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本文图文解析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三个公式,分别对应:①直钢筋、②弯起钢筋、③箍筋,轻松看懂之后,对现场工作很有帮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如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从钢筋厂家运进施工现场的钢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都是一根根长度相等的直线状态的钢筋捆在一起,比如有9米的,也有12米的,像下面这样:还有曾经比较常见的圆盘条,主要是光圆钢筋,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因此,就要通过钢筋工把进场的直线状态的钢筋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也就是配筋图要求的样子。
这时候就必然出现钢筋的弯曲、搭接、焊接、切断。
而这种成型钢筋,到底需要多少进场钢筋才能加工出来,也就是确定成型钢筋在直线状态下需要多少长度,这样才能对进场钢筋进行准确切割。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这个工作就叫做钢筋下料。
而在钢筋下料中,对钢筋长度影响最为复杂的就是钢筋的弯曲。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建筑材料,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如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中心线尺寸,就可以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
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准确的进行下料长度计算了。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主要有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一下:一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如下图所示(180度半圆弯钩):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度量方式:内空尺寸 箍筋下料长度=内空尺寸(a+b)*2+26.5d
计算方法: 箍筋度量尺寸:内空尺寸 (a、b);弯钩平直长度 10d。
箍筋轴心(下料)长度:(a1+b1)*2+3L1+2L2+20d
其中: a1=a-1.25d*2 b1=b-1.25d*2 L1=3.14*3.5d/4=2.749d L2=3.14*3.5d*135/360=4.123d 得箍筋轴心(下料)长度: (a+b-5d)*2+3*2.749d+2*4.123d+20d
轴心(下料)长度:40d+3L+2*a2+a1
其中: a1=b+100-tan(22.5)*2d*2=b+100-1.657d a2=(h-d)/sin(45)-tan(22.5)*2.5d*2 =1.414h-3.485d *5d*45/360=1.963d 轴心(下料)长度: 40d+3*1.963d+2(1.414h-3.485d)+ (b+100-1.657d) =2.828h+b+100+31.373d
度量方式:外包尺寸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 a+3. 25d 为便于施工,弯钩平直段应有 3d
下料长度修正=外包尺寸 a+3. 5d
计算方法:度量尺寸:外包长度 a;直钩外包长度 5d
轴心(下料)长度:a1+a2+L
其中: a1=a-1d-1.25d a2=5d-1d-1.25d=2.75d L=3.14*3.5d*90/360=2.749d
轴心(下料)长度: a-2.25d+2.75d+2.749d =a+3.249d =a+3.25d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梁钢筋两侧端部无锚固角度如下:
注:钢筋端部保护层厚度取10mm、其他位置保护层厚度取25mm。
(看题目)
弯曲量度差值:当弯曲30°取0.3d 弯曲45°取0.5d 弯曲60°取d
弯曲90°取2d 弯曲135°取3d 弯曲180°取6.25d
①梁下部贯通筋:总跨长度+(是否两侧有墙体、柱子有的话加上乘以2)-(2倍的端部保护层厚度)=梁下部贯通筋下料长度
②梁上部架立筋:
外包尺寸:总跨长度+(是否两侧有墙体、柱子有的话加上乘以2)-(2倍的端部保护层厚度)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二倍6.25d)(180°=6.25)
③弯起筋(元宝筋):
端部平直段长:两侧墙体和柱子的宽度+指定的那根弯起钢筋距离墙体的距离总和—端部保护层
斜段长:(梁高-二倍的保护层)×1.414 (弯曲量度差值45°=1.414)
中间直段长:总跨长度(两侧有墙体和柱子的话一定要加上去)-2(两侧的柱子或墙体+弯起筋柱内侧的距离+梁高减两倍的保护层)
端部竖直外包长:梁端部竖直向下距离乘以2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值
{2(端部平直段长+斜段长)+中间直段长+端部竖直外包长}-{(二倍的90°d)-(四倍的45°d)}
④箍筋:
箍筋的外包尺寸:{梁宽-二倍保护层+2d
{梁高-二倍保护层+2d
箍筋的下料长度:(宽+高)2+2倍保护层
箍筋根数:(构件长-2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1。
钢筋配料计算规则

一、钢筋配料⏹钢筋配料是施工时,根据结构施工图,分布计算构件各钢筋的直线下料长度、根数及质量,编制钢筋配料单。
(一)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直钢筋下料长度=直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长度的度量方法系指外包尺寸,钢筋加工前按直线下料,经弯曲后,外边缘伸长,内边缘缩短,而中心线不变。
这样,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长度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在计算下料长度时必须加以扣除。
⏹⏹半圆弯钩: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2.计算钢筋下料长度①号钢筋下料长度(6240+2×200-2×25)-2×2×25+2×6.25×25=6802(mm) ②号钢筋下料长度6240-2×25+2×6.25×12=6340(mm)③号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上直段钢筋长度240+50+500-25=765(mm)斜段钢筋长度(500-2×25)×1.414=636(mm)中间直段长度6240-2×(240+50+500+450)=3760(mm) 下料长度(765+636)×2+3760-4×0.5×25+2×6.25×25=6824(mm)④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为6824mm。
⑤号箍筋下料长度宽度200-2×25+2×6=162(mm)高度500-2×25+2×6=462(mm)Φ6:91.78Kg; Φ12:112.60k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怎么计算?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梁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实例)?1.某教学楼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5mm,箍筋为135°斜弯钩,试编制该梁的钢筋配料单(HRB335级钢筋末端为90°弯钩,弯起直段长度250mm)。
计算1、2号钢筋下料长度。
钢筋弯折90°时弯折调整值取2.29d.梁配筋图解:一号钢筋为HPB235级钢筋,两端需做180°弯钩,每个弯钩长度增加值为6.25d端头保护层厚25mm,则钢筋外包尺寸为:6240-2*25=6190mm,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一号钢筋下料长度=6190+2*6.25*10=6190+125=6315(mm)二号钢筋下料HRB335级钢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式同前),钢筋弯折90°时取2.29d;下料长度为:6240-2*25+2*250-2*2.29d=6190+500-115=6575(mm)钢筋下料计算不难一点就会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如何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

如何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
如何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
1、直筋:下料长就是构件长减掉保护层厚度后,再加上弯钩增添及钢筋搭接长即可;
2、弯筋:下料长就是直段长加斜段长,并减掉弯曲调节值之后,再加弯钩增加及钢筋连接长即可;
3、箍筋:下料长就是箍筋周长加上箍筋调节值。
如何正确选购钢筋
1、首先,我们在选购钢筋的过程中,应该对钢筋规格进行测量,比如:利用游标卡尺进行建议测量,并且算出它的内外径、横肋高和横肋距离。
通常情况下,规范厂家生产的钢筋规格通常都不会出现偏差,并且是在一定的范畴之内,而部分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内外径普遍都会出现偏小状况,并且横肋高会明显的偏小一些。
2、其次,我们应该仔细查看一下钢筋的外表面是不是平滑,色泽是不是相同,不允许出现明显的裂缝、结疤或者是重合等显眼的瑕疵。
要知道,钢筋两端通常是圆形,若两端呈椭圆形,并且钢筋表层色泽不相同,并且粗糙不平、有结疤等一系列质量问题,那么它就是劣质品。
3、相信有购买过的人都知道,钢筋表层通常都有轧应牌号标志、商标以及直径等,并且是根据规定包装的,同时还挂了标牌,标牌上需要标注名称、牌号和规格等有关信息。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钢筋直径(mm)≤6 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
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
(所以最外侧的
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
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
半圆弯钩 2。
直弯钩 3。
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 180° 90° 45°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
(注意:要区分开弯曲和弯钩,不然你要晕的。
)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45° 90°
弯钩:。
就是带弯钩啦。
(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详见下表)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
解释如下:
(以梁为例)则其中:a为梁宽 b为梁高 c为保护层厚度 d为箍筋的直径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是不是有点晕晕的啊。
哈哈哈哈。
好多名词解释咯。
只要不是一头雾水就好。
不过等你做完下面的例题,我保证你什么都会了咯。
^_^
见上图:(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哈。
单位是MM,但是在换算成重量的时候,单位要先换算成为M后,才能计算重量不然要错哦)
○1中的钢筋下料长度为:
200*2+6190+2*6.25*25-2*2*25=6802MM 看这个晕不?
那我再说详细点咯:200*2+6190(这个是直线段的长度)
6.25*25(这个就是6.25d。
也就是那两个半圆弯钩的长度)
2*2*25(这个是弯曲了两个90°角所产生的度量差值,弯曲一个90°度量差值是2d。
弯曲2个的话自然就2*2d,d=25mm ),度量差值是要减去的。
够详细了吧。
(这可是我吃饭的饭碗啊。
555555.。
被你偷学了咯。
)
以此类推你算第二个吧。
相信你没问题咯。
○3中的钢筋下料长度为:
2*6.25d+(765+636)*2+3760-4*0.5d=6824MM
为什么减去4*0.5d呢?。
我猜你也会这么问。
因为钢筋弯曲了4次,每次弯曲的角度是45°,而每弯曲一个45°的度量差值是0.5d。
所以4次就是 4*0.5d 明白了吧。
嘻嘻嘻嘻。
也不是想的那么难哈。
(主要是老师教的好对吧。
哈哈哈哈哈哈。
自恋中。
)
好啦。
你自己做第四个吧。
○5:。
这个就不要我讲了吧。
太简单咯。
你自己算哈!嘿嘿偷懒成功!
最后给你举个算箍筋的例子吧:
例:某抗震框架梁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 梁内箍筋配筋为A6@150,梁保护层厚度为25mm ,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根据公式:D=2*(b-2c+2d)+2*(h-2c+2d)+调整值
或者根据公式:D=2*(b+h)-8c+8d+调整值
即:D=2*(250+500)-8*25+8*6+110=1458mm
式中110是调整值,查表即可(是抗震的哦)
嘻嘻嘻嘻。
差不多都会了吧。
哈哈哈!
继续努力哈。
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打电话我咯。