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用法规范知识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必刷题】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字排序规律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字排序规律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字排序规律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数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A. 3, 5, 1, 4, 2B. 2, 3, 4, 5, 6C. 9, 7, 8, 6, 5D. 10, 9, 8, 11, 72. 下列数列中,哪一个数列的数字排列没有规律?( )A. 2, 4, 6, 8, 10B. 5, 10, 15, 20, 25C. 1, 3, 5, 7, 9D. 7, 9, 11, 13, 15, 173. 下列数列中,哪一个数列的下一个数字是12?( )A. 5, 7, 9, 11B. 6, 8, 10, 12C. 4, 6, 8, 10D. 3, 6, 9, 124. 以下哪个数列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A. 8, 6, 4, 2, 0B. 9, 7, 5, 3, 1D. 12, 11, 13, 10, 145. 小明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了一组数字:2, 4, 8, 16。

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A. 18B. 20C. 24D. 326. 以下哪个数列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且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A. 1, 3, 5, 7, 9B. 2, 4, 6, 8, 10C. 3, 5, 7, 9, 11D. 4, 6, 8, 10, 127. 下列数列中,哪一个数列的下一个数字是15?( )A. 5, 10, 15, 20B. 6, 12, 18, 24C. 7, 14, 21, 28D. 8, 16, 24, 328. 以下哪个数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且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A. 1, 4, 7, 10, 13B. 2, 5, 8, 11, 14C. 3, 6, 9, 12, 159. 小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了一组数字:3, 6, 9, 12。

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A. 15B. 18C. 21D. 2410. 以下哪个数列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且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小2?( )A. 10, 8, 6, 4, 2B. 12, 10, 8, 6, 4C. 14, 12, 10, 8, 6D. 16, 14, 12, 10, 8二、判断题:1. 数列1, 3, 5, 7, 9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行测真题数字规律答案解析

行测真题数字规律答案解析

行测真题数字规律答案解析数字规律题在行测中是一类常见的题型,涉及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关系等概念。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观察和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演、分析和计算。

本文将通过解析一道典型的数字规律题目,为读者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假设题目如下:1、8、27、64、125、...请根据给出的数字,找出规律并推测下一个数字。

观察题目给出的数字,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数列是由一些数字的立方组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规律,即每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的立方。

首先,我们可以推算出下一个数字为216,即6的立方。

推算过程如下:1^3 = 12^3 = 83^3 = 274^3 = 645^3 = 1256^3 = 216通过观察和推算,我们可以确定规律并得出答案。

在解题过程中,观察是解题的关键步骤。

观察的质量和深度决定了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于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分析:1. 数字的变化规律:数字之间是否有增减关系?增减的步长是多少?是否有整除关系或倍数关系?2. 数字之间的相关性:数字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数学关系,比如平方、立方、递归等?3. 数字的排列方式:数字是按照某种顺序排列的,是否存在某种规则?比如正序、倒序、隔几个数一个周期等。

当我们观察到一些规律后,可以通过推算来验证和确认。

推算过程是根据观察到的规律,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推演,从而得出答案。

在解答数字规律题时,除了观察和推算,我们还可以借助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比如,对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数字规律题,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来计算。

然而,并不是每道数字规律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推算来得出答案。

有些题目可能比较复杂,需要通过数学推导或更深入的数学原理和方法来解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数学专业书籍、网上教程或请教数学专业人士来获得帮助。

总之,数字规律题是行测中的常见题型,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观察和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数字用法15问

数字用法15问

4.能否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要用阿拉伯数字,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写法是不规范的,应该写为“20世纪80年代”。
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系列,因此时、分、秒也应该用阿拉伯数字,例如:上午8时40分、14时15分59秒。
(1)20几年的野外工作,长期的分居生活,父母从未抱怨过。(《中国电视报》2000年第24期)
该规定还规定,用“多”“余”“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又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那么为了保持体例上的一致,约数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所以,“50多人”的写法是否恰当,要看具体的上下文而定。
13.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等能否用汉字?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定,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等,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所以,“《语文建设》2000年第二期”“《毛泽东选集》第二一八页”的写法是错误的,应写成“《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毛泽东选集》第218页”。
14.数字怎样竖排?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定,数字竖排时,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如产品型号、代号等),应一律使用汉字。
15.一个阿拉伯数字占多大的位置?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一个阿拉伯数字占半个汉字的位置。
7.能否写“乾隆8年”?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不应与公历纪年相混,不能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应该用汉字数字。所以,“乾隆8年”的写法是错误的,应该写成“乾隆八年”。
为了方便读者,可以在汉字数字后括注公历纪年,例如:清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五日(1907年3月28日)《京报》在北京创刊。

数字的规范用法

数字的规范用法

数字的规范用法
在出版物上出现的各种数字,其用法要符合国家标准GB/T15835-1995。

1.除了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等用汉字表示外,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书体例应相对统一。

2.年份不应简写,如1997年不应简写为"97年"或"九七年"。

书稿中应避免出现今年""明年"等字样。

3.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多位整数和小数,分节时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的位置。

4.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转行。

5.用阿拉伯数字写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

6.表示数值范围时,数值后面可接写"之间",不宜接写"左右"或"以上",如20~50m之间,不可写成20~50m左右或20~50m以上。

7.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下列用词的概念。

1)增加为(或增加到)过去的2倍,即过去为1,现在为2;
2)增加(或增加了)2倍,即过去为1,现在为3;
3)超额60%,即定额为100,现在为160;
4)降低到60%,即过去为100,现在为60;
5)降低(或降低了)60%,即原来为100,现在为40;
6)为原数的1/5,即原数为5,现在为1,或原数为1,现在为0.20。

应特别注意在表达数字减小时,不宜用倍数,而应采用分数,因为用倍数表示容易引起歧义。

编校基础知识2数字用法规范

编校基础知识2数字用法规范

数字用法规范(一)20世纪8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能写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87年10月17日4时35分说明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二)1980年不能写成80年1950-1980年不能写成1950-80年说明年份不能简写(三)1996-09-12说明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四)丙寅年十月十五日康熙十五年星期一说明夏历和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五)一个人三个单位两本书三五天十三四吨七八十种说明不表示科学剂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的一位数用汉字;以相邻两个数字(一、二、……九)表示概数用汉字,数字间不得用顿号隔开(六)几十架次十几天说明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七)25千米不能写成2万5千米说明阿拉伯数字中间不能夹有单位数词(八)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能写成2万5千里长征说明具有色彩的语句用汉字(九)1℃~15℃60%~68%不写成60%-68%说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最好使用波纹连接号“~”(十)五四事件不写成“五·四运动”“九一三”事件“一二·九”运动不写成“一二九”运动说明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涉及1月、11月、12月的,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

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知名度高的不加引号)(十一)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示例:84062部队国办发[1999]9号文件。

小学数字的认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字的认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字的认识试题及答案数字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小学数字的认识试题及答案,希望能给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一、选择题1. 请写出 198 的拓展形式。

A. 1000+900+8B. 200+90+8C. 100+90+8D. 10+80+9答案:B2. 请写出 57 的倒序数。

A. 70B. 75C. 78D. 83答案:C3.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33B. 42C. 55D. 67答案:B4. 请写出下一个数:8, 11, 14, 17, ___A. 19B. 20C. 21D. 22答案:C5. 小明今天早上6 点出发,走了40 分钟,那么他什么时候到学校?A. 6 点 40 分B. 6 点 20 分C. 7 点D. 5 点 20 分答案:B二、填空题1. 五百六十用数字表示为 ______。

答案:5602. 25 加上 37 等于 ______。

答案:623. 百的基数词是 ______。

答案:一百4. 千的基数词是 ______。

答案:一千5. 百位数字是 2,十位数字是 7,个位数字是 4 的数是 ______。

答案:274三、解答题1. 哪个数是不大于 500 的最大的奇数?答案:4992. 请将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07,325,568,210答案:210,325,407,5683. 请写出五十加上四十的和,并用数字表示。

答案:90四、判断题1. 386 是个偶数。

答案:正确2. 三十减去十等于二十。

答案:正确3. 下列数字中, 203 是最小的。

答案:错误4. 乘法的结果称为和。

答案:错误五、计算题1. 请计算 72 加上 43 的结果。

答案:1152. 请计算 64 减去 29 的结果。

答案:353. 请计算 5 乘以 9 的结果。

答案:45以上是一些小学数字的认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章节题库(数字与计量单位使用规范)【圣才出品】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章节题库(数字与计量单位使用规范)【圣才出品】

第四节数字与计量单位使用规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正确的是()。

[2017年真题]A.含有二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都为1的整式方程,称为两元一次方程B.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秦灭楚,最终统一6国C.2015年我国快递行业出现新一轮竞争,幸存下来的快递企业有20~35%的利润增长D.记忆里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私家车很少,骑自行车的人很多【答案】D【解析】A项,在一般量词前个位数用“两”不用“二”,“二个未知数”应为“两个未知数”;当做数字或在数学中,用“二”不用“两”,“两元一次方程”应为“二元一次方程”。

B项,数字作为语素而定型构成的词应选用汉字数字,“6国”应为“六国”。

C项,前后数字单位需一致,“20~35%”应为“20%~35%”。

2.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符合规范的是()。

[2016年真题]A.经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北京市总人口为1081万9千407人B.花和尚鲁智深是《水浒传》中1百零8位好汉之一C.某机构预测,到2019年底,上海房价将下降15~20%D.此事已过去五六十年了,不提也罢【答案】D【解析】A项,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同类别,同形式”原则。

“1081万9千407人”应改为“1081万9407人”。

B项,数字作为语素而定型构成的词,选用汉字数字。

“1百零8”应改为“一百零八”。

C项,在表示数量或顺序范围时,如使用的是百分率形式或以“万、亿”等作基本单位,前一个数字后不能漏百分号或“万、亿”等。

“15~20%”应改为“15%~20%”。

3.下列选项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2015年真题]A.“一二九”运动B.二万五千里长征C.八月十五中秋节D.七八十种【答案】A【解析】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如涉及一月、十一、十二月,月、日用间隔号隔开。

A项正确写法应该为:“一二·九运动”。

数字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数字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数字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数字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2D. 3答案:B2. 100以内最大的两位数是:A. 90B. 99C. 100D. 98答案:B3. 如果将数字1234转换为罗马数字,正确的表示是:A. IB. IIC. IIID. MXXIV答案:D4. 以下哪个数字是质数?A. 1B. 4C. 7D. 9答案:C5. 2的8次方等于多少?A. 64B. 128C. 256D. 512答案:C6. 以下哪个数字是2的倍数?A. 3B. 5C. 8D. 7答案:C7.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它自己,这个数可能是:A. 1B. -1C. 0D. 所有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数字是3的倍数?A. 12B. 14C. 16D. 18答案:A9. 哪个数字的平方是36?A. 6B. 9C. ±6D. ±9答案:C10. 以下哪个数字是2的幂次方?A. 64B. 128C. 256D. 1024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数字100用二进制表示是______。

答案:11001002.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63. 圆周率π的近似值是______。

答案:3.141594. 一个数的立方是27,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5. 100的平方根是______。

答案:1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什么是素数?请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大于1的自然数。

例如,2、3、5、7等都是素数。

2. 什么是完全数?请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完全数是指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因子(除了它本身之外)之和的数。

例如,6是一个完全数,因为它的因子1、2和3的和是6。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3+5)×(7-2)。

答案:解:(3+5)×(7-2) = 8×5 =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报社编校业务培训测试题(一)
数字用法规范知识试卷答案(满分:100分)部门姓名等级
中国旅游特产门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2.《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由(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3.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4.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5.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应使用(汉字)。

6.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要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7.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8.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重排古籍和文学书刊。

(√)
2.年份可以简写,如1999年可以写成99年。

(×)
3.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要求使用汉字。

(√)
4.“星期几”能够使用阿拉伯数字。

(×)
5.经测量,长度为二十二米。

(×)
6.这位离休干部将自己的四千五百册图书捐赠给希望小学。

(×)
7.经过11个月的奋战,我们顺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
8.××厂去年的产值是400万元,今年是520万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30%。

(×)9.今年我省外贸出口产品近300多个品种,比去年有所增加。

(×)
10.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中间必须加上顿号,如:“十三、四岁。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数字用法正确的是(D)。

A.九十年代B.第3季度C.10月革命D.七上八下2.下列词语中,数字用法错误的是(D)。

A.八国联军B.五省一市C.五四运动D.13届4中全会3.“2丈2尺”转写成汉字时,正确的写法是(A )。

A.两丈两尺B.二丈两尺C.两丈二尺D.两丈零二尺
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
4.句子“安娜一家姐妹四人,三妹也已经两岁了。

”中有“一、四、三、两”等数字,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D )。

A.“一”表示“整”;“四”是确数;“三”表示序数;“两”表示概数。

B.“一”是确数;“四”是“四个”;“三”表示“第三”;“两”是计量数。

C.“一”即“1 ”;“四”即“4 ”;“三”即“3 ”;“两”同“2 ”。

D.“一”即“整个”;“四”即“四个”;“三”即“第三”;“两”即“2 ”。

5.下列句子中与数字搭配上没有语病的是(C)。

A.观看这场足球赛的超过三四万人。

B.他的年龄大致在五十上下。

C.不远了,大概还有十公里。

D.上海到日本,约莫要飞一个多小时。

6.下面对概数和约数的数字用法作了叙述,其中不当的是(B )。

A.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

B.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必须用汉字。

C.用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概数时,不能再与“多”“余”等词组合。

D.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7.下列词语中都有数字,可以改写为阿拉伯数字的是(D )。

A.两个重要问题B.高中三年级学生
C.八月十五中秋节D.十月一日国庆节
8.“一九五0年我国西藏察隅地区曾发生了1次3·8级的特大地震。

”这句话中数字书写全部错误的是(D )。

A.一九五O年,1次,3·8级B.1次,3·8级
C.一九五O年,1次D.一九五O年,3·8级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叙述中,符合国家标准关于阿拉伯数字用法规定的是(ACD )。

A.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要用阿拉伯数字。

B.带“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时,如果是10以上较大数值要用阿拉伯数字。

C.凡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D.部分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如代码、代号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2.在计时时,下列情况必须使用汉字( ABD )。

A.夏历B.星期C.重大事件发生日D.清以前的非公历纪年3.下列词语中,数字用法正确的是( ACD )。

A.“五二”声明B.“9·13”事件C.“一·二八”抗战D.“九一八”事件
4.下列表时间的方式不当的是(AB )。

A.1988-9-18 B.北京时间14∶45分
C.清咸丰十年D.一节课45分钟
5.下列语句中数字用法错误的是:(ABD )。

A.他一般从晚上10时起要工作2个小时。

B.他为了画一幅脸谱,往往工作到凌晨1、2点钟,花上2天的时间。

C.他几乎每天都要用六七个小时进行脸谱设计,他的一幅脸谱在市场上的零售价超过300元。

D.他那不到20平方左右的卧室兼“工作室”里,摊放着20多幅脸谱画。

6.下列语句中表示约数的用法正确的是:(BD )。

A.这次参加比赛的人数大约要超过500人以上。

B.本学会10年来举行学术会议4次,发表论文近200篇,吸收了约50位新会员。

C.眼下时装销售大战,一件流行上装将近300元左右。

D.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染上吸烟的坏习惯。

7.在竖排时,下列情况可保留阿拉伯数字( BD )。

A.年月日B.产品型号C.统计数D.药品标号
五、请纠正下题中的数字用法错误(每题2分,共30分)
1.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王政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221 )
2.农历8月15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八月十五)
3.今天下午三点三十分召开全社大会。

(3点30分)
4.星期6晚上,中央电视台将转播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六)
5.这篇文章原载于《××日报》(2007.3.10)第五版。

(2007-03-10)
6.从1988年至95年,我们公司的年利润翻了几番。

(1998年-1995年)7.现在的准确时间是14:28:3。

(14:28:03 )
8.晚上六点30分少儿节目开始播放。

(6点30分)
9.这个厂的工人年收入已达到1万8千元。

( 1.8万)
10.从宾馆到火车站只有 .55公里。

(0.55公里)
11.预计今年我省棉花将会比去年增产10-15%。

(10%-15% )
12.八四三六一部队担负了特殊的任务。

(84361)
13.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办发第十二号文件。

(12 )
1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四九三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4,493,1958年)
注:例句见《语言文字规范手册》225页“11 引文标注”的“示例1”
15.鲁迅:《孔已己》,见《鲁迅选集·小说散文卷》,第十二至十六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12页~16页,1990 )
注:例句见《语言文字规范手册》225页“11 引文标注”的“示例3”
六、综合运用题:请用校对符号纠正下题中的数字用法错误(每题10分,共20分)
1.著名画家达·芬奇(1452年-1519年),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他十五岁来到佛罗伦萨, 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 一四七二年入画家行会。

七十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至1499年间一直工作于米兰。

他前半生际遇坎坷,怀才不遇,直到四十三岁时,才有一个公爵让他去给一所修道院的饭厅画装饰画。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活计,一个普通匠人即可完成。

但是他却倾尽全力去创作,经常一连三、四天画到暮色沉沉也不肯从脚手架上下来。

这幅创作于十四世纪末的壁画,就是现今人所周知的《最后的晚餐》。

2.2006年,我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千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0000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0000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四百一十个“两基”(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已有317个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二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

中央财政连续3年累计投入九十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八十亿元,一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在学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