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力传感器
六分力传感器工作原理(标准版)

六分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六分力传感器又称为六维力传感器,六分量传感器,它可以同时检测
XYZ轴,三个方向上的力值变化,又可以检测出三个轴上扭矩大小(力的单
位是KN,力矩的单位是KN/m)。
六分力传感器弹性体采用专力结构,体积小,灵敏度高、刚性好、维间耦
合小、有机械过载保护功能。
应用于遥控机器人,机器人手术,机械手臂研究,手指力研究,精密装配,自动磨削、轮廓跟踪、双手协调、零力示教等
作业中,在航空、航天及机械加工,汽车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1.耦合
2.解耦
解耦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消除耦合干扰。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解耦是通过数学的方法用尽可能小的误差地确定出来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3.解耦方法
一般消除耦合或者抑制耦合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做:第一种是在生产传感器之前进行的工作,一般叫做结构解耦,即从传感器的设计上来消除或者抑制耦合,该方法涉及到了传感器的制造工艺问题,这个往往比较困难,并且可能
会增加成本:第二种则是利用系统性的数学模型,要矩阵解耦,运用数字信号
处理的方法来减少或者消除传感器的维间耦合,该方法对制作工艺要求比较低,比较容易达到,而且还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六维力传感器检验标准

六维力传感器检验标准
1. 精确度,六维力传感器的精确度是指其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
的偏差程度。
检验标准通常会规定在不同受力方向和受力大小下的
精确度要求,以确保传感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测量准确性。
2. 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指的是传感器输出值对输入力的响
应程度。
检验标准会规定在不同受力方向和受力范围下的灵敏度要求,以确保传感器能够对微小力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
3. 线性度,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关系。
检验标准会规定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度
要求,以确保传感器在不同力的作用下能够提供线性的输出。
4. 重复性,传感器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得到的
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检验标准会规定传感器在相同受力条件下的输
出值的稳定性要求,以确保传感器能够提供可靠的重复测量结果。
5. 稳定性,传感器的稳定性是指其长期使用过程中输出值的一
致性。
检验标准会规定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要求,以
确保传感器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
总的来说,六维力传感器的检验标准需要考虑到其精确度、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传感器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提供准确可靠的力和力矩测量结果。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传感器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维力传感器原理

六维力传感器原理六维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阻应变原理和电桥技术。
传感器内部有多个应变片组成的电桥,应变片通常由金属箔或片状弹性体制成,具有良好的应变特性。
当物体受到外界力或力矩作用时,应变片会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阻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来间接测量力的大小。
在电桥中,应变片与标定电阻串联,形成一个稳态电路。
当物体受到力时,应变片发生形变,电桥发生不平衡,产生输出电压。
通过测量输出电压的大小,可以根据电桥特性和标定曲线计算出力的值。
力矩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类似,但由于力矩的作用,其输出电压的变化更加复杂。
力矩传感器一般采用应变片与附加电阻串联的方式来构成电桥。
当物体受到力矩作用时,整个电桥都会发生不平衡,输出电压的变化与力矩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六维力传感器通常还要进行温度和幅频特性的补偿。
温度补偿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与力传感器放置在相同环境中,测量环境温度并进行补偿来实现的。
幅频特性补偿则是通过校正电桥输出的幅频响应来消除因电桥非线性和非平衡引起的误差。
总结起来,六维力传感器通过应变原理和电桥技术,通过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来间接测量物体受力情况。
力传感器测量物体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力,而力矩传感器则测量物体绕X、Y、Z三个轴向上的力矩。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六维力传感器还需要进行温度和幅频特性的补偿。
该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实现精确控制和自动化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六维力传感器

六维力传感器1六维力传感器的分类 (1)2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1)1六维力传感器的分类六维力传感器有很多种名称,如六轴力传感器、六分量天平、六轴力/力矩传感器、六向力传感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3个力分量和3个力矩分量的力传感器,根据X, Y, Z方向的力分量和力矩分量可以得到合力和合力矩。
传感器的种类按敏感兀件可以分为:电阻应变式、压电式、光学式、电容式、电感式等几类。
六维力传感器按测力原理可分为电阻式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和光电式等。
就以上几种类型的传感器而言,电阻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的应用得最为广泛而且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外力作用下,弹性体结构形变,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片发生应变引起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电路将阻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表现。
电容式则是将电容式力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对压力敏感的电容器。
力敏电容器的电容量是由电极面积和两个电极间的距离决定的,当硅膜片两边存在压力差时,硅膜片产生形变,极板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容量的变化,电容变化量与压力差有关。
光学式多维力传感器通过光学传感器来测量微小变形,从而测出多维力和力矩。
压电式多维力传感器是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测力装置,它的基本测力原理是在外部应力的作用下压电材料产生电荷,当外力变化时,压电材料表面的电荷随之变化带来输出电压信号的变化。
压电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其有很高的固有频率(200kHz),特别适合动态测量。
石英晶片的合理布置是传感器设计的关键。
克服传感器各向载荷间的相互干扰是提高压电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有效途径。
2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国内,对六维力传感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许多院校都对六维力传感器的设计制作进行过深入的探讨。
其设计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探索性地设计出无耦合作用的弹性体,最早代表是积木式结构由美国SIR公司设计,由一块块积木式弹性体组合成,其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滞后和累积误差也较大,这使得它的实用性几乎为零。
六维力传感器滤波方法

六维力传感器滤波方法
六维力传感器滤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信号采集:首先,通过六维力传感器采集原始信号。
这些信号可能受到各种环境干扰和传感器自身噪声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处理以提高其质量。
2. 滤波处理:为了去除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需要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常见的滤波方法包括低通滤波、带通滤波等。
数字滤波算法是实现高性能滤波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当A/D采样和计算机运算速度满足的情况下,它成为滤波器设计的首选。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法可分为无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IIR)和有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FIR)。
在给定性能的情况下,IIR数字滤波器要求的滤波器阶次要比FIR低得多,为保证系统实时性,滤
波器选用IIR实现。
常用的IIR模拟原型滤波器有Butterworth、Chebyshev和椭圆滤波器三种。
3. 放大增益处理:为了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增益处理。
放大器可以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放大到合适的范围,以便于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4. 校准:对于六维力传感器信号处理来说,校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传感器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差和偏差,需要通过校准操作来消除这些误差,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校准的过程包括零点校准和增益校准。
零点校准通过对传感器在无力和无力矩条件下的输出进行标定来消除偏移误差,
而增益校准则通过对已知力和力矩的施加来调整传感器的增益,以提高精度和灵敏度。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对六维力传感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提高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六维力传感器应用案例

六维力传感器应用案例六维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在空间中六个自由度(三个线性运动和三个旋转运动)力和力矩的传感器。
它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
下面列举十个六维力传感器的应用案例。
1. 机器人力控制:六维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力控制系统中。
通过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施加的力和力矩,可以实现精确的力控制,使机器人能够进行复杂的装配、抓取和操纵操作。
2. 汽车碰撞测试:在汽车碰撞测试中,六维力传感器被用于测量车辆撞击时各方向的冲击力和力矩。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并为车辆的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3.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六维力传感器被用于测试飞机和航天器在起飞、飞行和着陆等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飞行器的结构强度和飞行性能。
4. 医疗手术机器人:在医疗手术机器人中,六维力传感器被用于测量手术器械对患者组织施加的力和力矩。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实现精确的手术操作,并减少手术风险。
5. 姿态控制:六维力传感器可以用于姿态控制,通过测量物体的旋转运动和力矩,可以实现精确的姿态控制,例如无人机的姿态控制。
6. 动态平衡:在旋转机械中,六维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旋转部件的受力情况,通过调整旋转部件的质量和位置,可以实现动态平衡,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7. 物体刚度测试:六维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测试物体的刚度,通过测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矩以及物体的位移,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刚度系数,进而评估物体的结构性能。
8. 风洞测试:在风洞测试中,六维力传感器被用于测量风的作用力和力矩,以及模型在风中的运动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稳定性。
9. 地震模拟:六维力传感器可以用于地震模拟实验中,测量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的作用力和力矩。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建筑物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指导工程设计。
10. 人机交互:六维力传感器可以用于人机交互系统中,通过测量人体的力和力矩,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自然和精确控制,例如虚拟现实游戏中的手部控制。
六维力传感器的原理与设计说明书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加载面
实验研究
标准单维力传感 器
具有中间预紧分支的力传感器样机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预紧式传感器的结构分析
修正后具有单一约束的球 副
预紧分支
•大大降低了关节摩擦力矩的影响 •减小了机械滞后现象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六维力传感器
• 每个力对应一个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单维力传感器: 只有力大小已知
• 某些方面应用时需要已知更多的信息
单维力传感器:两个力 三维空间:需要知道
看起来都是5N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双层预紧式力传感器
(1)测力平台;(2) 预紧平台;(3) 测量分支;(4)球窝; (5)下平台; (6) 球窝;(7)预紧螺栓;(8)基座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

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
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是用于将传感器测量的力和力矩分解为六个独立的力和力矩分量的过程。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标定算法:
1. 收集标定数据:使用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和力矩施加在传感器上,记录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解耦标定算法。
2. 确定传感器的灵敏度矩阵:将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数据与施加的已知力和力矩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矩阵。
该矩阵描述了传感器输出与施加的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
3. 解耦标定算法:利用灵敏度矩阵对传感器输出进行解耦,将其分解为六个独立的力和力矩分量。
解耦的方法可以是将灵敏度矩阵进行逆运算,或使用其他解耦算法,如主成分分析(PCA)等。
4. 验证解耦结果:使用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和力矩施加在传感器上,将解耦后的力和力矩分量与已知值进行比较,验证解耦结果的准确性。
5. 修正灵敏度矩阵:根据验证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提高解耦结果的准确性。
6. 重复步骤3至步骤5,直到达到满意的解耦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标定算法可能因传感器的设计
和特性而有所不同。
上述算法仅为一种常见的解耦标定算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传感器厂商提供的文档和指导,或与专业的传感器标定服务提供商合作,以获取更准确的解耦标定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硅电容传感器的机器人Stewart机构六维力传感器
1.研究目标
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其能够代替人的劳动,能够自如地完成交给它的工作。
要达到此目的机器人就必须具备判断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一旦机器人具有了感知功能,它便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完成复杂的工作,真正实现其智能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处理对象等周边条件,相应调整自己的动作。
而力觉传感器便是机器人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其功能在于感知机器人手指、肢体、关节等在工作和运动中所承受的广义力(六维力与力矩),借以决定自身的运动方式,或者用此广义力信息推测对象的重量等等。
本项目旨在研究基于敏感廉价的硅电容传感器作为机器人力觉传感器得核心机构以替代传压片式力觉传感器,提高传感器的精度、降低成本、减小传感器尺寸进而达到便于广泛应用的目的。
1.1提高精度
传统压片式力觉传感器由于受到金属材质的限制,使得传感器灵敏度不好,很多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采用硅电容传感器的力觉传感器由于硅电容传感器本身较为敏感,可以显著改善力觉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更为准确的测量精度。
1.2降低成本
传统的机器人力觉传感器因为材料限制加工难度较大,生产工序繁琐从而生产成本较高,这是机器人力觉传感器价格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本课题所采用的硅电容传感器因为应用方式比较灵活,从而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为力觉传感器的广泛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减小体积
传统的机器人力觉传感器因为受到材料限制和机构限制加工难度较大,从而体积大小受到限制相对较大,而本课题所研究的硅电容传感器本身体积较小,直径不到1cm,从而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力觉传感器整体的体积,从而使力觉传感器拥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2.研究内容
2.1 硅电容传感器的研发
为得到与机器人工作所使用的力所良好配合的量程和较小的传感器体积,采用MEMS技术专门针对此课题研发了一款体积较小,量程合适的硅电容传感器。
2.2 六维Stewart机构力觉传感器的机械结构设计
因为与原有的Stewart机构力觉传感器材料的不同,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较好的发挥硅电容传感器的优势,就需要改变现有的Stewart机构,专门为硅电容传感器设计能最大发挥其优势的专门Stewart机构。
2.3 研究压强与力的对应关系
因为硅电容传感器所测量的是间接地压强量而不是直接的力分量,所以需要通过一系列数学公式推导及转化将两者的一一对应关系建立起来。
2.4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
因为Stewart机构的结构要求需要在力觉传感器上装上多个硅电容传感器,而能否较好的处理各个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变化成了重中之重,所以对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5数据采集系统
为了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力觉传感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
本,就需要能够快速的采集信息,进行批量的标定,对数据采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技术路线
本项目属于试验密集型的研究,除了初期的文献与资料研究外,大部分的研究内容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的。
4.产品创新点
4.1 提出了以硅电容传感器为传感核心的力觉传感器。
创新性的提出了以硅电容传感器为核心传感器的力觉传感器,从而可以能够实现力觉传感器的高精度、低沉本和微型化。
4.2研究生产了适合力觉传感器的硅电容传感器。
为达到良好的配合效果,特意研究开发了特定量程的硅电容传感器。
5.与国内外同行业其他同类技术、产品及服务的比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机器人关节用六维力传感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发明了多种六维力传感器,并开发出产品:在六维力传感器的产品中普遍具有体积大,成本高,刚度与灵敏度矛盾较大等缺点。
本项目主要针对现有六维力觉传感器的不便而提出了以硅电容为核心传感材料的六维力觉传感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达到提高力觉传感器精度,降低成本,实现微型化的目标。
6.开发进度安排
7.专利情况
本项目已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一项:201110026529.7,主要内容如下:
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和精度高;该控制方法的人工示教过程、定位运动控制过程和定方向运动控制过程中,对发光标记点或操作工具末端的定位都是在视觉测量装置坐标系o w x w y w z w 之下的,因此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没有要求,对工具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关系没有要求,只要按照机器人的理论模型通过第一轴至第三轴转动实现直线运动,第四轴至第六轴转动实现旋转运动即可,从根本上避免了常规的离线编程示教时对机器人模型的精
度和工具坐标系标定精度的极其严格的要求,能够满足高精度复杂轨迹的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