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例题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例题背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钢筋的节约和施工的准确性。
下料长度的计算需要根据钢筋的尺寸要求和构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下料不合理可能导致浪费或者材料不足的情况。
问题描述在一栋建筑的柱子上需要设置一根钢筋,柱子的高度为4000mm,钢筋的直径为16mm,柱子底部做了20mm的挡砂条。
现在需要计算出这根钢筋的下料长度。
解决方法步骤1:确定需要计算的钢筋长度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钢筋的实际需要长度。
在这个例题中,柱子的高度为4000mm,挡砂条的高度为20mm,所以,钢筋的实际需要长度为4000mm -20mm = 3980mm。
步骤2:考虑钢筋的加工和连接需要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钢筋的加工和连接需要,这些因素会增加钢筋的长度。
在一般情况下,通常会增加一个余量,以便于连接钢筋和构件。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假设加工和连接需要增加50mm的长度。
所以,钢筋的最终下料长度为3980mm + 50mm = 4030mm。
步骤3:进行标记和切割在确定了钢筋的最终下料长度后,我们需要在钢筋上进行标记,以便于切割。
通常,我们会使用标记笔或者专门的切割仪器进行标记。
标记的位置需要准确无误,以确保切割的精度和准确性。
然后,我们需要使用钢筋切割机进行切割。
切割时需要注意安全,并保持切割的垂直性。
步骤4:整理和检查切割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钢筋的整理和检查。
将切割好的钢筋按照长度和直径进行分类,并进行清理,以确保下一步使用时的安全性。
然后,我们需要对下料的钢筋进行检查,确保长度和质量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进行纠正。
结论在本例题中,我们通过计算钢筋的实际需要长度,并考虑加工和连接的需要,最终确定了钢筋的下料长度为4030mm。
然后,我们进行了标记和切割,并最终进行了整理和检查。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准确的操作,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的质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构件名称
钢筋 编号 计算简图 直径 钢筋级别 下料长度 (m) 根数
某跨钢筋混 凝土梁
THE END
钢筋下料和弯曲
授课教师:火东存
铁工教研室
钢筋弯曲需注意以下要点:
1、钢筋弯曲应在常温下进行,不允许加热弯曲,也不得采用锤 击弯折。 2、钢筋弯折点不得有裂纹,弯曲形状不应在平面上发生翘曲。
手工弯制(少量及小直径钢筋的弯制) 钢筋弯曲的方法:
机械弯制(制梁场)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直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例题:在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现在取一跨钢筋混凝土梁
L-1,其配筋均按Ⅰ级钢筋考虑,如下图所示。试计算该
梁钢筋的下料长度,给出钢筋配料单。
梁两端的保护层厚度取10mm,上下保护层厚度取25mm。
1 Φ18 2 1 4 2 Φ10 2 500 400
450
2
2 Φ 18
1 1
Φ6 @ 200 6000
中间直段长=6000 -10×2 -390×2 -400×2 =4400mm 钢筋下料长度= 外包尺寸+ 端部弯钩-量度差值( 45°/180 ° ) =[2×(390 +564)+ 4400]+(6.25 ×18)×2-(0.55×18)×4 =(1908 + 4400)+225-39.6=6493.4mm
1 Φ 18
1 Φ 18
解:
(1)①号钢筋为2Φ18,下料长度为:
5980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保护层厚度+末端弯钩增加长度
= 6000-10×2 + (6.25×18)×2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下料长度:是按钢筋弯曲后的中心线长度来计算的,因为弯曲后该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外包标注:简图尺寸或设计图中注明的尺寸不包括端头弯钩长度,它是根据构件尺寸、钢筋形状及保护层的厚度等按外包尺寸进行标注的,他有几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具体见下图。
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时,其外壁伸长,内壁缩短,而中心线长度并不改变,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是按中心线的长度计算的。
显然外包尺寸大于中心线长度,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差值,我们称之为“量度差值”。
弯钩增加长度:当使用不同的外包标注方法时,有可能外包标注的长度没有弯钩按中心线长度增加的大,这样就存在一个实际下料长度和外包标注之间的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下料时应按外包标注所增加的长度,具体右图。
如上图90度弯钩,当按如下两种外包标注时其弯钩的计算方法不同如果外包尺寸只标注L,那么就存在一个弯钩增加长度,即实际下料长度应是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也就是钢筋垂直弯曲部分长度AB,加上90圆弧长度,再加上底部除圆弧部分的长度S,大于外包标注尺寸L,即AB+R+S与L的差值就是弯钩的增加长度。
如果外包尺寸标注L,L1,则这时的实际下料长度AB+R+S明显小于外包标注长度L1+L,这时L1+L与AB+R+S的差值就为弯曲量度差。
总结: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标注,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当90弯钩按第二种方法标注时,其下料长度为外包尺寸之和减去弯曲量度差,若按第一种方法标注时,则下料长度为外包之寸加上弯钩增加长度。
因此不同的外包标注方法就会存在不同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
钢筋下料长度名词解释

钢筋下料长度名词解释
钢筋下料长度是指将钢筋按照预定长度剪裁成一定长度的操作。
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种类的钢筋在长度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的长度范围在米到12米之间。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具体分为:
1.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一、常用符号说明:
l:钢筋长度(单位:m)
Φ:钢筋直径(单位:mm)
N:钢筋数量(根)
A: 钢筋截面积(单位:mm²)
g: 钢筋比重(单位:g/cm³)
V: 钢筋体积(单位:cm³)
二、计算公式和步骤:
1.计算钢筋截面积(A):
2.确定钢筋长度(l):
钢筋长度根据构件的尺寸和构造要求来确定,一般根据图纸上给出的数据或实际测量来确定钢筋的长度。
3.计算钢筋体积(V):
钢筋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A*l计算得出。
4.计算钢筋数量(N):
钢筋数量可以通过公式N = V / (g * 1000)计算得出,其中g为钢筋的比重,单位为g/cm³。
在进行具体的钢筋下料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钢筋规格和构件要求进行选择和计算。
举例说明:
假设需要计算一根直径为12mm、长度为6m的钢筋的下料数量。
已知钢筋的比重为7.85g/cm³。
1.计算钢筋截面积(A):
2.确定钢筋长度(l):
钢筋长度为6m。
3.计算钢筋体积(V):
4.计算钢筋数量(N):
所以,直径为12mm、长度为6m的钢筋的下料数量为86根。
钢筋料表下料长度计算

直钩简化计算方法: 度量方式:外包尺寸 1、光圆钢筋:D=2.5d 下料长度=a+b-1.75d 2、变形钢筋,一般部位:D=4d 下料长度=a+b-2.1d 3、变形钢筋,顶层边节点: d≤25,D=6d 下料长度=a+b-2.5d 4、变形钢筋,顶层边节点: d>25,D=8d 下料长度=a+b-2.93d
计算方法: 度量尺寸: 外包长度a;h=板厚-1个保护层 轴心(下料)长度:a1+2*a2+2*L 其中:a1=a-2d-1.25d*2=a-4.5d a2=h-1d-1.25d=h-2.25d L=3.14*3.5d*90/360=2.749d 轴心(下料)长度: a-4.5d+2*(h-2.25d)+2*2.749d =a+2h-3.5d
圆钢末端加5d直钩简化计算方法: 度量方式:外包尺寸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a+3. 2. 5d
计算方法: 度量尺寸:外包长度 a;直钩外包长度5d 轴心(下料)长度:a1+a2+L 其中:a1=a-1d-1.25d a2=5d-1d-1.25d=2.75d L=3.14*3.5d*90/360=2.749d 轴心(下料)长度: a-2.25d+2.75d+2.749d =a+3.249d =a+3.25d
计算方法: 度量尺寸:h;平直段20d;内包尺寸b+100 45度吊筋简化计算方法: 轴心(下料)长度:40d+3L+2*a2+a1 度量方式:按设计 其中:a1=b+100-tan(22.5)*2d*2=b+100-1.657d 下料长度=2.828h+b+100+31.37d a2=(h-d)/sin(45)-tan(22.5)*2.5d*2 h=主梁上下排主筋间最小净空高度-25mm。 =1.414h-3.485d L=3.14*5d*45/360=1.963d 轴心(下料)长度: 40d+3*1.963d+2(1.414h-3.485d)+ (b+1001.657d) =2.828h+b+100+31.373d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共24页文档

中心线(轴线)则保持原有尺寸。 钢筋长度的度量方法:系指外包尺寸,因此钢筋弯曲以后,
存在一个量度差值,在计算下料长度 时必须加以扣除。 量度差值:钢筋外包尺寸和轴线长度之间存在的一个差值
=6824(mm)
④号钢筋下料长度=③号弯起钢筋下料长度=6824mm
⑤
宽度200-2×25+2×6=162(mm) 高度500-2×25+2×6=462(mm)
6mm箍筋外包尺寸 的调整值
下料长度为(162+462)×2+50=1298(mm)
箍筋数量=(6240-2×25)/200 + 1=31.95取32(根)
(2) 配料计算时,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 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
(3) 配料时,还要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
四、 钢筋配料计算实例
【例4.1】某建筑物简支梁配筋如图4.17所示,试计算钢筋 下料长度。钢筋保护层取25mm。(梁编号为L1共10根)
【解】1. 绘出各种钢筋简图(见表4.8)。 表4.8 钢筋配料单
5、
为了箍筋计算方便,一般将箍筋弯钩增长值和量度
差值两项合并成一项为箍筋调整值,见表4.7。计算时,
将箍筋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加上箍筋调整值即为箍筋下
料长度。
表4.7 箍筋调整值
箍筋量度方法
量外包尺寸 量内包尺寸
4~5
40 80
箍筋直径(mm)
6
8
50
60
100
120
10~12
70 150~1
钢筋下料长度

9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0.822d-0.178D
注:HPB235 级钢筋 D=2.5d; HRB335 级钢筋 D=4d; HRB400 级钢筋 D=5d 弯起钢筋弯折 30°、45°、60°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计算式 30° 45° 60° ⊿=0.012D+0.28d ⊿=0.043D+0.457d ⊿=0.108D+0.685d 按 D=5d 0.34d 0.67d 1.23d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6.25d 7.86d(无设计要求) 8.93d(无设计要求)
90°弯钩 3.5d 3.93d(无设计要求) 4.21d(无设计要求)
135°弯钩 4.88d 5.89d(无设计要求) 6.57d(无设计要求)
HPB235 HRB335 HRB400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外皮周长+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13.25d(抗震) 14.86d(抗震) 15.93d(抗震)
90°弯钩 10.5d(抗震) 10.93d(抗震) 11.21d(抗震)
135°弯钩 11.88d(抗震) 12.89d(抗震) 13.57d(抗震)
HPB235 HRB335 HRB400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指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折 90°和 135°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钢筋级别 HPB235 HRB335 HRB400 HPB235 HRB335 HRB400 弯曲调整值 计算式 ⊿=0.215D+1.215d 取值 1.75d 2.08d 2.29d 0.28d 0.11d -0.0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