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
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5、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
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
6、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过后评论功过,赏赐群臣及处置当办罪的官员都各有差别。
1、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太子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坐。
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
田先生不知道我不上进,使我能够到您跟前,不揣冒昧地有所陈述,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
5、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这样我才能够有机会报效您。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
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涤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4、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
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